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基業:朱元璋攻佔集慶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軍渡江。當時,康茂才屯駐採石,扼守長江。朱元璋便派軍攻打,但都被康茂才擊退。後來,常遇春將康茂才誘出,以伏兵將其部下精銳盡數殲滅。康茂才聚集殘軍,又在天寧洲設立營寨。起義軍渡江佔領了採石、太平。6月,元軍水陸並進企圖奪回太平。元朝水軍以鉅艦在採石江面攔截,封鎖河口,企圖截斷起義軍的退路;陸軍攻打太平。朱元璋採取各個擊破的辦法,先集中力量打敗攻打太平的陸軍,再派人繞到陸軍後方設伏,前後夾擊陸軍,並將元軍的陸軍主將陳埜先俘虜。朱元璋親自為陳埜先解綁,並設酒款待結為兄弟,陳埜先順勢歸降。

王朝的基業:朱元璋攻佔集慶

起義軍按照原定計劃借勢攻打集慶(今江蘇南京)。徐達率領一支軍隊攻佔溧陽、蕪湖等地,為攻打集慶掃除外圍。郭天敘、張天佑率軍攻打集慶,剛剛歸降的陳埜先軍隊消極怠工,起義軍軍心不穩,被駐守集慶的元軍打敗。

二打集慶時,陳埜先與守城元軍串通,在戰場上倒戈投降,起義軍再一次失敗,主帥郭天敘、張天佑戰死。陳埜先率領倒戈的軍隊一路追殺起義軍殘部,中途被起義軍設伏刺死。陳埜先餘部由其子陳兆先率領,陳兆先投靠元朝水師,與元朝在採石的水師互為犄角之勢。

起義軍經過兩次失敗後也沒有繼續攻擊,此時蠻子海牙再次率領水師封鎖採石磯江口,以阻絕南北,並意圖伺機進攻太平。於是朱元璋下令大量製造火炮、投石機並安裝在戰船上防守各處江口,開始了幾個月的休整、對峙階段。

王朝的基業:朱元璋攻佔集慶

朱元璋明知陳埜先意圖反叛但不加阻攔,當陳埜先歸反駐地時,極力請求紅巾軍攻擊集慶時,朱元璋也不予應答。陳埜先說自己已經將元軍守將左答納識引誘至其營中,請求朱元璋前往俘獲。朱元璋既然明知其用意,不可能前往其軍營,但還是並未採取鉗制措施,而是更為心計不將陳埜先謀劃叛亂之事告知正處前線的郭天敘等人。

對陳埜先謀叛毫無察覺的郭天敘和張天祐就這樣輕易被其斬殺。郭天敘死後,其弟郭天爵更是無力抗衡,最終被朱元璋以謀反之名誅殺,郭子興遺存勢力中便再無能危害朱元璋地位的人物存在。至此郭子興算是絕後了,他做夢也想不到,讓自己絕嗣的竟會是養女女婿朱元璋。至此,朱元璋可以以郭子興女婿的身份,名正言順的駕馭所有部眾。

王朝的基業:朱元璋攻佔集慶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決定親自率領部隊,三打集慶。朱元璋採取各個擊破的方式,先集中起義軍主力,掃清集慶外圍之敵,孤立集慶;然後再率領部隊順利攻克集慶的作戰思想。朱元璋命徐達吸引分解元朝駐紮在採石的水軍,親率主力與敵軍交戰,朱元璋所部借風向、用火攻燒燬元軍戰船,大獲全勝,解除攻打集慶的後顧之憂。3月,朱元璋藉助張士誠攻打元軍之機和徐達掃清集慶外圍之勢,率軍攻破陳兆先駐守的江寧,陳兆先所部3萬餘人歸降朱元璋。朱元璋為了消除降軍疑慮,從降軍中挑選500名士卒當親兵保衛自己,而自己身邊,只留有親兵統領馮國用一人。

馮國用是濠州定遠人,幼時喜歡讀書,並精通兵法,後與弟弟馮勝召集數百人組織武裝據守山寨自保。朱元璋率軍至定遠妙山時,馮國用兄弟二人率部前來歸附,朱元璋見馮國用儒冠儒服,溫文爾雅,對他甚為信任。朱元璋曾向他詢問平定天下的大計。馮國用答道:“金陵(集慶)為虎踞龍盤之地,世代帝王的都城。可先奪金陵作為根本。然後四出征伐,倡導仁義,廣收人心,不要貪圖子女玉帛。這樣,天下就不難平定。”朱元璋聽後十分高興,當即留他在自己身邊當謀士。

王朝的基業:朱元璋攻佔集慶

1356年(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破天寧洲,康茂才逃奔集慶,被任命為淮南行省參知政事。三月,朱元璋命馮國用率領這五百親兵進攻集慶,眾士卒紛紛拼死搶先登城,朱元璋攻克集慶。康茂才率部歸降,並道:以前,交戰是各為其主。現在,屢敗乃是天命。您若能饒我不死,我必效犬馬之勞。朱元璋大笑,將他釋放,仍讓他統領舊部。朱元璋終得集慶。進城後,朱元璋安撫百姓,改名應天府。大宋政權的韓林兒任命朱元璋為樞密院同僉,不久又升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從此,朱元璋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勢力一天天變強。

而此時的張士誠攻陷平江(今江蘇蘇州市),接著又攻陷湖州、松江及常州等路(均屬江蘇)。他把平江(蘇州)改為隆平府,張士誠從高郵遷都到這裡。

王朝的基業:朱元璋攻佔集慶

張士誠選擇了城北多寶橋西的承天寺(即承天大梵講寺)作為稱王寶地,就以承天寺為辦公場所,將大殿上的神像都撤去,把自己的坐椅放在其中,盤腿坐在大殿中,在樑上射三箭作為標識。張士誠就此稱吳王,國號大周,建元天佑,並鑄“天佑通寶”銅錢,表明這一切都是秉承天意,亦祈求上天保佑大周長治久安。這是繼隋末唐初李子通在江都建吳國之後,又一個在揚州地區建立的農民政權。從此,高郵被管轄了13年,也圓就了張士誠稱王的夢。其時,元奉行“誰稱王就先打誰”的策略,張士誠首當其衝,而“緩稱王”的朱元璋卻撿了個便宜,避開了元軍的進攻鋒芒。後來有人拿“承天寺題匾”做文章,稱請來的秀才們在寫“承”字時總是先寫一個“了”字,以表示張士誠遭殺身之禍。後來有一個人寫“承”字受到誇獎,在於他先寫“王”,再上下左右補齊筆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