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旦恋上魏碑就不愿意写唐楷了?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魏碑和唐楷是楷书里面两大流派,魏碑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出土的文物看,魏碑体一直是摩崖、刻碑和墓志上的主要字体,说明当时的刻工就是这种风格,与写的人无关,这种情况即使在王羲之时代也是如此,同时期出土的王、谢墓志依然如此,郭沫若还依此断定兰亭是伪作。愚认为魏碑不是书写的楷书,而是刻出来的楷书。由于刻工水平不同,所以风格上变化较大,摩崖等露在外面的字一般刻的工整精美,如《龙门二十品》,但墓志等埋在地下的总体风格粗犷雄浑,如《李壁墓志》等。




南北朝后期,楷书基本延续二王笔法,陈、隋时期智永的千字文就是代表,唐初褚遂良也属于这一类风格。

而虞世南、欧阳询则将楷书写的平正规矩,法度森严,对唐代中后期影响较大,中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延续这一风格,将楷书发展到了极致,并称“颜筋柳骨”,成为了后世楷书规范书写的范本。

隋唐建立科举制度以后,后世科举考试必须使用规范的楷书答卷,唐代楷书规范平正,正好合适启蒙教学,这个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末科举制度的灭亡。明末清代随着书法复古运动兴起,魏碑也和篆隶一样受到重视,出现一批魏碑大师。书法成为纯艺术形式后,书法的实用价值已经极大的减弱,对于楷书的审美也不局限在平正优美,自然、灵动、个性、创新成为楷书创作的大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刻板规矩的唐楷自然缺少了以往的优势,而魏碑的多样性、丰富性给楷书创作带来了广阔的天地。近几届的国展魏碑作品已经成为楷书的主力,而简单的学唐楷的作品基本上没有了空间。这是时代的选择,是审美的进步,也促使学唐楷的人不能就唐楷学唐楷,千万不要简单的认为临像了就是好,临的再像也不是自己的,要融会贯通,要打破传统,完成在唐楷基础上的适当创新。其实清代的何绍基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以颜体为底子融入自己的笔意,自成一家,他的字你可以不喜欢,但他的方法值得借鉴。


张伟评论


曾听一位书法家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和一帮同学在北京跟着启功先生学习书法。一次讨论到魏碑,大家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请启功当裁判。

启功啥也没说,第二天直接带他们去故宫库房,看一块尚未刻完的碑。只见已刻的部分和我们在书上见到的一样,棱角分别,而未刻的书丹部分,却是圆润遒劲,与碑刻部分迥然不同。关于这个话题,本文后面会讲到。

近年来,在中国书协举办的书法展览中,获奖的楷书中,写碑的占了绝大部分,几乎无奖不碑,哈哈。

其实说句实话,唐代在将楷书推向鼎盛的同时,也将楷书的发展之路堵死了,楷书由此开始走下坡路。

唐楷正应了那句话:让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唐代将楷书的各种变化都已写尽,将楷书的各种法度都已定型,照此发展,楷书只能按照规定的轨道去写,这其实已经开启了“馆阁体”之门。



喷子们且别着急喷,这不是我个人的观点,翻开任何一本讲书法史的书,都会提到这一点。

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唐楷确实很美,但它已失去发展空间。

碑学的研究始于宋代,但崛起于清中期。刻碑之风盛行于南北朝,但在人们对它研究之前,它一直作为一种实用书法在民间存在。


关于魏碑,我们要明白,它大多由书法家先写于纸上或碑上,然后由工匠用刀斧雕刻,因此,它是一种再加工书法,这一点与篆刻类似。

而后人为它的金石刀斧之气所吸引,又想通过毛笔来表现这种刀斧之气。哈哈,人类真是个“怪物”,先用毛笔写,再用刀斧刻,再用毛笔写,写碑,实际上是第三次创作了。

魏碑出现的重要意义,在于丰富了书法的审美类型,扩大了书法艺术发展的空间,同时证明了中国几千年的书法文化,有着自我的发展、完善体系。

对于楷书,书法界有一个共识:唐楷因为规律性强,法度严谨,是书法入门的最好选择。但若想在楷书上有更大发展,则还须在两个方向有突破,一是要向魏晋小楷求韵味,二是要向魏碑求趣味。

清中期碑学的崛起有其特定原因,但碑帖融合,现在来看,确实是书法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学习楷书,我们要明白最最重要的一点:魏碑虽然趣味性强,但其良莠不齐,更由于研究时间并不长,很多东西并未得到确认,故它只能是一种营养品,学习楷书,还是应该以唐楷为根本,我们只有在唐楷达到一定高度后,在有经验的书法家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吸收魏碑的营养。



否则,贸然学习魏碑,容易误入歧途。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谈点我个人的学习体会,以时间发展順序来说,从魏楷到唐楷是随着社会物质、精神、经济、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渐完美化的过程,就像电子管电视到液晶电视的发展变化一样。

魏碑有他粗旷的美,唐楷有他精致的美,就像两种电视,他的工艺要求是不一样的,但是液晶时代要造电子管电视,只要我愿意,它就能造出来,相反在电子管时代,要想造液晶,那比登天还难。再打一个比方,让绣绢的人去绣麻袋,一下就能绣得比较好,但让绣麻袋的人来绣绢,不经一番严酷训练是难以完成的。

唐楷可以高度严格地训练书写者的运笔控笔能力,要不信,你可以让只写魏楷的人试临一幅唐楷,再让只写唐楷的人试临一幅魏楷,立马看出结果。

附一片我第一次试着临写的崔敬邕墓志。



五味子433


为什么喜欢上魏碑就不愿意学唐楷?

这是不同的欣赏观,而形成不同的书体挚爱,学习魏碑者也是十几年的时间,一时有了时兴,原来说到楷书,就是唐楷,而今楷书的形式很多了,魏楷近年来书展上多起来。

魏楷,北朝魏时的书体,由隶入楷,体貌百变,以方正凝重为主,多见于石刻,摩崖,造像,又称北魏体。

笔气浑厚,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倔于方平之内,皆极精妙出采。

而今书写出彩者不是很多,因为魏碑体的多样性纷繁,而具古意,没有规范的体型,故书写者无效尤气倔之气,无天真烂漫之相,且有造型之笔意,因为石刻笔意不是软笔书能达及。

极致诱惑书者的原因,魏碑欣赏不被人所识读,也没有魏碑学之体验,从表面上很难欣赏水平的高低。魏碑的形体具有简易而法性少。对于隶书的结体谙熟,则有成功了一半,加之楷则的简约,会有魏体之貌。拙朴古意。

唐楷的登峰造极,法度的精严,束之笔墨的活泼生动形象,缚之情性才智启迪。由此受到冷却,书展的推波助澜,则有楷书的个性化,趋势于魏楷融唐楷笔意,成自由结合体。

或许这就是钻研魏碑,离开唐楷的些许缘故。

无论是唐楷还是魏楷,只要书写出精妙,都属于成功优秀作品。



狂喜淡墨a


提倡魏碑的人,没有一个能够在唐楷方面有所成绩!

既然魏碑代表高水平,为什么连低水平的唐楷都写不明白呢?

学习书法是先接触唐楷?还是先接触魏碑?有谁会在第一选择上选择魏碑去学习?有吗?多吗?即使是有,也不多!那么。为什么最终选择魏碑呢?

我的主观认为是,这些人学习唐楷,而且唐楷写的不甚突出,也觉得穷其一生也不会有太大的造诣了。所以,有些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混淆视听,而后世的不思刻苦还想在书法方面有所成绩的人,对于这种取巧的方式更是趋之如骛,甚至达到诋毁二王的正统书法的地步。

我坚持那句话,说魏碑高明的人,你来写一写唐楷,敢吗?


一笑貫长天


首先说一旦恋上魏碑就不愿意写唐楷了这种感觉

是对的。🤔🤔🤔

魏碑楷书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辉煌的艺术高峰,可以

讲这个时代的书法是精彩纷呈琳瑯满目,魏碑楷书

本身拥有最完整最丰富最高超的书法技艺,从历史的

发展轨迹来看,这个时期遗留的摩崖造像墓志等书法

作品完全有理由代表中国书法的最杰出的阶段,在此

阶段所呈现的艺术高度以后的各年代都没有再达到过,

尤其像元氏的墓志系列所呈现出来的那种精致细腻和

技法上变化的丰富超难,把中国书法推向了峰顶,

展现了古代先贤在文明进步的旅程中所产生出来的巨大

智慧和能力,我一直认为如果把魏碑比作是书法艺术

高峰上的皇冠,那么元氏墓志书法则是这颗皇冠上的

钻石明珠。🌠🌠🎆🎆🎈🎈

当然,唐楷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但我认为这个

高峰并没有达到或者说超过魏碑楷书的高度,实际上,

唐楷的全部书法技巧是对魏碑时期的书法进行了简化,也

就是唐楷的书写难度远在魏碑楷书的技法之下,唐楷书法

过多的展现出大唐庄严肃穆的气息,由此也引发了相对

保守僵化的一面,与魏碑楷书的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

宽松艺术局面相比显得十分呆板和无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

给后人学习书法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而对于魏碑的学习

上来说今人可有太多的选择,魏碑留下的书法珍迹众多,

资料相对完整,在难度的选择上保留了很大的空间,魏碑

所表现的书法特质也有很丰厚的层次梯度,各种书法段位

的学习者都可以找到自己合适的游走区间,所以,有很多

人一旦恋上了魏碑就会放弃唐楷,因为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

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法风格定位是能使学习长久保持的

重要因素,魏碑给你的机会很多,它其中的魅力会吸引你

走向很远。🤓🤓🌈🌈

附图展示作品:清代【傅山草书立轴】临摹作品

选自杨半撰书【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清代卷)



素里布衣杨半


我是一人。觉得提问者喜欢看书,这个问题问法有些文艺气息。

魏碑和唐楷相比,唐楷更适合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

魏碑是什么,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目前来说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

上图是魏碑的印刷体和手写的。可以很明显看出来魏碑最大的特点,非常的自在自如,绝非千人一面,魏碑怎么写各自解读。

评价最高的魏碑《张猛龙碑》,下图为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明拓本。

详细信息:《张猛龙碑》,北魏刻,明拓,剪裱装册,共36页,每页纵26.6cm,横14.1cm。

这是评价最高的魏碑,大家斗可以看出,笔画和结构非常的自在。

直白的说:魏碑对基本笔画的要求较低,结字方式变化非常多。如果以现在魏碑,那么自由发挥空间非常的大。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好坏优劣就难有评价标准。

然而唐楷,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三人的字代表唐楷的特点,笔画精妙、结体严谨。

上图柳公权《神策军碑》,可见每个字的笔画比魏碑精妙很多,结构也有非常的严谨。说的在直白点,唐楷的字比较”正“。

如果真的要练魏碑和唐楷,唐楷欧颜柳当然不好练。魏碑没有明确的标准,当然也不好练。

魏碑和唐楷,当然是唐楷符合现在社会的需求。但是如果只是学学书法。没有区别,就看你喜欢有标准的唐楷,还是喜欢非常自在的魏碑。

一人有感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选择,魏碑和唐楷,你更喜欢魏碑,他更喜欢唐楷很正常。因为是他愿意。

因为这个问题很文艺,是相对友善的表达,当然相对要温和讨论。

我们现在从魏碑借鉴而来的印刷字体如上,这样的魏碑字体不够自在的魏碑,或许喜欢的人反而少了。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一旦入了汉隶,魏碑也都不想练了,后期的书法法比较成熟,但是他们根本上规定的太死了,容易造成千人一面的效果,那也就不是艺术了,早期的作品虽然不够成熟,但是路子比较宽广,能够容易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作为艺术家而言的额,自己的风格更为重要,我们都在探索人们能够接受的,但是还没有认识到的美学特点,才能为美学艺术更加丰富添砖加瓦。所以规矩既是九转丹又是紧箍咒。


迈克尔赵赶驴


唐楷法度太严,新入者取唐楷是慕其法度,但走着走着就会感觉唐楷过于严格过于束缚,然后再取魏碑,笔法相对简单而且笔画舒展,可以灵活变换,有一种释放自我的感觉,所以之后走了碑学之路,但是,这些人一定会时不时的看看唐楷,一定会!


阿q睡着了


唐楷是教科书,是美声唱法

魏碑乡野小花,是民间野史

我是老百姓,一草民。在书写已经失去实用功能的当今,我书法审美的本能倾向了民间,它更质朴,粗犷且天真烂漫而自由,与我接近。

高、大、上的唐楷好!法度严谨,有庙堂之气,与我太远!

皇帝喜欢牡丹,知识分子喜欢梅兰竹菊、老百姓喜欢闲花野草,偏好不同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