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处理更有效

前言

前段时间,有位粉丝妈妈给开心爸爸留言说了这样的一件事:

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处理更有效

去年一年里,她为自己孩子的兴趣班这件事,简直是操碎了心。

年初的时候,孩子突然叫嚷着说,想学习跆拳道,这位妈妈想了想觉得一个男孩子学跆拳道其实也挺好的,既能强健身体,又能避免受到校园霸凌,于是就兴致勃勃的带孩子去学跆拳道了。

结果呢,刚交了一年的学费,孩子上了还没五节课就是各种理由了:

不是装病扮可怜,就是有意识的在妈妈面前说什么“跆拳道太没意思了”“我们班的小朋友就没有人学跆拳道”之类的话,到最后直接就是一到时间就赖在地上不起来,哭着喊着“我不想去学跆拳道了......”,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我就是不想学了!”

当初哭着喊着要去学,现在翻脸不认人又说“跆拳道太没意思”,先不说就这样荒废掉剩下的课程会浪费多少钱,光是孩子这种做事情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下去的心态,就让粉丝妈妈大为恼火。

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处理更有效

为了“劝说”孩子继续去学习,这位妈妈也是煞费苦心。

苦口婆心的劝说过:“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这样半途而废一点都不好!”

用绘本故事教育过:“跑得飞快的兔子,最终输给了慢吞吞的乌龟,其实就是输在了没坚持到最后!”

恨其不争的威胁过:“这是你自己说的不学了,以后可不要再怪我们!”

百般无奈的摊牌过:“你要是不去的话,以后什么兴趣班都不给你报了,反正你也不会坚持下去的!”

其实这位妈妈自己也知道,对于下定决心不想继续上兴趣班的孩子,除了用武力迫使他们待在那里,别的方式效果真的很一般,特别是威胁更是正中孩子下怀。但是武力的话后果也是很明显的,伤害亲子关系,伤害孩子的学习热情,给孩子留下阴影等。

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处理更有效

但是看着孩子一次次的放弃,一点都坚持不下去的样子,真的是让爸爸妈妈们怒火冲天。

最后这位妈妈说,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呢?是逼孩子一把,让他们现在伤心以后感激自己呢?还是放任孩子自由,让之前投入的金钱和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呢?

放弃才是孩子的本能

其实有很多爸爸妈妈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花了大量的金钱,以及时间陪着孩子去上各种兴趣班,但孩子兴趣来得也快去得也快,没几次就开始打退堂鼓,说什么都不想继续学了。

说实话,对于孩子来说,兴趣和兴趣班真的是两回事。

就拿跆拳道来说,作为兴趣的话,真的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

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处理更有效

威风凌凌的跆拳道服,看上去很优美的动作,充满力量的喊叫......对于还小的孩子来说,都有这莫大的吸引力,很多孩子都愿意去了解跆拳道,甚至愿意跟着别的孩子去试试,试试自己能不能做出那么帅气的动作。当然这一切仅限于兴趣,如果上兴趣班的时候,就不是这回事了。

众所周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跆拳道也是这样,那些看上去很帅气的动作,实际上都需要有不短时间的基本功才能勉强做到的。而对于开始系统学习跆拳道的孩子来说,前一年呢很少能接触到太帅气的动作,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的基本功练习,以及让人酸疼不已的柔韧性练习。一次两次还好,时间长了,自然会心生抵触,甚至产生抗拒的心理。

所以,当事情处在兴趣的时候,孩子表现的很不错;但当变成上兴趣班的时候,就截然不同了。这其实和我们喜欢休息不想上班的心情是一样一样的。

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想要知道自己的真正兴趣,至少得10岁以上。

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处理更有效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曾经这样分析过孩子的内心变化,以及他们能够关注到的内容:

0-2岁的时候,孩子思考的更多的是,爸爸妈妈是不是爱自己,自己是不是安全等问题;

2-6岁的时候,孩子开始探索外面的世界,对形形色色的事物,充满兴趣;

6-10岁的时候,孩子开始思考自己的人际关系,开始尝试着与更多的小伙伴交往、相处;

10-14岁的时候,孩子开始询问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到底想做什么。

换句话说,10岁以上的时候,孩子才能够初步的思考,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也就是说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而10岁以下的孩子,就算是他们表现出对某种活动很深的兴趣,那也只是停留在对这个活动表面感兴趣的地步,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兴趣。

所以,孩子10岁前上的兴趣班,是孩子自己的兴趣还是爸爸妈妈的兴趣,真的不好说。

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处理更有效

从兴趣到兴趣班之间的转变,对孩子来说困难很大,很多时候,放弃才是孩子的本能选择。

逼孩子一把是很多爸爸妈妈都会选择的方式

当孩子表示出不想继续上兴趣班这件事之后,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都会选择“逼孩子一把”。

比如周杰伦小的时候,觉得练钢琴很痛苦,经常和妈妈说“为什么别的小朋友能够出去玩,我只能在家里面练钢琴呢?”,妈妈才不管他的抱怨呢,而是尽职尽责的监督者周杰伦,只要他一想偷懒,马上就是一棍子敲了上去。正是妈妈这种“逼”的方式,才成就了现在的周杰伦。

再比如之前某综艺节目上,看着刘宪华流畅的拉着小提琴,听着他说小时候自己是如何被妈妈逼着学习小提琴,生病发烧也得坚持练习的故事,最后Angelababy若有所思的说“为什么当初爸爸妈妈不逼自己一把呢?”言外之意,如果当初爸爸妈妈能够像刘宪华的爸爸妈妈一样,逼着她学习一种乐器的话,说不准也能够成为日后的能力之一了。

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处理更有效

确实是这样,对于孩子来说,在那里按部就班的练习真的太枯燥了。

当每天重复的练习消磨掉他们对兴趣班的兴趣后,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选择偷懒不想坚持下去。特别是和别的小伙伴比起来,自己不能玩不能看动画片,只能是不停练习的时候,这种偷懒的感觉会更加明显。

这个时候如果爸爸妈妈能够狠下心来,逼孩子一把的话,说不定就能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能够把兴趣坚持下去了。

有的时候,越是逼迫越会把孩子推得更远

其实“逼孩子一把”更像是一把双刃剑,一不小心就会把孩子推得更远。

之前开心爸爸看过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处理更有效

这个小男孩之前的生活一直都是平淡无奇,成绩平平,个子也不高,长得也不帅,就是很普通的一个孩子,直到有一天这个小男孩突然想试试游泳,想让爸爸妈妈给自己报个游泳班。

本来爸爸妈妈觉得这只是孩子的一个兴趣,之前都没接触过游泳,也错过了最好的训练时机,现在就算是去练习了也注定没什么成就了。就当是给孩子培养一个爱好,或者是给孩子锻炼一下身体也是不错的。谁知道,小男孩在游泳这个项目上,有着远超常人的天赋!

别的孩子刚开始学习游泳的时候,连最基本的害怕心理都克服不了,说服自己下水都需要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这个小男孩呢,真的可以用“如鱼得水”四个字来形容,娴熟的泳姿,让教练一度以为他之前学习过游泳。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小男孩在一次游泳班的内部比赛中,战胜了很多专业训练过的比他大的孩子,直接杀进了决赛!

看到了孩子在游泳方面的天赋,爸爸妈妈决定把这个天赋更好的保持下去,于是小男孩从一个没接触过游泳的新手,直接变成了种子选手。与之而来的就是强度非常大的训练,以及各种各样的基本功,爸爸妈妈教练......身边的所有人在谈论小男孩天赋的同时,也给予了小男孩前所未有的压力。

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处理更有效

突然有一天,小男孩说自己不想学游泳了。

妈妈的反应很真实:

“我们全家节衣缩食的,就是为了给你报个更好的游泳班,结果你居然说你不想学了?”

“你这么有天赋,不继续学下去该多么的可惜啊?”

“你辛苦,妈妈每天早上起来给你做法不辛苦吗?爸爸每天加班工作不辛苦吗?”

“你是爸爸妈妈的希望,怎么能这样就放弃了呢?”

小男孩喜欢游泳没错,但是如果每次游泳都是自己不情愿,每次想起来都是爸爸妈妈的压力,教练的严厉时,就算有再大的兴趣,也只能是慢慢的消散。

很多时候,爸爸妈妈自以为是对孩子好,谁曾想“越是逼迫越会把孩子推得更远”。

其实,能让孩子坚持下去的秘诀只有四个字:顺其内心

所以在孩子的兴趣班这件事情上,该不该逼孩子一把其实是有一个度的,而这个度简单的来说,就是顺其内心。

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处理更有效

还是上面那部电影,小男孩的爸爸呢,决定帮助小男孩一把,成功的说服了妈妈和教练,真的让小男孩不再学习游泳了。就这样小男孩的生活回到了正轨上,按理说是应该轻松惬意的了。但是这种轻松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

很快的小男孩又开始怀念游泳,并且这种思念越来越浓烈,最后终于和爸爸妈妈说清楚自己还想继续学习游泳,自己还是放不下游泳的。

结局很圆满,继续学习游泳的小男孩成绩进步的很快,在一个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得了儿童组的第一名,真的满足了爸爸妈妈的期望。

所以说,孩子缺的并不是爸爸妈妈的“逼一把”,而是“逼着”他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真实想法。

孩子如果真的是不想去学了,就算是爸爸妈妈在那里逼迫也不会有什么更好的效果,与其让孩子在那里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还不如早早的结束,但是爸爸妈妈可以选择帮孩子一把,让他们知道自己是真的想放弃了,还仅仅只是受到了挫折想躲避而已。

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处理更有效

这时候爸爸妈妈的逼迫,更多的是帮助孩子认清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就像是上面的那个爸爸一样,通过暂时休息的方式,激发出孩子内心深处对于游泳的热爱,也更清楚的看出了孩子是真的热爱游泳,愿意为自己的这个兴趣去努力。从而让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当然这只是影视剧节目中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在孩子说想放弃的时候,不妨试试这几招:

找到孩子想放弃的真实原因

可以和孩子聊天,了解一下孩子学习时的感受,进而推断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动力,这对于判断孩子是不是真的想放弃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和孩子兴趣班的老师聊天,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是不是很吃力,是不是受到了什么挫折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找到孩子想要放弃的真实原因,如果是一些必须放弃的原因(比如身体接受不了练习的强度,学习时经常被打击嘲笑,学习没有兴趣一直都是在应付任务等),为了保护孩子的兴趣以及身心健康,直接放弃了也不是多么的可惜;而如果是一些不严重的原因的话,就可以适当的帮助孩子一把,从而对兴趣班重燃兴趣。

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处理更有效

帮助孩子分析,是真的不喜欢了还是别的原因

接着爸爸妈妈就可以帮助孩子来分析,他们不想坚持下去的真正原因:

你是觉得太累了,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你也需要练习,休息的时候你也需要练习,是吗?

你是觉得自己练习了这么久,到现在还做不到很沮丧是吗?

你是觉得练习的时间太长,你做不了别的事情了吗?

你是觉得练习没有你之前想的那么简单是吗?

爸爸妈妈可以通过这样的分析,来帮助孩子了解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很多时候,孩子的归因能力是比较差劲的,一些练习上的不开心都会导致他们产生想要放弃的思想,而如果能够了解原因,并且解决掉这些问题的话,让孩子继续学习下去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具体方法:鼓励鼓励鼓励!

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处理更有效

孩子的坚持,少不了爸爸妈妈鼓励的,不过鼓励更应该具体到行为本身,清晰到取得的成绩,而不应该是泛泛而谈什么“你太棒了”“你太聪明了”“我太开心了”“我为你骄傲”等等之类的。

爸爸妈妈们可以试试这三种鼓励表达句式:

最近我看到......这对于你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我相信......

根据不同的场合,套用不同的言语即可。比如对于孩子学游泳,可以这样来鼓励他们:

最近我看到你放学后自己还要游一会泳,这对于你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从之前的不想游泳,到现在的主动去练习,我相信经过你不断的努力,这次的游泳选拔大赛你一定能够脱颖而出的!

既鼓励了孩子的行为,告诉孩子其实你每次的努力爸爸妈妈都看在眼里,都在为你骄傲;也鼓励了孩子的坚持,这种处理问题的心态是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功的充分条件;还给孩子提出了稍微跳一跳就能实现的目标,让孩子更有信心更有动力了。

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处理更有效

这样做才能真正的激发出孩子对于兴趣班的内驱力,而这也正是一个人能够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

开心爸爸碎碎念

其实小时候开心爸爸也上过几个兴趣班,比如学过语言表演,学过画画,这在当初那个年代已经是不少了,很可惜的是后来全部荒废了。

那个时候,爸爸妈妈没有逼迫,没有威胁,也没有逼开心爸爸一把,几乎全是按照开心爸爸自己的想法来做,愿意去学就掏钱过去学习,不想学了就算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说开心爸爸在这几个兴趣方面没什么收获,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成绩,但是多年以后再拿起画笔,想起的总是那时候的温馨,以及童年那段温暖的时光。

这其实才是爸爸妈妈让孩子上兴趣班的真谛所在,至于成功那就只是一些附属品而已了。

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了?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处理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