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經常在一個水域釣魚,後來魚不吃鉤了?

用戶8288148767179


釣友你好!看你的問題,我就知道是你是野釣!常在河邊走沒有不溼鞋,老在一個地方釣魚幾次釣不到很正常,大多數釣友都經歷過。原因有很多,野塘也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我就簡要分析下重點及原因。

魚的密度變低了

野塘老釣點長時間不上魚或者空軍,很大的原因就是所釣水域的魚的密度變的很低了,這種情況在野外水域很常見,尤其是被“毒工”、“電工”破壞的自然水域,很多時候你是不知道的,旁門左道經常都是晚上作業,見不得陽光。魚的密度特別小,縱使釣上來也多是“殘疾魚”和小餐條這類易於生長,本身密度就大的魚。其他目標魚想要釣到,難度太低,有時候換了幾個釣位都沒有魚的情況也有可能。

季節性釣位的選擇

在自然水域中,釣位的好壞都會影響一個釣魚人的釣魚收穫,一些魚的密度過低的水域,想要釣到魚,最好找到一個留魚較多的釣位打窩垂釣,將釣位附近遊動的魚,通過誘餌或者窩料聚成了一個高密度魚窩再垂釣等於變相釣魚很多的高密度水域,這樣中魚率就大大的提升了。

但好的釣位選擇並不一定是那種看起來留魚很多的位置,諸如水草區,如果草太密集,那麼水草區的溶氧量,在早上肯定不多,無法進行廣泛的光合作用,供魚生存的環境太惡劣,這樣就導致魚在早上的時候不聚集在水草區,這種釣位因在10點後做釣,此時,適當選擇光水也是不錯的選擇。

釣法正確與否

釣法不當其實也是釣魚人經常不上魚的原因,有時候浮漂用大了,傳遞的信號太弱,容易失口,遇到一些吃口勉強的魚,就很難發現中魚訊息。而有的釣魚人,過分追求高靈敏的信號,結果魚遊動刮蹭到釣線或者是遊動的水流乾擾都能讓浮漂有著很強烈的信漂相,結果釣友一提竿,根本就沒有上魚,餌料都是好好的。這就屬於矇頭自己賺個吆喝,累心累已。

還有的釣友該釣浮的時候不釣浮,結果目標魚全在中上層遊動。比如在現在這個季節。你底釣的餌料再精,魚吃不到,還是釣不到魚,這種情況要敢於分析想象,如果魚餌還沒完全到底就遇到目標魚截口,這種情況大概2~3次,就要考慮到魚已經離底了,水下已經產生位置溫度差異區域,所以適當的釣離底,釣浮,都有可能增加中魚,要是實在想不通,這個季節就野釣吧!

還有一些釣友是真的不太會變通

,該釣深的時候不釣深,還在淺水區打竿,這要是自然水域,你還能中點餐條和蝦,如果是黑坑水域,你就拜拜了,魚的密度不高,你豈不是空軍打龜。所以,在天氣、時間發生變化的時候,如果沒有釣到魚,就要考慮到魚是不是往深水區活動去了,然後適當的釣深,也許會遇到很好的吃口,正所謂,藝高人膽大!

寫在最後送給廣大釣友一些在野釣時,選擇釣位的方法。

深水要選淺,淺中要找深:淺水區域找深坑、深溝,這是底層魚的聚集地!

釣草要密中找稀、稀中找密:遇有水草的釣場就要堅持草多時找草少的地方、草少的時候找草相對多的地方下鉤,最簡單好理解的就是草洞,仔細品品,這個是有大學問的,以後有機會慢慢解釋!


漁雲歌


題主所說的“經常在一個水域釣魚,後來魚不吃鉤了”的這種情況常見於無人看管的野外水域,如挖沙坑、廢棄坑塘,水泡子等。

這些野外水域中生活有各類野生魚,其中屬鯽魚、白條魚、鯰魚最為常見也最易釣獲。如果說在一個經常作釣的水域魚不吃鉤了,那麼就不是天氣、餌料的因素影響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此水域被電魚者“掃蕩”了。
圖:野釣水泡子

我就遇到過此類情況:經常野釣河邊一處水泡子,每每去從不空手而歸,都能釣獲不少小鯽魚和白條魚。在此釣了好幾年玩的不亦樂乎,誰知後來再去就極難釣到魚,很多時候釣一天也就只能釣到兩三條小魚,最後向放羊路過的村民一打聽才知道原來近期來了幾撥電魚的人天天划著船在水泡子裡電魚,電過之後水面上一層白花花的小魚……


圖:野外水域電魚者

正常情況下,天氣、氣溫、氣壓、釣位以及餌料是影響魚咬鉤的五大因素。但是並不會出現魚不咬鉤了的現象,除非是釣點無魚或者是魚兒受到了嚴重的驚擾而無心覓食。經常作釣上魚的野釣水域突然連著幾天魚都不吃鉤,極大的可能性就是此水域被電魚者頻繁地“掃蕩”,被頻繁傷害而倖存下來的魚則躲進深水區域保命,保持著很高的警惕性,短期內是不會到近岸活動和覓食的。因此,釣者作釣時就有了魚不吃鉤的情況。
圖:野外水域電魚者

題主遇到的魚不吃鉤的情況,如果排除了天氣、氣溫、氣壓、釣位以及餌料這五大影響魚覓食的因素後,那麼此水域十有八九是近期被電魚者頻繁“掃蕩”了,遭受電流之苦的魚兒還沒緩過來又怎能四處覓食呢!


釣魚倌


首先,是你把魚釣完了。

其次,他人把魚整完了(現在電工多,這仍是一個現實問題)。

再次,自然環境的變化,如水質,地質災害,外來魚種,工廠的增加,上游排汙等等等等問題的影響。這些有的可以感知的,但有的是看不見的。

四是長期的垂釣方式方法魚煩透了,不想吃千篇一律的配方飼料了!

五是季節和某一段時間的天氣變化也是影響吃餌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