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齡的長短與退休工資的高低是否有關係?

用戶69330833


問題是:工齡的長短,與退休工資是否有關係?

作為一個人力資源工作者,為你解答相關問題。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工資,是工作人員在職工作領取的勞動報酬,退休不再工作,何來工資?

退休,未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前,領取的是退休費;

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後,退休領取的是養老金。


工齡的長短,與計發養老金的高低有密切關係。

一、答案是:養老金的高低,主要決定因素為當地社平工資、社會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社會養老保險繳費額度。

社會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為計發養老金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

在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前的工齡,稱為視同繳費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在計發養老金時,同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一樣起作用。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工齡對計發養老金也是起很大作用的,不可以忽視的!

工齡=視同繳費年限。


二、養老金計發的原則。

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員工,養老金的計發原則,多繳費、多得養老金;長繳費,多得養老金;少繳費、少得養老金,短繳費,少得養老金。

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高低,依據當地社平工資、社會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繳費額的多少,按照固定公式規定比例計發的。

(一)也就是說,社會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越長、視同繳費年限(工齡)越長,養老金自然就高;

社會養老保險繳費額度越高,養老金自然就高。

(二)反之,社會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越短、視同繳費年限(工齡)越短,或者沒有視同繳費年限(工齡),養老金自然低。

社會養老保險繳費額度越低,養老金自然就低。

三、為你提供養老金計發計算公式,就可以理解了。

上圖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員工,計發養老金的公式,從上列公式可以看出,工齡,既視同繳費年限,在計發養老金時,與實際繳費年限同樣起作用。

祝老有所養,安渡晚年!


z山海


工齡和退休工資有關嗎?

工齡是一個非常老的概念,一般指的是職工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起以工資收入為主要來源或者全部來源的工作時間。

退休工資只不過是大家習慣上的叫法,因為過去退休後我們領取的待遇是工資的一定比例。過去的時候叫做退休費或者退休金,現在由於實行了養老保險制度,因此改叫養老金了。

按照過去的時候工齡、退休費銜接制度,工人是怎麼計算退休金的呢?根據1978年《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抗日戰爭期間參加革命工作的,發放本人標準工資的90%;解放戰爭期間參加革命工作的,發放本人標準工資的80%;建國後參加工作的,工齡20年以上發放本人標準工資的75%,工齡滿15年不滿20年發放70%,工齡滿10年不滿15年發放60%。工齡不滿10年不予退休。


現在的退休制度已經改變了

1986年,國家率先在國營企業實踐勞動合同制建立退休養老基金制度。1991年國家對於企業職工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起養老保險。1995年,國家又逐漸完善起統賬結合的養老模式。2005年,國家再次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才形成了現在的養老金計算模式。

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到達法定退休年齡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退休後基本養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過渡性養老金一般指的是建立個人賬戶養老金之前的繳費年限,缺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一種補償。

其實,現在的基本養老金計算公式已經不再有工齡的影子。所謂的工齡已經被繳費年限替代。繳費年限主要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指國家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國有企業固定工人國家認可的連續工齡,可以視同繳費。視同繳費期間,個人不用繳費國家代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


繳費年限是影響養老金高低的重要因素。比如其他因素都一樣,基礎養老金計算時,繳費年限15年養老金待遇只有繳費年限30年的一半。個人賬戶養老金,也需要靠長期的個人賬戶累計餘額繳費積累和利息計算。

工齡的變化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嗎?先說壞處,現在如果我們參加工作,用人單位沒有給我們繳納社會保險。這種情況下是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勞動者應當依法維權。如果沒有維權成功,用人單位確實沒有繳納保險的話,是不計算養老金待遇的。相對而言也有好處,那就是我們隨時可以跳槽或者選擇靈活就業,在過去如果我們被單位辭退或個人辭職,連續工齡要從重新就業開始計算。

綜上所述,現在影響養老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繳費年限。養老保險待遇方面,我們一般不專門說工齡這一概念了。


暖心人社


工齡的長短與退休金的高低是成正比的。

對於有單位的職工來講,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並按時足額繳費是國家強制性的,因此工齡越長,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也越長,退休後能領取到的養老金待遇也就越高。

一般來講,如果按照100%的繳費基數來繳納養老保險費,每繳費一年就能領取到社平工資標準1%的退休金。以我國中西部地區為例,如果養老保險繳費達到15週年的話,退休時就可以領取到1300元左右的基本養老金。但是如果繳費30年左右的話,退休後每個月能領取到的養老金可以達到2000元以上。由此可見,工齡(繳費年限)的長短與退休後領取到的退休金是成正比的。

對於有工作單位的人來講,根據《社會保險法》、《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必須依法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所以他們的工作年限有多長,那麼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就會有多長。但對於下崗失業人員或沒有工作單位的人來講,你可以以靈活就業的身份去繳納職工養老保險,而且儘可能地延長繳費年限,提高繳費基數。我們養老保險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是長繳多得、多繳多得,這一點是千真萬確。


葉公來幫忙


關係大了。不說退休工資,光是每年的退休人員增加退休金,工齡40年x每年2元比工齡30年的就可以多20元



阿鼎AD


工齡的長短與退休工資的高低是否有關係?如果屬於國家承認的連續工齡或是工作年限,那這個關係是非常大的,如果不屬於國家承認的工齡而又沒有繳納養老保險的工齡,那就屬於無用的工齡,再長也和養老金扯不上任何關係。

第一,什麼樣的工齡和養老金的高低有關係?

工齡,就是指一個人參加工作的工作年限或是連續工齡。工齡有國家認可的工作工齡和不認可的工作工齡,所以籠統的工齡是一個大概念。國家認可工作工齡或是連續工齡,是指在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從參加工作開始的連續工齡或是工作年限,主要包括這麼幾種情況。一是建國前後參加革命工作的工作年限,然後達到法定的離退休年齡,按照國家相關政策辦理的退休的人員之前的工作工齡;二是在沒有納入養老保險繳費之前,在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工作的連續工齡或是工作年限;三是在機關事業單位沒有納入社保繳費體現之前參加工作的連續工齡或是工作年限;四是參軍入伍、下鄉知識青年在進入單位工作之前的年限,也應計算參加工作的連續工齡或是工作年限;五是全面推行養老保險繳費制度以後,各類城鎮單位、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是作為本人連續工齡或是工作工齡的唯一判斷標準,如果沒有依法繳納的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是不能作為計算工作年限的依據的。上述五類人員的工齡,屬於參加革命工作的工作工齡,對退休金或是養老金的高低具有非常大的關係。國家不認可的工齡包括在各類民營機構、外資企業機構和個體工商戶中工作的工作年限,在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以後,沒有繳納養老保險的工作年限。

第二,國家承認的連續工齡或是工作年限視同為繳費年限。

對於國家承認的連續工齡或是工作年限,在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以前辦理退休的,按照老制度辦理退休,辦理退休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退休金領取的標準,根據本人工齡的長短,按照本人退休前工資標準的比例來計算退休金。他們領取的是退休金而不是養老金;在國家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前參加工作,在國家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後退休的人員,其本人在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之前參加工作,國家認可的連續工齡或是工作年限視同為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一樣,都可以計算為退休前的工作年限,都可以作為計算養老金的退休工齡。但是在民營企業、合資企業、外資企業工作的人員,如果沒有繳納的養老保險的年限,不屬於國家承認的連續工齡或是工作年限,不能計算為視同繳費年限。

第三,為什麼視同繳費年限對養老金的影響很大?

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一樣,都屬於計算退休養老金的工齡,之所以影響比較大,主要是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是作為養老金計算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視同繳費年限,在計算養老金時,折算繳費指數的比例是比較高的,大多數地方都是折算為140%的繳費指數,而我們的實際繳費指數,大部分人是按照60%的繳費比例或是100%的繳費比例來繳納的,如果具有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平均以後,可以使我們的平均繳費指數增加,可以增加基礎養老金的領取比例;同時具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除了領取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以外,還要增加過渡性養老金。

綜上所述,工齡越長的人養老金就會越高。當然這種工齡包含了視同繳費年限的工齡和實際繳費年限的工齡;如果工齡不能計算為視同繳費年限,但是實際繳費年限長的人也比實際繳費年限短的人養老金水平更高;如果不能計算為視同繳費年限的工齡,比如民營企業中沒有繳費的工齡,對養老金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幫兄愛唱歌


工齡的長短與退休工資(退休金,養老金)的高低成正比關係。

工齡越長,那麼養老金越多。 養老保險待遇計算公式: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 * 繳費年限*1 %。”

工齡越長,同樣繳費年限也越長,那麼基礎養老金就越多。

個人賬戶養老金=本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為:50退休的話是195,55退休是170,60退休是139。

工齡越長,那麼本人個人賬戶儲存額越多,因為繳費年限更多。在分母不變的情況下,那麼個人賬戶儲存額越多,每個月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也越多。

這樣,工齡越長,那麼基礎養老金越多、個人賬戶養老金越多,這樣,養老金也越多。所以工齡長短與養老金成正比關係。

簡單地說,就是多交多的,少交少的。 所以有條件的話,早交養老保險比晚交好;多交養老金比少交好。當然這也是要從實際出發,不是想交就交的。


波士財經


退休工資≠養老金

考慮問題我們就從全面一點的角度去想,在職人員退休後大部分人靠在職時繳納的養老保險生活,還有一部分效益好的國企員工和具有一定職級的幹部,退休後單位按月給發放一定的退休補貼。所以,如果說退休工資的話,相對嚴謹一些的說法是不僅僅只有養老金,還有退休補貼。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是社會養老保險當前的一個基本概念,意思就是說在職時多繳納社會養老保險,繳納社會養老保險越長,退休時候領取到的養老金就越多。而工齡越長視同繳費年限越長,實際繳費年限也會越長,這樣相比於同齡但工齡短的職工退休後拿到的養老金相對會多一些。所以,在養老金支取的多少上,與工齡的長短的確有些關係。

退休補貼按職級和工齡計算,各企業不同

我所瞭解到的一些國有企業,現階段還有很多在發放退休補貼。而退休補貼的計算方法各不相同,有的直接劃定一個基本退休補貼金,按照職級增長逐級提升;還有的是劃定一個基本退休補貼金,然後再依據職級和工齡逐級加權運算。具體情況得參照各單位對於離退休人員的管理辦法。這部分錢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企業效益好的時候會繼續發放,當企業效益不行的時候,則不會繼續發放。因此,退休補貼金與工齡是否存在關係主要看各單位的執行制度。


丁Bar不是銀


我暫不回答小編提出的問題,先糾正小編提出的“工資”錯詞,既然退休了就不能稱為工資,那叫養老金。

什麼是“工資”請你看一看“工資”名詞解釋,工資的種類指哪些,包括髮給工傷、病保、內退、失業、待崗、以及農村五保戶、殘疾等人員領的錢叫什麼,雖然發的都是錢,但它們的名稱卻不一樣。

弄懂這些行業術語以後,再提出問題時,也顯得提問人是內行,有知識。免得提出來的問題驢唇不對馬尾,讓人貽笑大方。

想當老師要先當學生,就像小孩學走路一樣,不先會走就想跑,不跌腳才怪呢!

前面有幾位師友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回答都很好,解釋的很到位,我就不多此一舉啦!提這點小建議,僅供參考!



天老大11


“工齡”,顧名思義,是參加工作的長短,參加社會勞動時間的長短,就是參加社會勞動的年限。

“退休工資”,顧名思義,退休後,退出參加社會勞動回家休息,沒有工資。

應當是基本養老金,也不是“養老金”。

不連貫的(視同和實際)“繳費年限”說明不了基本養老保險,只有勞動年限(參加社會勞動時間)一直存在,要“科學立法”。


偉大的長征


樓主你好,所謂工齡,實際上指的就是我們實際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那麼這個養老保險的實際繳費年限,直接決定我們退休工資待遇的高低。所以說你所謂工齡的長短和自己退休工資的高低是有一個直接關係的。

那麼自己養老保險的一個實際繳費年限越長,最終獲得的退休金待遇也就越高,因為在計算退休金待遇的過程中,它的一個主要條件就是取決於自己養老保險的,一個實際參保年限來決定的。舉個例子,一個參保養老保險15年的人,那麼他大約只能夠獲得800元左右的退休金待遇,但是對於一個參保養老保險達到40週年的人,他獲得的養老金待遇可以說要超過3000元的標準。

所以這個養老保險的累計繳費年限,對於自己的養老金待遇是成正比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自己在繳納養老保險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到達法定退休年齡,還是儘量要選擇繼續參保自己的社保,因為這樣的話,才可以讓自己退休以後獲得一個較高的養老金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