《雍正王朝》中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有些事吧,其實不用太過度解讀,只需抱著一點同理心就好,比如八爺逼宮這件事。

換作是你,站在朝堂之上,看著八爺九爺十爺三個王爺和四個關外鐵帽子親王與雍正劍拔弩張的架勢,你敢公開主動地表明立場嗎?

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沉默是金,然後靜觀其變,畢竟無論最後鹿死誰手,法不責眾是必然的。更何況那是他們大佬們的家事,我跟著瞎湊什麼熱鬧,還平白丟了飯碗和性命。

《雍正王朝》中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而且說白了,雍正和胤禩其實心裡都明鏡兒似的。你看雍正在朝堂上內心活動,他在那兒算計著:這個是自己人,那個也可以算一個,這些都是忠誠的,這是科舉朋黨一案中的人,哎呀老十三吶……

人家雍正心裡早有了個小九九,想必精明如胤禩,心裡也早就有數了。秋後算不算賬,找誰算賬,都是定好了的,容不得你撲騰,整你你就忍著吧。

那麼為什麼王文昭和張廷玉就敢公開站出來說話呢?

這個很好解釋,因為世道再沉默,總會有人站出來打破沉默嘛,儘管很少,但卻是照亮時代前行的一束光。

而且再怎麼樣,雍正畢竟是一國之君,更何況人家是嘔心瀝血,做了實事的,混得再慘也不至於仨親倆熱的都沒有,大家都選擇性無視。

《雍正王朝》中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王文昭是雍正元年恩科考試欽點的狀元,明眼人都看得出,他資質不高,屬於勤能補拙才能出頭的那一類。他答題一直答到天黑,本已接近絕望,雍正卻在考場上親自給他掌燈,鼓勵他慢工出細活。

奮鬥了那麼多年,眼看要無功而返,突然卻得了這麼大的鼓勵和恩惠,還是皇恩。今天我們尚且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更何況身處那個皇權至上的年代,你說王文昭他能不粉身碎骨以思報效嗎?

而且人家也實誠,承認對新政有意見,但俺就是看不慣你東親王永信干涉朝廷政務,目無聖上,狂悖至極。雖說最後被九爺噎了回去,犯了癲癇,但他這番話也多少給那些沉默的大多數提了個醒:你們對新政有意見沒關係,但不能縱容有人逼宮謀反。

《雍正王朝》中老八逼宮,為何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敢站出來說話?

至於張廷玉,他為何站出來?張廷玉是個超級職業的官僚,吃誰的飯就抱誰的碗,而他這輩子就只抱皇帝一個人的碗,凡事也只為國家大局考慮。料想他當時權衡這件事的標準應該是這樣:

第一,從效忠皇帝上想,我吃著雍正的飯,現在雍正有難,我要不要幫?

答案:要。

第二,從國家大局上想,胤禩如若主政,全盤推翻新政,對國家會不會更好?

答案:不會。

那怎麼辦?

答案:那還說啥?不忘初心,幹就完了!

個人覺得,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