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本事的父母才逼孩子?”白岩松:心疼帮不了孩子的未来

前段时间发文 引来众多网友的讨论,原来到底该不该对孩子严厉管教,让很多父母心存矛盾。

“没本事的父母才逼孩子”

小秦家的孩子3年级了,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小秦除了工作,几乎取消了所有的活动,主要为了陪孩子学习、写作业,去课外兴趣班。

小秦虽然文凭不高,工作也很普通,但是对孩子,她要求特别严格。对孩子的教育也很上心,为了让孩子学古筝,她也跟着在一旁听课,就为了回家盯孩子练习。

“没本事的父母才逼孩子?”白岩松:心疼帮不了孩子的未来

每当周末假期,闺蜜同学一起聚会,或者想要带着孩子一起玩耍,小秦总是拒绝参加。朋友们也知道小秦对孩子严厉管教,不肯放松。慢慢也叫不喊小秦一起参加了。

有时候,同学们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也会一言一语地评论小秦。

  • “小秦家孩子学习挺好的。”
  • “都是她从小严厉要求的结果。”
  • “我可不忍心从小那么逼着孩子。”
  • “太严了,何必呢。”
  • “这人呀,自己越没本事越是喜欢逼着自己的孩子。”
  • “想要靠孩子成龙变凤。”
  • ……


“没本事的父母才逼孩子?”白岩松:心疼帮不了孩子的未来

白岩松:心疼救不了孩子的未来。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采访衡水中学校长时,对于衡水中学的学生苦读的现象进行了讨论。他说,看到孩子们苦读,身为家长心疼孩子也是在所难免,但是心疼救不了孩子的未来。努力学习可以让一个孩子在将来拥有更好的选择权,这就是现实,所以该吃苦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吃一些苦。

1、学习本需要吃苦

十个孩子有九个半不愿意主动学习,因为学习知识,特别是写作业,本来就是一件需要耐下心来,矜矜业业去完成的事情。要想把作业写好,更是要不怕难,不怕苦。

学习需要长期持之以恒,如果没有迎难而上的精神,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内容越来越难,孩子们很容易会放弃。

2、吃苦是良好品质

要成就一番事业,或者在某个领域做出成绩,另外在遇到艰难的时候,只有不怕吃苦的人才能走出艰难。

不怕吃苦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是每个孩子应该从小养成的良好品质。


“没本事的父母才逼孩子?”白岩松:心疼帮不了孩子的未来

3、需要父母逼一把

孩子们还小,经历也少,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信心去战胜,再加上不懂得战胜困难的意义,如果没有人陪伴、鼓励,可能就会放弃。

作为孩子最信任的家长,修正孩子的行为,在他们想要放弃,或者偷懒的时候,能够逼他们一把,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瓶颈期,品尝战胜自我,取得成就的喜悦。

长期以来,孩子就会慢慢养成刻苦探索的好习惯。

掌握“逼”孩子的方法很重要

作为父母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当逼迫,但是并非一味强硬,因为方法不对,可以会激发孩子的叛逆,往往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逼”孩子探索

当孩子因为艰难退缩的时候,要想办法引导孩子探索,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才是孩子能够长期坚持的原动力。

适当的放松

弓拉得太紧容易折,对孩子一定要张弛有度,让孩子有放松的时间。

不传递焦虑

因为现实生活的艰难,很多父母容易把自己的焦虑施加在孩子身上,这样的“逼”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了解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劳逸结合,在给孩子空间的同时,也要立规矩,守原则,让孩子对自己选择的事情,有毅力坚持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