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白岩松:要想孩子长大成才,父母要“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有人说,这一代的孩子运气实在是太好了,生在了好的时代。绝大部分孩子的温饱问题不愁,被长辈宠爱呵护,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

很多孩子没经历过风雨,并不是他们运气好,很多时候都是父母为他们遮挡住了成长路上的风雨,一路保护着孩子。许多家长都是宁愿自己走到困难的前面,盲目地为孩子赶走苦难,也不愿意让孩子感受到一丝的苦难。但其实,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才会成长得更快。

白岩松: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什么是吃苦教育?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曾经说过:“一个人想变成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

所谓的吃苦教育,不是要让孩子承受肉体和精神上的苦,是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磨练,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摆脱依赖心理,让孩子拥有面对困难的能力,在处理难题中锻炼孩子的意志,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的本事。

白岩松: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要想孩子长大成才,父母舍得让孩子吃这三种苦

一、缺钱的苦

在外国的教育中,大多数家长们只提供孩子基本的生活教育费用,孩子们都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自己的零花钱,所以他们很早就开始了打工兼职。但是在国内,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去独立兼职赚钱,认为会耽误了孩子的学习。甚至有些家长会过度宠溺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孩子不懂得赚钱的艰辛,容易变得挥霍无度。

白岩松: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因此要让孩子体验缺钱的苦,孩子想要获得除了生活基本用品之外的东西,就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而不是继续保持张口就拿的习惯。只有孩子感受到了缺钱的苦,才会知道如何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收入,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

白岩松: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二、批评的苦

现在的孩子都是被长辈捧在手心里的,特别如果是爷爷奶奶照顾的,他们舍不得打骂,孩子就会变得骄傲自大,无法正视自己的不足以及错误之处。这是因为孩子都是在夸奖、宠溺中长大,如果在社会上做错了事,面对他人的指责时,就容易发脾气甚至会出现暴力行为。所以孩子从小开始,就要对他的行为严格要求,做错事了要立即严格批评,而不是让孩子得过且过,让孩子知道了批评的苦,以后做事才会更加有规矩,才能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让自己更加强大。

白岩松: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吃苦教育,苦的是一时,却是有利于孩子的终生发展。孩子的人生就好像是一棵树,要经历风吹雨打,也要经历阳光的普照,而父母就是养树人,当树出现分叉影响生长时,就要及时剪枝矫正,虽然剪枝的过程中大树会感受到辛苦,但唯有这样,才能在大地上蓬勃生长。

白岩松: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三、读书的苦

知识改变命运,为什么寒门出状元,就是因为他们在背景和人脉来帮助他们,只能通过好好学习来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虽然读书改变不了出身,但是可以改变后半生的生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做一个丰富的人。很多家长在对于自己的孩子的学习管教都是不用心的,看到孩子学习成绩差,就骂两句就不管不顾了,甚至有些家长完全是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

白岩松: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有些家境好的父母,认为自己赚钱的钱够孩子花了,孩子不需要那么努力了,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会累了身体。但这里不禁想反问一句,若孩子连读书的苦都吃不起,那以后还如何在社会上生存?

白岩松: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读书是相对较为公平的一件事,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让孩子吃读书的苦,不仅会丰富孩子的知识,思维变得更加广,还会让孩子清楚上进的意义,才能实现人生梦想。

孩子知道自己读书的苦,但是妈妈的苦谁能知道呢?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护着你、要抱着你,有困难更是第一个冲在前面,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孩子,爸妈不是你的用人!”

我为大家推荐一本小学生的课外读物,适合5~14岁的孩子阅读——《爸妈不是我的用人》,里面共10册书就用贴近现实的问题唤起孩子对生活的启示,引导孩子思考问题,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白岩松: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读本每册一个主题,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在为自己读书、学习其实很快乐、办法总比困难多等书籍都能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以对学习产生兴趣。

白岩松: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白岩松: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3种苦

全书采用拼音标注,让孩子即使有些字认不全也能无障碍自主阅读。

点击图片购买,10册只需88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