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窮人大多不敢創業?


為什麼窮人大多不敢創業?

創業原本就是風險投資過程,總體成功率並不高,而在當前的社會中,三百六十行,幾乎行行競爭激烈,絕大多數小微創業多是高度重複、飽和與過剩的行業,因此缺乏市場競爭力,就比較難成功。如果一個人沒有特殊的技能,想創業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

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不管富人還是窮人創業都是存在難度的,這首先是個人技能、核心專利與創新的掌握問題,如果不能擁有科技領先、產品與服務創新等專業能力,就難以在飽和市場中對產業進行新的分層,就無法通過掌握稀缺資源而盈利,因此創業就非常艱難。創業往往不在於“業”,而在於“新”,有了創新才會掌握市場稀缺性,才會通過稀缺資源贏得市場。

另外,窮人因缺乏資本、貸款、失業保險等支持,創業的後顧之憂較多,負擔比較重,一旦創業不成功恐怕就會帶來半生乃至一生的債務負擔,不僅可能導致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無法繳納,而且有時連自己都養不起,對家庭、婚姻、生育、子女教育等都會帶來嚴重影響,因此窮人的創業顧慮比較多。

創業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一個系統創建的過程,要對個人能力、資金、人脈、資源、項目、風險與市場等加以細緻的評估、分析與調研,綜合考量比較成熟之後,才適合於創業。

創業包括儲備創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瞭解國家與地方扶持政策、分析行業的發展前景、對個人創業能力進行正確評估、項目規劃、商業模式、創業計劃、團隊組建、場地籌建與租賃、籌資、工商註冊、公司運營、企業管理、員工招聘與考核、企業生產、市場推廣等等工作,是一個繁瑣細化的工程,即便是個人創業小投資,也要經歷上述部分過程,然後還要掌握財務與收支問題,要充分考慮創業資本的承受能力,要考慮不成功之後的風險問題與退出機制。不做整體性的綜合考慮,成功性會大幅降低。

所以很多創業並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一旦投入進去後,就會勞心勞力,如果沒有利潤或出現中長期虧損,常常就會逼著一個人騎虎難下,進退兩難,從而陷入困境。因此創業並不容易,尤其是中國經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以後,可以說各行各業基本都處於飽和階段,中低端產業與一些服務業更是高度重疊,這就令創業更艱難。

創業講究天時、地利與人和。創業人要善於分析國家宏觀經濟與行業發展的大背景,要順應時代,所以創業一般要順勢而為,不要在經濟下行週期中逆流而上,那會影響創業的成功率;創業還要充分考慮地域差異,而且要對人脈資源等有清醒的認識。

對於窮人來說,創業的核心資源來自於個人的技能儲備,如果有一技傍身,那麼即便創業失敗也無所畏懼,因為你有回撤的資本,窮人之所以創業難,這不僅是社會環境因素,更主要的是個人因素,所以想要創業,首先就要做好個人技能儲備,這是創業的基本前提。

人才是創新的根本、資本是利潤的驅動、需求是創新的市場、運氣是財富的風帆、毅力是成功的基石、視野是成功的指南,很多時候創業的成功是多因子的結果,所以窮人要想創業成功,先要考慮這個“因”,不斷累積成功創業的條件,才能厚積薄發。(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抄襲必究,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頭條號馨月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