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給領導送禮,必須注意這三點,不然成了別人的墊腳石

送禮可以說是職場最常見的運作手段,但是很多不懂權謀的人簡單的認為,直接給錢就行了,還有不吃腥的貓?但是大家忽略了送禮背後的風險,那就是人家不接受這份禮,直接舉報,送禮人成了別人獲取名聲的墊腳石。送禮非但沒有好處,還成了行賄的人,被人唾棄,被組織處罰。王欽若作為北宋奸邪的五鬼之一,為什麼會直接拒賄呢,這背後可以說權謀原理深刻:

【出處】《宋史》第283卷 列傳42

【原文】知邵武軍吳植病,求外徙,因殿中丞餘諤以黃金遺欽若,未至,而植復遣牙吏至欽若第問之。欽若執以送官,植、諤皆坐貶。初,欽若安撫西川,植為新繁縣尉,嘗薦舉之。至是,亦當以失舉坐罪,詔勿問。

【譯文】知邵武軍吳植生病,請求外調,通過殿中丞餘諤用黃金送給王欽若,尚未送到,而吳植又派小吏到王欽若家裡詢問此事。王欽若執拿他們送官府。吳植、餘諤都坐罪貶官。起初,王欽若安撫西川,吳植任新繁縣尉,王欽若曾薦舉他。至此,王欽若也應當按失察判罪,仁宗下詔不予追究。

【解析】

1、缺乏信任

吳植既然通過殿中丞餘諤送了黃金,等待消息就行了。但是心太急,還沒有送到,就派小吏去王欽若家詢問要結果。這說明,本人平時和王欽若交往比較少,沒有直接送禮的渠道。所以找人轉交,而找人轉交,吳植又怕王欽若不辦事,內心十分信不過王欽若,才去直接詢問。他們彼此之間缺乏信任關係。沒有信任關係,人家誰敢收錢,收了你的錢,事後可能成了不斷要挾的把柄。

尤其是現在社會,很多人想送禮給別人,但是平時基本上不來往,過年了,或是有需求,直接送禮過去,人家誰敢接受啊,怕你舉報,沒有信任的送禮,沒有人會收,沒人敢收。

2、牽扯人多

吳植想辦成事,自己直接去送就行了,因為這樣會形成利益共同體,誰也不會舉報誰,一根繩上的螞蚱;如果自己信任關係不到位,就託關係,不直接接觸,找到和領導關係好的人進行信任傳遞,然後等消息就行了,但是他不但找人送,還直接去王欽若家裡去問,這樣牽扯的人太多了,而且他派人去王欽若家,被人看到,之後他就被調動,即使沒行賄,王欽若自己也會被人彈劾而說不清。

送禮啊,能夠直接送就直接送,這絕對是上策,你知我知,最為安全,通過中間人是中策,畢竟信任傳遞有可能被中間人騙了,下策就是多渠道找人,弄得眾人皆知,沒人敢收。


過年了,給領導送禮,必須注意這三點,不然成了別人的墊腳石


3、為人短視

吳植曾經是王欽若的老部下,而且王欽若還對吳植有舉薦之恩,這說明,王欽若很是欣賞吳植,主動舉薦這說明,王欽若有意示好吳植,但是從上述的材料我們看出,吳植和王欽若關係並不親密,而且,直接舉報,還把吳植送官了,吳植受到了重罰。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王欽若首先示好,並沒有得到吳植的相應回報。這隻能說明,吳植不上路,一個不上路的人,誰會幫他第二次?

很多優秀的年輕人剛入職場,領導都會積極的拉攏他,但是很多年輕人不上路,以為自己的受到照顧是自己理所當然的,之後,領導看不到正向回饋,就不會再幫這樣的年輕人了。

吳植本來有機會成為王欽若的嫡系的,但是自己為人短視,不注意日常的感情經營,到了有事了,臨時抱佛腳,還讓公開派人去問,故意讓那麼多人知道,王欽若這樣的權謀家,怎麼可能會收這樣有風險的錢,而且還是幫助這樣一個小人。很多人初學者會想,是不是王欽若用這樣的貶官的方式,逆向的幫助了吳植呢,這個可能性不大,因為對誰的風險都太大了,不具備可操作性。所以,送禮如果不懂上述的三個條件,盲動,非但不是好事,還是會給自己帶來禍患。

本文源自“權謀智慧” 微 信 公 眾 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