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上興趣班了?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處理更有效

前言

前段時間,有位粉絲媽媽給開心爸爸留言說了這樣的一件事:

孩子不想上興趣班了?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處理更有效

去年一年裡,她為自己孩子的興趣班這件事,簡直是操碎了心。

年初的時候,孩子突然叫嚷著說,想學習跆拳道,這位媽媽想了想覺得一個男孩子學跆拳道其實也挺好的,既能強健身體,又能避免受到校園霸凌,於是就興致勃勃的帶孩子去學跆拳道了。

結果呢,剛交了一年的學費,孩子上了還沒五節課就是各種理由了:

不是裝病扮可憐,就是有意識的在媽媽面前說什麼“跆拳道太沒意思了”“我們班的小朋友就沒有人學跆拳道”之類的話,到最後直接就是一到時間就賴在地上不起來,哭著喊著“我不想去學跆拳道了......”,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我就是不想學了!”

當初哭著喊著要去學,現在翻臉不認人又說“跆拳道太沒意思”,先不說就這樣荒廢掉剩下的課程會浪費多少錢,光是孩子這種做事情三分鐘熱度,堅持不下去的心態,就讓粉絲媽媽大為惱火。

孩子不想上興趣班了?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處理更有效

為了“勸說”孩子繼續去學習,這位媽媽也是煞費苦心。

苦口婆心的勸說過:“你已經是大孩子了,做事情要有始有終,這樣半途而廢一點都不好!”

用繪本故事教育過:“跑得飛快的兔子,最終輸給了慢吞吞的烏龜,其實就是輸在了沒堅持到最後!”

恨其不爭的威脅過:“這是你自己說的不學了,以後可不要再怪我們!”

百般無奈的攤牌過:“你要是不去的話,以後什麼興趣班都不給你報了,反正你也不會堅持下去的!”

其實這位媽媽自己也知道,對於下定決心不想繼續上興趣班的孩子,除了用武力迫使他們待在那裡,別的方式效果真的很一般,特別是威脅更是正中孩子下懷。但是武力的話後果也是很明顯的,傷害親子關係,傷害孩子的學習熱情,給孩子留下陰影等。

孩子不想上興趣班了?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處理更有效

但是看著孩子一次次的放棄,一點都堅持不下去的樣子,真的是讓爸爸媽媽們怒火沖天。

最後這位媽媽說,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該如何處理呢?是逼孩子一把,讓他們現在傷心以後感激自己呢?還是放任孩子自由,讓之前投入的金錢和時間就這樣白白浪費呢?

放棄才是孩子的本能

其實有很多爸爸媽媽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花了大量的金錢,以及時間陪著孩子去上各種興趣班,但孩子興趣來得也快去得也快,沒幾次就開始打退堂鼓,說什麼都不想繼續學了。

說實話,對於孩子來說,興趣和興趣班真的是兩回事。

就拿跆拳道來說,作為興趣的話,真的是一個挺不錯的選擇。

孩子不想上興趣班了?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處理更有效

威風凌凌的跆拳道服,看上去很優美的動作,充滿力量的喊叫......對於還小的孩子來說,都有這莫大的吸引力,很多孩子都願意去了解跆拳道,甚至願意跟著別的孩子去試試,試試自己能不能做出那麼帥氣的動作。當然這一切僅限於興趣,如果上興趣班的時候,就不是這回事了。

眾所周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跆拳道也是這樣,那些看上去很帥氣的動作,實際上都需要有不短時間的基本功才能勉強做到的。而對於開始系統學習跆拳道的孩子來說,前一年呢很少能接觸到太帥氣的動作,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的基本功練習,以及讓人痠疼不已的柔韌性練習。一次兩次還好,時間長了,自然會心生牴觸,甚至產生抗拒的心理。

所以,當事情處在興趣的時候,孩子表現的很不錯;但當變成上興趣班的時候,就截然不同了。這其實和我們喜歡休息不想上班的心情是一樣一樣的。

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告訴我們,想要知道自己的真正興趣,至少得10歲以上。

孩子不想上興趣班了?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處理更有效

在《兒童發展心理學》一書中,曾經這樣分析過孩子的內心變化,以及他們能夠關注到的內容:

0-2歲的時候,孩子思考的更多的是,爸爸媽媽是不是愛自己,自己是不是安全等問題;

2-6歲的時候,孩子開始探索外面的世界,對形形色色的事物,充滿興趣;

6-10歲的時候,孩子開始思考自己的人際關係,開始嘗試著與更多的小夥伴交往、相處;

10-14歲的時候,孩子開始詢問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到底想做什麼。

換句話說,10歲以上的時候,孩子才能夠初步的思考,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也就是說自己的興趣是什麼。而10歲以下的孩子,就算是他們表現出對某種活動很深的興趣,那也只是停留在對這個活動表面感興趣的地步,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興趣。

所以,孩子10歲前上的興趣班,是孩子自己的興趣還是爸爸媽媽的興趣,真的不好說。

孩子不想上興趣班了?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處理更有效

從興趣到興趣班之間的轉變,對孩子來說困難很大,很多時候,放棄才是孩子的本能選擇。

逼孩子一把是很多爸爸媽媽都會選擇的方式

當孩子表示出不想繼續上興趣班這件事之後,絕大多數的爸爸媽媽都會選擇“逼孩子一把”。

比如周杰倫小的時候,覺得練鋼琴很痛苦,經常和媽媽說“為什麼別的小朋友能夠出去玩,我只能在家裡面練鋼琴呢?”,媽媽才不管他的抱怨呢,而是盡職盡責的監督者周杰倫,只要他一想偷懶,馬上就是一棍子敲了上去。正是媽媽這種“逼”的方式,才成就了現在的周杰倫。

再比如之前某綜藝節目上,看著劉憲華流暢的拉著小提琴,聽著他說小時候自己是如何被媽媽逼著學習小提琴,生病發燒也得堅持練習的故事,最後Angelababy若有所思的說“為什麼當初爸爸媽媽不逼自己一把呢?”言外之意,如果當初爸爸媽媽能夠像劉憲華的爸爸媽媽一樣,逼著她學習一種樂器的話,說不準也能夠成為日後的能力之一了。

孩子不想上興趣班了?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處理更有效

確實是這樣,對於孩子來說,在那裡按部就班的練習真的太枯燥了。

當每天重複的練習消磨掉他們對興趣班的興趣後,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會選擇偷懶不想堅持下去。特別是和別的小夥伴比起來,自己不能玩不能看動畫片,只能是不停練習的時候,這種偷懶的感覺會更加明顯。

這個時候如果爸爸媽媽能夠狠下心來,逼孩子一把的話,說不定就能讓孩子順利度過這個特殊時期,能夠把興趣堅持下去了。

有的時候,越是逼迫越會把孩子推得更遠

其實“逼孩子一把”更像是一把雙刃劍,一不小心就會把孩子推得更遠。

之前開心爸爸看過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小男孩的故事。

孩子不想上興趣班了?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處理更有效

這個小男孩之前的生活一直都是平淡無奇,成績平平,個子也不高,長得也不帥,就是很普通的一個孩子,直到有一天這個小男孩突然想試試游泳,想讓爸爸媽媽給自己報個游泳班。

本來爸爸媽媽覺得這只是孩子的一個興趣,之前都沒接觸過游泳,也錯過了最好的訓練時機,現在就算是去練習了也註定沒什麼成就了。就當是給孩子培養一個愛好,或者是給孩子鍛鍊一下身體也是不錯的。誰知道,小男孩在游泳這個項目上,有著遠超常人的天賦!

別的孩子剛開始學習游泳的時候,連最基本的害怕心理都克服不了,說服自己下水都需要很長時間的思想工作。這個小男孩呢,真的可以用“如魚得水”四個字來形容,嫻熟的泳姿,讓教練一度以為他之前學習過游泳。更讓人驚訝的是,這個小男孩在一次游泳班的內部比賽中,戰勝了很多專業訓練過的比他大的孩子,直接殺進了決賽!

看到了孩子在游泳方面的天賦,爸爸媽媽決定把這個天賦更好的保持下去,於是小男孩從一個沒接觸過游泳的新手,直接變成了種子選手。與之而來的就是強度非常大的訓練,以及各種各樣的基本功,爸爸媽媽教練......身邊的所有人在談論小男孩天賦的同時,也給予了小男孩前所未有的壓力。

孩子不想上興趣班了?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處理更有效

突然有一天,小男孩說自己不想學游泳了。

媽媽的反應很真實:

“我們全家節衣縮食的,就是為了給你報個更好的游泳班,結果你居然說你不想學了?”

“你這麼有天賦,不繼續學下去該多麼的可惜啊?”

“你辛苦,媽媽每天早上起來給你做法不辛苦嗎?爸爸每天加班工作不辛苦嗎?”

“你是爸爸媽媽的希望,怎麼能這樣就放棄了呢?”

小男孩喜歡游泳沒錯,但是如果每次游泳都是自己不情願,每次想起來都是爸爸媽媽的壓力,教練的嚴厲時,就算有再大的興趣,也只能是慢慢的消散。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自以為是對孩子好,誰曾想“越是逼迫越會把孩子推得更遠”。

其實,能讓孩子堅持下去的秘訣只有四個字:順其內心

所以在孩子的興趣班這件事情上,該不該逼孩子一把其實是有一個度的,而這個度簡單的來說,就是順其內心。

孩子不想上興趣班了?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處理更有效

還是上面那部電影,小男孩的爸爸呢,決定幫助小男孩一把,成功的說服了媽媽和教練,真的讓小男孩不再學習游泳了。就這樣小男孩的生活回到了正軌上,按理說是應該輕鬆愜意的了。但是這種輕鬆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

很快的小男孩又開始懷念游泳,並且這種思念越來越濃烈,最後終於和爸爸媽媽說清楚自己還想繼續學習游泳,自己還是放不下游泳的。

結局很圓滿,繼續學習游泳的小男孩成績進步的很快,在一個全國性的比賽中,獲得了兒童組的第一名,真的滿足了爸爸媽媽的期望。

所以說,孩子缺的並不是爸爸媽媽的“逼一把”,而是“逼著”他認識到自己內心深處真實想法。

孩子如果真的是不想去學了,就算是爸爸媽媽在那裡逼迫也不會有什麼更好的效果,與其讓孩子在那裡浪費時間浪費金錢,還不如早早的結束,但是爸爸媽媽可以選擇幫孩子一把,讓他們知道自己是真的想放棄了,還僅僅只是受到了挫折想躲避而已。

孩子不想上興趣班了?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處理更有效

這時候爸爸媽媽的逼迫,更多的是幫助孩子認清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就像是上面的那個爸爸一樣,通過暫時休息的方式,激發出孩子內心深處對於游泳的熱愛,也更清楚的看出了孩子是真的熱愛游泳,願意為自己的這個興趣去努力。從而讓事情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當然這只是影視劇節目中的表現,在現實生活中,爸爸媽媽在孩子說想放棄的時候,不妨試試這幾招:

找到孩子想放棄的真實原因

可以和孩子聊天,瞭解一下孩子學習時的感受,進而推斷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動力,這對於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想放棄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和孩子興趣班的老師聊天,瞭解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是不是很吃力,是不是受到了什麼挫折等等......

通過這些方式找到孩子想要放棄的真實原因,如果是一些必須放棄的原因(比如身體接受不了練習的強度,學習時經常被打擊嘲笑,學習沒有興趣一直都是在應付任務等),為了保護孩子的興趣以及身心健康,直接放棄了也不是多麼的可惜;而如果是一些不嚴重的原因的話,就可以適當的幫助孩子一把,從而對興趣班重燃興趣。

孩子不想上興趣班了?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處理更有效

幫助孩子分析,是真的不喜歡了還是別的原因

接著爸爸媽媽就可以幫助孩子來分析,他們不想堅持下去的真正原因:

你是覺得太累了,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你也需要練習,休息的時候你也需要練習,是嗎?

你是覺得自己練習了這麼久,到現在還做不到很沮喪是嗎?

你是覺得練習的時間太長,你做不了別的事情了嗎?

你是覺得練習沒有你之前想的那麼簡單是嗎?

爸爸媽媽可以通過這樣的分析,來幫助孩子瞭解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很多時候,孩子的歸因能力是比較差勁的,一些練習上的不開心都會導致他們產生想要放棄的思想,而如果能夠了解原因,並且解決掉這些問題的話,讓孩子繼續學習下去就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具體方法:鼓勵鼓勵鼓勵!

孩子不想上興趣班了?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處理更有效

孩子的堅持,少不了爸爸媽媽鼓勵的,不過鼓勵更應該具體到行為本身,清晰到取得的成績,而不應該是泛泛而談什麼“你太棒了”“你太聰明瞭”“我太開心了”“我為你驕傲”等等之類的。

爸爸媽媽們可以試試這三種鼓勵表達句式:

最近我看到......這對於你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我相信......

根據不同的場合,套用不同的言語即可。比如對於孩子學游泳,可以這樣來鼓勵他們:

最近我看到你放學後自己還要遊一會泳,這對於你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從之前的不想游泳,到現在的主動去練習,我相信經過你不斷的努力,這次的游泳選拔大賽你一定能夠脫穎而出的!

既鼓勵了孩子的行為,告訴孩子其實你每次的努力爸爸媽媽都看在眼裡,都在為你驕傲;也鼓勵了孩子的堅持,這種處理問題的心態是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功的充分條件;還給孩子提出了稍微跳一跳就能實現的目標,讓孩子更有信心更有動力了。

孩子不想上興趣班了?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處理更有效

這樣做才能真正的激發出孩子對於興趣班的內驅力,而這也正是一個人能夠堅持下去的動力之一。

開心爸爸碎碎念

其實小時候開心爸爸也上過幾個興趣班,比如學過語言表演,學過畫畫,這在當初那個年代已經是不少了,很可惜的是後來全部荒廢了。

那個時候,爸爸媽媽沒有逼迫,沒有威脅,也沒有逼開心爸爸一把,幾乎全是按照開心爸爸自己的想法來做,願意去學就掏錢過去學習,不想學了就算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雖然說開心爸爸在這幾個興趣方面沒什麼收穫,也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成績,但是多年以後再拿起畫筆,想起的總是那時候的溫馨,以及童年那段溫暖的時光。

這其實才是爸爸媽媽讓孩子上興趣班的真諦所在,至於成功那就只是一些附屬品而已了。

孩子不想上興趣班了?這可不是逼一把的事,搞清原因再處理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