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否擁有手機的標準,絕對不是年齡,而是

現在多少孩子有手機?根據最新研究表明,50%的11歲孩子有手機,84%的13歲孩子有手機。我認為,這個比例太大了,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作者本人有兩個孩子,一個初中、一個小學,他們總是多次向我提出買一個手機,並且問我“到底幾歲的時候可以給他們買手機?”。我的回答是“能不買就不買,一直堅持到堅持不住為止。”年齡不是判斷孩子能不能買手機的標準

孩子能否擁有手機的標準,絕對不是年齡,而是

一起玩手機的孩子們


家長可能不知道,孩子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成熟,或者同樣年紀的孩子,心理成熟的程度也千差萬別。作者一直堅持到兩個孩子17歲和15歲的時候,才給孩子買手機。孩子總是不厭其煩的表達他們沒有手機的困難,然而,這種情緒很快就過去了,父母要“扛得住”。

科技總是瞬息萬變,你可能不知道有一款APP名為Deep nude(深裸),通過大數據比對與數字處理技術,一鍵把女生的照片變成“裸”的照片,讓人背後發涼。所以,父母不會知道你有哪些不知道的東西。

孩子能否擁有手機的標準,絕對不是年齡,而是

一款讓女生感覺背後發涼的軟件


父母通過“拖延”戰術,讓孩子儘可能年齡更大、心理更成熟的時候再買手機,更大限度的避免孩子沉浸在無窮盡的發信息、追劇、打遊戲的手機活動中。不管孩子多麼自律,即使孩子不瀏覽不良信息,也無法避免受到手機的影響,被手機打斷而分心。

所以,孩子多大的時候可以擁有手機?根據如下3點判斷孩子是否可以打開手機的“潘多拉魔法盒”。

首先,孩子具有分辨是非、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家長的宣教與過度保護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通常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家長不要簡單的使用“問-答”的方式讓孩子思考問題,而是讓他們自己思考,判別是非,決定手機的使用方法,家長要讓孩子仔細考慮孩子選擇了擁有手機,會產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後果?一定要讓孩子自己深思熟慮,而不是家長簡單的告知“有了手機,會影響你的學習成績,會導致視力下降”,只有孩子自己深思熟慮的結果,他才會知道為什麼-怎麼辦。

劃清使用手機的界限

青春期的孩子,可能還不具備“長遠眼光”,無法考慮長期的後果,瀏覽到一些暴力或者黃色視頻後可能無法“剎車”,因為這些暴力、黃色視頻會促進多巴胺分泌激增,孩子容易“興奮”,像是上鉤的魚兒一樣,在這個領域無法自拔,向獲得更多的暴力視頻,形成惡性循環。

通過限制上網時間、過濾不良信息的方法,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拒絕形成惡性循環。比如,可以給孩子買個“非智能”手機,就能接打電話、發信息,或者智能手機加權限設置,現在智能手機或者是視頻APP普遍都具有“兒童鎖”或者“兒童模式”,家長可以利用權限鎖定的方法。方法二,就是限制手機使用時間,尤其是夜間和凌晨,家長讓孩子把手機交給家長,避免孩子在“私人自由”時間放肆玩手機。

孩子能否擁有手機的標準,絕對不是年齡,而是

夜間玩手機

與時俱進

科技日新月異,家長要經常學習,否則你可能不知道孩子在說什麼,也就沒有辦法監督孩子對新技術的利用。比如,孩子為了逃避家長的監督,用一些比較隱晦的詞語,比如,“GNOC”的意思是“鏡頭前一絲不掛(Get naked on camera的首字母縮寫)”或者“PIR”的意思是“成年人那些事(Parent in room的首字母縮寫)”,如果父母沒有保持與時俱進,如何監督了孩子的行為?

父母們,不要急於隨大流或者孩子的反覆請求的壓力而給孩子買手機,當然,也不要害怕手機。實際上,每次收到孩子的短信和電話,都是我一天中最高興的時刻,手機給孩子們帶來了風險,當然,如果使用得當,同樣也帶來了愉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