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希特勒如果不攻打苏联,苏联会攻打德国吗?

再见理想jay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闪击波兰的“巴巴罗萨计划”,除了带有明显种族主义色彩的“低劣的斯拉夫人要为高贵的日耳曼人腾出生存空间”言论外,最大的理由就是,苏联正在蚕食第三帝国的边疆,在边境地区(苏德瓜分波兰后,两国的领地开始接壤)集结了大量军队,随时可能对德国发动攻击。为了阻止苏军的“越界”行为,德国决定要自卫(当然,这个“自卫”用力实在太猛,当年就打到了莫斯科城下)。

以上理由,虽然大部分与事实不符,而且十分荒谬,但也并不是德国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

1939年10月,苏联和德国和平瓜分了波兰——德国占领波兰西部,苏联占领波兰东部及立陶宛。自此,苏联开始轰轰烈烈的大搞“东方战线”。

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被强行并入苏联。6月,罗马尼亚一些区域也被胁迫着加入苏联。两年间,苏联共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纵深极其广阔的战略缓冲带。

另外,22个苏联师进驻了波罗的海各国,共有100多个师环绕两国漫长的边境线,苏德两国从隔着千山万水,变成了“邻国”。

还有发生在一年多前的苏芬战争,也暴露了毛熊的野心和霸道——俄罗斯人对土地的胃口从来没有满足过,无论是沙皇还是最高苏维埃主席。

其实,1939年10月,波兰苏军和德军会合后,表面上很友好,互相庆祝,共同阅兵;发展贸易互通有无,甚至在巴巴罗萨计划执行前的几个小时,1941年6月21日晚,还老老实实的以包邮的形式往德国控制区运送战略物资,几年如一日的按时交货。不过,这些只是表象。

甚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也只是装样子的权宜之计和故作姿态,双方领导人清楚的很,苏德迟早会兵戎相见,西方社会也在热切期盼着这一刻,好坐收渔人之利。

此时,斯大林和苏联高层认为,与其被动防御,还不如主动进攻,毕竟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

因此,1941年,苏军总参谋部制定了一个进攻德国的方案,也就是传说中的“大雷雨计划”。据一些资料显示,计划原定的进攻时间为6月12日,当日,红军主力将在克拉科夫卡托维兹方向发动进攻,切断德国与巴尔干半岛的联系,之后扑向波罗的海沿岸,包围驻扎在波兰的德军。

然而,由于头几年的“大清洗运动”,搞得苏军缺乏拿起来就能用的、富有实战经验的指挥人才,加上此时,苏军正处在大规模武器装备更换的过程中,各方面都没准备好,所以又被后推迟到7月-8月。

实际上,据史料显示,40年代初,苏军的主要假想敌就是德国。

苏德瓜分波兰后,苏军的大部分军事演习也都是针对德国的。而且,苏军所有的军事演习都是进攻演习。甚至某种程度上导致,苏德战争开始阶段,天天练习进攻的苏军,面对防御战和撤退行动显得十分慌乱,茫然而不知所措。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我的回答是会,而且是板上钉钉的事。毕竟苏联是个有野心国家,而斯大林更是个有扩张欲望的独裁者。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知道希特勒为何先打苏联?

当时的德国闪电战进攻波兰,在拿回一战中失去的但泽走廊后,想占领波兰全境,斯大林不想让德国一家独大,乘波兰对付德国之机,乘火打劫,也向波兰进军,就这样德国和苏联把波兰瓜分了。

而苏联在德国进军之前,就已经在苏德边境调集了60个装甲师,百万军队,这种级别的兵力布局说是用来守卫防线的,估计苏联自己都不信。苏联只是在等待时机攻打德国,斯大林的进一步的目标至少是拿下剩下的那一半德属波兰。


斯大林的如意算盘,希特勒心里很明白。于是他先发制人,打算打苏联一个措手不及,果然苏联没反应过来,就被德国打的晕头转向,节节败退。其实苏联可能当时压根没有作防御部署,都在拟订进攻德国计划,没想到德国先打来了。

其实苏联不仅想打,而且早就制定了明确攻打德国的计划,这个计划代号是“大雷雨计划”,一个试图先发制人进攻德国并称霸欧洲的计划。

但斯大林还是不如希特勒那样雷厉风行,斯大林想等着德国与英西线开战后,按照老规矩乘火打劫进攻德国。没想到的是,德国对西线英国不管不顾,不按套路出牌,开启了东线战场,来打自己了,苏联的先发制人,比德国慢了一步,苏联的这个西线扩张计划就此泡汤!


希特勒早就看准了苏联在东线蠢蠢欲动,他不能放任不管,这才开启了东线战场。毕竟防线边上,也就是家门口,有近百万的部队,谁能安心?

苏联打德国是势在必行,计划也制定了,但计划赶不上变化,遇到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希特勒,本来的主动进攻,就变成了后来的“被侵略”。


夏目历史君


这一点不需要怀疑。二战时期苏联和德国一样,同样都是战争发起国,同样都是刽子手。事实上德国和苏联之间也都知道双方必有一战。德国如果不打苏联,那么苏联同样也会攻打德国。之所以苏联后来会变成盟国一方,就是在苏联人得知自己根本不可能凭自身实力战胜德国之后,才转换的阵营。要不然你以为苏联为什么要构建东方战线呢?为什么又会有“大雷雨计划”呢?虽然有苏联人极力的反对有大雷雨计划的说法的真实性。但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从苏联建立之后,实际上苏联给欧洲人的印象就是一股想要吞并侵略的感觉。但一方面由于苏联的实力问题,又因为局势问题,所以苏联一直以来并没有展开行动。从希特勒开始表露出扩张野心的时候,原本苏联想要联合英法镇压德国,并且顺势把势力延展进欧洲范围内。但谁能想到英法本来就想借德国之手打压苏联。所以苏联在看到英法的企图后,干脆和德国和谈,虽然双方都把对方视为敌手。但在那个时期双方都没有做好彼此战争的准备。也不愿意沦为英法手中的工具。所以苏德签署和和平条约。并且苏德还约定双方瓜分东欧依旧波兰。

瓜分完波兰之后,德国调转枪口回到西欧,而苏联呢?立刻开始针对于德国展开军事布置。苏联所谓的东方战线就是这么来的。其布置战线的目的就是为了针对德国人的可能的进攻。从这点来看,苏联人很清楚他们和德国的关系有多么紧张。与此同时,在德国和英法开战之后,苏联一直都有大规模部队在东欧边境陈兵备战,斯大林的目的就是想趁着德国和英法死磕的时候趁机偷袭德国,这也是历史上为什么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军队发现在东欧边境地区有着数百万的苏联军队。这明显就是苏联造就准备好要进攻德国了。但他们没想到德国人下手更快。

再说“大雷雨计划”,该文件来自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中央档案馆。并且文件显示,斯大林于1941年5月批准了大雷雨计划。虽说大雷雨计划的真实性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但从苏德边境上苏联方面部署的一百多个师就可以判断出,斯大林的野心丝毫不逊色于希特勒。而且苏联的驻军数量远远超过了正常该有的驻军。如果没有进攻计划苏联根本不会大规模陈兵边境。这就足以说明大雷雨计划确实存在过。而且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军队副总参谋长曾感叹过“要是进攻希特勒的时间真的是1941年6月12日该多好呀!那样就比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时间提前了整整十天。”这就足以说明了一切问题。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当然。这一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一是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在苏德边境布置了大量的兵力。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军兵分三路突入苏联。到7月9日,苏军各主要方向上的守军和反突击部队均被德军合围、击溃或歼灭。

从6月22日到7月9日,德军在西北方向推进400至450公里,在西方方向推进450至600公里,在西南方向推进300至350公里,夺占了拉脱维亚、立陶宛全部,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达维亚大部,入侵了俄罗斯联邦西部各州,进抵列宁格勒远接近地,威胁斯摩棱斯克和基辅。在头18天的战斗中苏军损失了2000车皮的军火,30万人被俘,损失火炮3000门、坦克1500辆和飞机1500架。据朱可夫《回忆与思考》中透露,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一个方面军、19个集团军和250个师落入德军合围口袋而被歼,360万军人被俘。在战略防御阶段即1941年6月至1942年11月,苏军损失43000门火炮、32000辆坦克、和近23000架飞机。


这些兵力可不是为了保家卫国那么简单。如果单单要保家卫国,兵力布署应该更加靠后,而不是这样靠前。

二是斯大林对领土的热望。

德国入侵波兰时,苏联出兵把波兰一分为二。把一部分波兰领土据为已有。

三是斯大林对世界政治形势的判断。

假设斯大林认为德国和美英打得差不多了,他一定会从东边向德国人发起总攻。他的名目可以非常伟大,那就是解放犹太人,解放世界人民。


长春大福圆


有这个可能,但是以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的实力,基本没戏,但是如果苏联发展起来了,那么对于德国,苏联可能就必打无疑了。一定程度,德国意识到这一点了,才回头进攻苏联的。

很多人只看到了德国大兵压境,但是很多人都没看到苏联这之前在做什么,扩张、侵略、结盟这些事情,可以说苏联很好地利用了德国与英法之间的战争,没人顾及自己的情况下,疯狂的吞噬土地。

来自苏联的威胁

德国和英国纠缠的时候,苏联在东面先是派兵进入波罗的海三国,随后干脆波罗的海三国“自愿”加入苏联,打了一场苏芬战争,苏联惨胜之后,又拿了一堆地盘。而且,苏联还从罗马尼亚割了两块领土,又和南斯拉夫结盟。波兰就不用提了,直接分了。战前,苏联向东扩张了一大片缓冲地。

但是这会儿,德国在和英国缠斗,但是希特勒一回头,看了一眼苏联,一身冷汗就下来了,苏联的势力,已经伸到德国家门口了。苏联和德国的关系一直不清不楚,说不明白是敌人还是朋友。这会儿德军主力在西线,背对苏联的这一侧非常空虚,这会儿苏联出兵500万,啥效果?

德国在1940年的时候,对于苏联来说就是一个巨大诱惑,满满的引人犯罪的感觉,德国怎么办?等着苏联准备好了入侵?没这个可能。苏联对于德国来说,就是个巨大的威胁,德国除之后快。

苏军堪忧的状况

而再看苏联,这会儿苏联绝对是没实力入侵的,苏联这会儿兵力就500多万,1939年的时候,苏联才有200多万的兵力。这会儿苏联的兵力,对比德国,并不占任何优势,甚至是巨大的劣势,500多万兵力,苏联却有那么大的土地。

苏联军队在1941年面临的情况就是,75%的军官任职不到一年,原因是之前的肃反运动,几乎全部的高级将领都被弄死了,送到西伯利亚去了,被处决的苏军军官就有三万多人。这样的部队,是不具备侵略德国的战斗力的。

战争爆发时,苏联在边境上和德国的兵力对比是比较悬殊的,德军调动550万大军,而苏军也就290万人,兵力差距很大。但是苏联有14000辆坦克,一万架左右的飞机在西部。然而,正是这些东西,让苏联的失败显得更加惨烈。

我们看下苏军坦克,苏军组建的机械化军,编制极其不合理,这就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装甲部队战斗力低。而德军的装甲师、装甲军,已经非常成熟了,这样下来,苏军坦克数量的优势就不在了。再看苏军战机,苏军那一万多架飞机,大多都是I-15、I-16这一类的,德军突袭的时候,这些飞机也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非常密集的排列在机场,这与和平时期一样。

苏军的情况是,毫无准备,毫无防范的被德军进攻,防御都没做好,就别想着进攻了。这个时候,苏联根本没有任何实力去进攻德国。至于那个不知真假的《大雷雨计划》,很多人说苏联会在7月进攻,这几乎没有可能。可能有人会说,苏联重兵陈列在边境,不是要进攻是要干嘛?但是你想想,苏联,那么大的国土,西欧有强邻,陈兵200多万,很正常啊。

苏联几乎没有任何能进攻苏联的能力,至少1941年没有,1942年估计也很难,这两年时间里,苏联进攻德国的几率基本就是0%,而如果等到1943年,苏联什么都准备好了,德国如果还在和英国缠斗,这会儿进攻几率至少90%。


军武文斋


我不认为斯大林有勇气和胆略去攻打希特勒德国。

首先,彼时德国正处于上升期,德国武备、士兵素质和士气、军官战术素养等全方面傲视同盟国协约国。二战开战以来,德国如日中天,避之唯恐不及,试问谁敢主动上门约战?

其次,英法想法是祸水东引、苏俄也幻想德国继续西进,都想坐山观虎斗,斯大林不可能蠢到引火烧身。

再次,二战前因大肃反运动,苏军损失了大量中高层优秀指挥员,战力急剧下降。苏军虽陈重兵于边境,只是用于防卫,旨不在进攻。战斗力差且疏于防范,被德军猛攻,失地失人严重。可见斯大林连防守准备都没做好更何谈进攻德国?

第四,苏俄号称双头鹰,其实历来是柿子捡软的吃的投机分子,这是强盗色厉内荏的本性。历史上俄国人也曾多次主动向外战争、扩张,总是趁敌国国力战力衰弱之时下手;敌方实力强大则凭借辽阔国土、寒冷天气去打防守战消耗力。苏芬战争是进攻却虽胜尤败、诺门罕苏日之战日攻苏守则是惨胜。

面对强势德军,凭苏俄的投机性格,不可能主动进攻的。

第五、1944年德军在苏联战场冒险彻底失败,英美才开辟第二战场去摘桃子。大国战争是残酷的,能不打最好不打,能晚打最好晚打。希特勒不走下坡路,美国不会参战;同样,斯大林也是这么想的。

其实,1941年二战打到那个份上,德军不得不东进,正如日本不得不偷袭珍珠港,原因都是缺乏石油。德国没有强大海军,仅靠潜艇战是消灭不了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的,这样它的石油无法从海上来(谁叫墨索里尼不争气呢),这样苏联高加索油田和粮仓就是希特勒将战争进行到底的唯一机会。

德日两线作战逼不得已,时也命也。


独尊宋明


这是一种可能,不过也有可能是苏联和德国结盟对抗美国。

首先说苏联打德国的可能性。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红色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和西方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一直以来,苏联一直是这些西方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苏联的强大对西欧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但是苏联自上世纪20年代以后,逐步放弃了对外输出布尔什维克,推翻资本主义的目标,开始把外交政策转为以国家安全为中心,不过苏联并没有放弃对外输出共产主义的思想,共产国际开始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为日后世界共产主义做准备。

那个时候的德国正好是处在一个恢复期,由于一战的失败,使得德国需要为英国和法国支付他们在战争中的所有损失,德国的国土也被划走,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国内的许多资源都被法国带走,整个德国在巴黎和会之后是非常灰暗的。因此,复仇的种子,此时已经埋在了德国人的心中,饱受英法压榨的德国,开始寻求和苏联的合作。



苏联和德国一起入侵了波兰,双方还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尽管英国对苏联进行了多次警告,但是苏联始终不为所动,直到德国突袭苏联,慌忙之下,苏联军队被迫迎战,然而,在德国坦克的分割包围下,几百万的苏联军队被俘虏,德国好像就要在苏联战场上获得和在西欧战场上同样的胜利了,许多德国士兵甚至已经看到了克里姆林宫的圆顶,他金光闪闪地发着光,胜利似乎就在眼前。

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苏联凭借广阔的战略纵深和恶劣的严寒天气,迟滞了德军进攻的脚步,给自己留下了喘息的机会,最终反败为胜。

那么,如果当初希特勒没有攻打苏联,苏联会打德国吗?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就像当年苏联和美国的“冷战”,两个超级国家之间必须选出一个第一,否则在很多国际关系中的矛盾,很可能还会引发战争,而美国和苏联之所以只发生冷战,而没有直接打仗,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那个时候双方都拥有了核武器,一旦发生战争,很有可能会升级为核战争,到时候恐怕整个世界都得被打到原始社会去,所以这两个国家基本上只是在进行军备竞赛,同时在世界上拉拢势力,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虽然互相打压,但也互相交流,维持着表面上的友好。



倘若德国没有攻打苏联,那么,德国就会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在西欧战场上,这样作为孤岛的英国很有可能会招架不住,届时,德国将会统一整个西欧,一旦shall同义变成一个完整的国家,对苏联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先不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就德国的野心绝不可能仅仅停留在欧洲,他一定会将目光转向更广阔的东方,而且苏联还入侵了芬兰,爱沙尼亚和罗马尼亚,其中德国的石油都是罗马尼亚生产的,所以希特勒决不允许苏联大肆扩张势力。

日本和苏联之间有矛盾,从日俄战争到后来的诺门坎战役,日本都不可能忽视苏联这个强大的敌人,虽然后来双方谁也不招惹谁,但是未来日本一旦占领全中国,势必也会和北方的苏联有摩擦,它也许会和欧洲的德国一起前后夹击苏联,当然,前提是日本在中国战场上获得了胜利。



按照当时日本的战绩来看,苏联也不得不考虑这种可能的发生,但是后来日本居然招惹了美国,这让苏联松了一口气,暂时放松了对日本的防御,但是在面对即将统一西欧的德国,苏联也不得不做出准备。

当然,也有可能苏联和德国一起结盟对付美国。

苏联之前和德国瓜分波兰合作的很愉快,如果希特勒不打苏联,就只能是拉拢苏联对付强大的美国,甚至可能形成德国,日本,苏联和意大利四个国家联合对付美国,因此德国如果不打苏联,未必苏联就一定会打德国,苏联的选择还是比较多的


琅琊利剑


很多人喜欢“历史必然论”的调调,但我想说些不同的观点。

其一,德国入侵苏联的根本原因,是希特勒缺乏战略资源,主要是石油和粮食。法国战役结束后,希特勒准备入侵英国,制定“海狮计划”,但最终失败了。英国虽然被打的很惨,但海军依然碾压德国,背后又有美国人撑腰。因此,德国在事实上被孤立了,被英国封锁在欧洲大陆。如此一来,德国就缺很多东西,德国人不能自给自足。假如时间拖得越久,德国的战争机器也就玩不转了,到时候希特勒还怎么混?还怎么实现其称霸世界的计划?

于是乎,希特勒决定入侵苏联。在他看来,苏联人是不堪一击的,此前斯大林犯了错误,让苏联经历了一场乱局,后来苏芬战争打的不太像样,这让希特勒看了笑话。在希特勒的构想中,用闪电战迅速拿下苏联,就能获得丰富的石油资源,矿产资源,还有粮食,德军就不愁吃不愁喝不愁油了。假如希特勒当初把英国打败了,苏德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将会变小,这是可以预见的。

其二,苏联完全没有必要率先进攻。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非常的不理智。苏联在当时的主要战略是防守,在西边防着德国,在东边防着日本。如果苏联率先进攻德国,日本就有可能在东边搞事,这是苏联人很担心的。因为远东地区的绝对实力(1905-1941年期间),依然是日本占优,即使苏军在局部战役中取胜,但只要日本人跟苏联死磕,远东迟早要丢掉。因此,苏联人要花很大的代价防守远东,让这个地区变的平衡,日本人才不敢轻易动手。假如苏联率先向德国开战,则必然会抽调远东的兵力,届时难以两全。

其三,即使希特勒拿下了英国,苏联也没必要率先进攻。假如希特勒在1940年拿下了英国,就等于是夺取了一半的世界霸权,必将称霸地中海和大西洋。接下来,美国就成为了德国唯一的绊脚石,希特勒必将打美国人的主意。如果此时苏联率先进攻德国,就等于是把希特勒的锋芒引向苏联。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人几乎是占不到便宜,因为德国不再是两线作战。苏联人最聪明的策略,应该是坐视美德两国爆发大战,然后抓住时机研制核武。

文 / 图维坦


图维坦


估计不会。

当时苏联力量不足。而且几次对外战争表现的非常拙劣!

无论是干涉西班牙内战还是苏芬战争,苏军的战斗力表现惨不忍睹。

斯大林哪里来的迷之自信?

去主动进攻德国!

更何况一次世界大战,沙俄被德国打崩了!

布尔什维克,对德国妥协收拾乱局。这才建立的苏联!

苏联当时从上到下心理上对德国都是弱势的。

当时苏联刚刚经历了激烈的内部斗争。这种程度的清洗之下,没有一个十年八年是恢复不了军队的元气的。

主动出击的话也不能保证军队的忠诚。

要知道,主动出击与保家卫国是两个概念。

真的,要是主动出击攻击德国的话,我估计会惨不忍睹。

何况有斯大林来说。他是非常讨厌无限革命派的托派。

斯大林个人并不愿扩张!他认为苏联的领土已经够大。由于沙俄的崩溃。各民族纷纷独立建国。

苏联事实上存在着崩解的阴忧!

斯大林清晰地明白这一点。

为了这,甚至于列宁发生过沖突!

总的来说,斯大林专注于内部建设,整顿。没有20年时间。是腾不出手来的。

至于德国与英法之间的战争。在斯大林看来是狗咬狗。如果德国撑不下去,说不定还会暗地里帮帮忙怎么着!

苏德战争确确实实是出于斯大林愿望之外的事情。这个愿望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斯大林忽视的眼前可见的事实,希特勒都打进来了,斯大林还不敢相信。


庄楚狂


苍茫大地的答案就一个字:会!

熟悉二战史的朋友都知道:一九四一年的六月二十二日,纳粹德国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十天之内,德军进占苏境600多千米,苏军损失1200架,其中八百架未起飞就被炸毁。战争狂人斯大林对德国的进攻亳无防范吗,苏军真的就这样不堪一击吗?不,斯大林也有他的攻德计划,即“大雷雨计划”。

斯大林对希特勒从来没抱什么幻想,早在一九四一年春,斯大林就认识到苏联在战争中采取防御战术是自寻死路,他已经在考虑首先向德国开战的计划。史料表明:五月中旬,苏联内地军区许多集团军已开始按总参命令,在野营训练的伪装下,向西部前线开进。也就是说德军铁流滚滚向东时,苏联的军事机器也在发动之中,只不过慢了一拍。五月初,苏军大佬齐集克里姆林宫,为军事科学院毕业生举行庆祝活动,斯大林说:我们一直奉行和平政策,至今仍实施防御国策,但军队已配足了现代化武器,军队实力增强了,我们应从防御转向进攻。苏共中央书记谢尔巴科夫、高级领导如日丹诺夫、加里宁都曾先后在不同场合表示苏联可能首先对德军开战。斯大林特别重视进攻,他的计划是,一旦德国和英法开战,苏联就选择时机主动进攻,使德军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状态。苏联总参按照最高统帅指示,迅速制定了进攻德国的作战计划,命名为“大雷雨”计划,决定六月十二日进攻德国!如能苏军这个计划完全实施,二战史可能会改写,至少苏军没有那么被动。但由于苏军来不及准备,只得推迟到七月,时任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在这份计划中指出:为防止德军的突袭,我们的任务已不是防止德军的进攻,而是趁德军正在集结、尚未形成有效防线和诸兵种协同能力之际,对其实施突然打击,并歼灭德军。

苏德战争爆发前夕,在苏德西部边境,斯大林已部署了数量惊人的部队,因为苏军在全力准备攻击,所以缺乏防御的准备和部署,纵深非常薄弱,才会在德军突袭时溃不成军。为了实施大雷雨计划,苏联人已把边境上的铁丝网拆了,地雷挖了,还修建了不少东西纵向的公路(正好被德军利用长驱直入),一名苏军师长说他的部队正在开往西方的路上!

纵上述,苏军前期之所以被德军打得丢盔卸甲,除了大清洗,装甲部队没有集团军化等原因外,还有个原因就是苏军的进攻德军计划,实施晚了一步,德军先下手为强,苏军后下手遭了殃!

望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