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本文作者 |Steven0215 來源 | 小花生網(ID:xiaohuasheng99)

小多推薦語


如果沒看過這篇文章,大家一定不會相信,現實生活中一個11歲孩子的閱讀深度竟會如此之大。


這讓小編想起《少年時》創辦人楊鳴鏑老師在《“少年時”為什麼要堅持它的“難度” 》一文中,說過的這句話:

我始終相信,兒時讀書是一種積累,可能到了成年的時候,才顯示出一種力量。當你有另外一個世界在心中的時候,哪怕它很遠很模糊,你也會感覺到它照耀到你身上的奇蹟和美。

這可能就是閱讀才能給我們帶來的獨特的精神體驗吧。


看到文中小男孩讀書時的專注表情,鏡頭背後的媽媽也一定正在露著欣慰的微笑吧。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份非常特別的書單。

一個11歲的男孩,讀了千萬字的科幻作品,請他的媽媽花了很長時間做了這份長長的

“兒童青少年世界科幻經典閱讀書單” 給他的同齡人們。

打開這份書單,從凡爾納(《海洋三部曲》),HG威爾斯(《隱形人》)到丹·西蒙斯(《海伯利安四部曲》)、弗蘭克·赫伯特(《沙丘》),影響人類思考的科幻作品都在裡面了。

我們知道這些作品很偉大。只是沒想到,這樣的作品,其實11歲的男孩都能基本讀下來。

看來,給孩子選書,不要讓我們的見識影響我們的想象力;孩子的可能性,真心無限!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為什麼能啃下這麼多大部頭?他媽媽說 “純粹就因為真正喜歡”。可以想象,這個11歲男孩在讀這些作品時是如何地不斷積累著想象力、探索欲。劉慈欣說:

“閱讀是拓展人生空間的一個主要途徑,每一本書都是一扇門,通向我們沒有涉足的新世界,在閱讀中,我們經歷了我們本來不可能在有生之年經歷的事情,遊歷了那些我們的肉身永遠無法到達的地方。”

強烈建議收藏這份包含70種經典科幻書目的書單(還有他們的閱讀心得)。說實話,孩子可以讀,我們也是一樣可以去讀啊!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本文作者家的書架一角

我們是這麼理解科幻閱讀的價值的 ...

科幻小說(Science Fiction),全稱科學幻想小說,最大的特點是它是依靠科學的幻想,為在未來的現實中成為事實提供了可能性,確實很多年後有些幻想成為了現實。

也就是說,基於科學理論是科幻小說的必要條件,以科學為基礎是科幻小說有別於其他幻想型小說的根本所在。這大概也是讓我家娃看得如痴如醉的神奇魅力所在吧!可以說,科幻小說集科學性、幻想性、趣味性於一身。

科幻文學在我國尚屬於冷門,邊緣文學地帶。在很多家長眼中,科幻小說也可能只是邊緣化的閒書。其實科幻小說是集科學、幻想、小說三要素於一體的文學藝術,對拓寬視野、培養想象力和理性思維能力,以及激發孩子的探索精神和人文主義關懷是非常有效的。

美國非常重視青少年科幻閱讀的普及,美國中學課本有很多科幻作品入選。美國著名科幻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建議,兒童應該儘早閱讀科幻作品,在9歲或10歲,不能晚於11歲。

近幾年來,中考、高考的各種改革方案中,語文的廣度和深度都有所提升,科幻小說的閱讀材料、作文題目也多次出現。

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是部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必讀名著,也一直備受各版本語文教材的推崇。《銀河帝國》首部曲《銀河帝國:基地》被選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必讀書目。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睛》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材第23課。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2017 年北京中考增加文言文、科幻小說兩類閱讀樣題。2018年語文高考全國I卷的作文題目《時光瓶》,直接照搬了中學生科幻作文大賽的決賽題——給2035年的自己寫的信。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2018語文高考全國卷Ⅲ裡,有一道語文閱讀大題,閱讀材料是節選了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微紀元》。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我覺得這種種跡象提示我們,在雞娃閱讀時,要注重閱讀題材的豐富性,拓展知識面與閱讀面,而不僅僅侷限於傳統中外名著的小範圍。

有些朋友說孩子不喜歡閱讀怎麼辦?其實對於讀書興趣的培養,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廣泛涉獵,多嘗試不同的類型與風格,鼓勵娃自己去選擇什麼類型的讀物或一些感同身受的故事。

作為家長我們則可以幫忙甄別書籍的品質,總能找到娃真正喜歡的領域或題材,然後從這方面切入進行深入閱讀,娃自然而然就會愛上閱讀。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旅行途中等車,藉著路燈看一會兒書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科幻迷喜歡的一些科幻作家和私藏書單。科幻閱讀,和作家流派很有關係。如果帶孩子讀科幻,興趣方向以外,不妨按照作家這條線去走。

我們的科幻閱讀書單

01

“科幻小說之父” 儒勒•凡爾納的作品

我們是都要看的

代表作:《海洋三部曲》等

凡爾納,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貢獻,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凡爾納的作品形象誇張地反映了“機器時代”人們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後世科幻小說很多受到他作品的啟發和影響。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法)儒勒·凡爾納 著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是凡爾納三部曲的第一部,講述了遊船“鄧肯號”的船主格里那凡得到了兩年前遇險失蹤的蘇格蘭航海家格蘭特船長的線索,為了搭救落難的格蘭特船長,格里那凡自行組織旅行隊,帶著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穿過南美洲的草原,橫貫澳洲內地和新西蘭,戰勝了無數艱險,終於在太平洋的一個荒島上找到了格蘭特船長故事。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海底兩萬裡》(法)儒勒·凡爾納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海底兩萬裡》是凡爾納三部曲的第二部,是凡爾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在1866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個大“海怪”,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後便跟隨神秘的尼摩船長周遊四海,探索海底秘密,歷盡艱辛和風險的故事。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神秘島》(法)儒勒·凡爾納 著

《神秘島》是凡爾納三部曲的第三部,講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五個被困在南軍中的北方人,被風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個荒島上,他們團結互助,從赤手空拳一直到製造出陶器、玻璃、風磨、電報機等等,在神秘人幫助下打敗海盜,最後被格蘭特船長的兒子搭救回美國,又重新開始他們在島上建立的事業的故事。

凡爾納還有著名的探月兩部曲:《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 。

《從地球到月球 環繞月球》(法)儒勒·凡爾納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以及其他著名科幻歷險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遊記》、《八十天環遊地球》、《漂逝的半島》、《太陽系歷險記》、《機器島》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氣球上的五星期》(法)儒勒·凡爾納 著


《地心遊記》(法)儒勒·凡爾納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八十天環遊地球》(法)儒勒·凡爾納 著

我們的閱讀心語

凡爾納作品有三個特點:

首先是科學性。凡爾納是一個很有科學精神的人,他在寫作之前,會去實地參觀調查、跟化學專家探討、和數學家反覆計算,分析故事發展的可發生性,避免荒誕的故事情節。

所以凡爾納的科幻小說看似都是一些離奇故事,但實際上他的作品裡麵包含著大量的天文、地理、海洋、化學等各種科學知識,隨處可見翔實的數字、專業的技術名詞,甚至對尚未實現的科學原理進行直接闡述。

比如《海底兩萬裡》中,就有阿基米德定律、光在水中的折射、反射和亮度等物理知識,海洋中的洋流和不同地形風貌等地理知識,還有各種海洋動物和植物的生物學知識。

凡爾納在寫作的時候,也喜歡用數據說話,《海底兩萬裡》中每個章節都用到數字。數據是科學的度量,凡爾納作品中這種大量數據帶來的確切性讓你讀起來的時候會覺得小說中描述的情景就是真實存在的。

其次是幻想性。沒有幻想的小說不成為科幻小說,但凡爾納小說中的很多幻想,比如《海底兩萬裡》、《神秘島》中出現的潛水艇,是依靠當時的科技產品為模型,再基於一定的科學原理、展開的。

他作品中的許多科學幻想,比如大型潛水艇、登月計劃、八十天環遊地球等等到今天都已被實現,特別神奇的是《從地球到月球》中的很多數據,比如發射地點、飛行時間、登月人數等與美國阿波羅計劃驚人的相似。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最早就被稱為“anticipation”,即“預測”,啟發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最後是趣味性。很多人問過我,娃不喜歡科普書怎麼辦?其實有很多辦法,比如看科幻小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因為科普書籍往往知識性強,對不喜歡的娃來說比較枯燥,科幻小說有著曲折離奇的情節,有著獨具魅力的英雄形象,孩子往往能快速被吸引,然後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因為科幻小說包含的大量科學知識,間接地就是學習了科普知識。

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語言生動有趣,情節光怪陸離,給讀者展示了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作為孩子的科幻入門書籍再合適不過了。

這本《海底兩萬裡》也是我娃讀的第一本科幻小說,娃反覆看了多次,正是它讓我娃打開了科幻小說大門。真心建議孩子多看看,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關於版本,首推中國青年出版社的老版凡爾納選集,很好,不過現在很難買到了。我們買了幾本中青社新版的,其他的借來看,以後有機會再入喜歡的版本。

儘管中青社相對於其他譯本質量較好,但還是有些錯誤之處。上圖中“巴黎子午線西經137 °15′”實際應為“巴黎子午線東經137 °15′”。

還有,凡爾納三部曲等多部作品都被拍成電影,可以結合起來看。

02

“科幻小說鼻祖” H G 威爾斯

科學幻想+社會關懷,很有人文精神

代表作:《時間機器》《隱行人》等

威爾斯是英國著名小說家,1895年出版《時間機器》一舉成名,隨後又發表了《隱身人》、《星際戰爭》等多部科幻小說。威爾斯也是科幻小說的鼻祖,20世紀科幻小說中幾大主流話題,如“時間旅行”、“外星人”、“反烏托邦”等等,都是威爾斯所開創的。因此,也有人將1895年(《時間機器》的出版)認定為“科幻小說誕生元年”。

《時間機器》(英)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時間機器》是威爾斯的第一部科幻小說,也是他最傑出的代表作之一,闡述了“四維空間”的理論,大膽地構想出可在時空中任意穿行的時間機器。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隱形人》(英)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著

《隱形人》可能是威爾斯流傳最廣、最受歡迎的作品。講述了一位名叫格里芬的天才科學家對科學發明的狂熱追求,在發明了隱身藥水之後迷失自我,沒有利用科學發明造福人類,反而妄想憑藉隱身術稱霸世界,建立“恐怖統治”,最終自我毀滅的故事。

我們的閱讀心語

威爾斯的書娃是借來看的,娃對隱形人的印象特別深,幾年前看的現在還能說出情節,還感嘆這個人太傻了,如果用來造福人類就好了。

威爾斯在科幻作品影響和成就方面,可以說與凡爾納旗鼓相當,他們都是科幻小說的奠基人。

但凡爾納的作品,更加註重描寫技術和發明的實際可能性,關注科學技術的實現問題。而威爾斯的科幻小說,雖然也以科學知識為基礎,他的幻想相對於凡爾納來說,更加的天馬行空,也更關注與科技相關的社會問題,揭露社會中存在的矛盾和各種問題。

03

科幻小說三巨頭之艾薩克•阿西莫夫

娃看得愛不釋手

代表作:《銀河帝國》等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艾薩克·阿西莫夫,美國最頂尖的科幻作家之一,引領了20世紀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與阿瑟·克拉克、羅伯特·海因萊因被稱為科幻小說三巨頭。

阿西莫夫被讀者稱為“神一樣的人”,美國政府授予他“國家的資源與自然的奇蹟”這獨一無二的稱號,以表彰他在“擴展人類想象力”上做出的傑出貢獻。

《銀河帝國: 基地七部曲》

(美)艾薩克·阿西莫夫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銀河帝國: 機器人五部曲》(美)艾薩克·阿西莫夫 著

《銀河帝國: 帝國三部曲》(美)艾薩克·阿西莫夫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這部被譽為“科幻聖經”、人類想象力的極限,因為篇幅關係,著重介紹一下基地三部曲。

背景:人類在機器人的幫助下,掌握了改造外星球技術,星際殖民運動快速發展,經過漫長的星際戰亂和征服後,建立了一個龐大帝國—銀河帝國。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銀河帝國: 基地》(美)艾薩克·阿西莫夫 著

銀河帝國建國後的12020年,著名心理學家哈里·謝頓預言,銀河帝國即將分崩離析,整個銀河的黑暗時期將會持續整整三萬年!為了將上萬年銀河帝國衰敗後的黑暗時期壓縮到1000年,謝頓在銀河的兩極建立了兩個基地,這本書講述了第一基地在銀河邊緣所遇到的三個危機。

《銀河帝國: 基地與帝國》(美)艾薩克·阿西莫夫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臨近覆滅的帝國在最後一位強大將軍的帶領下,對基地發起了攻擊,基地與銀河帝國最後的決戰,基地戰勝了帝國。但基地迎來了真正的危機,謝頓也沒有預料到的意外,遭受突變異種“騾”的打擊,第二基地浮出水面。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這一本是圍繞尋找第二基地這個中心展開故事情節的。變異人騾全力尋找第二基地,要剷除它。第一基地人不願把建立新帝國的功業拱手讓人,也在尋找第二基地。但是第二基地究竟在哪裡呢?阿神會帶給你驚喜的!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神們自己+永恆的終結+機器人短篇全集》

(套裝共3冊)(美)艾薩克·阿西莫夫 著

《神們自己》

是阿西莫夫一舉獲得雨果、星雲、軌跡三項科幻大獎的作品。這本書分三部分,分別是“面對愚昧”,“神們自己”,“也沉默不語”。每部分各自獨立,各有各的風格。第一部分講地球如何與外星系未知星球建立電子通道,第二部分是最為精彩的平行宇宙的故事,第三部分講月球世界的故事。


《永恆的終結》

是一部關於時間旅行的終極奧秘和恢宏構想,被科幻迷們奉為阿西莫夫的最高傑作,也是20世紀科幻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這本書也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了一個神奇的“永恆時空”,一群“永恆之人”。第二部分講時間旅行和太空旅行的利弊。第三部分是關於人類未來何去何從的思考。永恆的終結,是無限的開始。


《機器人短篇全集》

是一部阿西莫夫各具特色的31篇有關機器人的短篇合輯。


我們的閱讀心語

阿西莫夫,是科幻迷心中永遠的“阿神”,也是我家娃最喜歡的科幻大師之一。

我娃從今年3月27日開始看《銀河帝國》,真的可以說愛不釋手,就連去紹興聽科普演講會都帶著一本。到 5月17日看完全套15本時候感慨:“我把第15本看完了!終於把整套吃到嘴裡了,週末我要好好咀嚼一下!”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上高鐵第一件事先擺好心愛的書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享受旅途中的閱讀樂趣

我娃是按讀客這套書的順序讀的,原先我們只買了基地七部曲,娃看了喜歡才又買了後面的八本。

6月份看完《神們自己》、《永恆的終結》。有次我想跟他聊聊阿西莫夫的書,娃還說我:“不是科幻迷你是無法理解其中的奧秘的!”

按讀客這套書系列順序分:

基地七部曲系列(銀河帝國衰亡史)

《銀河帝國:基地》(1951)

《銀河帝國2:基地與帝國》(1952)

《銀河帝國3:第二基地》(1953)

《銀河帝國4:基地前奏》(1988)

《銀河帝國5:邁向基地》(1993)

《銀河帝國6:基地邊緣》(1982)

《銀河帝國7:基地與地球》(1986)


機器人系列

《銀河帝國8:我,機器人》(序曲,機器人短篇集)(1950-1982)

《銀河帝國9:鋼穴》(1954)

《銀河帝國10:裸陽》(1957)

《銀河帝國11:曙光中的機器人》(1983)

《銀河帝國12:機器人與帝國》(1985)


帝國三部曲系列(銀河帝國形成的故事)
《銀河帝國13:繁星若塵》(1951)

《銀河帝國14:星空暗流》(1952)

《銀河帝國15:蒼穹一粟》(1950)

這一整套銀河帝國中,故事發展的順序是從機器人五部曲,到帝國三部曲,再到基地七部曲發展的。

三部小說分別講述三個在銀河帝國建立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故事,個人感覺三個系列聯繫不大,不按照時間線來讀也完全不影響理解。

這部小說曲折的情節,各種突變、反轉,各種計謀,不看到最後一頁都不知道故事的真相,非常的具有吸引力!如果按時間線順序看有助於劇情的理解,但會少了很多懸念,失去了神秘感和探索的樂趣。所以我個人不建議按時間線看。

按故事發展時間順序分:


機器人系列(《我,機器人》是所有銀河帝國系列的開篇,機器人3大定律;其餘是關於機器人丹尼爾與人類伊利亞的系列故事)

《銀河帝國8:我,機器人》(序曲,機器人短篇集)(1950-1982)

《銀河帝國9:鋼穴》(1954)

《銀河帝國10:裸陽》(1957)

《銀河帝國11:曙光中的機器人》(1983)

《銀河帝國12:機器人與帝國》(1985)


帝國三部曲系列 (銀河帝國形成的故事)

《銀河帝國13:繁星若塵》(1951)

《銀河帝國14:星空暗流》(1952)

《銀河帝國15:蒼穹一粟》(1950)


基地七部曲系列(銀河帝國衰亡史)

前傳2部:(心理史學的誕生)

《銀河帝國4:基地前奏》(1988)

《銀河帝國5:邁向基地》(1993)

正傳3部:

《銀河帝國1:基地》(1951)

《銀河帝國2:基地與帝國》(1952)

《銀河帝國3:第二基地》(1953)

後傳2部:

《銀河帝國6:基地邊緣》(1982)

《銀河帝國7:基地與地球》(1986)


阿西莫夫的的“機器人學三大定律”

1. A robot may not injure a human being, or, through inaction, allow a human being to come to harm.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而使人類受到傷害。

2. A robot must obey the orders given it by human beings except where such orders would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Law.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3. A robot must protect its own existence as long as such protection does not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or Second Law.

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後來補充了第零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人類的整體利益不受傷害,其它三條定律都是在這一前提下才能成立。
人類和機器人共存問題涉及到信任危機和倫理道德等問題,很適合拿來作為和娃辯論的題材。另外可以和阿西莫夫作品改編的科幻電影《我,機器人》、《機器管家》一起看。

04

科幻小說三巨頭之亞瑟·克拉克

娃讀起來有點難度,但依舊神往

代表作:《太空漫遊》等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阿瑟·克拉克的墓誌銘:“他從未長大,但他從未停止成長。”

亞瑟·克拉克,科幻小說三巨頭之一, 具有深厚的數學和物理專業背景, 獲得雨果獎3次、星雲獎3次,1986年被美國科幻作家協會授予終生成就獎,偉大的太空預言家。

《太空漫遊四部曲》(美) 阿瑟·克拉克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2001太空漫遊》

幾百萬年前的非洲,一塊神秘的黑色石板啟蒙了地球人類祖先的智能。人類在月球上發現了同樣的石板。2001年,美國派遣宇宙飛船“發現號”追查石板真相。最後,倖存的艦長鮑曼獨自 飛向土星繼續執行任務……


《2010太空漫遊》

這本講了2010年弗洛伊德博士帶隊前往木星救援“發現號”,唯一倖存的太空人鮑曼 與“發現號”的超級電腦“哈兒”合為一體,並警告任何人都不允許登陸木衛二歐羅巴……


《2061太空漫遊》

這本講了2061年哈雷彗星再次迴歸時的故事,彗星一日遊的活動,飛船收到信號,要求馬上趕到木衛二,進行緊急救援。不要試圖登陸木衛二歐羅巴”的神秘警告首次被打破……


《3001太空漫遊》

這本講了3001年,人類已經完成了對整個太陽系的殖民佔領——除了禁地木衛二。某一天一艘正在正常作業的宇宙飛船,突然接到了一個任務,去地球和木星之間拯救一位人類宇航員,這個人就是第一部中被人工智能殺死的普爾。冰封了千年的普爾,被救活了……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與羅摩相會+童年的終結+遙遠的地球之歌+地光+神的九十億個名字》

(套裝共5冊)(美) 阿瑟·克拉克 著

《與羅摩相會》

是克拉克不朽的神作,橫掃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木星獎、英國科幻協會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6項科幻至高大獎。


1972年,克拉克在《與羅摩相會》裡提到了人類為了預防小行星撞擊地球,啟動了名為“太空衛士”的工程。克拉克的這一預言不僅實現了,而且他提出的“太空衛士”一名沿用至今。1992年,美國正式啟動太空衛士計劃,也讓NASA在10年裡發現了90%的近地小行星。


劉慈欣評論道:“《與羅摩相會》是太空科幻的經典之作,使我走上科幻之路的作品,其帶來的震撼至今難忘。”


《童年的終結》

是克拉克早期作品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部,這是一部“近未來”科幻小說,描寫了 20 世紀末外星人來到地球並引導地球文明進步。


《遙遠的地球之歌》

這部作品融合了克拉克對太空和海洋的想象,是他本人最喜歡的一部小說。


《地光》

是克拉克“地球末日三部曲”之一,在這本書裡,他講述了22世紀在人類之間發生了一場星際內戰的故事。


《神的九十億個名字》


本書收錄了“太空預言家”阿瑟·克拉克18篇經典短篇小說,描繪了它對未來的18種瑰麗幻想。

我們的閱讀心語

阿西莫夫稱克拉克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幻作家。劉慈欣曾說,克拉克是他科幻創作的原點,並說:“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對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

克拉克的作品是科幻圈最硬的小說,以詳實精準的科技描述著稱,科學性極強,從我娃看的情況我覺得所言不虛。

我記得娃從今年6月30日開始到10月份,花了四五個月才看完了太空漫遊四本書,娃自己也覺得克拉克的這套科幻經典跟別的科幻小說不一樣,對他來說確實深奧難懂,但是他說“沒關係,多讀幾遍就好了”。

雖然我覺得,多看幾遍照樣也不會真的看懂,但是正如娃說的“看不懂沒關係,它的迷幻依舊令我神往!”娃開心就好。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2001太空漫遊》被改編成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里程碑”。

《2001:太空漫遊》的出版時間與電影上映在同一年,《2001:太空漫遊》的故事情節是由克拉克和庫布里克共同構思創作的,情節略有出入。據說是很是晦澀難懂,至今沒能完全看懂。

電影我們還沒有看,有興趣的理解能力強的花友可以去看看。另外《2010太空漫遊》也拍了電影,只是不如第一部有名。

克拉克關於科學的著名三定律

定律一:如果一個年高德勳的傑出科學家說,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確的;但如果他說,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許是非常錯誤的;

定律二:要發現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唯一的途徑是跨越這個界限,從不可能跑到可能中去;

定律三:

任何非常先進的技術,初看都與魔法無異。

Arthur C. Clarke: The Man Who Saw the Future.

05

科幻小說三巨頭之羅伯特•海因萊因

每人心中都該有一本海因萊茵

代表作:《雙星》等

羅伯特•海因萊因,科幻小說三巨頭之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科幻作家,一生獲得了4次雨果獎,分別是《雙星》《星船傘兵》《異鄉異客》和《嚴厲的月亮》,硬科幻小說大師,被譽為“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

《星船傘兵》(美) 羅伯特·海因萊因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星船傘兵》描寫一個富家子弟經過嚴酷的訓練最終成長為強悍英勇的星船傘兵,參加到地球艦隊與邪惡外星蟲族的慘烈星戰之中,最終成為職業軍官的故事。作為科幻大師海因萊因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但從獲得雨果獎後因其描繪的人類未來社會以及教育觀點等一直飽受爭議,我感覺可能不適合娃看,所以沒有買。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雙星》(美) 羅伯特·海因萊因 著

《雙星》也是雨果獎獲獎作品,充滿了政治諷喻色彩,講了演員洛倫佐為了地球人與火星人的關係扮演太陽系鼎鼎大名的政治家邦福特,經受驚心動魄考驗的故事。

《傀儡主人》(美) 羅伯特·海因萊因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傀儡主人》是入侵題材科幻小說,是海因萊因長篇小說創作高峰期的代表作之一,外星生命“鼻涕蟲”入侵了地球,它們騎在人類背上,操控人類思想。人類前途未卜,特工老頭子、萊姆和瑪麗三人成了消滅鼻涕蟲的關鍵力量……

海因萊因的書我們買了《雙星》和《傀儡主人》,娃還沒有讀,這裡就借用美國著名科幻作家 羅伯特·西爾弗伯格的一句話:“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海因萊因。”

06“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

小娃看需要家長適當引導

代表作:《三體》

劉慈欣,大家都比較熟悉了,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代表作有《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流浪地球》等。

其中《三體》三部曲可稱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2015年8月23日,《三體》獲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2017年6月25日,《三體Ⅲ·死神永生》獲得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

《三體:全三冊》劉慈欣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超新星紀元》劉慈欣 著


《超新星紀元》超新星爆發給地球帶來強烈的輻射,13歲以上的人類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死亡。大人們按自己的設想瘋狂的培訓孩子們接手世界,然而當超新星紀元開始的時候……

《球狀閃電》劉慈欣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球狀閃電》描述了一個歷經球狀閃電的男主角對其歷盡艱辛的研究歷程,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獨特、神秘而離奇的世界。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帶上她的眼睛》劉慈欣 著

《帶上她的眼睛》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我稍微詳細介紹一下。這是劉慈欣1999年創作的短篇科幻小說,獲得當年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講述了人類使用地層飛船深入地球內部進行探險,一艘地層飛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只剩下一名年輕的女領航員,她只能在封閉的地心渡過餘生。主人公要去度假,唯一的要求是要帶上一雙眼睛一起,他並不知道,這竟是這雙眼睛的主人的最後一次旅行。

《流浪地球》劉慈欣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流浪地球》:太陽即將毀滅,人類為了逃離太陽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了巨大的推進器,將地球推出太陽系、為人類尋找新的家園,這一宏大的計劃被稱為“流浪地球”計劃。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宇宙往事》劉慈欣 著

《宇宙往事》是劉慈欣等一些作家的中短篇小說合集 。

我們的閱讀心語

《三體》也是硬科幻小說,涉及很多物理知識,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量子力學、萬有引力、基礎天文學等。

這部小說如今已經拿獎拿到手軟了, 在國內還獲得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但大劉自己也承認這個作品確實不是給孩子寫的,《三體》第二部《黑暗森林》實屬少兒不宜:“陰暗的價值觀,比暴力、色情的東西更危險。”

我贊同我們應該適當向孩子展示世界的真實面貌,而不是把他們關在象牙塔中,但確實不適合小娃,而且家長可以在價值觀上適時的探討、引導。

我最想說說沒太多硬核科幻的《超新星紀元》,據說這本小說五易其稿,有人覺得無聊,但是我比較感興趣。

我們現在的世界,孩子們都是在大家的陪伴、關愛、教育和約束下成長。但是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如果沒有我們的呵護陪伴,我們的娃,又該如何面對這個世界呢?

很多教育、培訓其實都是按照大人世界的邏輯、思維框架進行,我們的教育到底在教孩子什麼?這本書能很好的引起我們的反思。目前電影項目已經啟動,期待中。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流浪地球》 同名電影很多人應該都看過,我還記得陪娃一起看電影時,娃的激動和興奮,難以置信這是中國的科幻大片。走出電影院還一直跟我討論。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帶上她的眼角》 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以主人公“我”的經歷見聞的轉變為主線,以“她”的故事回述為暗線,在時間上一個向前發展,一個往後推移,最後交叉在同一平面。

故事中“她”敏銳細膩,她對自然深沉熱烈的愛,不但改變了主人公,也深深打動了我們。在敬佩他們面對困境堅強樂觀和為科學獻身精神的同時,我們也更懂得要珍惜身邊的人和平平凡凡的事物。

娃還對這個“眼睛”很感興趣,“眼睛”其實是一副傳感眼鏡,佩戴者所看到的一切圖像均可由超高頻信息波發射出去而被遠方的戴同樣傳感眼鏡的人接收到。

07

丹·西蒙斯

娃說真是太好看了

代表作:《海伯利安》

丹·西蒙斯(Dan Simmons),全能型作者,創作領域跨越奇幻、科幻、恐怖、懸念、歷史小說、黑色犯罪小說、以及主流文學小說,是名副其實的“跨界之王”。

代表作《海伯利安四部曲》橫掃全球所有科幻重要獎項:雨果獎、軌跡獎、日本星雲獎、法國宇宙獎、西班牙科幻小說首獎、英倫科幻獎等,與《 銀河帝國 》系列並稱為科幻文學史上不可逾越的兩座巔峰!

《海伯利安四部曲》(美) 丹·西蒙斯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海伯利安》四部曲講的是人類與已經高速發展的人工智能內核間的連綿不絕的戰爭,描寫了人類在未來的進化及與人工智能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也描述了大量不同星球上壯觀無比的景色以及人類的未來。

我們的閱讀心語

介紹中說,丹·西蒙斯將科幻小說中的所有關鍵元素:太空歌劇、時間旅行、賽博朋克、軍事科幻、生物病毒、奇點、人工智能完美結合,是一部經典的太空歌劇,也是一部浩瀚壯美的星際史詩,“沒有比《海伯利安》更美的科幻小說”。

我娃目前正在看第一部,還沒有太多感受,只是昨天下午跟我說:“《海伯利安》寫的真是太好看了!” 這部書是太空歌劇經典,而且有比較多的宗教內容,不喜歡這種風格和內容的可以選擇別的小說看。

08

弗蘭克·赫伯特

他的沙丘世界堪比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

代表作:《沙丘》

弗蘭克·赫伯特,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巨匠之一,與阿西莫夫比肩的科幻大師。代表作《沙丘》是首部同時獲得雨果獎與星雲獎的作品,也是第一部能營造出如此細緻入微的想象世界的科幻小說。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沙丘六部曲》(美) 弗蘭克·赫伯特 著

《沙丘六部曲》構建了一個恢弘壯闊又精細入微的世界觀,一個橫跨整個宇宙的巨大帝國。沙丘世界遍佈黃沙,雖然極難生存,卻令全宇宙爭相追逐,因為沙丘盛產一種香料,能令人開啟心智,預知未來。控制了沙丘,也就控制了宇宙。


我們的閱讀心語

阿西莫夫創造了銀河帝國,赫伯特則創造了偉大的沙丘世界,兩位大師都是“造物主”!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所有男人的心,都住在同一片荒野裡。——弗蘭克·赫伯特

這裡說明一下, 弗蘭克·赫伯特自己寫的 《沙丘》共6本,被稱為“正傳《沙丘》”,他的兒子布賴恩·赫伯特和凱文·安德森之後又創作13本,被稱為“衍生《沙丘》”。

國內原先只有《沙丘》前三冊,一直沒有後三冊消息。讀客在2016年重啟了《沙丘》系列,歷時三年,科幻迷等了33年的科幻經典《沙丘六部曲》終於得以完整出版。

我們目前也只買了沙丘前三部曲,後三冊還躺在購物車內。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沙丘》被多次改編拍攝,但都不是很成功,因為原著的世界觀架構太過宏大,想用電影呈現難度太高。新版電影《沙丘》已經殺青,已定檔2020年12月18日全球,希望中國能同步上映。

借用書中的一句話:人類每次正視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進步。

願你我也能正視自己的渺小。

09

推薦其他一些科幻小說

《銀河系搭車客指南(5部曲)》(英) 道格拉斯·亞當斯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銀河系漫遊指南》,又名《銀河搭車客指南》,英國作家 道格拉斯·亞當斯 所寫的科幻經典,已被改編為電影。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火星編年史》(美) 雷·布拉德伯裡 著

《火星編年史》是美國雷·布拉德伯裡寫的十三個浪漫婉轉的故事,一曲詩意幽婉的火星史歌。

《環形世界工程師》(美)拉里·尼文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環形世界》是拉里·尼文的顛峰作品,描述了人類在宇宙中對一個奇異世界的探險,獲星雲獎。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神經漫遊者》(美) 威廉·吉布森 著

《神經漫遊者》是威廉·吉布森電腦朋客類科幻作品的典範,唯一同時獲得星雲獎、雨果獎和菲利普迪克獎著作,該記錄至今無人能破。1984年完成的《神經漫遊者》,最大的成就就是預示了20世紀90年代的電腦網絡世界。


《雷切帝國: 正義號的覺醒》(美)安·萊基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雷切帝國:正義號的覺醒》是美國安·萊基的科幻小說,一匹科幻黑馬,包攬星雲獎、雨果獎和阿瑟·克拉克獎,並一舉拿下軌跡獎、英國科幻協會獎、法國幻想文學大獎、日本星雲獎、英國奇幻獎。


《雷切帝國》共有三部,我們買的《雷切帝國:正義號的覺醒》是第一部。這是一部宏大的太空歌劇式科幻小說,講述了人工智能覺醒、並反抗復仇的故事。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黑暗的左手》(美)厄休拉·勒古恩 著


《黑暗的左手》是被譽為世界幻想文壇的女王,美國作家厄休拉·勒奎恩的作品,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她在奇幻小說方面成就斐然,地位崇高,我們買了她的代表作《 地海傳奇》。


《十二個明天》劉慈欣,(美) 劉宇昆,(美)尼迪·奧科拉弗 等 著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十二個明天》 是劉慈欣、劉宇昆、尼迪·奧科拉弗等13位榮獲過星雲獎、雨果獎等獎項的全球科幻大師聯手奉獻給全人類的硬科幻小說集。描寫的所有的場景都是你當下正在經歷的未來——人工智能、虛擬現實、腦植入、區塊鏈、智能代理……


10壓軸推薦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科幻編年史: 銀河系偉大科幻作品視覺寶典》

主編:(英)蓋伊·哈雷

出版:中國畫報出版社

《科幻編年史》是英國蓋伊•哈雷主編的,涵蓋1818年至今200年科幻發展的方方面面,涉及28種作品形態、35種科幻類型的超過2000種作品,幾乎收錄了所有重要科幻作品的基本信息。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這本書用信息圖呈現重要科幻作品的年表、故事概覽等,圖文並茂,既美觀又便於查看,一本世界頂尖科幻導讀,我家科幻迷的珍藏。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當然科幻小說不能當主食,我們也在加大古今中外名著的閱讀。我娃看科幻小說,純粹就因為自己真正喜歡,對他來說看喜歡的書是一種享受,一種放鬆,而不是被逼著完成閱讀任務。所以,給娃一些“閒書”看看吧!

本文來自小花生網,一個專注分享國內外先進而實用教育資源的機構。


喜歡,就請您關注、轉發、收藏、評論~小編給各位讀者比心啦

一位媽媽整理的“11歲男孩科幻書單”,顛覆了我對兒童閱讀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