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十年畅销十年重磅书《盛世狼烟》(修订版)出版发行

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能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研究军事理论的思路也一样:有全局的观点,才能看清局部;以历史的眼光,才能眺望未来,以政治的角度,才能透析军事。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观察世界军事的重大事件、军事发展及军事变革后精心写作的军事、政论文集,在国家大战略、军事战略乃至战术细节方面都有卓越见解。全书文风清新,观点鲜明,对中国的军事国防战略建设有着很强的参考价值。

出版十年畅销十年重磅书《盛世狼烟》(修订版)出版发行

《盛世狼烟》(修订版)

戴旭 著

I S B N:978-7-5011-8730-0-1

新华出版社 2020年1月

作者简介:戴旭,国防大学教授,原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著名军事专家。专注于战略思想培养及实战性战略对策及应用研究。专来为国际战略和军事战略。首次提出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和对华围堵战略;提出第七代网络化混合战争理念。著有《C形包围》《戴旭与美军中国通的战略对话》等。是中央电视台特邀嘉宾,北京高校思想教育的中央指定专家。

精彩书摘:

新军事变革正催生新型军队

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战争》中说,人们生产的方式,就是军队作战的方式。在技术内因的强劲推动下,人类不断发生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因此推动社会形态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再向信息时代迈进。与之相伴的世界性军事形态,也同步体现为从冷兵器到热兵器再到机械化、信息化。而每一次军事变革的开始和完成,都是以一次或几次新型军队对旧式军队的大屠杀为“开幕”或“闭幕”的:鸦片战争、二战的亚洲战场,海湾战争等标志性的战争无不如此。我们可以以平静的语调回顾已成陈迹的从大刀到大炮的军事发展史,但我们不能不为每一次重大军事变革对当时世界疾风骤雨般的“鞭挞”而惊心动魄。

一、新军事变革是事关国家发展和命运的生死“豪赌”

世界新军事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和平时期的“世界大战”。在19世纪中领先世界的军事大国,几乎主导了整个20世纪的国际事务,目前仍然走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前列。根据历史经验,21世纪的世界政治军事“故事”,仍将要由这些国家“主演”。

隐藏在人类发展史中一个血迹斑斑的事实是:每一次重大军事变革,都会涌现出几个捷足先登者,最早也是最典型的是古代的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这两大世界帝国都是由西方国家建立起来的。其崛起之初,都是在巩固了国内统治和壮大自身实力后,倾力进行新军事变革,以打造一支武器精良、战术先进的进攻性军队。然后,凭借这支军队南征北战,纵横天下。似乎是基因和传统的关系,近代英国、荷兰又称雄世界大洋。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和希特勒时代的德国;彼得时代向荷兰学习的俄罗斯和明治时代向欧洲学习的日本,也凭借军事改革的成功相继登上世界舞台,“威风”一时。至于说眼下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更是以往各国经验的集大成者。这些西方和“类西方国家”,趁着技术革命对时代的冲击,在社会变革的同时积极展开新军事变革,乘机打造一支完全新型的军队,从而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取得巨大的优势地位。它们最值得借鉴的一个地方是,不仅仅是从安全、防卫的狭隘角度看军事,而是从国家、民族的强盛和长远发展,思谋军事与国家利益和未来定位的问题,就超越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哲学思维屏障。

战争史一再证明,战争的胜负虽然直接表现于战场上,但却决定于平时军事发展的竞争中。在以新军事变革为核心的角逐中,落在后面的国家和军队,实际上就是未来战争的被淘汰者。世界格局因为那些强者的出现而永远地改变,一些后进的国家和民族则同时成为它们的牺牲品。这样的情形比比皆是,最新的例子是萨达姆脖子上的绞索。盛行于西方政治中的丛林法则,体现的主要领域就是军事。国家富裕不等于国家强大。史前的希腊城邦斯巴达不仅远比雅典经济落后,文明程度更相差甚远,但是斯巴达的军事大大强于文学、哲学辉煌的雅典,结果,雅典“明灯”在斯巴达“石头”上被撞得粉碎。清朝也比日本有钱,照样被日本打败。当年中国因为错过社会变革的良机,连带地也被长久挤出世界政治和军事舞台。李鸿章叹息说“洋人论势不论理”,什么“势”?就是军事的“势”。强大就是公理,实力就是尊严。抗美援朝停战协定虽然签署在纸面上,但实质还是“大炮和机关枪辩论”的结果。新中国强盛的军事面貌,让饱受列强欺凌了100多年的整个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神采奕奕。今天中国如何把握世界新军事变革提供的巨大历史机遇,适时打造新型军队,对于巩固改革开放的已有成果和推动中国和平发展向纵深推进,格外重要。

二、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已进入最后的、关键性的质变阶段

当前世界正在进行的新军事变革,是20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后,以海湾战争为标志正式展开的。在这场被称为“第2.5次世界大战”的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应用和强大威力;以空中袭击为主要方式,以斩杀政府首脑为核心、打击经济设施为重点、以低伤亡高效益为理念的新型战役模式,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此战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群的发展为动力,以非接触、非对称、非线性为特征的新战争观念转变为牵引,以美国军队扁平网络式结构为参照的军事体系调整为中心,涉及战争形态、军事战略思想、作战理论、指挥体制、部队结构、军备发展、国防工业等全面性的新军事变革,如潮汹涌风靡世界。

美军空中炮艇在施放干扰弹近年来的一系列局部战争,正在逐步地、零星地展现出这种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型战争的特点,如没有前方与后方的界线,以往用以阻挡传统军兵种的高山、大海等战略屏障,对于空中力量已彻底失效。由于远程、精确打击的战略效果,可以直接震慑对方的战争意志,大规模的地面决战和血腥杀戮成为不必要。心理战贯穿战争全过程,瘫痪而不是击杀,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小战而屈人之兵的古老理想,开始有条件成为战争决策的首选和上选。军事行动外交化,外交手段军事化,二者界限模糊的同时,战略和战役甚至战术概念的区分也开始变得不清晰。这也导致传统战争胜负观、伦理观和效益观的变化。战争在呈现出某种“文明化”的外观倾向时,也越来越像一桩充分计算成本和收益的“流血的生意”了。

从海湾战争到现在,将近20年的时间过去。在各国军事研究成果和新的局部战争实践的交替推动下,在经历了观念转变、装备和战略更新的必备阶段之后,世界新军事变革正进入军制体系调整阶段,瞄准未来新形态战争演变的特点,将军队建设向着小型化、智能化、多能化和三军一体化目标前进。在常规军兵种自身形态发生变化的同时,以太空为战场的“天军”和以电磁空间为战场的“网军”等,已经在某些国家诞生。这些代表未来军队发展方向的新型军事力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超过或取代传统军兵种。

军制体系调整是此次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和最后的关键阶段。我们可以用一条虫的蜕变理解一支新型军队改造和诞生的过程。如果说此前两个阶段只是完成了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是量变的累积;第三阶段则是从蛹到蝴蝶的质变。度过这个阶段,军队才算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三、各大国都在更新军事理论和学说,全力打造新型军队

美国是眼下这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起者和带动者,也是领先者。苏联解体,鼓舞了美国建立全球帝国的野心,这一野心又带动了美国军事领域的飞跃。由于美国军工综合体的内在运行机制,军事领域的发展,又像火车头带动车皮一样拉动美国技术和经济实力的强劲增长。连续的全球性战争,为美国的军事不断注入新的动力,美国战争型的国家机器正反馈式地加速运转。就在这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一支21世纪的超级大军,即将打造完毕。历史证明,世界就将在不远的将来被卷入新的战争飓风中。

海湾战争之前,美国就在大幅度更新传统军种,陆军模块化,空军隐形化,海军两栖化。之后更通过一系列局部战争,实验新型战争理论和兵器。美军就这样像袋鼠一样,始终跳跃在世界的前头。虽然从政治角度观察,美国正陷入本·拉丹全球游击战的困境,但从军事视角看,反恐旗号正掩盖着美国新一轮的质变性跃进。几天前美国高调宣布巨型钻地弹头的实验成功。联系到之前已进入实战部署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和美国准备为洲际导弹改装常规弹头的计划,以及可以“一小时打遍全球”的空天轰炸机等众多辅助性的手段;一个石破天惊的事实已呈现在世界面前:美国全球快速常规打击体系已构建完毕!顺便说一下,美国的这种“全球快速打击体系”是核常两用型的。一般情况下以常规弹药打击,如遇强大对手,或对方有用核意图,则立即转换为核攻击模式。很显然,这一体系的成型和美国以往的局部战争模式有天渊之别,不仅将彻底改变美国军队现行的理论和编制,也将完全颠覆世界关于现代战争的基本设想。

美国近20年横扫的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是采用的苏式建军模式。这让俄罗斯大为震惊。在全面更新了军事学说后,俄罗斯也彻底抛弃了苏式军事体系。2006年初,俄军总参谋部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大陆军架构、大军区体制的军事建制和建军原则,构筑宇宙—地(海)的大立体攻防。

美、俄都计划在2015—2020年将新型军队打造完毕,从而再次领先世界。德国正在实验取消陆海空三军体制,其他欧洲国家的军队也在悄悄地快速革新中,以跟上“第一梯队”。

亚洲历史上曾因为军事变革步伐最慢而吃尽苦头,今天各新兴强国都在加速追赶世界军事潮流。日本要成立太空战略司令部,印度则自建航空母舰;韩国要组战略空军,越南则重点发展现代海军,连新加坡也喊出要当“亚洲以色列”的口号。无论国体大小,个个都是进攻型的态势。和欧洲没有地区战争动机的正常军事升级换代不同,亚洲的军事变革都带有明显的指向性,似乎有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危险态势的情形。当年因为塞尔维亚的一个火星,把整个欧洲和世界的很多地方都烧着了,今天亚洲有着太多的导火索。特别是中国周边的海洋,惊涛骇浪。“台独”分裂分子一直想玩火,引发亚太大国大战,以便火中取栗;除此之外还有传统的世界火药筒—中东。如果说21世纪世界还会有大规模战争,最有可能在亚洲爆发。这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大战略构成直接而现实的威胁,必须予以特别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