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學》之“四兩撥千斤”的東晉名相王導

“借”,指藉助別人的智慧,也指導找有用的社會資源,如通常所說的“利用”別人。儘管“借”的處事策略由來已久,但是人們對於這種做法的評價似乎並不高,為一些所謂的君子所不齒。但是,厚黑學的觀點卻認為,“借”的智慧是一種非常高明的智慧,它能夠使一個人的力量變得極為強大,進而成就自己的事業。由於一個人的價值判斷、社會歷練、人生經驗總是受到環境的影響而呈現出不足之處,因此必須從別的地方借用過來。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沒有人能樣樣精通,也很少有人能單獨完成某一件事,尤其是一件大事,因此,我們就要大膽地借用別人的智慧,把它們轉化為自己的智慧;也要在社會上尋找有用的社會資源,贏得別人的支持,建立自己的關係網。即使自己是平庸的人,只要善於運用“借”字訣,就可以讓我們成功,或者更快地成功。

東晉的丞相王導很善於治理國家。西晉滅亡後,東晉在南京建立時,國庫空虛,銀錢很溼匱乏,只有幾千匹不值錢的白絹。為了度過暫時的難關,王導自己先用白絹做了一件單衣穿在身上,還動員大臣們出門上朝也穿上這樣的衣服。上行下效,江南人們都爭相效仿穿起了這種白絹衣服,使得白絹一時供不應求,價格很快就漲到了每匹一金的價格,而這時,王導就下令將國庫中的白絹全部出手賣掉,因此而多了好幾倍的銀錢,政府的府庫一下就充實了起來。

《厚黑學》之“四兩撥千斤”的東晉名相王導

實際上,王導一直以來都擅長利用名人的影響人來辦事。以前,晉元帝司馬睿還只是琅琊王。王導經過判斷,認識天下已亂,便有意擁戴司馬睿,復興晉室。他勸司馬睿不要住在當時的都城洛陽,回到自己的封國去。但是當司馬睿回到建康之後,吳地人卻並不依附他,過了數月,仍然沒有人肯去拜望他。王導苦苦思索,便想到了要藉助當地的名人的影響力來提高司馬睿的威望。

他對當時已經很大勢力的堂兄王敦說:“琅琊王儘管仁德,但是名聲卻不大。你在此地早已很有影響,應該 幫幫他。”於是他們約好在三月上已節伴隨司馬睿去觀看修鍥儀式。到了那一天,他們讓司馬睿乘坐轎子,威儀齊備,他們自己則和眾多名臣驍將騎馬隨從。江南一帶的大名士紀瞻、顧榮等人見到這種場面,非常吃驚,於是相繼在路上迎拜。

《厚黑學》之“四兩撥千斤”的東晉名相王導

事後,王導又對司馬睿說:“自古以來,凡能稱王天下者,都虛心招攬俊傑。現在天下大亂,要成大業,當務之急便是取得人心。顧榮、賀循二人都是此地名士之首,把他們吸引過來,就不愁其他人不來了。”司馬睿聽了王導的建議後,就派他親自登門拜請顧榮、賀循等人,這些人也都欣然應命前來拜見司馬睿。結果,因為受他們的影響,吳地士人、百姓從此都慢慢歸附司馬睿,正是再此基礎上,東晉王朝最終得以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