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殺戮改變了亞洲,“二二六兵變”讓日本軍刀指向中國

歷史上的1936年7月12日這一天,17名死刑犯在東京澀谷區宇田川町的陸軍刑務所被執行槍決。半年前,他們都日本陸軍中的青年軍官, 1936年2月26日的那個飄雪寒夜,正是這群青年軍官帶領著1400餘名士兵發動軍事政變,多名政要或死於非命,或身受重傷,殺戮進行了整整一夜,這場兵變改變了日本,改變了亞洲,也改變了世界。

一夜的殺戮改變了亞洲,“二二六兵變”讓日本軍刀指向中國

皇道派與統派分歧:打蘇聯還是打中國

20世紀30年代的日本,軍部當國雖已是大勢所趨,但陸軍與海軍的矛盾由來已久。而在陸軍中也派閥林立,而最主要的兩派即是以小畑敏四郎為首的“皇道派”和以永田鐵山為首的“統制派”。

皇道派是“超國家主義”、“超天皇中心主義”,諸如“皇國”、“皇軍”都是皇道派掛在嘴邊的常用詞,他們將高層政要視為“君側之奸”,叫囂要“清君側”實現“昭和維新”。

與皇道派的激進比起來,統制派則顯得“保守”許多,參謀是這個團體主要的組成人員,儘管他們也將“國家革新”的希望寄託于軍部,但不贊同對內使用武力,而是“在現行憲法下合法地開展國家革新的辦法”。

一夜的殺戮改變了亞洲,“二二六兵變”讓日本軍刀指向中國

東條英機

從對外主張來看,皇道派代表小畑敏四郎認為“日本最大的威脅是蘇聯,沒有什麼比蘇聯更需要我們防備的……日本在蘇聯強大之後與之開戰,顯然不會是有利的,所以比較好的方式是在那之前先予以打擊”。而統制派的永田鐵山則認為,“在蘇聯尚未強大之前,在一旁存在一個因反日排日而敵視日本的中國……因此,首先應該徹底打擊中國才是”。

皇道派的理論基礎為“預備戰爭論”,而統制派的理論基礎是“中國一擊論”,兩者都主張對外發動戰爭,只是對象不同而已。

一夜的殺戮改變了亞洲,“二二六兵變”讓日本軍刀指向中國

皇道派“暴走”失敗遭清洗

由於皇道派以“天皇親政”為旗號,所以當學者美濃部達吉提出“天皇機關說”(主張統治權歸屬於國家這個法人,日本天皇只是憲法下的最高統治機構),立即引起皇道派的強烈反彈,引發1935年的“天皇機關說事件”,所有支持此學說的學者均受到軍部打壓。皇道派過於激進的做法引起天皇的不滿,並在1935年7月,借人事調整之機,將一大批皇道派軍官轉入預備役,或調離樞要部門,這種調整引起了皇道派軍人的憤怒。1936年2月25日夜,一群皇道派的基層軍官在被調離東京之前,發動了“二二六兵變”。

叛軍雖以“尊皇”為旗,但他們的行動明顯帶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味,這是天皇最不能容忍的。再加上天皇對皇道派早已不滿,因此,天皇大為惱火,極力要求陸軍鎮壓叛軍。

一夜的殺戮改變了亞洲,“二二六兵變”讓日本軍刀指向中國

杉山元

“二二六兵變”被平息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陸軍中的皇道派遭到了大清洗,本莊繁、荒木貞夫等皇道派高級將領或被撤職、或被編入預備役,山下奉文即使後來在二戰中“屢立戰功”,也因是皇道派出身而長期不受重用。皇道派的衰落使日本軍部走向統一,東條英機、杉山元等統制派將領獨攬軍政大權,“中國一擊論”最終成為主流思想。也就是這一年的7月,盧溝橋的槍聲震驚了世界,中國陷入前所未有的戰爭苦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