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毁一个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

全球五分之一青少年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

媒体也曾报道,中国有20%少年儿童出现抑郁症状,抑郁症成为孩子自杀的第二大原因。

这些数据瞬间扎心,想到了我曾经的同事阿梅。

阿梅的女儿,就在去年被确诊为中度抑郁。

白岩松:毁一个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

那天,阿梅在朋友圈写下一句话:“比起健康快乐,优秀一文不值。”

发这条之后,她就辞职了,朋友圈也停更了。

一年了,她一直陪着女儿对抗抑郁。

为了帮帮她,我也多次在网上搜索相关案例。

才发现,与抑郁相关的学生自杀和心理变态事件层出不穷,触目惊心。

回想初为父母,我们对呱呱坠地的小生命最大的期盼,不就是健康和快乐吗?

缘何走着走着,初心不见了。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真正成功的教育,就是培养出心理阳光的孩子。

阳光教育,是允许孩子犯错。

陶虹在一次接受采访中分享过一个故事。

有一天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陶虹马上劈头盖脸地训斥,却发现孩子眼中充满了恐惧。

在女儿充满恐惧的眼神中,陶虹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小时候因为看错题少得5分,当众被妈妈打。

这件事在她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多年难以治愈。

直到现在,每当看到自己手上的旧痕,她就会想起当初的紧张、恐惧,那早已是心里的一道伤。

其实,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无意间烙下的。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说: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只是人生的开始,漫漫一生没有事事称心,一帆风顺。

面对失败,有的人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

有的人坦然面对,在一次次跌倒中越战越勇。

为人父母,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哪种人呢?

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

面对孩子成长中的不完美,父母应该学会接纳,学会从容。

允许孩子在自己的时区里,按部就班地成长,是家长的智慧,更是孩子的幸福。

白岩松:毁一个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

阳光教育,是接受孩子平凡。

回过头,说说我同事阿梅和女儿的故事。

如果不是阿梅哭着亲口告诉我,我无法相信,她女儿晓晴会患上抑郁症。

人如其名,晓晴一直给我的印象,是那么的健康开朗,每一次见到我都主动打招呼。

前年,还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全市排名第一的高中,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进入重点高中后,牛娃如云,晓晴成绩逐渐靠后。

晓晴退步后,比孩子更不能接受现实的,是妈妈。

那时候的阿梅,生活中弥漫着巨大的焦虑感,总是用曾经的“辉煌成绩”督促女儿,不停地加压加力。

直到女儿不会笑了的这一天,阿梅终于说出这样的话:

“是我错了,我总是逼着她努力,不要忘记曾经的优秀。

其实是我自己接受不了现实,接受不了失去光环。

我以为自己是爱她,事实却是害了她。”

在学习中,每一句比较、质疑、斥责,背后深深隐藏着家长的焦虑和担忧。

而孩子感受到的是不信任,听到的潜台词是“你不行!”

过高地要求和期待,导致孩子承受不起压力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一旦心理问题出现,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心理隔离,关上了亲子关系的大门。

多可怕的恶性循环!

心理学上说,减轻焦虑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回到自己的心理安全区。

这个安全区就如《正面管教》里说:

“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归属感和价值感。”

无法接受孩子平凡,对孩子过于严苛,就会让孩子丧失归属和价值,成年后也难以收获幸福。

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白岩松曾说过:

“毁一个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

真正优秀的父母,是要让孩子懂得:

即使你不够完美,你也是一个值得爱的人。

白岩松:毁一个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

吃过读书的苦,终成为铺垫成功的路

老人们常说:“人这一辈子,吃多少苦,享多少福,都是有定数的。”

今天你不吃读书的苦,明天就要吃生活的苦。读书的苦总有尽头,生活的苦,却是无边的暗夜,无穷无尽。

曾见过很多无知的家长,在孩子读书偷懒时一味谩骂责备,或者直接放任不管。

他们自我安慰道,比尔·盖茨不也没读大学,陆步轩读了北大,还不是要回去卖猪肉。

可是他们不知道,比尔·盖茨辍学前,考上的是哈佛大学;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做起了猪肉品牌,如今销量超过十亿,身价上百亿。

读到这里,你还觉得读书无用吗?

或许,读书无法改变命运,但能改变思维;读书不是成功唯一的路,但却是最容易走的路。

这个世上,有太多的事情付出了不会有收获。唯有读书这件事,一分耕耘,就踏踏实实地会有一分收获;这个世上,有太多东西如镜花水月、转瞬即逝。唯有两种东西永远不可夺走,一是藏在心里的梦想,二是读进脑子里的书。

有格局的父母,舍得让孩子吃读书的苦。要知道,那些奋斗的汗水,终将成为孩子的底气,累积成他向上攀爬的阶梯,支撑着他看到更远处的风景。

白岩松:毁一个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

吃过失败的苦,才能拥有强大的内心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输的时候总比赢的时候多。有格局的父母,不仅要教会孩子如何走向成功,更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失败。

曾经,《钱江晚报》报道了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因为竞选班长失败而绝食的新闻。

读到新闻时,不禁为孩子的未来捏了一把冷汗。人生的道路何其坎坷崎岖,一次班长落选算得了什么。

在未来,孩子也许还会经历高考失利、情场失意,毕业找不到工作,婚姻生活不如意……他又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样的失败,去跨越这样的挫折?

还记得白岩松在《白说》里写道:

他每年都会招收几名研究生指导,北大、清华等几所名牌大学会提供几份简历,让他从中挑选。

可有一个学生,觉得自己并不算优秀,可竟然被录取了。

当她向白岩松询问缘故时,白岩松告诉她,在别人的简历里看的都是“光辉事迹”,得了什么奖,有过什么优秀作品。

只有在这个女孩的简历里,看到了失败的经历。她在简历中讲到自己考验受挫后,如何调整身心,又如何经过漫长的努力,最终考上了研究生。

白岩松:毁一个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

的确,真正的强大,不是赢得了,而是输得起。毕竟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能赢到最后的人,才算真正的成功。

有格局的父母,不会一味地教孩子如何追求赢,而是告诉孩子,胜败乃兵家常事,输赢是人生常态。

白岩松:毁一个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


只有让孩子坦然面对失败,他的人生,才不会输在一次失败上,而能绝地反击,笑到最后。

吃过缺钱的苦,才会珍惜不易的生活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对孩子就很严格,他曾经在《今日秀》中向主持人谈及自己和孩子订立的一条家庭规则:“我们家把13岁定为得到手机的年限。”

除此之外,比尔·盖茨还严格控制着孩子们的零花钱,在他的要求下每个孩子都需要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不能向大人寻求帮助,从小就培养他们付出才有回报的劳动意识。

他的大女儿詹妮弗前段时间恋情曝光,网友们看到沉溺在甜蜜爱情之中的詹妮弗,也和普通的邻家女孩别无二致。

没有奢华的派对,没有昂贵的奢侈品,甚至连衣着打扮都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

反观一些无知的家长,却用不恰当的“富养”,把孩子彻底养成了“白眼狼”。

他们以为给孩子的是爱,殊不知,正是这份无底线的爱,把孩子推向了不归路。

曾看过一则新闻,一个姓杨的年轻男孩,突然想到一个生财之道,就是先给父母买高额保险,然后杀死父母,骗取保费。

那日,他亲自下厨,把亚硝酸盐拌入牛肉给父母吃。谁知父母实在太爱儿子,不舍得吃牛肉,把牛肉都留给他吃。

可是,狠心的儿子不仅没有感动,反而改变计策,在水里下毒。看着父母临死前的挣扎,他不仅没有半点愧疚,还打开煤气炉,伪造了一个煤气中毒致人死亡的现场。

杨某的父母固然可怜,被亲生儿子送上了绝路。可反过来,他们的溺爱何尝不是害死杨某的毒药呢?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爱孩子”的父母:

总觉得“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每次买进口的水果和海鲜,自己不舍得吃,全给孩子吃;

家里明明没有多少钱,可为了让孩子不自卑,心甘情愿给孩子买名牌。

可是,这样养出来的孩子,根本不知人间疾苦,也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以为得来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待到那时,你再抱怨孩子不懂感恩又有何用?是你从小给了他不匹配的生活,才让他活成了“巨婴”。

有人说:“有钱人在刻意让孩子吃苦,穷人还在谈富养”。

的确,真正有格局的父母,清楚地知道,父母刻意帮孩子一时,却帮不了孩子一世。

既然孩子迟早要到外面闯荡,还不如早一点让他知道缺钱的苦,让他们认识金钱与收获的关系。

当他们体会到自食其力的兴奋感,他们才会懂得控制欲望,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