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的文物鑑定水準會比故宮專家強麼?

李藝泓


因為溥儀從小在紫禁城裡面長大,接觸到的都是各種各樣的珍貴文物,所以溥儀的文物鑑定水平肯定要比普通的收藏愛好者強得多。不過溥儀畢竟不是專門研究文物的人,跟一輩子都研究文物的專家比起來,溥儀的文物鑑定水平只能算是業餘水平。人們認為溥儀的文物鑑定水平比較高,主要是因為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考古學專業的專家還比較稀少,很多所謂的專家都是“一瓶子不滿”的收藏愛好者。

這些收藏愛好者大多數出身富貴人家,家裡的文物都是普通的民間收藏品,偶爾能有幾件比較值錢的珍貴文物,根本不能和紫禁城裡面的文物相提並論。1956年考古專家對萬曆皇帝的定陵進行了考古發掘,萬曆皇帝價值千萬的棺木竟然被丟棄掉,萬曆皇帝的屍骨也沒能保存下來。從考古專家對定陵的發掘過程不難看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國內缺乏專業的考古人才,專家們的水平良莠不齊,一些專家的鑑定水平不如溥儀也十分正常。

當然溥儀也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專家,畢竟溥儀沒有專門學過文物鑑定類的專業,也沒有真正研究過文物。很多人看到這裡會問,溥儀生活在紫禁城裡面,身邊都是珍貴的文物,難道溥儀就不會花時間去研究這些文物嗎?實際上溥儀從小生活在紫禁城裡面,紫禁城裡面的奇珍異寶對於溥儀來說都是簡單的傢俱裝飾品,並沒有任何特殊之處。也許當年溥儀吐痰的一個小盆,現在都成為了珍貴的文物。

關於溥儀鑑定文物,在民間還流傳著兩個小故事,這兩個小故事都屬於民間傳說,可信度並不高。第一個小故事是溥儀到故宮參觀,看到了故宮裡面掛著的光緒皇帝的畫像,溥儀稱這個畫像上面的人不是光緒皇帝,而是溥儀的父親愛新覺羅·載灃。專家認為自己研究了十幾年清朝歷史,對於皇帝的長相十分清楚,便出來與溥儀爭論。最後溥儀表明自己的身份,專家只能承認錯誤,讓人更換了光緒皇帝的畫像。

溥儀是光緒皇帝的親侄子,愛新覺羅·載灃的親生兒子,他對於父親的外貌肯定十分清楚,也應該見過光緒皇帝的畫像。如果這個故事屬實,那麼溥儀肯定要比專家更加了解光緒皇帝的長相,畢竟光緒皇帝去世的時候,溥儀已經三歲,即使溥儀沒有見過光緒皇帝,也肯定見過光緒皇帝的畫像。

第二個故事是溥儀到一個喜歡收藏文物的清朝舊臣家裡做客,看到了清朝舊臣家裡的一個文物,溥儀稱這個文物是假的,清朝舊臣認為自己對文物很在行,不同意溥儀的說法。後來清朝舊臣找了幾個專家來辨別,發現這個文物果然是假的。雖然這兩個故事聽起來都有理有據,但是溥儀在自傳裡面並沒有提到過任何鑑定文物的故事,這兩個故事的真實性並不高。總的來看,溥儀的文物鑑定能力應該屬於業餘者中的佼佼者,但是同真正有水平的專家對比,肯定還有一定的差距。


歷史總探長


1959年,溥儀特赦後,有一次獨自一人進故宮。見展廳中所掛一幅照片的解說不對。溥儀找來了解說員,對之說明。解說員不肖一顧,笑聲回答道,故宮專家審核後再這樣掛的,會錯嗎?溥儀一聽火了,你知道嗎?這以前是我家,照片上的人,是不是我爹,我還會認錯嗎?解說員趕忙找來館長,一經核對,果然錯了。連聲道歉,立即更改。


隨心所欲不繫舟


關於溥儀的文物鑑定水平,我們還是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或許能夠揭開溥儀的文物鑑賞水平之謎:

一日,著名國學大師、考古學大師王國維,邀請溥儀到自己的住宅中做客。一壺清茶,兩處閒情,花間香風私雨,滿庭的花香、茶香,使人忘卻煩惱、夢迴天涯。

王國維與溥儀在幽靜的庭院中閒聊,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相交甚歡,聊到古董時,王國維突然起身,雙手捧著幾件淘來的古董,一件一件的放在條案上,又是書畫、又是瓷器、又是金石、又是玉雕,逐一擺在溥儀的面前,想讓溥儀欣賞、把玩一番。

只見溥儀面含微笑,左手扶頜,右手利落的將幾件古董單挑了出了擺在一旁。

王國維瞧見溥儀的舉動,不解的問道:“這幾件東西有哪裡不對嗎?”

溥儀說:“只怕是您走了眼,這幾件東西是假的。”

王國維的心中有些狐疑,自己鑑定過的古董不下數千,古畫、古文、玉器的鑑定、鑑賞也算的上是“精通”,怎麼可能會走眼呢?

王國維雖然對溥儀的話有些不服氣,但礙於溥儀的身份,王國維也不好出言反駁,這件事情便也就匆匆的過去了。

清暉灑滿地,轉眼,日落月升。溥儀見時候不早了,便乘著洋車回了故宮。

王國維點起燭燈,在燈火之下又細細的將溥儀挑出的幾件“贗品”端詳了一遍,但看來看去,還是沒有發現這幾件古董有什麼不妥之處…

數日之後,王國維到古董行去一辯真偽,經過多方求證,果不其然,溥儀挑出的那幾件古董都是贗品,王國維這才知道,原來溥儀才是真正的文物鑑賞大師,自己是“關公門前耍大刀——丟人現眼”嘍!

一段時間後,王國維再次邀請溥儀到自己的家中的做客,王國維在不經意間聊起此事,想請教溥儀,這幾件東西假在哪裡。溥儀微笑的說到:“我不懂什麼古玩學,更斷不出真假,我只是覺得那幾件東西,看著、摸著的感覺,和我家裡的東西不太一樣。”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待懷疑,畢竟溥儀十幾歲去天津了,也就是說他在北京和王國維吹牛,還是個小孩兒,其能拿出這樣的見解,著實令人稱奇。

但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去聯想一下,溥儀在紫禁城畢竟待了那麼久,從小也是名師單獨教導,接觸的知識絕非普通家庭能比。而故宮內文物繁多,溥儀有著得天獨厚的機會。

我認為溥儀的學術水平、論文水平,可能無法同現今的文物專家們相比,畢竟溥儀不是科班出身。但溥儀把玩古董的經驗和眼力,是一般的文物專家們所不能相提評論的,因為溥儀從小便生活在金山銀山之中,對古董的敏感程度是自幼培養出來的,並且在乾隆皇帝的書房“三希堂”中,擺放著無數的無價之寶,乾隆、嘉慶這兩位“古董痴迷者”還出過《西清古鑑》、《石渠寶集》、《書目後編》等等 鑑賞古玩的書籍,溥儀自幼便學習先皇所著的典籍,自然在鑑別古玩方面有著獨到的心得。

因此我認為,溥儀在鑑賞古玩的實力,絲毫不弱於那些所謂的教授學者們。當然,這個前提是在他的經驗範圍內,比如故宮的藏品,或者其他他從小接觸熟悉的東西。至於其他更廣的範圍,可能就無法保證了,畢竟他不是專業學這個,沒有系統的而理論支撐。


白話歷史君


溥儀:我用過的就是文物。

有些事,你不服不行。普通的文物專家,要想到溥儀的水平,就需要到五十歲之後了。你看看電視鑑寶節目,請的那些專家,都是老頭子。沒辦法,考古和文物鑑賞就需要時間沉澱。

我上學的時候,也曾想做考古和文物鑑賞。但是,我們大學老師說,做這一行年輕的時候不掙錢,必須“熬”到老了,練出眼力了,才行。缺乏練習素材,沒個二三十年的時間積累,是真不行的。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我們這些沒有在英語的語言環境中生活過的人,就算英語練習的再好,也不如那些把英語當做母語的人,不如那些生活在英語環境中的人。這就是生活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力。

再舉個例子:韓國一個古裝劇,竟然用毛主席的《沁園春·雪》做背景。韓國那些影視劇專業道具人員,竟然犯了如此錯誤,難以理解。而且,我相信很多韓國人也看不出這個錯誤。但是,這在我們中國人看來,絕對是非常幼稚的錯誤。沒辦法,誰讓他們沒在我們的文化氛圍中生活過。

再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小時候村裡家家都養十來只雞,就是那種白色的母雞,還不是草雞,長得都差不多。但是,如果有別人家的雞跑我們家,我一眼就能認出不是我們家的雞。沒辦法,太熟了。

迴歸正題。

在溥儀從小生活的環境中,周圍都是百分之百的真“文物”。而且,那時候人的業餘活動也有限,賞玩家裡的物件,也是一項重要的娛樂活動。可以說,溥儀從小就開始把玩“文物”了。在不知不覺中,溥儀就在練眼力,練手感。而且,由於他是皇帝,手裡面的“素材”太多了。他見過的文物數量,是那些文物專家的幾十倍,甚至上千倍。

有了這個背景,大家就能理解,為什麼會有溥儀從王國維收藏的東西中挑出贗品的故事了(這個故事是假的,這裡不討論)。畢竟,溥儀用過的就(都)是文物。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末代皇帝溥儀的文物鑑定水平,在故宮文物專家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溥儀的文物鑑定水平從哪裡來的呢?網上流傳著一個他與國學大師王國維之間的軼事。

話說,溥儀有一天心血來潮,同意了王國維的邀請,要去他家裡做客。

在這裡需要提醒一下,王國維在當時是最頂級的國學大師之一,同時也是溥儀親自提拔的“南書房行走”,可以查閱故宮的典籍。1924年,溥儀被趕出故宮之後,王國維受邀去清華大學任教,還曾請示溥儀。

故,溥儀受王國維之邀,並沒什麼意外。

溥儀到了王國維家裡之後,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款待。飯畢,王國維特意拿出自己珍藏的文物讓溥儀“賞臉”查閱,溥儀只瞟了一眼,便道:“你這東西,感覺不太對勁,和宮裡的有些不一樣。”

言外之意,你這收藏是贗品。

王國維當時就懵了,以他在國學圈的造詣,怎麼可能“打眼兒”呢?於是,在溥儀走後,王國維抱著自己的東西,又拜訪了幾位文物鑑定專家,得到了一致的答案:你這寶貝的確是贗品。

以王國維襯托溥儀,真真是將溥儀的文物鑑定水平抬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問題是,王國維不過一“南書房行走”,有什麼資格邀請溥儀到家中做客?再者,1924年,溥儀被趕出故宮之後,很快就去天津“隱居”了,根本沒有再回過北京,而王國維則一直在北京任教,沒有去過天津。

溥儀和王國維,根本就沒有機會碰面。

既然二人沒有機會碰面,王國維邀請溥儀吃飯的軼事,自然也是“贗品”了;好事者想通過王國維拔高溥儀的企圖,自然也不成立了。

那麼,溥儀的文物鑑定水平究竟如何呢?可以通過一個問題來側面證明一下。

偌大的故宮究竟有多少文物呢?

對於這個問題,末代皇帝溥儀在遜位之後,曾組織大量人力物力去考察,結果呢?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打斷了他的這一計劃,還迫使他遣散了中國僅存的太監——這場大火的原因,就是溥儀清點文物。

然而,溥儀之後不到百年,故宮的另一位“掌門人”卻將這個問題搞清楚了。

2017年,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5年之後,故宮最有發展眼光的“掌門人”單霽翔大聲向世界宣佈:

“我們一共有1807,558件套。珍貴文物佔93.2%、一般文物佔6.4%、資料只佔0.4%,幾乎件件都是珍貴文物。”

180多萬件文物,有零有整,每一件文物都被單霽翔記錄在冊,故宮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被清清楚楚地展示給世人。

自此,故宮的所有文物都有了身份。

僅僅是統計故宮文物這一件事,故宮的文物專家就把溥儀不知甩了幾條街。

真品見的多了,就一定不會打眼嗎?

誠然,溥儀在故宮生活的時候,見到的文物幾乎每一件都是真品&極品;甚至很多故宮專家無法企及的是,溥儀不僅見過這些文物,還能夠隨意上手把玩,即便是摔碎了,也不在話下。

不過,溥儀再怎麼見過這些文物,也不會心疼這些文物,自然也不會研究它們。

故宮的文物專家則不然,比如單霽翔,他不僅親自統計了所有的故宮文物,還將所有的文物一一檢查,這期間花費的功夫,根本就是溥儀無法想象的!溥儀見過的,單霽翔都見過;溥儀沒見過的,單霽翔也見過!

見的比他多,研究比他深,如何不比他造詣更強?

生在帝王家,是溥儀的幸運,因為他可以近距離解除這些極品文物;不幸的是,溥儀只把這些文物當初日常擺設,亦或是……可以換錢的“寶貝”,這樣的溥儀,對於故宮來說,真真是大不幸!

1959年,溥儀獲釋後,被安排在植物園工作而不是在文物相關,亦可側面體現其文物鑑定水平吧。


祗樹


之所以會有人認為,溥儀的文物鑑定水平要比故宮的專家強,那是因為有一次溥儀去故宮遊玩,發現光緒皇帝的畫像放錯了,於是與當時故宮的專家爭吵了起來,後來經過鑑定,發現溥儀說的是對的。對於這樣的爭吵,正常人都知道溥儀肯定會是對的,因為光緒皇帝可是溥儀小時候經常看到的,自己的親人當然不會認錯。其實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理論知識再好,也比不上實踐。

再來說說溥儀的鑑定文物水平與當時的故宮專家相比,到底誰的能力更好。溥儀雖然是亡國之君,但是畢竟從小就出生在皇族,接受到的教育自然是頂級水平,所接觸的文物都是一等一的真品。別人只能在書中看到的東西,他從小就能接觸實物,自然是要比那些只在書上看到的人要更加能夠分辨出真假。

其次,我們再來說說當時故宮的文物專家。雖然他們是文物專家,但是當時新中國剛成立,這些專家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前就成名的。在新中國還沒成立時,這些專家所能接觸到的文物少之甚少,與從小就在皇族長大的溥儀相比,根本不是一個級別,更多的研究只能侷限於書本,自然對於文物古董的鑑別能力就要比溥儀差。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經過積累,現在的文物專家能接觸到的實物也是非常的多,再加上理論知識及科技的加持,鑑定文物的水平已經要比當時的文物專家高出很多,自然也不是溥儀所能夠比的。


吾愛說歷史


傅儀應該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最為悲慘的一位皇帝,也是歷史上最後的一位皇帝,更是唯一一位回家還要買門票的人。很多人都說傅儀鑑定文物的水平遠遠的超過了那些的專家。當然這裡所說的文物自然就是清朝的文物。我想不用說大家也應該知道,傅儀從小便生活在紫禁城中,很多的文物都是出自於皇宮之中,傅儀從小便是耳濡目染的,對那些文物肯定也是十分的熟悉,分辨出來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傅儀的鑑定水平到底如何呢?

說傅儀的鑑定水平,我們需要說兩個故事,曾經有一次國學大師王國維買了幾個文物,於是王國維便邀請了傅儀一起前來觀賞,可是當傅儀看到這些文物的時候卻說這些都是假的,可是王國維也是一代大師,又怎麼會買到假貨呢?於是王國維便詢問傅儀可有什麼依據證明這是假的,傅儀只是回答道:依據倒是沒有,只是見的多了,跟家中的那幾件不太一樣,至於是真是假也沒有後續。

還有一個故事便是有一次傅儀前去故宮回憶過去,他進入了道光的皇帝房間之中,看到了上面有一幅畫,結果傅儀一看這根本就不是道光皇帝的畫像,可是當時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有怎麼認為傅儀呢?於是傅儀便和工作人員爭執起來,可是工作人員偏說這就是道光皇帝的畫像,當時跟隨傅儀一起的還有是前國民黨軍政大員杜聿明。

杜聿明見到這種情況之後,便要求專家來到這裡來鑑別道光皇帝的畫是不是本人,等專家來了之後,傅儀告訴他這是醇親王載灃,可是這個專家怎麼也說這個不是醇親王載灃,就在二人爭執不下的時候,這個專家氣憤的說了:醇親王載灃是我的親爹,我還能不認識嗎?

其實在我認為傅儀鑑定文物的能力肯定是不如那些專家的,可能傅儀會對曾經清朝的物品很是熟悉,但是在判斷真假的基礎上還是較為的差點。


人皆可為舜禹


何止是強,是強百倍,為什麼這麼肯定?當你見慣了古書畫真跡,官窯正品,自然對那些仿的偽的假的東西,自然有一種格格不入眼的感覺,感覺什麼地方都不對,這種鑑賞眼力,就是帝王級的鑑賞能力。專家,雖然說叫專家,但他們沒見過古書畫真跡,自不懂真跡是何種感覺,他們研究的範圍也很小,見的器物也少,更不能直接上手,所以,溥儀比專家強百倍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有選擇,我寧願溥儀不要傳承這批歷代名畫真跡給我,為什麼?太累了,我寧願不入收藏界,不用來花全部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各類古董,不用熬夜來寫數百篇文章和論文,大累了,我不想出名,我不想打擾,只想安靜的過著優悠的生活,這種改變世人認知的生活方式,太累了,研究古董,它會讓你著迷,它會讓你興奮,它會讓你日思夜想,它會讓你疲憊,它會讓你無奈,可能,這是天意所歸,試問,當今文博界,有誰,如此這般的專注研究,數百篇文章論文?中華藝術文化的復興之路,需要我們共力,需要我們精誠合作,無論官專或民藏,理應從大層面看,我們更要抵禦藝術品資金的白流,中國,需要國之重寶,中國,需要國之重器,文博界,需要重奪各類藏品話語權,民藏國寶,必須要得到身份證,只有這樣,我們只有這樣,中華民族只有這樣,文化才會更加強大,才能讓世人仰視,中華文明才能影響世界。

頂級國之重寶是要向世人展示,中國曆代藝術文化瑰寶財富,是全中國人民的,也是全世界人類的精神文化財富。

中華民族歷史藝術文化,需要國之重寶重器向世人展示。

我們都有子孫後代,請你相信我,請你支持我,我必還您一個濃縮了中華二千年最精彩最紛呈的藝術文化,向世人一一展現,造福我們的子孫後代。

歷代名家數百人,真跡多不勝數,他們的真跡哪去了,這我這,敬畏老祖宗,膜拜祖宗神技,福澤綿長,中華藝術文化長存。

林衡為中國十大名畫真跡代言

頂級鑑賞鑑定鑑藏大家 林衡敬啟











宣齋藝術館


文物鑑定是一門學問,溥儀的鑑定水平不可能超過故宮專家。

可能很多人都抱著這種想法:

  • 溥儀是末代皇帝,見的好東西多了,必然有見識,能夠鑑定文物。


這話就有反例。

溥儀的老祖宗乾隆見的東西多不多,他都有看走眼的時候,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不就是一個例子嗎。

乾隆都是如此,何況是溥儀這個區區的末代皇帝呢?

鑑定文物,是需要非常精準的研究,甚至還要上科學檢測手段,這豈是人眼能夠決定的?

如果說溥儀真有鑑定能力,那最多也只是在清宮器物上有識別能力。

這是他早年生活使用的日常物件,所以有可能識別真偽,更多的文物則談不上鑑定水平。


關於溥儀鑑定文物,還有個與王國維有關的廣為流傳的謠言。

說是溥儀跑王國維家一看,就知道文物的真偽。

這謠言完全胡編。1924年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後,溥儀就躲到天津租界去了,而王國維一直在北京,他怎麼去王國維家?

總而言之,溥儀的文物鑑定水平不可能超過故宮的專家。


HuiNanHistory


溥儀的文物鑑定水準自然是比較強的。

金兔曾經聽說過一件事,說某銀行培訓員工假鈔鑑別,每天做的就是琢磨真鈔,要求眼看、手摸、耳聽,有時候還要甄別各種狀態的真鈔,比如被水浸溼的真鈔也要求甄別出來。旁人不解,就問主管這是在幹啥?

主管笑而答曰,造假的手段千變萬化,根本學不完,但只要我們把真鈔給摸透了,以後摸到不對勁的,自然就知道是假鈔了。

而溥儀也是類似的情況,人家打小生活在皇宮裡,在以前,全國各地最好的寶物,大部分都集中在皇宮,而且幾乎沒有贗品,因為誰要敢給皇帝送假貨,被察覺出來可是欺君之罪,輕則人頭落地,重則滿門抄斬。


雖然溥儀沒有像專家一樣經過系統的理論化學習,但因為溥儀自小就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奇珍異寶,加之宮裡的太傅、老太監也會給溥儀介紹這些奇珍異寶。而當聽多了、看久了,自然而然也就能懂一些文物知識。

所以說,溥儀的文物鑑寶水平不一定會比故宮裡所謂的專家差。專家鑑寶的標準來源於書籍中,而溥儀鑑寶的標準則來源於經驗。

別的不說,就故宮的文物而言,沒有哪個專家能比溥儀強,原因很簡單,以前故宮是溥儀的家,溥儀打小就在這裡生活,對於故宮裡的物品自然熟悉無比,看到陌生的、不認識的,說明它極有可能是贗品,即便不是贗品,很可能也是一些不入流的東西。

這個不難理解,我們想想,(溥儀)作為一家之主,家裡最好最值錢的東西自然應該是最熟悉的。相反,那些不值錢或者沒什麼用處的物品,溥儀往往對它們毫無印象。

有這樣一則故事,說:

1959年,溥儀剛剛出獄,就和杜聿明等幾人跑到故宮博物院去,走著走著,溥儀發現牆上掛著一副畫,畫上赫然是溥儀的老爸醇親王,不過卻被標記成了光緒皇帝。

溥儀心想,這還了得?於是當場指出了這個滑稽的錯誤。工作人員一來,說這是專家說的,不會有問題,溥儀一聽就不樂意了,就和工作人員起了爭執。不久,專家來了,專家覺得溥儀是在挑事,說:“我是研究這方面的專家,我還能不知道他們是誰不成?”

溥儀一聽也很是不爽,說:“我是溥儀,照片上那人是我爸,你還能有我瞭解?”

場面一度十分尷尬,專家遇到親兒子,誰對誰非就很明顯了。而在以前,國學大師王國維也遇到和專家類似的尷尬事情。


話說,有一次,王國維邀請已經退位的溥儀到家中做客,很熱情的給小皇帝展示自己精心收藏的古董字畫、金石玉器,沒想到溥儀看了幾眼,就隨手指了幾件,然後就對王國維說,這幾件藏品有問題,可能是假的。

王國維好歹也是一個國學大家,而這些古玩字畫好歹是王國維自己精心挑選出來的,可小皇帝只是看幾眼就說是假的,王國維心中自然是不服氣的。於是,王國維就去找了同行的古玩老闆鑑定,最後發現,溥儀隨手指出的這幾件果然是贗品,這讓王國維很是佩服,小小年經竟能如此精通古玩行業!



總之,溥儀的文物鑑定水平是比較高的,比一般的專家強。不過溥儀的解釋可能就不如專家了,專家能一五一十告訴你哪件古董為什麼是真的,真在哪裡,假在哪裡。而溥儀的解釋很簡單:這件寶貝跟我家的不一樣。

如果是鑑定故宮裡的文物,溥儀的解釋就更簡單:我沒見過/我以前見過的不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