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教育子女有一套,六條建議永不過時


林徽因教育子女有一套,六條建議永不過時

林徽因在1938年給費正清夫人費尉梅的信中說到自己的孩子:“寶寶(梁再冰)常常帶著一副女孩子的嫻靜的笑,長得越來越漂亮,而小弟是結實而又調皮,長著一對睜得大大的眼睛,他正好是我所期望的男孩子。他真是一個藝術家,能精心地畫出一些飛機、高射炮、戰車和其他許許多多的軍事發明。”她讚美女兒嫻靜美麗,兒子是個“藝術家”,疼愛之心充溢字裡行間。而兩個孩子正是在林徽因的耳濡目染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的優秀離不開母親的言傳身教。

在一個家庭中,女人既要扮演妻子的角色,還要扮演慈母的角色,而能否做一個合格的母親,也是女人必學的一門成功課。

對於孩子來講,重要的是他生活和成長的環境。孩子們不應該怕家長,家長應該學會尊重孩子們,應該關心孩子的健康,讓他生活在愛的氛圍裡,這樣他才會健康成長。很多母親在教育子女方面都會走入誤區:以為滿足孩子的物質慾望,給他創造最好的條件,就是對孩子的愛。其實,最好的愛,來自於平等和尊重。

林徽因教育子女有一套,六條建議永不過時

從林徽因身上我們看到,母親要想撒播自己的愛,走入孩子的心中,應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1)把孩子視為家庭的平等成員,尊重孩子的選擇。

讓孩子自由選擇也不是說父母就無所作為,父母可以引導,可以幫助分析,但最終的選擇權在孩子手裡。如果孩子選擇錯了,他自己將承擔責任,一旦意識到錯了,他能很快改正。

(2)認真傾聽孩子的意見。

家裡不能搞“一言堂”,完全由家長說了算。尤其是遇到與孩子有關的事情,一定要與孩子商議,聽取孩子的意見。意見對的,要接受,不對的意見,要作出解釋。

(3)學著去理解孩子。

林徽因教育子女有一套,六條建議永不過時

母親應該努力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理解孩子的願望,尊重孩子的選擇,支持孩子的正當要求。同時,也向孩子敞開自己的胸懷,爭取孩子的信任和理解。這不僅能幫助你真正成為孩子的朋友,而且有助於你更好地引導孩子成長。

(4)做孩子的朋友,並不意味著要放棄原則,遷就孩子的錯誤。

我們強調給孩子發展興趣愛好的自由,但並非自由放任。應該把握一定的尺度、提出嚴格的要求。孩子確實錯了,就不能有任何遷就,一定要嚴肅指出,並作出相應的解釋,以免下次重犯。要用自己的言行、作風給孩子作出表率,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5)多陪伴孩子。

林徽因痴迷於建築,家務活自然成了拖後腿的“元兇”。林徽因覺得沒有比做家務更無聊更浪費時間的了。即使風餐露宿的野外考察,也沒有比這來的更糟心。家務活,這個大部分女性無法分離的夥伴,幾乎困擾了這個女學者的一輩子。但是不管何時,她從未犧牲過陪伴孩子的時間,盡她所能的陪在孩子身邊,看著他們成長,竭盡所能的不缺席他們兒時的每一個階段。


林徽因教育子女有一套,六條建議永不過時


(6)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林徽因一生很多時間都被她所熱愛的建築事業佔據,但她從未忽略孩子的感受,儘自己最大努力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在梁從誡的記憶中,母親是“一位熱心的主婦,一個溫柔的媽媽……當年,我的姑姑、叔叔、舅舅和姨大多數還是青年學生,他們都愛這位長嫂、長姊,每逢假日,這四合院裡就充滿了年輕人的高談闊論,笑語喧聲,真是熱鬧非常。”

可見,良好的家庭氣氛是孩子成長的重要依託,家庭氣氛是兩種環境關係的產物,它包括家庭物質環境和家庭心理環境。家庭的物質環境依每個家庭富有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每個父母都會盡最大的努力來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但是很多父母卻會忽視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而實際上,家庭心理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過家庭物質環境,一個貧窮的家庭裡只要有家人間關切的愛和溫馨的環境,孩子就會在幸福的笑聲中快樂成長,而一個冷漠嚴肅的家庭即使富可敵國,也買不到孩子的開心快樂。梁再冰和梁從誡能如此優秀快樂的成長,相信與林徽因營造的良好家庭氛圍密不可分。

當然,這幾點並不是全部,很多母親也有自己教育孩子的一套方法。但無論如何,像林徽因那樣,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林徽因教育子女有一套,六條建議永不過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