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画,正在被目前所谓主流画家搞臭,你觉得呢?

画家企管专家


“绘画是一种再现艺术”,这句话用在中国画身上是最适合了,中国画发展了几千年,但这几千年来,中国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遗憾的是,并不是越变越好,问题来了:有人说中国画,正在被目前所谓主流画家搞臭,你觉得呢?



中国画正在被目前所谓主流画家搞臭

稍微了解一下古代的书画家,就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那些书画家作画时都是“以书法入画”,为什么要这样子做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将国画画出高水平、具有意境感,书法本身居于所有各种艺术之首位,只有懂得中国书法,才能懂得中国的艺术和文化,


然而,现在的中国画正在被目前所谓主流画家搞臭,那是因为他们想“开宗立派,独成一家”,从而名利双收,这是最主要目的,其实,画家有想法是好的,只是光有想法,却没有实际能力悟性,书法功底不行,绘画功底也不行,只会在技巧上“投机取巧”,必定臭气满天,

那些所谓主流画家几乎都是做些“画蛇添足”的事情,中国画为什么要添加油画素描?估计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只会说艺术要随时代创新,即便有了素描,可素描功底同样也不行,只会在画面上“绣花”,搞得和装饰品一样,这样的国画哪里来的文化底蕴呢?



古代书画大家就说了“书画同源”这是书法和国画的四字精髓,领悟透彻,另外摒弃浮躁的“功利心”,提升艺术素养,将它付诸于实践,中国画虽然注重写意,但也讲“像物象”,讲“外师造化”,就是以大自然为师。怎样以大自然为师呢?除了写生,还是写生,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国画是一种再现的艺术,再现“现实”是艺术的基础,将物象画出灵气,且看现在的国画,连写意都要没了,更不用讲“外师造化”了。


诗夜城主


现在的主流国画怎么了呢?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啊。整体上来看还是健康向上的,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哗众取宠者给国画抹黑,但是那毕竟是少数,于整体而言影响不大。



其实题主应该举例说明,而不应该将整体的画家都攘括进去,因为“主流国画家”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应当有所区分。



当代国画慢慢开始向两极发展,抽象的更加抽象,细致的更加细致,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只为只有将某个领域发展到极致的时候才会突破。而且目前主流国画家对于国画的理解和认识并不比古人差,差的是境界的层次,因为这是个金钱时代,利益也是画家们绕不开的一个重点,没有钱是没办法搞创作的。


总之,当代国画还在发展中,就目前来看,发展方向还是比较不错,我对国画的将来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万物皆明


主流画家指官方身份的画者,有满意的工资,当资本市场进入艺术领域,他们的话语权开始做怪,伪理论大行其道,只为卖画。与是乎作品说话变成话说作品,画道鉴赏有其理论上实践基础,归纳三点,一开宗立派,前无古人,二笔墨技法难度高不可仿,三成熟期的画作品。因古人在近二千年里,把传统画法发展到极限,可形成自己面目的笔墨技法领域因国画材料的制约,发展余地很窄,开宗立派可能性太小,画道又是有天赋才情的人才能驾驭,与下几年苦功并无关系,与禅宗顿悟有关,并不是学了就有成就。人的私心与文人相轻观念作怪,话语权在主流手中,只能照顾关系人情,团团伙伙的洗脑入伙之人,在声色犬马中自娱自乐,与真知灼见无缘,别提对上乘画理的认知。让主流画者承认同道做梦吧!


王寶平


这个观点也不科学,中国画有自己独立的审美系统,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谁也臭不了她。但在发展过程中会走一些弯路也属正常,发展一定是曲线的,但总体是向前。艺术是非常个性化的行为,是一个人的内心读白,是人的精神的形象化,和大众审美有一定距离,越具创造性的艺术离众人越远,越超时代,艺术引领时代而不是跟随时代。只有人文自由了,艺术才能健康发展!





石竹斋书画


对中国画的理解,差异很大。

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如果是比较好的参考标准的话,那目前的不少所谓大师们的画简直不堪入目,那目前各种画展中所谓的特优作品也不敢恭维。

过去推祟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刘继卤于非庵陈之佛等等是因为他们的画形神兼备妇孺皆爱。

但现在谁还要体现这些人的风格,就被那些专家大师们斥之为“俗”,谁要是画工笔如冯大中如周彦生如张策如李晓明如王庆升等等,就会被哪些专家大师们拒之参展评奖门外。

看看我们的得大奖的作品,就会发现人物画题材只要好,那怕画面十个人同一面孔‘(๑>亲兄姐妹〉同一个表情也拿大奖,,花鸟画要虚无飘渺,颜色浅得几乎找不到,也就是都在雾中蒙胧中才是好作品,,山水画要走极端,要不就黑粗野,要不就虚浅飘,要不就重彩重墨。

读踏歌行后,始知马致远老先生妙笔,,看兵马俑后,始知百人百面千人千种表情,,更不用说细阅清明上河图那种对古代艺术家的敬仰祟拜之情。

不知我们的国画向何方走,怎么个走法?只知道中小学生们学国画的热情是蒸蒸日上。

当今之下,弄不懂的东西太多了!不懂装懂吧!我按我的理解去学国画画国画,任尔东西南北风!


米兰书画社


恰好在读石涛画语录,苦瓜先生的画源于自然

,画风沉郁,笔墨洒脱,无固定姿态,意境高奇,心与手齐,另工诗、书、印,与画浑然一体,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冠绝一时。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苦瓜先生更是一位绘画理论家,论述全面,见识独到,破立创革,具古以化,借往开今,臻入“无法之法”之妙境。

其言“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肠胃”。破而立,创而新,需要学鉴习古人的方法,更要借鉴古人的思想。

创新国画,一言难蔽,任重道远,孜孜以求。




合十舍许春芽


“有人说中国话正在被主流画家搞臭”,我觉得说这话的人,多少有点怨气和戾气,并不客观。

  • 从逻辑上讲,主流画家正在把中国画搞臭,这说得通吗?

  • 不否认有些画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和普罗大众的审美认知,完全不在一个轨道上。

  • 但这是什么造成的呢?



(1)

当代艺术的观念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开的发展,西方许多新的艺术观念给年轻一代艺术家很大的影响,今天这些艺术家已经成长为当今艺术界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艺术作品中有一些西方艺术理念的成分是可以理解的。

  • 世界更开放,时代在发展,艺术品的面貌更多样,作为观众,审美趣味也更多样。





(2)

基础教育中,艺术和美学教学相对薄弱,教学内容较为陈旧

  • 基础教育之中的艺术和美学,只注重技法,不注重开拓学生视野和美学观念的发展,跟不上时代潮流,这是不争的事实。

  • 网络、电视等媒体商业化倾向严重,许多严肃的音乐、戏剧、美术节目都被边缘化,使得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业余生活被纯娱乐性的电视节目和游戏充斥,造成小众艺术趣味和大众审美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宽。




(3)提升全民美育水平困难重重

  • 分析了以上两个可能的原因,但解决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作为小众的艺术家们大多不太关心大众的审美需求,反过来,大众面对这些先锋艺术品和艺术家,也多有不屑,觉得他们是人群中的另类。


所以加强基础教育当中的美育比例,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逐渐弥合大众审美和艺术精英审美之间的观念鸿沟。

闻道深般若


好好画画人大有人在。因为是个体劳动不可能像官办协会,画院今曰隆重开幕明日圆满成功。研讨会成就展等等,穷尽毕生精力都不一定史上畄名。更何况天天跑江湖,划分势力范围,假大空。一个个派头+足,利欲熏心。此种乱象风迷了整个的书画界。好的是中华大地不乏有识之士,有德之人默默耕耘,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随,力精图治,抵力前行。


眛旦


若按传统技法,很多皴法在现代来讲已经不合适,如果从中国画“只画心画”来讲没有什么大碍,依旧是那山、那水;但若是从“笔墨当随时代”推进式的来讲它就用不上了!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虽遭异议很多,但是画展里有人画中国的“天眼”,这个我个人认为真是“异军突起”,也是“笔墨当随时代”的一个点型了!总之中国画之“新”与“旧”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认为中国画是应该笔墨为主,但现在的学院派却以“新颖”为主,所谓的“主流”就是“有话语权的人”比如各地方的各美协各画院各学院的“头”或“有名望的人”,他们是每次画展的“评委”,所以去追随学习的多,就形成了一股“潮流(主流)”了!有的人在讲现在的画展是在使中国画落没,那也过于偏激,都按传统的套路去画,按那些所谓“书法用笔”、按所谓“逸笔草草”去评,你这样画,他也这样画,你能评出谁优秀?展事,则是“竞技”,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认为“中国画是老年人画的,(也就老年大学那种)”,因为若是“齐白石那样画我也这样画”的思想,那它就没有了难度和高度!画展,它的本意就是给人看了后有所思考,对社会、对学术有所推动!不是你画了你陶醉,你就拿去展;他画了他觉得了不起,也拿去展,这样的展起不到任何作用。

中国画是不是现在的“主流”讲了算,它对后世怎么样,留待后人去评说,历史是胜利者去编写的,但是历史也是同时是“大浪淘沙”的!我个人这样想:你爱画画你管他的,就按你的想法去画;你要想去参展就按“主流”路线去走,去突破!不存在谁搞坏了谁,也不存在谁主宰了谁,画,是一小道,人,上才是大道!


用户大瞎鹰飞


中国画的问题很大,但光谩骂不解决问题,要分析。

1、绘画理论及工具材料的进步停滞。国画的不足毋庸讳言,比如对色彩的研究几乎放弃了;色彩的渐变没有、光影明暗不行的话,要想画像就很困难了。透视在古代就是没搞懂,李公麟号称线条高手,画的台子也是近小远大,仇英也是如此,其它赫赫有名的界画名迹莫不如此;古人没想清楚这不算丢人,西方也是偶然碰巧走上正轨的,最先搞清楚的不是个画家,而是搞建筑的布鲁内莱斯基,经常看街道对透视容易想清楚;古人总结了一些经验如皴法、树法、水法之类,在当时是不错的,但今天我们仍然死守不放就愚蠢了。我们不但抱残守缺,还逃避问题,扯出来什么“散点透视”之类的说辞,古代透视这两个字都没连在一起过;画史上的那些荒诞不经的传说仍很流行,比如画龙点睛破壁飞升、吴道子的轶事等等,包括文人画的地位、真实价值;这些都把学画者的脑袋搞得混乱不堪。工具材料方面倒退得还不如古人了,毛笔不易掌控、宣纸不易修改、颜料覆盖性差,根本没有人去探索。徐悲鸿作了一点推动,差点被口水淹死……

2、作品收藏机构太吝啬,公立博物馆的电子图下载不易,远比不上国外的开放。学画者看不到名作,容易多走弯路,这与现代网络技术的进步不相称。至于说什么版权保护,你完全放开了,造假不就没有市场了嘛!

3、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不行,现在的美术生大多数是高考前各科文化相对弱的,加之多年学数理化、一朝改绘画,岂不要命?大多数人对历史、典故都不甚了了就来妄谈传神、写意,腹中没有货往往只能忽悠甚至故作惊人之论,动辄谈什么禅意之类的;结果就是绘画没有任何深度、内涵,成天拿“笔墨”两个字做挡箭牌,好像一说就自己是有笔墨功底的了,你问他笔墨到底为何,却只能张口结舌

唉!中国画!不正视问题不可能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