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教育子女有一套,六条建议永不过时


林徽因教育子女有一套,六条建议永不过时

林徽因在1938年给费正清夫人费尉梅的信中说到自己的孩子:“宝宝(梁再冰)常常带着一副女孩子的娴静的笑,长得越来越漂亮,而小弟是结实而又调皮,长着一对睁得大大的眼睛,他正好是我所期望的男孩子。他真是一个艺术家,能精心地画出一些飞机、高射炮、战车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军事发明。”她赞美女儿娴静美丽,儿子是个“艺术家”,疼爱之心充溢字里行间。而两个孩子正是在林徽因的耳濡目染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优秀离不开母亲的言传身教。

在一个家庭中,女人既要扮演妻子的角色,还要扮演慈母的角色,而能否做一个合格的母亲,也是女人必学的一门成功课。

对于孩子来讲,重要的是他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孩子们不应该怕家长,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孩子们,应该关心孩子的健康,让他生活在爱的氛围里,这样他才会健康成长。很多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都会走入误区:以为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就是对孩子的爱。其实,最好的爱,来自于平等和尊重。

林徽因教育子女有一套,六条建议永不过时

从林徽因身上我们看到,母亲要想撒播自己的爱,走入孩子的心中,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把孩子视为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选择。

让孩子自由选择也不是说父母就无所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可以帮助分析,但最终的选择权在孩子手里。如果孩子选择错了,他自己将承担责任,一旦意识到错了,他能很快改正。

(2)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

家里不能搞“一言堂”,完全由家长说了算。尤其是遇到与孩子有关的事情,一定要与孩子商议,听取孩子的意见。意见对的,要接受,不对的意见,要作出解释。

(3)学着去理解孩子。

林徽因教育子女有一套,六条建议永不过时

母亲应该努力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的愿望,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同时,也向孩子敞开自己的胸怀,争取孩子的信任和理解。这不仅能帮助你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且有助于你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4)做孩子的朋友,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原则,迁就孩子的错误。

我们强调给孩子发展兴趣爱好的自由,但并非自由放任。应该把握一定的尺度、提出严格的要求。孩子确实错了,就不能有任何迁就,一定要严肃指出,并作出相应的解释,以免下次重犯。要用自己的言行、作风给孩子作出表率,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5)多陪伴孩子。

林徽因痴迷于建筑,家务活自然成了拖后腿的“元凶”。林徽因觉得没有比做家务更无聊更浪费时间的了。即使风餐露宿的野外考察,也没有比这来的更糟心。家务活,这个大部分女性无法分离的伙伴,几乎困扰了这个女学者的一辈子。但是不管何时,她从未牺牲过陪伴孩子的时间,尽她所能的陪在孩子身边,看着他们成长,竭尽所能的不缺席他们儿时的每一个阶段。


林徽因教育子女有一套,六条建议永不过时


(6)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林徽因一生很多时间都被她所热爱的建筑事业占据,但她从未忽略孩子的感受,尽自己最大努力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在梁从诫的记忆中,母亲是“一位热心的主妇,一个温柔的妈妈……当年,我的姑姑、叔叔、舅舅和姨大多数还是青年学生,他们都爱这位长嫂、长姊,每逢假日,这四合院里就充满了年轻人的高谈阔论,笑语喧声,真是热闹非常。”

可见,良好的家庭气氛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依托,家庭气氛是两种环境关系的产物,它包括家庭物质环境和家庭心理环境。家庭的物质环境依每个家庭富有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每个父母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但是很多父母却会忽视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而实际上,家庭心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过家庭物质环境,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只要有家人间关切的爱和温馨的环境,孩子就会在幸福的笑声中快乐成长,而一个冷漠严肃的家庭即使富可敌国,也买不到孩子的开心快乐。梁再冰和梁从诫能如此优秀快乐的成长,相信与林徽因营造的良好家庭氛围密不可分。

当然,这几点并不是全部,很多母亲也有自己教育孩子的一套方法。但无论如何,像林徽因那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林徽因教育子女有一套,六条建议永不过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