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去哪了?看看20年前的老照片,这才叫过年

一年又一年,现如今又要过年啦!在乡村,都说“一入腊月便是年”,但是,现如今腊八都过去,记忆中浓浓的年味去哪儿了呢?清冷的农村路面,没了以往新年前的繁华,更没了小朋友们追逐玩耍的情景,现如今的新年好像缺乏了些期待感。

年味去哪了?看看20年前的老照片,这才叫过年

对于80后这一代人的我们而言,童年的新年,贯穿在整个腊月里,每家每户弥漫着米面的香味,全村的老少爷们聚在一起,打着扑克牌,渡过腊月的寒冷,现如今冬季也不冷了,想看场鹅毛般地下雪已然变成奢求。

20年以前的人们,尽管穷得叮当响,但是却开心而又幸福的盼望新春的来临!嘴里不断地哼唱着“小孩小孩嘴别馋,过了腊八便是年……”

年味去哪了?看看20年前的老照片,这才叫过年

当然,20年以前80后的记忆力,腊月免不了2件事,一是走亲访友,二是赶大集!

走亲访友,在物资供应贫乏的时代里,闭塞的交通,大多数是老人牵着小辈的手,一步步走出去的!爸爸妈妈提前准备好礼品,第二天一大早,左手拎着竹篮,右手牵着小孩的手,在羊肠小道中徒步,前往七八里地外的亲戚家,亲朋好友上门,当然要张罗着饭食,小朋友们则聚在一起玩乐,不一会的时间,一大餐桌饭食摆上了八仙桌,小朋友们大块朵颐地吃了起來,这也许是那时候,走亲访友最大的期待了!

年味去哪了?看看20年前的老照片,这才叫过年

殊不知,时过境迁,现如今乡村走亲访友,留饭的少了,尽管交通出行方便快捷了,但是亲戚味却淡了,再也找不着记忆深处走亲访友的美好了!

赶大集,贯穿在整个腊月里!

这么多年,农村经济尽管变化挺大,故乡的大集却按部就班的持续着乡村“二、七”赶集的风俗习惯。但是,景象却产生了挺大的转变!

儿时,到了腊月里,赶大集那可真是人山人海,卖蔬菜的、卖猪肉的、卖服装、卖鲜花瓜子,及其糖茶的数不胜数,自然也少不了最新的挂历了!为了衬托出新年的氛围,儿时爸爸妈妈每一年都会买上两把塑料做成的花束,插在大花瓶中,图个喜气!

年味去哪了?看看20年前的老照片,这才叫过年

而在现如今大家都忙碌生活,都在努力工作,已经很少有人会到了腊月就回乡了,很多的农户临近年底才回家过年,而置办年货也更简单了,商场里面啥都有,这也是年集很清冷的原因吧!

童年腊月里,最希望的还是各种好吃的!

俗语说“宰猪过年”,来到腊月,邻近新年前最后一两个大集上,爸爸妈妈都会把年货购置稳妥,例如买上一个猪头,回家清理整洁后,放到柴火锅中慢慢的煮,直至满园缭绕着肉味后,取出切分好,留够新年上供用的,剩余的一家老小就着大蒜瓣来吃,别说多美味了!

年味去哪了?看看20年前的老照片,这才叫过年

当然,在乡村,新年还讲究“过有”“连年有余”的说法,因而,在小编的故乡,新年免不了有“过鱼”以及“过油”的风俗习惯,将新鲜的鱼整理干净,将生鲜猪肉改刀切成长条形,用小麦面粉合成糊状,放到油锅里炸,这都是乡村新年不可或缺的风俗习惯!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吊在屋梁上的竹篮?

年味去哪了?看看20年前的老照片,这才叫过年

然而,时过境迁,往事只能回味,这些渐行渐远的回忆,现如今仍然模糊不清!珍惜当下,现如今新年真的好像是在放假!

一方面,经济的富足,大家生活的压力更大了,特别是针对村里人而言,“二十望妻,三十望子,四十望财”,大家都会为了当下的目标而拼搏,一旦不去工作必定会丧失一天的收获,因而,只有负重前行,很多的乡邻,也不肯提前回乡而是来到年底才回家过年,这都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

年味去哪了?看看20年前的老照片,这才叫过年

另一方面,年年岁岁花相似,但是,年味儿却真的淡了,过去新年的民俗表演没了,许多地区爆竹都不响了,很多的小孩为了课业,穿梭在各个辅导机构,乡村“人情味”也淡了。

当然,在乡村,现如今许多的年青人在大城市里闯荡,生活还要按规定休息,对于年假而言,自身休息就那么几天,还要把绝大多数的时间花在路程中,回到家中身心早就疲倦,当然也无瑕去参加过年的场合了,有时候也碰到各种各样“伪关心”,还比不上在家里休息,陪伴亲人。

年味去哪了?看看20年前的老照片,这才叫过年

越长大,越孤独!时光虽好,却总不能活在记忆中,这些发黄的回忆早就渐行渐远,珍惜当下,更应踏踏实实,为目标而拼搏,虽然,生活好啦,开心离人们渐行渐远了,但是,这都是生活,也是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