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球公轉、黃赤交角、溫度帶、地帶性)

知識點

  • 1. 地球公轉

地球繞著太陽轉動,叫做公轉。公轉的週期為一年(365日6時9分10秒),公轉的軌道為近圓的橢圓形軌道,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在每年的一月初,地球距離太陽最近,公轉速度最快;七月初,地球距離太陽最遠,公轉速度最慢。

地球公轉的平面稱為“黃道面”,自轉的平面為“赤道面”。由於地球沿著地軸自轉,而地軸是傾斜的,因此赤道面與黃道面並不重合,而是存在著一個夾角,稱為“黃赤交角”,角度為23°26′。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球公轉、黃赤交角、溫度帶、地帶性)

圖1 黃赤交角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在23°26′N~23°26′S之間往復移動,從低緯度到高緯度,太陽輻射逐漸減少,晝夜長短也發生著變化。根據太陽是否直射和晝夜長短,將地球劃分為五個溫度帶:

①熱帶:位於南北迴歸線之間,熱量最充足,一年當中會受到1~2次太陽直射,沒有極晝極夜現象;

②溫帶:包括北溫帶和南溫帶,位於熱帶的兩側、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之間,熱量一般,一年中沒有太陽直射,沒有極晝極夜現象;

③寒帶:位於北極圈以北、南極圈以南,熱量最少,一年中沒有太陽直射,有極晝極夜現象。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球公轉、黃赤交角、溫度帶、地帶性)

圖2 地球的五個溫度帶

  • 2. 緯度地帶性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之間往復移動。從赤道到兩極,接受的太陽輻射逐漸減少,熱量和溫度越來越低,因此從赤道到兩極,地表植被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從赤道向兩極,熱量逐漸減少,植被也會發生變化。如下圖所示,以亞洲東部為例,從赤道向北極,植被帶依次為: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落葉林帶、溫帶混交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草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球公轉、黃赤交角、溫度帶、地帶性)

圖3 陸地自然帶的分佈(緯度地帶性)


例題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球公轉、黃赤交角、溫度帶、地帶性)

圖4 例題

答案:A

精講精析:(1)分析三種地帶性的成因。

①緯度地帶性,是由於從赤道向兩極的太陽輻射不均(地球公轉+黃赤交角);經度地帶性,是由於從沿海到內陸的水汽分佈變化(海陸位置);垂直地帶性,是由於從山麓到山腳的海拔變化,引起溫度和降水的變化(海拔);②題幹說,該種分異規律是由於太陽輻射的分佈不均,因此應該是緯度地帶性。

(2)分析緯度地帶性的景觀。①緯度地帶性,即從低緯度到高緯度呈現出不同的景觀;②非洲從赤道向南北的景觀變化,即為從低緯度到高緯度的景觀變化;阿爾卑斯山從山麓向上的景觀變化,應該是由海拔變化造成的垂直地帶性;內蒙古自治區從東向西的景觀變化,應該為距海遠近引起的經度地帶性。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荒漠——綠洲景觀,屬於非地帶性規律。


總結

緯度、經度、垂直地帶性

不同地區的緯度、經度與海拔高度不同,所接受的光照、熱量與水分條件不同,生長的植被也會存在差異:

①緯度地帶性:從赤道到南北兩極,太陽輻射的熱量逐漸減少,植被也會發生變化: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②經度地帶性:從沿海向內陸,來自海洋的水汽越來越少,氣候會變得更加乾燥,溫差更大,因此植被也會發生變化:森林——草原——荒漠;

③垂直地帶性: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並且陽坡和迎風坡的水熱條件更好,因此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所生長的植被也會有差異,例如熱帶地區從山腳至山頂: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高山草甸。

注意:在山地的垂直地帶性中,南坡≠陽坡,而要看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例如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3°S),當太陽直射點在3°S以南時,南坡=陽坡;當太陽直射點在3°S以北時,南坡不是陽坡,北坡=陽坡。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球公轉、黃赤交角、溫度帶、地帶性)

圖5 三種地帶性的分異規律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