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军队的崛起(二):陆军缔造者和七年诸侯之战

新兴的普鲁士王国,周边强国林立,腓特烈.威廉一世国王把提升军事实力放在了首要位置。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王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成倍增长,当老国王去世后,他的儿子腓特烈二世继承了普鲁士军队,这支精锐且庞大的军队在腓特烈二世的手上迸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他带领着普鲁士军队挑战哈布斯堡皇室,与诸侯展开混战,更是同时与法国和沙皇俄国开战,由他引起的战争席卷整个欧洲,其规模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其间普鲁士几次面临亡国,但是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这一切全依靠他手中的普鲁士军队。

本文主要讲解诸侯之战的起因和普鲁士军队编制!

普鲁士军队的崛起(二):陆军缔造者和七年诸侯之战

普鲁士排枪阵列


腓特烈大帝引爆诸侯之战:

1740年,年仅28岁的腓特烈大帝接过他父亲手中的权杖,正式成为普鲁士国王。当然这时候他还没有腓特烈大帝这个称号,他被称为腓特烈二世,他们这一家人特别钟情腓特烈这个名字。他成为国王后,接手了他父亲的军队,成为军队的最高掌权者。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散了他父亲的巨人掷弹兵团,然后只留下了一个卫队,用于仪仗礼节。他不像他父亲那样喜好高个士兵,他觉得巨人掷弹兵团太耗费金钱,一个人能吃两个人的饭,却打不了两个人的仗。当然解散巨人掷弹兵团只是他改革军队的开始。

腓特烈大帝比他父亲还喜欢征兵,因为他总是发动战争。腓特烈大帝刚刚上位的时候,继承的军队有八万多人,这支军队刚到他手中,还没捂热,在几个月后他就迫不及待的挑战哈布斯堡皇室。腓特烈大帝不仅是普鲁士的国王,还是勃兰登堡的大选帝侯,因此他便向皇室索要西里西亚省,以此承认皇室新继承人,但是皇室没有同意。腓特烈大帝便直接率领普鲁士军队入侵西里西亚省,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正常来说普鲁士是不敢挑战皇室的,但是那时候皇室所在的奥地利邦国刚好跟土耳其打完,实力受损,腓特烈正好看重这点,才敢开战。西里西亚省是德意志帝国最富绕的省份,其每年的税收占到普鲁士王国的四分之一,腓特烈大帝早就垂涎三尺。腓特烈大帝的普军突然性进攻,打了皇室一个措手不及,随后奥地利邦国直接跟普鲁士开战,进而引发了德意志境内的诸侯混战,随后不甘寂寞的境外势力也逐一参战。西里西亚争夺战打了两次,第一次皇室被腓特烈打了个措手不及,最终落败;第二次皇室准备充分,拉拢了境外势力群殴普鲁士,普鲁士也差点为此亡国,最终反败为胜。这是一场由德意志内战引发的全欧战性质的争霸战,其规模堪比世界大战。

普鲁士军队的崛起(二):陆军缔造者和七年诸侯之战

普鲁士阅兵


在普鲁士扩张的时候,腓特烈大帝开始疯狂扩军,最终把八万人扩展到了20万军队,占当时普鲁士人口的百分之九还多。为了征集到足够的士兵,腓特烈无所不用其极,不仅在普鲁士境内强征兵,还到德意志其他邦国拉人头,好在普鲁士王国是德意志诸邦国中最强大的,因此很多热血青年喜欢去普鲁士当兵。

普鲁士步兵:

腓特烈大帝刚刚继承军队的时候,步兵是军队中实力最强的,也是人数最多的,因为他父亲更重视步兵!威廉一世把他严苛的性格带到了军队中,使得步兵们在军事训练上下足了功夫,过度的严苛也让步兵们铁纪如山。腓特烈大帝接手的就是这样一支精锐的步兵军队。这支步兵军队的步兵种类有很多,跟同时期的欧洲陆军步兵种类都一样,毕竟都处在同一个时代,装备种类都一样;装备种类决定步兵种类,因此欧洲各国步兵种类也都基本一致,只不过在各自的叫法上有些不同。

普鲁士军队的崛起(二):陆军缔造者和七年诸侯之战

腓特烈大帝


王宫近卫军:

首先普鲁士军队最精锐的步兵就是王宫近卫军,这跟一战时期一样,国王的禁军都是战力最高的。近卫军有四个营,第一营满编有1000人,这1000人又是近卫军中战力最强的,也是腓特烈大帝最喜欢的军队。腓特烈大帝通常用近卫军第一营测试新战术和新式装备,因此第一营的士兵军事理念和战术是普鲁士军队中最超前的;通常第一营还要负责训练其他部队中的军官,比如说某些思想守旧的军官,都要在这里接受新的战术革新。可以说王宫近卫军第一营是普鲁士军队中的灵魂部队,精锐中的精锐。通常精锐部队都是向外界展示武力的首选,比如说阅兵,所以腓特烈大帝经常会用近卫军第一营向外宾展示武力,或者取悦一下关系好的客人。

掷弹兵:

掷弹兵出现于17世纪,通过名字就知道掷弹兵是干嘛的了,专门投掷手榴弹的,其实这就是最早的手榴弹。那时候的手榴弹是通过点燃引信来引爆的,这些手榴弹的重量一般在1到1.5公斤左右(一战时期德军的手榴弹在0.8~1公斤重),所以要想在战斗中保持掷弹兵的战斗力,就需要掷弹兵的体格子好,臂力过人;通常来说掷弹兵要在己方的步兵前面作战,一般是在攻城的时候才用到掷弹兵,近距离向敌军投掷手榴弹,所以掷弹兵的勇气很重要。他们选拔的都是精英,普通士兵都以能进入掷弹兵团为荣。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战术也随之产生了变革,手榴弹逐步的从掷弹兵手中丢弃了,掷弹兵团也发展成为精锐的步兵枪团。腓特烈大帝在登基没多久,掷弹兵手中的武器就换成了滑膛枪,但是他们仍然是军队中的精锐,其成员全部来自滑膛枪兵中的老兵,每个老兵至少服役两年,要有坚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战斗欲望,当然最重要的是忠于国王。虽然现在的掷弹兵用的是跟滑膛枪兵一样的武器,但是两者的军帽还是不一样。从投掷手榴弹时代流传下来的高筒军帽仍然是掷弹兵的标准军帽,而滑膛枪兵的帽子则是宽边帽,因为早期掷弹兵要仍手榴弹,所以在扔的时候手臂就不能受到帽子帽檐的影响;普通步兵的宽边帽则会影响到他们的发挥,因此他们有了专属的高筒帽。虽然现在掷弹兵手中的武器换成了滑膛枪,但是腓特烈大帝并没有立刻更换他们,直到1787年的时候才换成宽边帽。另外每一个掷弹兵连还配有六名伐木兵,他们的主要作用,是拿着斧头破开防护木门或者拒马一类的防御工事,到了1757年的时候伐木兵就从掷弹兵连的编制里面取消了。通常来说每个步兵营编制一个掷弹兵连。

普鲁士军队的崛起(二):陆军缔造者和七年诸侯之战

步兵


滑膛枪步兵:

滑膛枪步兵是普鲁士军队中最普通的兵种,每一个新人基本都会成为滑膛枪兵,他们所有人都来自各军区的征兵,服役的年龄在18到48岁之间,普鲁士的滑膛枪兵称号一直保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普鲁士军队中的滑膛枪兵是很苦逼的,他们和军队中所有的新兵蛋子一样,要携带很多装备,这些装备通常重达25公斤,在战时他们每天要携带着这些装备行走20-25公里,在当时普鲁士军队的单兵携行工具设计的很不人性化,其中记载的一名叫贝克的士兵回忆录是这么说的:

所有人都被捆的像一头驴,先绑上佩带,因为肩上背着子弹袋,又绑上了5英寸长的带子,还要背上装着衣物的行军背包,补给袋里装满了食物,每个人都要带上一份野战装备的部件,水壶抓钩等等都要绑上,还要背上火枪,这些带子在我们胸前交叉重叠了整整五次,每一个新兵都觉得背上这些东西会让他们窒息

滑膛枪步兵用的火枪是波茨坦1723版,是腓特烈大帝的父亲威廉一世在1723年搞出来的,此枪长约1100mm,口径约19.8mm,发射的弹丸在32克左右,通常来讲士兵会携带60发子弹;值得一提的是腓特烈大帝把火枪的推弹杆,由木制的变成了铁制的,加快了装填弹药的速度,这使得普鲁士步兵能比其他国家的军队多发射一波子弹。

燧发枪兵:

在这个时候欧洲各国已经已经普遍装备燧发枪了,滑膛枪换上了燧发装置,因此欧洲的大多国家都把滑膛枪步兵团改名为燧发枪兵步团,但是普鲁士的滑膛枪兵没有改名,这使得两种叫法同时存在。燧发枪步兵团是腓特烈大帝在攻占西里西亚后才成立的,当时燧发枪步兵团的兵源基本上来自西里西亚占领区,而且体格较为瘦小,所以腓特烈大帝很怀疑他们的忠诚度,在战场上列阵的时候,他们通常站在滑膛枪兵后面,因为个子矮所以被认为不适合白刃战。另外他们带着跟掷弹兵一样的高筒帽,我严重怀疑是腓特烈大帝觉的他们太矮了,让他们带上高筒帽,以显的个子高,并且可以冒充掷弹兵,迷惑敌军。

普鲁士军队的崛起(二):陆军缔造者和七年诸侯之战

步兵


步行猎兵:

步行猎兵相比于其它兵种来说其实就是轻步兵,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侦察和引导军队行军。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编制很小,只有60人,但是在腓特烈大帝后期的时候,他们的编制就达到了1200人。他们都是腓特烈大帝从他的护林员和猎场看守员之中选拔出来的,因为他们常年在山区活动,能够很轻松的通过复杂地形;而且他们对腓特烈大帝很忠诚,不容易出现逃兵,毕竟他们经常远离大部队行动,要是不忠诚当了逃兵那就白搭了。他们的军服是绿色和褐色的,而其它兵种的军服颜色通常为红白蓝比较显眼的颜色。他们的武器有两种一种是轻型滑膛枪,一种是大口径猎枪(来复枪),远距离射击的时候精度很准,另外他们还带着军犬。

当然腓特烈大帝的步兵编制还有工兵和民兵等,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步兵团基础编制和攻击战术:

步兵团是普鲁士陆军最基础的行政单位,而步兵营是普鲁士陆军最基础的战术单位,在发生战争的时候通常会把2~3团或者营临时组成1个步兵旅来使用。每个步兵团的编制基本上都不一样,因为兵源都来自各个军区的征召,而每个军区的人口又不一样,所以征召到的兵力也不一样,所以步兵团的编制就不一样。但是步兵团总得有那么一个基础编制,以1743年为例,一个步兵团基础编制是1627人,有50名军官(其中团长是上校军衔,还有一名中校两名少校),118名士官,252名掷弹兵(两个连),1140名滑膛枪兵,37名鼓手和乐手,30名辅助人员(包括后勤文员、医疗人员等等)。每个步兵团分为两个相等的步兵营,基本上是把团对半分的,每个步兵营在战时由八个步兵排组成。步兵营在展开战斗队形的时候,八个步兵排并排在同一条直线上,每排的士兵分为三列,每个步兵排由军官和士官包围着,军官和士官的作用是指挥和激励督促士兵前进;鼓手和乐手分为三部分,分别站在两边侧翼和中间,旗手站在最中间,他的两边分别有四个排。

普鲁士军队的崛起(二):陆军缔造者和七年诸侯之战

步兵营战斗队形


每个步兵排,在纵向上排成三列步兵,这是腓特烈大帝最喜欢的排阵方式。在射击时,第一列滑膛枪步兵半蹲射击,第二列燧发枪步兵个子矮直接站着射击,第三列滑膛枪步兵因为个子高,不会被前排的燧发枪步兵挡住,因此也是站着射击。不会再有第四列了因为这样会被挡住。射击时如下图。

普鲁士军队的崛起(二):陆军缔造者和七年诸侯之战

三线阵


当然战术还有很多种,这只是最常用的一种,其它的留到下一篇讲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