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扶贫车间”

3月3日8时许,晨曦微露,我和金竹镇扶贫站长杨利平匆忙用过早餐,就立即出发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坐落于本镇的市级贫困村——老团村内的会同大润食品厂,那里距镇政府驻地约40公里。

会同大润食品厂采取“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以腊制品、红薯干、干笋、梅干菜、萝卜条为主打产品,年销售额过百万元,2018年被县就业脱贫攻坚组确立为“扶贫车间”。受疫情影响,该厂一度停工停产,于3月1日才复工。

厂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怎么样?复工以后存在什么困难?我们打算去瞧瞧。这距我们上次督查已相隔3个月了。

10时许,一路颠簸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工厂门口。此刻,工厂大门紧闭,张贴在大门口的“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鲜红标语映入眼帘,显得格外醒目。“吱吱”的机器声透过大门传出来,热闹了整个安静的小山窝。

我们正准备联系工厂老板梁中华,恰巧走出一群头戴白帽、面戴口罩、身着工作服的人,其中一位认出我们,便立即通知老板。工作人员按程序对我们逐一测量体温、登记后,便引导我们进入了工厂。

在梁中华的带领下,我们到各生产工房进行了认真查看,工人们操作娴熟、井然有序。

“2019年工厂的务工人数是13人,其中贫困户9人、非贫困户4人。现在的务工人数12人,其中贫困户9人、非贫困户3人……”梁中华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情况。

“现在工厂已经正常运转,你们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

“经过你们前段时间的指导培训,基本上没啥大问题,只是工厂每天都要进行消毒,对消毒液的需求量非常大,要是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工厂消毒液就更好了。”梁中华微笑的脸上透着些期望。

疫情防控期间,小问题涉及大安全,这事不能掉以轻心。于是,我马上掏出手机,向镇党委书记罗斌同志汇报,他当即表态,马上想办法调配一批消毒液过来。得知这一消息,梁中华高兴不已。

转眼就到中午饭点了,我们打算再瞧瞧他们的就餐情况。因食堂面积较小,工人们只能在食堂外排队取餐。

“大哥,排队的时候,稍隔远点,要保持1米以上距离。”我看到有位工人排队距离前面太近,就提醒道。

“哦,一时忘记了,对不起。”说完,那位工人立即后退了一大步。

“你们的工作待遇怎么样,这份工作是否满意?”

“我一个月可以挣到2000多元,在这里务工既可以照顾年迈的父亲和长期患病的母亲,又增加了家庭收入,脱贫没问题了。”谈到这份工作,贫困户梁早生乐上眉梢。

再对梁中华叮嘱一些细节后,我们便离开工厂往回赶。春日掩映下,身后的“扶贫车间”渐渐远去,但那些贫困户的笑容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

(作者:会同县金竹镇纪委书记 龙接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