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不小心吃多、積食了,用“大山楂丸”還是“保和丸”?

帶孩子去看中醫,醫生有時候開“大山楂丸”,有時候開“保和丸”,這有什麼區別呢?與孩子當下的身體狀況有啥關係呢?


孩子一不小心吃多、積食了,用“大山楂丸”還是“保和丸”?

我們看下大山楂丸的主要成分:

山楂、麥芽、神曲、蔗糖,其中山楂主要負責消磨肉食、麥芽和神曲主要消磨米麵食,適量的蔗糖可以養脾胃,它們組合起來,就好像一支作戰能力超強的軍隊,具有超強的“消食能力”,專門用來應對突發的暴飲暴食,且速戰速決。

我們可以想象下這樣的場景,這天你帶孩子參加一個聚會,孩子抵擋不住各種美食的誘惑,吃多了導致腹痛難受,帶孩子看中醫,醫生一般就給孩子開點大山楂丸消食,腹痛也就緩解了。

如果單純因為臨時暴飲暴食,用上大山楂,胃的負擔就會減輕了,食物很快就會被消磨掉,不至於在胃裡形成食積,這個是大山楂丸的優點。


孩子一不小心吃多、積食了,用“大山楂丸”還是“保和丸”?

但是缺點也來了,大山楂丸或者山楂水只消不補,適當的用可以解決當下問題,如果沒事就用,或者用量多了,就會消耗脾胃之氣,降低了脾胃作戰能力,如古代著名醫學家朱震亨講:山楂能克化飲食,多服之,則反克伐脾胃生髮之氣也。

為什麼山楂效果變差?

有些媽媽反應,為什麼剛開始孩子吃山楂水有用,但是後來效果變弱呢?因為山楂發揮作用,得先通過脾胃的消化吸收之後,才能發揮作用,如果脾胃作戰能力變弱了,山楂被消化吸收的有效率降低了,效果自然會變弱。

如果孩子長期暴飲暴食、或者長期習慣性飲食不節,胃裡的食積不止一兩天了,這些食積會在體內生熱、生痰,那麼再用上“山楂丸”來解決問題,就有點困難了,此時醫生就可考慮用上“保和丸”。


孩子一不小心吃多、積食了,用“大山楂丸”還是“保和丸”?

保和丸組成成分:山楂、神曲、茯苓、半夏、陳皮、萊菔子、連翹、麥芽。

其中,山楂消油膩葷腥留下的積滯,神曲麥芽消酒食和米麵食的積滯。胃裡有食積的時候,胃氣必然不順,所以用陳皮理氣,理氣也能消食;積滯長期在胃裡,必然發酵、生痰、化熱,所以,方中用連翹清熱,用半夏、陳皮、茯苓化痰。

而且,半夏不但能化痰,還有促進胃氣下降的功效;萊菔子不但能消磨食物,還有降氣的功效。用這兩個藥相配,促進胃的“降濁”功能,使食積不得不往下降,離開胃,降到小腸大腸裡,最終排出體外。這樣,胃裡的食積都被趕出來了。


孩子一不小心吃多、積食了,用“大山楂丸”還是“保和丸”?


我經常打這個比喻:大山楂丸好比一支敢死隊,專門用來應對突發的暴飲暴食,速戰速決;而保和丸則是一支打持久戰的王牌軍,其組織非常嚴密,作戰配合天衣無縫,專門用來消滅頑固的敵人,消導頑固的食積。

小寶寶積食怎麼辦?

對於小寶寶而言,特別是一歲半以內的孩子,積食的時候,一般不建議選擇山楂水,應該選擇更為溫和的“淡豆豉”,淡豆豉為發酵的黑豆,其消食能力雖然沒有山楂強,但比較溫和,其力度一般也足夠滿足小寶寶,且能呵護寶寶嬌嫩的脾胃。


孩子一不小心吃多、積食了,用“大山楂丸”還是“保和丸”?

2~3歲的孩子,也是積食的高峰期,當孩子出現積食初期,如果只是輕微積食,不建議馬上吃消食的藥材,應該減食加運動,讓身體自己先調整過來,如果調整不過來,再讓藥物用“出手相助”。

還有一些小朋友舌苔長期微微有點厚,但是睡眠、飲食、精神、大便、生長髮育都比較正常,一般情況下,只是孩子的運化能力稍微慢了點,但是身體還有自己處理的能力,此時我們不用“畫蛇添足”用上各種消食的藥材,去幹擾身體,但是日常飲食特別要做到“少吃生冷食物、少吃油膩難消化食物、不要吃撐”的飲食大原則。

花時間、花心思,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健康的根本,各種消食的藥材、中成藥都只是用來救急解決問題,沒辦法幫我們養好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