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秦國能統一六國?

無心冰冷的唇


這個最終還要歸功於商鞅變法。

1,秦國自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以來,由於變法的徹底及持久性,秦國百姓有田可種,秦國軍事有功必賞,人民有罪必罰。持續了很多年的變法,老百姓不管是種田還是打仗的積極性都更高了,這樣經濟就強盛,軍事就強大。

2,秦國變法之後,秦孝公之後的各代君王不管在位時間長短,也都遵守商鞅變法的各項法律法規,這樣這麼久的變法讓整個秦國跟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強。

3,秦國各代都吸引、尊重強臣,商鞅,白起,范雎,呂不韋,李斯等,他們這些強臣都是超有能力。


大愚者說


個人覺得,說秦始皇如何統一六國,不如說是秦國如何統一六國。

因為統一六國是一個系統而又龐大的任務,在秦始皇之前,就有眾多的秦王,為最後統一六國而準備著,奮鬥著。

從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開始,秦國就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東方,而在當時來看,戰國七雄中秦國的實力是最弱的,所以從秦孝公開始,一代又一代的秦王都在為秦國的強盛而奮鬥著。

到後來秦惠文王南滅巴蜀,將糧倉天府之國成都平原納入秦國版圖。後來又修都江堰,鄭國渠,使得秦國兵多糧足。

又經過秦武王,秦昭襄王的努力,秦國不斷的與各國進行各種交鋒,並在長平之戰中重創趙國,使得戰國後期,七雄中唯一一個能與秦國一較高下的趙國至此一蹶不振,放眼天下,秦國再無敵手。

又經過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的治理,當秦國傳到秦王嬴政手中之時,秦國國力對東方六國已經形成碾壓之勢。

天下一統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那就是量變之後的質變,是大勢所趨,阻擋不住的歷史洪流。

而秦始皇,只不過是去順勢而為,去完成了這個一統天下的大勢。韓,趙,魏,楚,燕,齊,一個一個的,秦國實現了國家的一統。

那是國力碾壓下的必然結果,而嬴政剛好正處在駕馭秦國這輛戰車的位置上。不論是誰,處在那個時候,那個位置上,一般來說都能帶領秦國一統天下。

所以說,從這一方面來看,嬴政也是幸運的,他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Mr農村大姚


經過秦始皇幾輩老祖宗的努力,秦國已經具有了一統天下的能力,而且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國家的戰鬥力已經不同以往,而且這也是幾輩老祖宗的願望,所以說秦始皇只是繼承和發揚老祖宗們的目標,最終實現消滅六國,統一中國。

自古以來,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經過春秋戰國幾百年間的混戰,老百姓之間已經非常疲憊,所以說這時候出現一個統一的帝國是非常重要的,而秦國當時有統一全國的能力,而長平之戰,讓東方六國唯一一個可以和秦國作戰的趙國失敗,使為秦國統一掃平了障礙,而且秦國進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統一了中國。

而且秦始皇在登位之前他的一位祖宗已經把東周滅了,而當時的東周還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所以這時候不管有沒有目標但是都要進行,秦始皇前期政治非常清明,重用賢才,重用將領,使秦國積累了一大批賢臣能將,為統一作出了準備。

還有就是秦國軍隊實行的政策,使得秦國人民非常好戰,和東方六國其他國家不一樣,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北田共T


戰國時期的連年戰爭,影響了經濟發展

2定、各諸候國的人民希望結束戰亂,過上

生活。秦國經過商秧變法,實力超過東方

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秦王贏政即位後,為

國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他招募各國的人才,委

任.並及時聽取建議,積極策劃統一大計

公元前230年,秦國發動強大的攻勢.,開

統一六國的戰爭。秦國的軍隊勢如破竹,先後

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公元前221年

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成陽。

秦滅六國後,又北進南下,對邊疆地區進行

拓和經營,管轄範圍大為拓展。

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

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

封建國家


小香蕉


第一、秦國曆代君王的勵精圖治

自秦孝公以來,歷經惠文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秦王政,無一不以兼併6國為己任,勵精圖治。奮六世之餘烈,代代不曾斷絕。秦孝公實行商君之法,改變了秦獻公時期落後捱打的局面。秦惠文王擊敗魏國,奪取巴蜀糧倉。秦昭襄王擊敗楚國,重創趙國,奠定秦國一家獨大的局面。秦王政更是兼併東方,統一中國,開創了秦王朝。



第二、秦國完成了商鞅變法

秦國完成了商鞅變法,國力強盛。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列國變法的集大成者,它參考了魏國李悝變法、韓國申不害變法、楚國吳起變法。特別是獎勵軍工和重農抑商兩項措施極大地改變了秦國的現狀。反觀其他國家變法,不是草草了事,就是徹底失敗,沒有起到改革作用。


第三、秦國正確的遠交近攻戰略

秦國一向貫徹遠交近攻戰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馬陵道之戰後,魏國衰敗。秦、齊、楚三個強國一度進入三足鼎立的局面,以當時的秦國國力遠遠不足以同時應付齊、楚兩個強國。秦國合理利用聯合東方的齊國擊敗了強大的楚,又配合燕國的五國攻齊計劃削弱齊國,達到了削弱齊、楚,強化自己的目的。秦王政統一各國時,又與齊國約為友邦,先後攻滅韓、趙、魏、楚、燕,最後才對齊國用兵。


第四、東方六國的劇烈內鬥

秦國在兼併東方的過程中,東方六國曾經提出合縱抗秦,但是由於各國心懷鬼胎,合縱的效果有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齊國和燕國,反反覆覆。齊威王雖然奠定了霸業,但他的子孫四處樹敵,帶來了滅頂之災。齊閔王憑藉國力與楚、趙、魏、宋等國作戰,最終被各國攻敗。長平之戰後,齊國又想趁火打劫,入侵趙國,結果被打得大敗。燕國本身是個弱國,夾在齊、趙之間,左右搖擺。燕國發動的5國攻齊,削弱的齊國,便宜了秦國。


世界人文通史


秦孝公自任用商鞅實行變法後生產力得到了解放,因此秦國的經濟得到了很快的發展,超過了六國,六國皆不能獨立抗秦,而六國諸侯的自相侵伐更為秦國擴張提供了便利,加重了六國諸侯的自身危機,所以六國諸侯為了其自身的存在,便產生了併力御秦的“合縱”運動。

六國合縱成立後,秦國勢力便被阻在函谷關以內,於是,犀首、張儀、范雎等人提出了反“合縱”的“連橫”運動以破壞其從約,由於六國諸侯“合縱”並沒有堅實的基礎所以六國諸侯表面仍保存從約,暗中卻都私自和秦勾結,承認事秦。公元前318年,合楚、韓、燕、趙、魏五國的伐秦之兵反為秦兵擊敗於函谷關,至此從約遂根本瓦解。六國又開始自相攻伐。公元前312年秦國大破楚軍併吞漢中又引起六國的恐慌“合從”運動再起。公元前299年齊、韓、魏三國出兵攻秦,秦敗於函谷關,割河東三城議和,使從約諸侯大為振奮。但從約本身改變不了諸侯的自私自利的劣根性所以仍未防止秦國的擴張。從公元前295年至293年出兵侵魏,韓魏合力抵禦,白起攻佔魏國五城,斬首24萬,其他諸侯都不肯出兵救援,慢慢地從約又瓦解了,秦便進一步展開了併吞六國的軍事行動。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以發兵滅六國為事,腐敗的六國諸侯到這時又圖復活從約。公元前241年楚、魏、韓、趙、衛五國攻秦,已抵不住秦兵之一擊,大敗於函谷關。

公元前230年內史勝攻韓,韓亡!

公元前229年王翦伐趙,228年趙亡!

公元前225年王賁滅魏!

公元前223年王翦滅楚!

公元前222年燕滅!

公元前221年齊滅,至此秦王完成了中國的統一。


種地的秀才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我是小七!

秦的統一是歷史的必然,是分久必合的規律,但是歷史選擇了大秦,一定有原因的

一、商鞅變法,雖然他被車裂。商鞅推行的重賞制,後來發展到士卒在戰場上砍掉一顆敵人的頭顱,賞田一傾、宅一座。赤裸裸的經濟加身份誘惑,一個敵人頭顱就成為有身份的人。所以秦兵看見敵人那不是敵人,是行走的良田和別墅,個個踴躍殺敵。這是人和。

第二、數代累計資本和國力。秦國的漢中平原,農業發達,背靠大草原,糧草充足。這是天時。

第三、六國在常年征戰中消耗過重,齊國本來憑著鹽業經濟曾經一度高出其他國家,軍力上被小小的燕國敗得快沒有國土了。這是機會

第四、最重要的是秦國擁有函谷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西北地勢又高,別國打秦國路遠還很難過函谷關,秦國其他國家猶如下山猛虎。這是地利。

第五、理想一定要有,萬一實現了呢!太后羋月有、兒子秦昭王有、曾曾孫嬴政有!

一家之言,歡迎討論補充。我是修行千年的小七!



楚小七劇說人生


首先強調一下,統一六國這件事不是秦始皇一個人乾的,是秦國人乾的。

整個春秋戰國期間,秦國總共有過37位君主。

春秋時期的君主就不多說了。

戰國時期像秦武王嬴蕩(舉鼎舉死的那位)、秦孝文王贏柱(在位1年,一說在位3天)這等貨色也就不說了。

但有四位厲害角色是不能不說的:

第一位:秦孝公嬴渠梁——幹過兩件大事,一是遷都咸陽,二是任用商鞅變法強秦,為秦國統一奠定了政治基礎,也是這個嬴渠梁喊出了統一天下的口號,為秦國統一建立了明確目標,在秦國人心中種下統一天下的夢想的種子。

第二位:秦惠文王嬴駟——任用大將司馬錯滅掉了蜀國等小國家,拓展了秦國疆土,擁有了巴蜀糧倉,為秦國一統天下提供了物質基礎。

第三位:秦昭襄王嬴稷,就是大家熟知的羋月的兒子,嬴稷在位時間長達56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僅次於乾隆爺的人。嬴稷的主要貢獻是中用戰神白起等人全面削弱了周邊力量。

第四位:秦莊襄王贏異人,也就是秦始皇他爹。異人令呂不韋率領10萬大軍一舉殲滅了東周七邑,剷除了東周王朝最後的反抗力量。

接下來才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不客氣的講,秦始皇統一六國是站在秦國五六代君主長達120餘年浴血奮戰的基礎上的,有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感覺。當然秦始皇這股東風是一股東風漂亮且有力。


水滴國學


嬴政親自執政,吞併六國。


公元前252年,孝文王去世後,異人繼承了王位,是為莊襄王。到公元前247年,莊襄王去世了,接著便是嬴政繼位。這時嬴政才13歲,未能親政,由相國呂不韋代管,呂不韋被尊為“仲父”。
公元前239年,21歲的嬴政第一次面臨嚴峻的考驗:一是(呂氏春秋)的面世。呂不韋招攬“賓客三千”,著書立說,編成了一部(呂氏春秋):主張天下為公,主張君道無為,反對君主獨裁,主張德治教化,主張天下統一。這五點主張,前四點都與嬴政所採用的法家理論和法家政策決然對立。二是嫪毒的陰謀政變。嫪毒本是呂不韋的舍人,經呂不韋引薦給太后,很得寵幸。被封為長信候,又得到山陽和河西,太原作為封地,一時權利大增,遂與太后密謀篡位。


公元前238年,嬴政到故都雍城靳年宮(今陝西鳳翔縣)舉行加冠禮。嫪毒趁此機會偷了秦王的御璽和太后的御璽,在咸陽發動政變。嬴政果斷平叛,將嫪毒車裂處死,滅其三族。
一年後,嬴政借呂不韋和政變有關,罷了他的相國職位。再過一年,嬴政又送給呂不韋一封書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徒處蜀!呂不韋自知絕望,便飲酒自殺了。秦王嬴政在親政後的兩年時間裡,順利地消滅了兩大敵對勢力,緊接著,他便著手重新組織文武底,制定戰略方針。


嬴政的幕僚共有二十多人,其中尉繚為國尉,策劃和指揮軍事,李斯為長史,協助尉繚工作,王翦,王賁,蒙武,蒙恬,都是將門之子,能征慣戰,頓弱,姚賈長於辭令,隨機應變。這是一個以法家為主的文武齊全的班底。嬴政的戰略方針基本上是繼續執行秦昭王時相國范雎制定的“遠交而近功”的政策。
範睢提出“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的中心是,當實現軍事目標的企圖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難以達到時,應先攻取就近的敵人,而不能越過近敵去打遠離自己的敵人。為了防止敵方結盟,要千方百計去分化敵人,各個擊破。消滅了近敵之後“遠交”的國家又成為新的攻擊對象了。“遠交”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避免樹敵過多而採用的外交誘騙。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罷黜呂不韋,親自執政,開始謀劃吞併六國的戰爭。其作戰的總謀略仍然是沿用范雎的遠交近攻,各個擊破之策。
從公元230年開始,秦國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向山東各地大進軍。秦首先攻韓,虜韓王安,韓滅亡,秦在韓地設置潁川郡。

公元前229年,秦攻趙,趙派李牧,匹馬尚率軍抵抗。秦以重金收買趙王寵臣郭開,郭來造謠說李牧,匹馬尚謀反。趙王很昏庸,以趙蔥,顏聚取代,結果李牧被殺。秦軍很快攻破趙軍,殺趙蔥,顏聚逃跑,秦軍攻克邯鄲,俘趙王。趙公子嘉率宗族數百人逃到代郡(河南蔚縣一帶),自立尉代王。
公元前227年,秦攻燕,燕太子丹和他師傅鞠武商量,準備聯合諸侯共同抗秦。但太子丹認為這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於是派荊軻去刺殺秦王,想此以來阻止秦國統一,挽救自己的滅亡,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荊軻刺殺秦王的故事。結果刺殺沒有成功,反而激怒了秦國,加速了對燕的進攻。要聯合退守代地代王,兩國共同抵抗,也被秦軍擊破。公元前226年,秦軍攻佔燕都薊城,燕王喜逃到遼東,殺了太子丹獻給秦王求和。

公元前225年,秦攻魏,包圍了大梁,放河溝的水灌大梁,大梁城壞,魏王假投降,秦沙魏王家,魏滅亡。接著,秦王開始攻打楚國,當時秦王問青年將領李信,多少兵力可以取勝,李信說20萬夠了,又問王翦,王翦則說非60萬人不可。秦王以為王翦老了,李信壯勇,就派李信,蒙武領20萬人伐楚。王翦不得用,稱病回老家。李信開始取得了勝利,後策劃楚軍大敗,李信回秦國。秦王親自向陽翦道歉,但是陽翦說自己老了,秦王一再讓他出來領兵,王翦仍說非60萬人不可,秦王答應。王翦遂領60萬大軍伐楚,大破楚師,殺楚將項燕。公元前223年,秦軍攻佔楚都壽春,虜楚王負當,楚亡。不久,秦國又繼續平定了楚屬百越地方。


秦朝滅了趙國,燕國,楚國後,派王翦的兒子王賁為大將,再去掃除燕國,趙國殘餘。公元前222年王賁攻下了遼東,俘虜了燕王喜,接著就攻下了代城,俘虜了代王嘉。至此,燕國,趙國徹底滅亡。
最後只剩下了齊國,而秦國長期以來對齊國的遠交籠絡之策是很成功的,齊王建在位40多年,“事秦謹”“不修攻佔之備,不助五國攻秦”,知道五國滅亡後,齊國統治集團才慌了,“發兵守其西界”然而為時已晚。公元前221年,秦王命令王賁在消滅了燕國後率兵南下,攻打齊國,一路上幾乎沒有遭到什麼抵抗,不幾天的工夫就打進了齊國都城臨淄,齊王建投降,齊國滅亡。

秦自公元230年滅韓,到公元前221年滅齊為止,首尾10年,盡滅東方六國。


史記記錄片




不僅是戰國的秦國,更是中國的秦國!

也是華夏正統的奠基時代,而後雄漢400年,東至高麗,南至越南,西通羅馬,可見秦的基礎鋪墊之堅實!

從養馬之徒到稱霸天下,用了500多年。

其興起原因複雜,講主要幾個方面:

1、秦人堅韌團結。當然這於秦地艱險,需要報團抵禦入侵!

2、領導人東出意志傳承。歷代秦君均以東出為己任,前赴後繼。

3、改革開放徹底。文化包容,不論出生,不論國籍有能力秦國用人不疑。百里奚、商鞅、犀首、張儀、範睢、呂不韋、李斯、韓非等。商鞅20年深徹變法,民間至廟堂令行禁止,至始皇帝秦法仍在完善。

4、善於創新。秦國兵器鑄造實名制,工匠精神傳續。弩箭、兵陣、鄭國渠、都江堰都是領先時代。

5、君王明正。秦孝公至嬴政之間未出現大的動亂和昏庸無道的君王,昭襄王、嬴政更是千古雄才。

6、名將輩出。司馬錯、白起、王翦、王賁、蒙敖、蒙恬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