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国民党的军统和中统的区别?

若无相欠怎能相见2


我们在抗战剧和很多谍战片中常常看到咱们的地下爱党和中统与军统的特务斗志斗勇,很多小伙伴肯定对这两个机构的认识十分模糊分不清楚,我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中统是国民党党中央(相当于我们的党中央政治局)的情报机构,军统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相当于咱们的中央军委)的情报机构。一个是隶属政府,一个隶属军方。

中统由国民党的中央俱乐部(俗称C.C系的)陈果夫和陈立夫管理,前身是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调查处,1937年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一处,1938年有蒋介石提议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全称),由此中统正式成立。中统的工作范围主要为各级国名党党部,中统的党员调查网穿插于各种的文化团体,学校,政治组织中,1949年二月改名内政调查局,国民党败逃后当量中统特务潜伏大陆,抗战前主要对抗共产党,势力庞大,抗战后蒋介石重心转移到抗日上,中统地位下降,在人事安排上,中统不受蒋介石控制,也在抗战开始后失去扶持,中统工作重心主要是在党政机关内部,二是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另外负责管理社会舆论、思想言论。

军统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领导也是大名鼎鼎的戴笠和毛人凤,成立于1938年8月,主要维护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地位,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复兴社特务处和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军统在各大城市,各省都有据点,特工人数最多时达五万名,分布于各行各业,(我认为军统能力远强于中统,会监视,会绑架,会暗杀有点像德国的盖世太保和秘密警察)抗战开始,军统主要工作是对日情报站和暗杀活动,还有敌后活动,军统组织形式分工科学,活动十分活跃,抗战后一部分人在大陆潜伏下来,新中国建国后军统比较出名的活动有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1984年暗杀江南(原名刘宜良间接导致了蒋家王朝的没落)。

中统与军统始终明争暗斗,中统强大是几乎覆盖了整个国民党各级的行政系统,而军统在执行能力上,则远强于中统,并且中统陈果夫,陈立夫和中统三杰徐恩曾,叶秀峰,季源溥也有很强能力,但比起戴笠和毛人凤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玄坤文史


国民党的军统和中统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有两个最主要的区别:

第一个区别:一个是抓共产党的,一个是抓汉奸和日本间谍的,也就是一个对内,一个对外。

中统主要针对国民党内部除军队以外的调查,主要是抓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但是有时候也会多管闲事,把手插到军队当中,插手军统的任务,所以中统和军统经常有摩擦。军统主要是刺探军事方面的情报,挖出军队和国民党内潜伏的汉奸和日本特务。


第二个区别:军统是对抗战有正面帮助的,中统则只会内战。

军统的作用是刺探日军军事情报,进行锄奸任务,挖出日军的间谍,对抗战有比较大的帮助。中统主要是迫害共产党员,类似东厂一样的机构,名声极差。

以上两个就是军统和中统最主要的区别。当然,两者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相同点,那就是两者都是蒋介石养的鹰犬。如果你认为我的分析有不全面之处,欢迎各位到留言区留言补充。



我是历史白话君,关注我,观看更多精彩回答!

历史白话君


中统军统是学习了解民国历史不能绕过的两个坎,近年来随着谍战剧的盛行,中统军统频频出现在荧屏中,《潜伏》《伪装者》《色戒》等影视作品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他们的身影,这两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各自的职能是什么,小编大概给大家梳理一下。

中统,全称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成立于1938年8月,前身可以追溯到1928年成立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陈立夫、朱家骅先后任局长,徐恩曾、叶秀峰先后任副局长。中统的主要任务集中在内政领域,重心是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情况;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

军统,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成立于1938年8月,前身可以追溯到1927年成立的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局长:戴笠!军统属于国民党军队序列,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

抗日战争开始以前,中统及其前身势力非常大,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抗战开始以后,国民党情报工作的中心从反共向抗日转移,中统地位下降,军统地位上升,加之军统掌门戴笠与蒋介石有师生之情,对蒋介石死心塌地,客观上也对提升军统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中统并没有就此走向灭亡,一来中统势力庞大,根基深厚,蒋介石虽然宠信戴笠,但是依旧需要中统来制衡军统,避免一家独大;二来陈立夫兄弟与蒋介石关系非凡,陈立夫的叔叔陈其美是蒋介石拜把兄弟,是蒋介石的政治引路人,当年陈其美被袁世凯杀掉以后,没有人敢出面,只有蒋介石冒着被抓的风险独自为陈其美收尸,兄弟之情,可见一斑。

中统军统作为国民党两把匕首,虽然是一个主子,彼此也有具体分工,但是经常内斗,甚至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1939年“鲁东行辕事件”震惊一时,双方斗的势同水火。

抛开内斗,中统军统在民国时期做下许多大事,有功有过,功不抵过,分开说。

中统由于其工作方向的关系,在反共监控舆论中做了许多坏事,例如诱捕顾顺章等,总体来说杀人不少,但是大人物不多,抗日开始以后更是乏善可陈,最有名的就是“色戒”原型郑苹如刺杀丁默邨一案,搞笑的是:丁默邨本身就是出自中统。

比较而言,军统杀人如麻,而且影响力巨大。由于太多,大概分为几类

(1)民主人士,例如共产党员吉鸿昌,民主人士杨杏佛,《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刺杀大王王亚樵等,给军统招致了许多骂名,尤其是王亚樵,曾是戴笠结拜兄弟。

(2)国民党内部敌人,例如山东省主席韩复渠,抗战时期不听指挥,消极避战被军统干掉;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与日本暧昧被军统暗杀。国民党财务经理林世良,因为贪污被活埋。

(3)汉奸走狗日本鬼子,这部分杀的最爽,也最多。

1933年刺杀大汉奸张敬尧,

1939年刺杀大汉奸王克敏(失败)/河内刺杀汪精卫(失败,误杀曾仲鸣)/刺杀汉奸陈箓,程锡庚/大流氓大汉奸季云卿.

1940年刺杀大流氓大汉奸张啸林,大汉奸傅筱庵,日本天皇特使高月保男爵。

1941年刺杀日军驻上海工部局警务处处长赤木亲之

1944年刺杀广东省长大汉奸陈耀祖。

除此以外,军统还策划了一系列对日本鬼子汉奸的暗杀袭击,苏州天马爆炸案,南京金陵毒酒案,广州白云纱毒药案,上海虹口电影院爆炸案等等,对抗战胜利起到了一定作用。

戴笠死后,章士钊给戴笠上挽联: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可以看做连带对军统的评价。

军统中统可以看做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随着抗战的结束和戴笠的死,其作用和身份逐渐发生变化,国民党退守台湾以后对特务机构改组,两个机构也逐渐走入历史。



日慕乡关


这个问题有很多人已经回答了,说一下个人见解。

军统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军事委员会的下属机构。

中统全称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国民党中央的下属机构。

军统是军队系统的,而中统是国民党的党组织系统的。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因此两者在目的和职能上就有很大的区别。

军统侧重于军事情报的收集以及军事方面的特殊行动,比如暗杀,策反,暴动之类,其编制也属于军队。军统这个正式称呼,也是抗战之后才有的,因为战争的需要,军统发展迅速,在抗战结束时,其势力非常庞大。如果要对应现代的机构,有点类似美国的CIA,CIA在全世界干的事情跟军统差不多。

而中统设立的目的是强化国民党自身统治,主要是为了清除国民党的政敌,在抗战前,最主要的就是中共,还有其他党派,然后就是国民党内的其他反蒋势力。其大致职能类似于美国的FBI。


江蝶梦




蒋介石为维护与加强自己的独裁统治可谓是煞费苦心,明朝有锦衣卫与东厂,蒋家王朝则有中统局与军统局。

中统是蒋介石手里的狗,军统则是狼,他们的獠牙不知道咬死了多少人。军统的名声比中统更臭,也比中统更响亮,军统让人闻风丧胆,堪称民国时期最恐怖的组织,美国人曾称它为“中国军队内高层次的领导机构”。

即使是在国际特务圈里,军统老板戴笠这个名字也是让人如雷贯耳,“中国的希姆莱”!

曾经有位美国战略情报局的上尉来到中国工作,当他晚上回到在福州的住所时,看到自己的翻译正在与两个男人谈话,表情透着惊恐。当这两个男人离开后,翻译颤抖着乞求这个美国军官保护他,当时军官只觉得翻译莫名其妙,直到翻译哆嗦着说,“这不是莫名其妙,他们是老板的人!”

因为自己的工作关系,美国军官听到“老板”这两个字后便知道翻译所说的是谁了,军统老板戴笠!然后这位军官也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中,“我一夜没睡,整晚在膝盖上架着把该死的冲锋枪,因为那两个来访者是‘老板’的人。”

这便是戴笠与军统的“威名”。



军统局与中统局。

1927年9月,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在上海成立了“中央俱乐部”,英文“Central Club”,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派系,于是形成了所谓的CC系。后来的中统老板徐恩曾也是此时加入了中央俱乐部,然后逐渐得到陈氏兄弟的信任与重用。陈立夫当时致力于为蒋介石执行“清党”政策,可谓是深得蒋介石的宠信,为了配合“清党”政策,成立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由陈立夫任科长,这也是后来中统主要负责党务情报工作的原因。

1931年陈立夫升任中央组织部部长,CC系成员徐恩曾则因为表现优秀得以升为党务调查科科长,自此CC系的情报工作开始转移给徐恩曾负责。1932年10月国民党在上海逮捕陈独秀后,徐恩曾与调查科曾参介入此案,试图诱降陈独秀。1935年党务调查科扩编为党务调查处,由徐恩曾任处长。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负责党务,徐恩曾任第一处处长。



1930年戴笠以王天木、唐纵等人为班底组建了国民党特务组织调查通讯小组,积极开展特务工作,获得了蒋介石的高度肯定。

1932年3月,蒋介石授意成立了三民主义力行社,于4月成立了复兴社特务处,这是蒋介石为让戴笠在情报工作当年发挥更大作用而成立的情报组织,所以戴笠自然而然成了特务处处长。1937年复兴社特务处并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负责特务工作,戴笠任第二处处长。



蒋介石为什么要将党务调查处和复兴社特务处合并到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呢?当时老蒋手里有很多负责特务工作的组织,管理过于混乱,相互间的冲突和争斗过于激烈,所以老蒋便想到了将他们合并到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但是,这个“军统局”局长却是陈立夫,陈立夫当然够资历当这个局长,可问题是这样只会加深“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影响,显然不利于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所以即使合并了,蒋介石仍然让他们继续争斗。

1938年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制衡和削弱CC系在党务与情报工作方面的影响,又决定将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进行分割,第一处改组成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我们熟知的中统,负责人为徐恩曾;第二处改组成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我们熟知的军统,负责人为戴笠。





军统局与中统局的消亡。

中统最开始可以说是为“清党”而生,以“清剿”共产党以及国民党内部的反对派为主要任务。但是,后来的军统逐步扩张自己的业务范围,所以也开始介入了中统的“生意”,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中统的地位便开始降低了。

当然,中统的没落很可能是因为中统的手段比起军统来说太过于“温和”。后来叛变的李士群和丁默邨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点,所以在为日本人和汪伪组建了76号以后,便开始学着用军统的“铁血”手段。事实证明,对于特务组织而言手段越是残暴,所取得的“成绩”便越好看。徐恩曾被戴笠斗垮了,可是从中统出去的李士群却成为了戴笠特务生涯里的头号劲敌,只在上海,戴笠便有詹森、王天木和陈恭澍这三员大将折在了李士群的手里。

所以到后期中统的存在感是越来越低,尤其是徐恩曾因参与中印缅边境交通线走私案被免职以后更是如此。但是,中统与军统相比有个最大的好处是结局比较好,连徐恩曾都得了善终。



军统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呢?军统在编人员最多时高达5万余人。美国的军事情报机构曾经估计戴笠的便衣特务人数高达18万人,同时还有7万武装游击队与2万别动军,近1.6万的忠义救国军,加上中国沿海的4万“海盗”,戴笠手下有30多万人在为他收集和传递情报,以及进行卧底、暗杀等任务。但是,这还只是美国情报机构的保守估计,真实数据可能远不止如此。

在中统独大的时候,蒋介石弄了个军统,现在军统独大了怎么办?更重要的是,1945年8月日本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了,背靠美国的蒋介石要说对手的话只能是始终被他视为头号敌人的共产党了,对于这场最后的争夺战,蒋介石的意思很明显了,摆明车马!所以军统的作用已经降低,或者说已经没有必要让戴笠继续掌控军统,这只会威胁到蒋家王朝的统治。因此,军统的结局要么是被撤销,要么是被缩编。为此,蒋介石曾故意向戴笠透露出要撤销军统的消息,想看看戴笠是什么反应,结果戴笠并没有配合,反而寻求美国海军的支持,试图借助美国人的势力帮自己坐上国民政府海军司令的位置。戴笠谋求海军司令这件事让蒋介石隔应了,但是因为军统势力过于庞杂,在戴笠不配合的情况下,蒋介石也不敢轻易动手。

直到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坐的专机撞山坠机,戴笠被烧成焦炭后,蒋介石于当年6月迅速分割了军统,将公开武装特务部分划归国防部第二厅,秘密核心部分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但是,在到了台湾后,毛人凤仍不肯将权力交还给蒋家,最后也因此惶惶不可终日。

军统因戴笠而生,也因戴笠而亡;始于戴笠,也终于戴笠。

戴笠的老对手徐恩曾则安然活到了1985年,得到了戴笠渴求不到的善终。

狡兔死走狗烹,如此而已。

蒋介石如同落水狗般逃到台湾后才后悔不已,“若雨农不死,不至失大陆!”



军统锄奸名录:

1933年5月刺杀汉奸张敬尧,成功。

1938年9月刺杀汉奸唐绍仪,成功。

1937年刺杀汉奸殷汝耕,失败。

1938年2月刺杀汉奸王克敏,失败。

1939年2月刺杀汉奸陈箓,成功。

1939年9月刺杀汉奸季云卿,成功。

1940年8月刺杀汉奸张啸林,成功。

1940年10月刺杀汉奸傅筱庵,成功。

1944年4月刺杀汉奸陈耀祖,成功。

军统曾几次三番组织刺杀汪精卫,皆告失败。

名单疏漏,敬请补充。


宁糊涂


中统和军统在形成的初期,它们各自的组织人事和隶属关系就已经泾渭分明。

中统先出现,全称是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开始它只是一个党务 机关,不是特务机构,只是一个科,体量可想而知。

在1926年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陈果夫为代理部长。组织部里面设了个党务调查科,负责对党员进行调查。这时候它还是一个纯党务机构。

而陈立夫、陈果夫早就有一个被称为中央俱乐部的小团体,因为中央和俱乐部两个单词都以C开头,陈姓也以C开头,所以陈氏兄弟这一系就被称为CC系。陈氏兄弟为了党务调查,必然要收集情报。开始是有一个非官方的小团队,没编制没经费。但却看以看作中统的滥觞。

四一二事变后,因反共和国民党内派系斗争的严酷,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明确分成了情报和编造两个股,人员一下子扩充到几十人。而且,新进的人,都可以说是蒋介石的学生,算是嫡系。从这里开始,调查科正式向特务工作转向。

党国共矛盾升级之后,在1930年,调查科增设了两个小组,特务组和文言组。其中,特务组主要针对共产党;文言组收集各种敌对者和反对派的言行资料。同时,调查科向上海、武汉等大城市派特派员,之后扩散至全国,甚至是各个行业,以至于各地各单位出现挂牌的特务室机构。

到1931年中,调查科人数达到50人, 成为中央组织部人员最多的部门。 中统开始专司特务活动。

1931年底,形势对蒋介石不利,他下台前想建立一个秘密组织,只对他个人效忠。 那一年的11月,蒋介石召集其近亲的学生开会。学生们推选康泽、戴笠5个人组成筹备组,为成立新组织做准备。

1932年除,康泽把复兴社的组织蓝图推到蒋介石面前,蒋介石批准。由此,中华民族复兴社成立在1932年3月初正式成立。后来,重新得势的蒋介石主持了成立大会,并兼社长,戴笠为特务处长。

复兴社其实算是秘密的政治团体,不是一个特务机构。但戴笠成为特务处处长,郑介民、唐纵先后成为处长助理。这些人事实上成为蒋介石麾下的特务首领,又加上他们的军队背景,这个组织就成为了军统的前身,与中统打下了不同的印记。


了不迪


民国时期存在两大特务机构,他们分别是国民党军统和中统。这两个机构权力很大,而且行事风格基本上不择手段,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因此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军队高官都对军统和中统敬而远之,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两刀就会架在自己的脖子上。



中统全称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正式成立于1938年,第一任局长当时国民党大佬陈立夫担任,从这就可以大概清楚中统的权力有多大,除了蒋介石陈立夫等几位国民党高官不在中统的权力范围之内,对于其他的国民党官员,中统都有权处置。


中统主要负责控制舆论导向,监察国民党内部官员是否存在违法乱纪,以及打压其他党派人士。总而言之,中统有着监察白官的权力,如同明朝的锦衣卫一般。

军统全称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任局长是蒋介石的学生戴笠。从军统这名字也清楚,军统主要负责军队,但军统不是直接调兵打仗,他是监察部队将领的行动,简而言之就是督战。除此之后,军统在刺杀汉奸和日本人方面也是一把好手,多次深入敌后刺杀汉奸与日本人,例如汪精卫,张啸林都遭到军统的刺杀。从这方面来说,军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传奇历史观


军统,其前身是国民党党团组织复兴社下属特务处,1938年3月成立,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BIS,属于军队的情报机构。

中统,其前身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习惯上仍称为C.C,1938年3月成立,1947年4月,改为党员通讯社,属于党务部门的情报机构。

军统和中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防止日谍汉奸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抗战力量,由老蒋提议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成立。


军统属于军队序列,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侵华日军以及汪伪汉奸等敌对势力进行逮捕暗杀。

中统则属于党内的机构,以各级党部为活动基地,在文化团体和大专院校、重点中学都广泛建立党员调查网,监控机关内部情况,打击其他党派,控制社会舆论等。

两者的工作领域不同,中统是在党内,军统是在军中,其职责范围非常明确,收集到的情报和线索,如属于对方负责的范围,必须移交给对方接收。

由于中统控制了邮政系统,能获取大量情报,因此曾立功无数,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当时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

抗战以后,由于情报工作对象从以前对付中共向对付侵华日军和汪伪政权转变,导致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则不断提升。

随着大片国土沦陷,中统组织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又不能及时联络基层组织,就逐渐为军统所取代。

在戴笠领导下,军统从事搜集日伪军的情报工作,曾多次刺杀投日的军政人员,深入日军占领区开展广泛的游击战,制造针对日军的恐怖活动,对打击侵华日军和汪伪汉奸,起了非常大的震慑作用。

综上,军统和中统,都属于国民政府所设置的情报机构,军统为军委控制,军统的头目戴笠对老蒋忠心耿耿。

中统则为党部所掌控,由陈氏兄弟所领导,是“二陈”的禁脔,对老蒋并不一定言从计听。

虽都听从于老蒋,但却各司其职,军统管军,中统管党;军统穿军装,中统着中山装,有一点相同,都是国民党的特务机构。

客观地说,对抗战所作出的贡献,军统远大于中统,军统甚至都破译了日本海军要偷袭珍珠港的密电,通过外交和军事途径,及时通知了盟友美国方面,港内的三艘航空母舰以各种理由提前驶离了军港去向不明。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中统和军统的名号,特别是抗战片和谍战片中,这两个情报机构频繁出现。不过,一些朋友对中统和军统的由来、职能、区别等也许并不太清楚。

先来说说老大哥中统。

为什么把中统称为老大哥?很简单,因为成立早。中统的前身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这个党务调查科成立于1928年,属于cc系。

什么是cc系?



cc就是中央俱乐部的英语缩写,实际就是指以二陈兄弟(陈立夫陈果夫兄弟)为核心的政治派别。当时北伐初步成功,蒋介石觉得有必要成立一个特务机构,对内可以监视党内反蒋势力,对外可以对付其他党派和各路诸侯。这种情况下,这个党务调查科应运而生。由于这个部门涉及到很多机密,所以,蒋介石让自己老上司陈其美的侄子陈立夫接手。

再来看看军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指示几个黄埔学生,以贺衷寒和郑介民为首,组建了一个以军人为主体的组织——复兴社,也叫蓝衣社。1932年,复兴社内部又成立了一个核心组织叫力行社,这个力行社下设一个机构特务处,由黄埔第六期学生戴笠出任处长,这就是军统的前身。



抗战爆发后,1937年底,原来的中央党务调查科和力行社特务处合并,组成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下辖两个处:一处负责党务工作,就由原来的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组成;二处负责情报工作,由原来的力行社特务处组成。

到了1938年,干脆把这两个处再分出去,以第一处为核心,组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以第二处为核心,保留原来的名称,还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为军统。

这一次,国民政府对这两个原来有些重叠的特务机构进行了分工。中统主要负责对内,对党务问题就行监察,对党内不稳定因素进行控制清理等。军统负责对外,针对日本人和其他党进行各种情报活动。

1946年,撤销军事委员会这个机构,改组为国防部。军统被一分为二,其公开的特务组织和军令部二厅合并,成立了国防部二厅,由复兴社元老郑介民担任厅长。而其秘密核心部门则组成国防部保密局,由毛人凤出任局长,依然维持军统原来的职能。到了台湾以后,还是负责军事情报工作。

1947年,中统也改头换面,变成了党员通讯局,叶秀峰出任局长。到了1949年,党员通讯局又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归行政院内政部管辖。到了台湾以后,再次改名为法务部调查局,此后,职权变成了维护台湾稳定,打击重大犯罪,后来还增加了调查贪污受贿,打击经济犯罪,彻底失去了特务性质和情报功能。

1.陈立夫:《成败之鉴 陈立夫回忆录》

2.沈醉:《我这三十年 沈醉回忆录》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很多人恐怕不知道,陈立夫曾经是“军委会调统局”局长,戴笠还是他手下的特务二处处长。


真不开玩笑,1932年蒋介石为了整合手下的特务组织,一度成立了以陈立夫为首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不过这个“军统”和后来以戴笠为首的军统不是一回事,这个军统特又被称作是“老军统”,而后来闻名遐迩,大家耳熟能详的戴老板为首的军统,还只是老军统下面的“特务二处”。


严格来说,陈立夫兄弟和戴笠的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陈立夫兄弟不但是蒋介石政治上的“父亲”陈其美的后人,而且资格比戴笠老得多。1938年戴笠还只是一个副局长的时候,陈立夫就已经是教育部部长了。


所以戴笠其实是和“老军统”特务一处处长徐恩曾(中统前身)、第三处处长丁默村一个级别的。


在抗战爆发以前,中统比军统不知道要厉害到哪里去了,因为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管着国民党党务,所以只要国民党向某地派驻党务人员基本上就可以看做是中统,或者中统外围人员。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戴笠和陈立夫是一个level的,很大原因是出在蒋介石身上。


蒋介石在这一点上和希特勒很像,是真正意义上的独裁者。


如果我们仔细看希特勒的发迹史就能发现,希特勒其实并不在乎纳粹党,即使在希特勒成为总理以后,如果我们仔细看纳粹德国组织结构就能发现纳粹和布尔什维克最大区别是纳粹德国是“两个班子一个负责人”,是的,纳粹德国把政府和党务分得很开的,只不过很多时候凑巧或者刻意让一个人来管。


说到底,希特勒和蒋介石都是迷信自己个人作用,不相信组织的力量,不认为组织能起到什么作用。


所以蒋介石在1930年代模仿了一段时间布尔什维克后马上发现这样其实是对他个人权利的束缚,所以他很快就把这一套组织丢给陈立夫兄弟了。


在这个过程中,蒋介石本人更迷信军事的力量,所以他授意黄埔学生成立复兴社、力行社,而且把涉及军阀、军队的特务事务都交给自己学生戴笠、郑介民来处理,这就非常明显说明蒋介石本人的以军事为基础的独裁破坏了国民党这个组织对民国的控制。


顺便说一句,在互联网上如雷贯耳的盖世太保也不是纳粹情报机关,而是纳粹德国政府的情报机关。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之所以大家觉得戴笠可以和陈立夫是一个level,完全是因为蒋介石更愿意相信和更愿意控制军事力量,而不是戴笠本人究竟有多能干,其实戴笠本人有多能干是无关紧要的,后来戴笠出事故死了,毛人凤也能和陈立夫别别苗头就是证明。


那么再回到正题,严格来说军统和中统有何区别?


区别就在于蒋介石本人更迷信军事力量而非组织力量,所以以军事力量一侧人员组成的军统就显得很强势,到了后期什么情报都管,也不管什么名义上的分工,这一点上他们和他们的校长真是一模一样。


如果换做组织力量更健全的国家,那就是组织力量一侧占上风了,要知道卢比扬卡可不是一个政府机构,更不是一个军事机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