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教授研發新技術,獲國家300萬獎勵,令國產裝備領先外國30年


我國教授研發新技術,獲國家300萬獎勵,令國產裝備領先外國30年

引言:

冷兵器時代,戰爭比拼的就是人數和陣型,而且往往人數眾多的一方能夠以數量掩蓋其他缺陷,這也就是中國古代農民起義軍靠著簡單的農具還能夠攻破城市的原因。而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槍械等熱武器層出不窮,直到二戰期間,德國靠著新式導彈橫掃四方,即使是與整個亞歐大陸諸國為敵也不落下風。

自此,導彈正式進入世界各國的眼中,其巨大的破壞力使得它迅速成為戰爭的新寵兒。但由於那個時候技術落後導彈的體型都極為巨大,運輸不方便的同時,其自身的不穩定性還極容易對自身造成毀滅性打擊。

我國教授研發新技術,獲國家300萬獎勵,令國產裝備領先外國30年

美國導彈

隨著科技的發展,美國在成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之後,就迅速把計算機應用到軍事領域。靠著計算機的規劃,美國的導彈比其他國家更加精準,使得美國的軍事實力一躍超過了大部分國家。


我國教授掀起一場導彈變革

現如今,隨著導彈攔截程序的研發,導彈想要遠程而精準地完成打擊已經不如以前那般簡單了,超高速導彈成為了突破其他國家攔截的最佳選擇,趁攔截系統還沒來得及做出應對,超高速導彈就已經完成了打擊,中國的東風-17導彈就是為此誕生

我國教授研發新技術,獲國家300萬獎勵,令國產裝備領先外國30年

東風-17

東風-17彈道導彈首次亮相是在2019年的閱兵式上,一經出現,就震撼了全世界,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中國竟然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瞭如此強大的武器。

面對破壞力極大的導彈,世界各國主流的防備手段就只有攔截系統,但是現如今的攔截系統已經無法應對超高速導彈,不過世界上擁有這項技術的國家只有美國和俄羅斯而且也都只是在起步階段,還沒有完全成熟。這一下,中國的超高速導彈技術可以說是直接躍居世界第一,大大提升了中國的軍事威懾力。

我國教授研發新技術,獲國家300萬獎勵,令國產裝備領先外國30年

祝學軍教授

東風-17彈道導彈是由由祝學軍教授帶隊花費了無數的心血自主研發而來的,這項技術直接令中國的國產裝備至少領先外國30年,而祝學軍教授和他的團隊也榮獲國家300萬的科研獎勵。

何為東風-17?

東風-17在閱兵式中並沒有得到太多的解釋,但正是這般隱隱約約的感覺,才真正體現出了它的強大。閱兵式中短暫的亮相,只給了它短短兩個字的描述“突防”。正是這兩個字,展現了國家對於東風導彈的自信,無懼任何導彈攔截系統。

我國教授研發新技術,獲國家300萬獎勵,令國產裝備領先外國30年

東風-17

東風-17從外形上看與普通的導彈大不相同,相較於常見的圓形、錐形彈頭,東風-17的彈頭是十分奇特的折線結構。這樣的結構正是時下最高端的“乘波體”結構,它可以幫助武器突破速度上限,達到5馬赫以上的超高速。

因為導彈和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事物不同,它在高速飛行過程中,速度極快,甚至可以超過音速,這就使得導彈周圍的空氣會因為高速而被壓縮,壓縮的空氣會和導彈的表面產生劇烈的摩擦,久而久之,摩擦產生的巨大阻力會大大影響導彈的精準程度,甚至會因為摩擦產生巨大的熱量而直接撕碎導彈的彈頭,提前在空中將導彈引爆。

我國教授研發新技術,獲國家300萬獎勵,令國產裝備領先外國30年

乘波體

東風-17所應用的“乘波體”結構則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雖然不能完全消除高速帶來的巨大摩擦,但是卻可以通過自身的特殊結構來控制氣流,讓氣流主要聚集在導彈的下方,甚至可以接住這些氣流的力量來更快地實現導彈的升空,就好像導彈是乘在氣流波上面,這就是所謂的“乘波體”。

不過“乘波體”只解決了導彈升空的問題,重中之重的打擊環節也面臨著下降時如何解決阻力的問題。國際上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目前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錢學森先生提出的滑翔彈道,另一種就是水漂彈道。

結語

雖然目前國家還沒有公佈東風-17中使用的具體科技,但據《解放軍報》報道,這位總覽東風-17研製工作的祝學軍教授曾用助推-滑翔技術研製出了我國第四代短程導彈,因此可以大膽地推測東風-17中應用的就是錢學森彈道的大氣層內滑翔增程技術。

我國教授研發新技術,獲國家300萬獎勵,令國產裝備領先外國30年

東風-17

東風-17的閱兵式亮相,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實力,這個歷史悠久的東方古國,如今正在煥發出自己新的光彩。而這份光彩正是像祝學軍教授這樣的幕後研究人員帶來的,向他們致敬。

《解放軍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