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慢病患者不可不知的防護寶典

最近幾天,我國控制新冠肺炎的“戰疫”捷報頻傳,但《人民日報》也特別提醒大家:“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此外,近日海外的新冠疫情日趨嚴重,做為新冠易感人群的慢病患者還是需要多加防護。下面辣媽就為大家帶來全面的疫情期間防護寶典,供慢病病友們參考~

藥吃完了怎麼辦?

首先,無論是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還是其他慢性病,都絕對不可以隨意停藥!如果藥吃完了,且近期病情比較穩定,那麼可以遵循就近原則購買藥品,具體步驟如下。

❶開處方:可以根據原有的處方續方,也可以在網上問診拿到處方。

就近藥店買藥:前往離家近的藥店買藥,或者到有資質的網上藥店買藥(目前物流時效還無法保證,網上買藥記得要提前購買)。

開具足量、足療程的藥物:根據國家醫保局通知,疫情期間實施“長處方”報銷政策,對於慢性病患者,經醫生評估可將用藥量放寬至3個月,減少配藥次數。

疫情之下,慢病患者不可不知的防護寶典

病情變化莫驚慌

由於慢性病病友們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原則上儘量避免或減少前往醫院。如果病情發生變化,需要諮詢醫生,辣媽給您以下三種參考方式。

❶輕微不適,在線問診:目前各大醫院都開通了網上問診入口,可以通過醫院公眾號、網站、電話或APP進行諮詢。也可以通過其他醫療資源彙總網站進行諮詢。

病情變化明顯,就近就醫:如果身體明顯不適,需要就近、儘快就醫,建議前往門診量較小、人員密集程度較低的社區醫院就診。

如果需要前往大型綜合醫院:去醫院前最好查詢一下該醫院是否為疫情定點醫院,儘量前往非疫情定點醫院就診,且就診時務必做好防護措施(戴口罩和護目鏡、接觸公共物品後用肥皂洗手)。

疫情之下,慢病患者不可不知的防護寶典

做好血壓/血糖/血脂記錄

記錄自己的日常數據,根據數據就能直觀地看出病情變化,對病情監測大有裨益。

❶建立健康日記:根據自己每日的血壓/血糖/血脂的波動變化,記錄下相應數值,這會對醫生調整用藥有很大的幫助。

注意指標範圍:當指標超出正常範圍時要及時就診,辣媽做了以下幾張表格給大家參考~

疫情之下,慢病患者不可不知的防護寶典


疫情之下,慢病患者不可不知的防護寶典


疫情之下,慢病患者不可不知的防護寶典

注意觀察併發症

除了監測、記錄數據指標,還要注意觀察併發症,因為慢病的某些併發症是高致命性的急症,需要格外警惕,一旦出現以下症狀就要做好防護措施後立即就醫。

❶高血壓:高血壓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腦溢血、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和主動脈夾層動脈瘤,這些併發症的初期表現一般有劇烈頭痛、嘴歪眼斜、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發紺、心悸、心律不齊、抽搐、視物模糊等。

高血脂:高血脂常見併發症是腦梗死、心肌梗塞、冠心病、腎功能損壞、脂肪肝,具體症狀有心絞痛、頭痛、經常性手腳麻木、頭暈無力、胸悶氣短等

糖尿病:糖尿病的嚴重有併發症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其具體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痛、呼氣有爛蘋果味、乏力煩渴加重、煩躁、嗜睡等

疫情之下,慢病患者不可不知的防護寶典

飲食、運動要注意

老生常談的“管住嘴、邁開腿”。

❶飲食上合理搭配、定時定量:注意限制糖和脂肪攝入,以低升糖指數飲食為主,多吃蔬菜、全麥麵條、魔芋、優質蛋白等,少吃麵粉、土豆、紅薯等含大量澱粉的食物,少吃或不吃動物內臟等膽固醇高的食物。糖尿病病友需要定時進餐,不然服藥後容易低血糖。

適量運動,增強體質:慢病病友的最佳運動時間是餐後1~2小時,每次運動20~60分鐘,每週共計150分鐘以上。居家隔離期間適宜做原地踏步、瑜伽、太極拳等舒緩的運動。

疫情之下,慢病患者不可不知的防護寶典

調節情緒很重要

疫情之下,信息繁雜,容易引起慢病病友的情緒波動,從而易導致病情變化,因此自我調節情緒就顯得十分重要。

❶產生情緒很正常:有些病友由於過度關注疫情而產生焦慮、抑鬱等情緒,這是正常現象,要正視並且接納自己的情緒。

少刷手機,多充實生活:無論是權威新聞還是小道消息,都不建議每天花大量時間去瀏覽。放下手機,去做做鍛鍊、研究一下菜譜、讀一本好書,宅家生活也可以多姿多彩。

疫情之下,慢病患者不可不知的防護寶典

大家都要好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