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劉秀一生傳奇的開始,王莽輝煌的重大轉折點

前言

新朝是夾在西漢和東漢之間的封建王朝,傳一世皇帝十五年國祚,不被史書和世人認可。新朝的締造者王莽,被傳統史家定義為:史上第一位君子。新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通過禪讓建立王朝的國家,這是很不符合常理,同樣在英雄史觀主導的史書中,這樣的行為是飽受鄙夷的。傳統史學家認為:通過戰爭革命方式取得的政權才名正言順,能夠得到天下人的認可。因此中國古代史對新朝的評價多是負面的,鮮有正面或中性的,直到清朝末年才有所改變。

昆陽之戰,劉秀一生傳奇的開始,王莽輝煌的重大轉折點


新朝唯一的皇帝“王莽”,在建立新朝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海內評價都是很高的,有著人心所向、民心向背、尊為聖王的跡象。可是在王莽統治末期,他卻陷入一種人設崩塌的境況。原因不是其他,而是他剝奪了大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新朝的覆滅和王莽輝煌的重大轉折點,得從昆陽之戰說起,此戰是王莽和新朝的悲歌,卻是東漢光武皇帝劉秀一生傳奇的開始。

大戰背景

王莽是西漢外戚,姑母是漢元帝的皇后,伯父和叔父歷任漢元帝和漢成帝時期的大司馬、大將軍。王莽有著顯赫的權勢地位,卻沒有像其他官宦富貴子弟一般溜雞鬥狗、胡作非為,而是以古來聖賢為偶像要求自己,無論是在家族生活中還是在朝堂民間上。王莽篡漢朝建立新朝,是符合當時大部分人利益的,因此沒經過多少流血犧牲,就達到了改朝換代的目的。新朝政權建立後,王莽陸陸續續地對官制、幣制、土地、租稅專賣、外交等方面進行改革。這些改革的初心是好的,但很少有切合實際情況的,改革項目之多和法令變動之頻繁

,直接引起了天下人心不安和全社會的動盪。

昆陽之戰,劉秀一生傳奇的開始,王莽輝煌的重大轉折點


百姓徭役負擔繁重,官吏貪汙政治黑暗,外加王莽主動向北方和西南少數民族進行軍事挑釁,導致許多百姓家破人亡活不下去。遂於公元15年開始,各地不斷髮生反王莽的起義。第則起義是內蒙古包頭市附近實在忍受不了當地駐軍荼毒的百姓。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湖北的綠林軍和山東的赤眉軍是最大的兩支。昆陽之戰不輕易間發生的,以王莽為首的新朝軍政集團只是將其當作一個威懾天下的踏腳石,在此之前劉玄稱帝公開提出恢復漢朝,劉秀等人已是自生自滅的棋子和試煉石,試試新朝大軍到底幾斤幾兩。

大戰之前的前夕

昆陽之戰前,王莽曾多次攻打起義軍,但是敗仗同樣沒少打。眾多起義軍隊伍一步步逼近新朝的腹地,王莽因此大手筆的重新籌建大軍,試圖挽回頹勢一舉掃平天下。公元23年(新朝地皇四年)3月,王莽任命親信大司徒王尋、從弟大司空王邑,徵調“天下能為兵法者六十三家數百人,並以為軍吏(參謀)

”,之後“選練武衛,招募猛士,旌旗輜重,千里不絕”,徵集來的軍隊達42萬,號稱百萬之師,“州郡各選精兵,牧守自將,定會者四十二萬人”,之後“傾府庫以遣邑,多齎珍寶、猛獸,欲視饒富,用怖山東(馴獸師帶著猛獸一起上陣)”。王莽為接下來的戰爭做好充分的準備,調集所有能調集軍隊,徵用一切資物財寶,要求己方必勝。

史學家和史書上提及此次出征:“車甲士馬之盛,自古出師未嘗有也。旌旗輜重,千里不絕。”接下來的大戰新朝大軍絕對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簡直是夢幻軍團。這樣的戰事千古未見。好比將三國時期所有知名的文臣武將安排至魏蜀吳一處。NBA是現在籃球人眼中的天堂,近代美國專門組建一支“夢之隊”征戰國際籃球賽場(集中了NBA中所有籃球高手),打其他籃球隊簡直是碾壓,當時的新朝大軍差不多也是這種實力情況。輸?王莽等人真沒想過。

昆陽之戰,劉秀一生傳奇的開始,王莽輝煌的重大轉折點


新朝軍在人數佔盡優勢,擁有著優良的武器、充足的物資,佔有絕對的優勢,這豪華的陣容絕對足夠幫助一個小割據軍閥成為一統天下的王朝。反觀,劉秀一方的更始政權,已是統稱漢軍的各路起義軍各有心思,漢軍主力正在攻佔可西進關中的宛城,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昆陽淪陷漢軍之手。昆陽與宛城若形成犄角之勢對新朝產生極大的威脅,因而王莽大軍剛整頓完畢就浩浩蕩蕩地從洛陽拔營開赴昆陽,一路上塵土飛揚。當時昆陽城內劉秀不算是八九千漢軍的主帥,面對來勢洶洶、即將兵臨城下的新朝軍,大多數將領提議放棄昆陽,留有用之身下次再奪回。但也有少部分主戰派認為必須要堅守住昆陽城,方有一線生機,四散奔逃只有死路一條。“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全。”

說服理由:兵谷既少,而外寇強大,併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勢無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陽即破,一日之間,諸部亦滅矣。劉秀正是主戰派的重要人物。面對問題,劉秀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守城、調兵、反攻、取勝。一整套的作戰方案,定下的作戰方針是:

堅守昆陽,阻撓敵人,爭取時間,尋來援兵,伺機開戰。說的好聽不如見的實際,劉秀策略不錯,但不如新朝軍的重兵壓城更有說服力。不過時間已經不允許諸位將領思考太多,大家只能按照劉秀的思路來應對。大戰一觸即發,敵人不會對自己手下留情!

昆陽之戰,劉秀一生傳奇的開始,王莽輝煌的重大轉折點


昆陽決戰

昆陽城本已浮動的軍心被劉秀安定下來,城內起義軍領袖王風、王常主動攬下最為艱鉅的守城任務,帶領義軍主力誓死守城。而劉秀已顧不得那麼多,安排妥當後立即帶領十二騎趁著敵軍剛至未形成全面的包圍圈,藉著夜黑風高悄悄打開南門,去往定陵、郾城求援搬救兵。歷史事實證明:劉秀的決定是無比英明果斷的。王尋、王邑率領的新朝大軍剛至,就立即將昆陽城圍了個水洩不通、走獸難進。劉秀若是慢走一步,昆陽城將變為沒有救援的孤地死城。

軍中宿將嚴尤向統帥王尋、王邑建議:“昆陽城小而堅,利於守不利於攻。大軍應調轉方向進攻圍攻宛城的漢軍,而這支漢軍的主帥是更始帝劉玄,可擒賊先擒王。我軍聯合宛城內部守軍內外夾擊,定能一舉擊潰漢軍主力,這樣一來昆陽城就不攻自破,很快就能解除我朝危機。”嚴尤說的句句在理,但王邑王尋一句沒聽進去,因為三人之間有著間隙和矛盾。嚴尤忠肝義膽為國出謀劃策,在王邑、王尋看來卻是搶功的。兩人沒聽進去就罷了,還口出狂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耶。

昆陽之戰,劉秀一生傳奇的開始,王莽輝煌的重大轉折點


之後的事有點戲劇化,新朝大軍全部兵力壓上包圍了昆陽城數十層,百餘兵營,勁弩亂髮,矢如雨下,日夜攻城,嚇得守城主將王風祈求獻城投降,但自大的王邑沒有答應,他選擇用絕對的實力攻破昆陽。試想一下,若是王邑等人接受其投降,昆陽城不就不攻自破,劉秀即使請來了援軍也沒有用了。新朝四十餘萬大軍猛攻不下,嚴尤再次獻計:

“兵書上說,圍師必闕,我軍包圍昆陽當留一面缺口給敵軍希望,如此一來方可動搖敵人軍心,不費吹灰之力攻下昆陽。”王邑還是拒絕採納,我行我素圍城攻城。而昆陽戰場外,劉秀依舊在為戰局的勝利努力。

劉秀的求援之旅並非一帆風順,各地義軍不願捲入昆陽戰爭的絞肉機,不想和人多勢眾、武器精良的新朝軍正面交鋒。劉秀費盡口舌,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以利以義徐徐圖之,終於在一個月時間內說動一部分義軍將士,隨他上刀山下火海。同年六月一日,劉秀領著一萬七千步騎精兵奔赴昆陽救援。新朝大軍這段時間在幹嘛呢?挖掘地道、製造雲車等無所不用其極的想攻破昆陽城,卻始終沒有進展。昆陽守卒陷入絕境唯有死戰,因而將昆陽城守的穩穩當當。勝利的天平開始向漢軍一邊傾斜。

當時宛城已被綠林軍攻克,更始政權移都宛城,這一消息被劉秀不小心洩露給新朝大軍和昆陽城內守軍。新朝大軍士氣一落千丈,昆陽守軍士氣節節攀升。劉秀率領一千餘精銳士卒悍不畏死地迎戰新朝大軍,王邑、王尋等人驕妄輕敵僅派出數千人迎戰,這一仗的節目效果奇佳,讓雙方將士看的清清楚楚:

劉秀軍左衝右衝亂殺一通。初戰告捷,後面的事變得水到渠成起來。

昆陽之戰,劉秀一生傳奇的開始,王莽輝煌的重大轉折點


胸有成竹的劉秀趁著敵方士氣低落,選拔出三千勇士,涉過昆水迂迴到敵軍側後方,朝著王邑大本營進行猛攻。這時的王邑等人迷迷糊糊的慌了神,擔心州郡兵失去控制,便下軍令不準擅自出兵,自己則率本部萬人迎戰。王邑部慌慌張張地迎戰,劉秀部抱著必死的決心進攻,孰勝孰敗一目瞭然。

本是二十比一的兵力差距,王邑一折騰直接變為三比一。一頓猛攻,王邑部毫無還手反擊之力,只有捱打的份。這樣就陷入一種奇怪的現象:統帥王邑部被打的七零八落、陣勢大亂,各營諸將想出擊卻又顧及著先前不準出營的軍令,只得乖乖在一旁看著友軍捱打。

昆陽城內的守軍和未加入戰鬥的援軍見狀,立馬衝入新朝軍營進行內外夾擊,一時之間殺聲震天新朝軍一敗塗地,所有士卒奔逃活命。恰逢天公作美,天降暴雨,互相踩踏和溺死水中的新朝士卒遠超過被漢軍殺死的。新朝軍只有少部分狼狽逃回洛陽苟全性命。經此一戰,新朝軍再無力量鎮壓義軍叛亂,人心鬆散,已經沒多少人願意跟著王莽幹;而漢軍得到新朝大軍的所有裝備輜重,實力大大增強。此戰最大的功臣,非劉秀莫屬,此人當取天下。

昆陽之戰,劉秀一生傳奇的開始,王莽輝煌的重大轉折點


事後

關於昆陽之戰,劉秀有四大傳奇之處:一是整合城內義軍守城提高其士氣;二是先敵人一步出城尋求援助;三是千人主動挑釁迎戰新朝軍獲勝(當時沒人知道新朝會派出多少兵士迎戰);四是率領三千勇士視死如歸猛攻敵軍大營獲勝。這一整套策略看起來簡單通俗,實行起來難度卻奇高,關鍵是劉秀將其完整的執行下去,最終帶領漢軍走向勝利,此戰也在他們的歡呼聲中結束。昆陽之戰的勝利有幸運因素,但劉秀已經做到人力所能做到的最好。

昆陽之戰,王莽和新朝統治者本以為是希望的開始,沒想到是絕望的盡頭。此戰結束後,屬於王莽的輝煌一去不復返,而劉秀傳奇的一生才剛剛開始。

昆陽之戰,劉秀一生傳奇的開始,王莽輝煌的重大轉折點


奇妙之處

下列文字出於《後漢書 光武帝紀第一上》。隕石天降:尋、邑自以為功在漏刻,意氣甚逸。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呼風喚雨: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奔殪百餘里間。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

劉秀得此天助,怎能不勝?不愧被現代年輕人戲稱為:位面之子。

參考文獻:《後漢書》《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