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精简管理关键技术

小麦精简管理关键技术


近几年,我国的农业种植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土地流转政策催生出了一大批新型农场主,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原先并没有农业种植经验;二是传统农民改变了以往依赖土地的生存模式,需要把劳动力解放出来。大规模的农业种植要求精简化的种植管理模式以降低风险,实现盈利。 但是精简管理不等于粗放管理,更不是不管理,而是管到好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降低人力物力的投入;

精——是让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效力。

精简管理要求我们对小麦的生长特性、管理要点、农机设备配套、种子、肥料、农药的选择与应用都能做到了如指掌。结合几年小麦种植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就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说明。

一、秸秆还田技术要点:

秸秆还田是一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百年大计,应该大力提倡。但是操作不当也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缺苗少行,苗瘦苗弱,病虫加重,土壤过于松软等。那么怎么做才能趋利避害,让秸秆还田发挥应有的效力呢?

1、秸秆还田量:一般翻压量可达每亩200-400㎏。玉米秸秆还田一般是一亩秸秆还2-3亩地。

2、还田时间:若是翻埋,一般在作物收割后立即耕翻入土,尽量减少水分损失,以利腐解。

3、还田方法:机械翻耕,耕翻入土深度在15厘米以下,地表不能裸露,要耙地保墒。

4、造墒: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

5、配合氮肥施用:秸秆在腐熟的过程中,会消耗土壤中的氮素等速效养分。秸秆还田后每亩地应补充20-30斤尿素。

6、去除病虫秸秆:防止传播病菌,加重下茬作物病害。

二、种子选择与处理:

近年来,国内小麦品种取得了极大的丰富化。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其适播期、播种量、抗性等因素,做到以种定量,以种定播期,不可千篇一律。

另外,随着小麦主产区病虫害加重,应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技术,起到预防病虫害,促根壮苗的作用。

三、播前精细整地—— 一播全苗

1、整地程序:前茬为玉米地。

秸秆粉碎→扬肥→重耙灭茬→深耕→轻耙→碎土耙平→(旋耕)→待播。

2、整地要求:

早—前茬收获后及早整地; 深—加深耕作层;25CM

松—表面疏松通气不板结; 碎—土渣、秸秆细小;

净—及时灭茬,表土无作物根蔸; 平—地面平整,厢平沟直。

四、适当晚播,播后镇压:

随着气候变暖,播期过早会导致冬前生长过旺,不抗冻。建议半冬性品种播期为10月15号-22号,春性品种10月20号-30号,各地应根据气候条件适当调整,或咨询当地农技部门。

五、新型播种技术应用:

方向:高效、省工、稳产

1、小麦宽幅垂直分层播种设备、技术的探索与推广。此技术是山东农业大学余松烈院士提倡推广的,对提高单产,减肥增效都起到的极大的促进作用。

2、小麦长效免追肥料的研发与推广。小麦生育期比较长,目前的肥料控释技术还不能真正达到小麦种肥同播,一次施肥不追肥实现高产的目标。但是,种植者在选择肥料时,应该奔着长效缓控释肥料的方向去选择,而不应该区选择硝基肥等速效性肥料,犯方向性错误。尤其是在一些贫瘠地区,对产量目标要求不高,没有追肥习惯的地区,更应该选择长效缓控释型肥效做小麦底肥。

小麦精简管理关键技术

小麦精简管理关键技术

小麦精简管理关键技术

小麦精简管理关键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