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山西历史上有多牛?

在中国古代,山西历史上有多牛?


作者:谭其骧(1911——1992)

原载:《晋阳学刊》1981年第5期

据作者在山西大学所作报告记录

图片源于网络


在东汉时期,当匈奴,鲜卑等民族迁入山西时,匈奴建成了汉族的十六世,即前赵,鲜卑建北卫,另一个羯族跟随匈奴进入山西 ,还建立了十六个国家。赵之后,四至六世纪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初,匈奴吉湖的后裔,以及活动在山西区。然而,这些少数民族在记录中不再被看到,并且它们必须已被整合到汉族中。但是旧的少数民族很快就合并了,唐中期以后,又有一支新的少数民族——沙陀族,进入山西

沙陀是西土耳其的成员。土耳其人最初生活在蒙古高原西部的阿尔泰山区。它们在20世纪50年代消失,成为蒙古高原的主人。在20世纪60年代,他们突破了领土并达到了阿姆河的中亚盆地。在20世纪80年代,它分裂为东西方。

西突厥占有今新疆及中亚西亚地,并有一支移殖到今天的新疆东北角天山东端的北麓,和当地的土著印欧语系白种人融合在一起,形成沙陀族。这些沙陀人仍然保持着白血的样子。

在中国古代,山西历史上有多牛?

唐代初期,沙陀属于唐朝统治时期。经过30多年的“安石起义”,也就是说,在8世纪末,唐朝在新疆的力量被驱逐出西藏的吐蕃,沙陀成为了吐蕃的属,被迫移动到河西走廊的张掖区域。在九世纪初,沙陀人对吐蕃的压迫感到不安。举部向东去了唐朝。唐朝政府把这个沙陀放在今天的陕北的定边盐池区域。很快,它今天进一步迁移了山西太原和雁门关北和南定襄,朔县,山阴。从那以后,在山西北部出现了沙陀,北沙沱是当时最雄心勃勃的力量。

沙陀酋长本姓朱邪恶,由于唐代,多次建立军事功能,唐代给了姓氏李,官方到了程度。九世纪末,黄巢起义军袭击了长安。唐朝的统治者惊慌失措,蹲下。唐朝的警长李国长,父亲和儿子被杀死了云州防御使其犯罪,使“一个小偷(指黄朝起义军)赎罪”。李克用最终在883中恢复.长安是战斗中的第一个。父亲和儿子取代了北方军队(城镇代州),一个人制造了河东来制造(城镇太原)。国昌去世,0x7并在南方采取昭仪(处理潞州),在北方采用大同(处理云州),占用汉族为中心,占用大部分山西,在895进入晋之王,建立后为梁唐代和第五代。晋国的时代。

在10世纪初,它进入了五代和十国时期。五代初期,主要是沙陀晋国的梁和汉族人。梁站点很大,但晋国非常强大。最后,晋国击败了梁并建立了后唐朝。虽然唐朝的首都是洛阳,但它仍然建造了太原作为Beidu,也被称为北京。在晋之后,后者的大写是开封,而太原仍然是北京。

在五代五代中,沙陀人基于太原政府建立了三个朝代。第一个是李克用子的后面,第二个是历史上臭名昭着的石敬塘,最后一个是晋,第三个是刘知远。在三个小王朝的创始人之前,他们都是前王朝的北京和前七朝的河东中队。他们都在山西的基础上占据了黄河的大部分分水岭,从而演出了改变王朝的历史剧。。

在宋太祖进行的联合战争中,军队在接下来的一周内遭到两次袭击并从山西袭击北汉。这两名士兵在羊城的晋下,但他们没有成功。直到他的兄弟宋太(公元979年,即皇帝建国后的第19年,即宋太祖),他攻击了晋杨,摧毁了北汉,并完成了统一的事业。


如上所述,可见在唐末五代,山西在黄河流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地区。

五代中的三个小王朝,都是以山西为根据地的沙陀人建立的。有两个割据政权,五代初的晋国和五代末的北汉,也都在山西建国。而晋阳城在这一时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宋王朝完成统一事业过程中,晋阳是最后一个割据势力的中心,也是最顽固的一个城堡,宋军费了很大力气才攻下来。又鉴于唐末五代的教训,中央政府内部一乱,总是以晋阳为根据地的一个新的势力建国割据,进而争夺天下。因此在宋太宗打下晋阳之后,就烧毁了这个千年古都晋阳城。但这个地区又不能没有一个行政中心,就改太原府为并州,移置阳曲县的唐明镇,这就是今天太原城的所在。至一O五九年复改并州为太原府。


由此看出,山西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时期,往往是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这是因为,山西处于黄土高原的东部,它对河南、河北、陕西的关中地区而言,都是居高临下的,这在过去一刀一枪打仗时,是很占优势的地势。又因为盘踞山西的割据势力大都是强悍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武力很强,因而能攻则取之,退则守之,长期割据称雄。


在中国古代,山西历史上有多牛?


6


北宋王朝统一中国后,山西不再是割据中心了,这和分裂时期比起来是比较不太重要了。

但宋以后的山西,也有很值得讲的地方,特别是在金元时代。这不是因为它在政治上形成中心,而是因为在经济文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金元时代,山西的经济文化比它邻近的地区发达。金朝统治着秦岭和淮河以北的半个中国。《金史·食货志》中特别提到:“平阳一路,地狭人稠”(山西西南部在金时称平阳路)。它是金朝境内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拿《金史·地理志》中各路的户口来比较,当时的户口密度比河北、陕西都高,可见那时山西的农业比河北、陕西发达。


在中国古代,山西历史上有多牛?


经济发达自然要推动文化的发展。当时,统治南方的是南宋,统治北方的是金。南宋的印刷业中心(也就是文化中心)在首都临安(今杭州),金的印刷中心却在平阳,而不在首都中都(今北京)。


再就金国科举制度来看,金全国分十九个路,凡文化发达的地区,一个路设一个考区。文化不发达之处,到临近的考区去考试。当时的山西分为三个路,晋北地区称西京路,晋中地区称河东北路,晋南称河东南路。(辽改云州为大同府,建西京,领西京道。金改称西京路,辖境为以今大同市为中心的雁北地区。雁门关以南的地区称为河东,河东分南北两路,以太原为中心的地区叫河东北路,以平阳为中心的地区叫河东南路。)全国十九个路,共设十个考区,而山西的三个路,每一路都设有考区。


《金史·文艺传中》中记述金朝一代的文人、学者,山西人占的比重很大。特别是金末元初,山西出了两个全国第一流的文人。一个是元好问,一个是刘祁,这两个人不仅当时很有名,而且到后代也很出名。元好问是秀容人(今忻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刘祁是浑源(今浑源县)人,刘家在金朝一代出了好几代由科举入仕的文人,时人称刘家的家乡为丛桂窟。到刘祁青年时,金朝灭亡了,入元后他著的《师潜志》这部书,很有史料价值,后人修《金史》多取材于此。


现在讲一讲元代。商税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达与否的一个标志。我们看《元史·食货志》中的商税记载:晋宁路(元代把河东南路改为晋宁路,河东北路改为冀宁路,西京路改为大同路)的商税,在华北一带仅次于大都路(元代首都,今北京),远在其他诸路之上,不论是山东的济南,河北的真定、大名、保定,都赶不上它。冀宁路的商税比晋宁路稍差,但和真定、大名差不多,而在保定、顺德、广平等路之上。可见金元时山西的经济在华北地区是比较发达的。


由于经济发达,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金元时代山西的戏剧事业也很繁荣,现在研究戏剧史的人都要到晋南去找金元时代的戏台,这是保留至今的最古的戏台建筑。


过去几千年历史,都是以农业为主要的生产部门。在正常情况下,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要比高原地区好,那为什么在金元时代,山西高原的经济文化反而要比邻近的河北、关中平原地区发达呢?这种情况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重要原因之一应该是由于宋金、金元时期,平原一带受战争的摧残比较严重,山西受的战祸则比较轻,比较太平,所以在这一段时期内,山西的经济文化比邻近的平原地区发达。

由于山西始终是金元时代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而元末和明初的战争并不严重,明初的时期非常密集;在河北平原的太行山之后,士兵们的人口非常稀少,所以明朝初期的大动作发生在民。

关于明朝初期的民的移位,在《明史·食货志》中发现洪武时期有一个移动到山西北(山后)和东南(泽潞)民在河北,并且一次移动山西民在安徽江淮之间和河北,山东,河南。永乐已在该国中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移至山西,“丁多田和梧田的家园分为自己的北平(河北)”。

明朝开始的山西移位民记载在历史上。虽然晋中晋南晋北可用,但根据民的传说和河北族的族谱,河北的人说他们的祖先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这里发生了什么?还是不太确定。有人推测可能是大多数山西在重定位时移动了民,它们集中在洪洞,然后掀起,当然,它不能是洪洞人。除了洪洞县之外,有些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来自“后面的山”,而后面的山是指今天的雁北区域。这可能反映出0x7e9的移位民直接移动到河北并且没有传递晋南。

7

明清两代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时代,所以山西在政治军事上并没有多大重要性。农业也不突出,邻近的平原地区赶上来了。这时山西好象不太重要了,但在工商业方面,山西的商人在明清两代是很出名的。山西人们善于做生意,《史记·货殖列传》对此进行了描述。在明清两代,山西人做生意的传统进一步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明清的许多笔记中,提到了山西的富商。例如,《五杂姐》说:“富豪室的赢家,江南推动新安(徽状态),江北推右山(山西).新安大贾,工业用盐,藏银有数百万,其他两个或三十万在耳中。山右或盐,丝,或经销商,或小米,比新安更丰富。《广志绎》说:“平阳泽潞,好上大贾一个世界,不是几十万不叫富人。”

山西商家依赖什么来销售?主要原因是运输山西盐池,潞安绉纱,煤炭,铁等,并将布料输送到长江下游。潞安的绉从明朝升起。山西当时的钢铁工业也很发达。明代全国有冶金学院13所,其中山西占5所。

在明朝,山西侧的境城市

大同的繁荣也非常有名。谢肇制《五杂姐》:“九边如大同,它的繁荣丰富不是江南,而且女人的美丽,美好的东西都很好,一切都没有......谚称蓟镇城墙,宣府教,大同婆婆这三朵云。“为什么女性大同因其美丽而闻名?显然不是在大同女性不漂亮之前,而是在明代变得美丽,但是明代的大同的城市经济得到了发展,女性的穿着也被注意到了,所以它看起来很漂亮。大同的繁荣有两个原因:首先,因为大同是境城市,所以驻扎了大量的部队,因此该国的财富被输出到大同。对于蒙古,第二个是互市。在明朝和蒙古以及好时期,大同是蒙古交易的主要市场。明朝有防边九镇,称为九边,而大同是最繁荣的九边。

在中国古代,山西历史上有多牛?

明朝的山西人做得很好,但明代商人的生意局限于明朝的黄河分水岭和长江分水岭。在清代,随着王朝领土的逐步扩张,山西商人的经营范围也扩展到东北三省和蒙古等偏远地区。甚至至于俄罗斯的俄罗斯。因为在北路边境使用的车辆和外国大篷车是骆驼,所以它被称为骆驼帮。

因为山西的商人经常外出做生意,他们要走很长的路,有很多钱是不方便和不安全的,特别是在清朝中期以后,这个地方不是京,它更难携带现金,所以山西商家交换行业已经形成,这是现代历史上着名的山西票号。打开票号的大多数商家分别是山西平遥,祁县,太谷,全国各地,主要是黄河分水岭,以及长江,珠江分水岭,各处都是分号。这些门票接受公共和私人存款和官方交换。到清末,山西商人的票号基本上控制了国家财政,分号最多为日本和俄国。年利润约为500万。山西的售票员是清朝最富有的商人,与盐商和商人同名(广东十三行)。直到二十世纪初银行开发并且票号逐渐下降。1911年辛亥革命后,大多数选票都被关闭了,还有一些选票已经存在,直到20世纪30年代。如上所述,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山西在国民经济地位中的重要性。

8

在未来,山西将不再是国家政治的中心。因为民族团结永远不会再分裂;山西将不再成为黄河流域农业的焦点,因为平时高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与平原无法比拟。优越。

坐观君:当时,谭其骧先生对未来的山西持乐观态度。他说:“但是山西将发展成为该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因为山西拥有最多的煤炭,大量的铁,并且发展重工业。条件非常优越。随着中国四大现代化的实现,煤炭山西的铁工业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