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單位,個人全額繳納社保,划算不?

安迪書屋


我就是全額自費交社保、醫保的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從四十歲開始,按居住地貴陽市人均社平工資100%檔繳納。社保費逐年上漲,去年我每月交社保1075元,醫保268元。加上年初兩百元左右的大額醫保,全年交費一萬五千元。

不去算交社保、醫保是否划得來,只為老了給自己一份基本保障。

就當自己還有能力、有體力(至少還能當護工、做保安、做家政打掃衛生等方式掙錢)時,積蓄些錢為老來買份最基本的尊嚴。

當老了,做不動時,依靠誰都不如靠自已。

國家也沒強制自由職業者必須交社保,各人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交與不交都沒錯,現在不願交錢,不願付出,老了別羨慕別人有養老金。

但相信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鄙視一切想不勞而獲的人。

補充幾句,有熱心的朋友回覆,建議找企業掛靠。特別對女同志來說,企業退休年齡就可提前幾年(女職工50歲可退休)。

首先謝謝朋友的建議,但按現在政策,即使女性靈活就業者,我也建議別掛靠,自己去繳納。理由如下:

一、國企不好輕易掛靠,作假被查出將得不償失。

二、小型私企與公司,容易倒閉。轉來轉去很折騰。

三、很多企業,為在冊職工按最低檔統一繳納。你就無法根據自身條件選擇。

四、只掛靠企業者,企業不會為你出一分錢的。你沒為企業創造利潤,企業不可能為你支付工資百分之十二的部份。都是自己全額支付,何必欠人人情。 現在靈活就業辦好,每月銀行卡代扣就行。掛靠企業,每年員工花名冊還需報送一次。私企業主給你報一次,你至少還得謝一聲,欠人情。

五、很多私企,為員工報送繳納社保都不規範,常會斷檔或遺漏。勢必到領取養老金時出現麻煩(有時甚至造成無法按時領取,需延期補齊)。而自己交費自己清楚,發生什麼問題都能找到證據。(比如我就辦的銀行代扣,到期後,即使出什麼狀況,都可從本人銀行卡記錄上查詢,也好證明一直持續的繳納社保、醫保。

六、目前國家己不允許靈活就業人員補交前期社保,且社保必須同一地區連續交納十五年以上,到退休年齡方才領到養老金。 而絕大多數靈活就業者,真正能安定某地及體會到養老金重要時,往往人已到中年。 似我這般四十歲才開始繳納者,即使女同志,連續交滿十五年後,也到五十五歲的年齡了。

所以,我反而建議。不是極特殊關係,別盲目找企業掛靠,以免得不償失。


城鎮戶籍打工者



嘟寶媽


職說社保〕觀點 :並不是說只有單位給職工交社保才划算。個人交社保,只要摸清社保規律,最大化享受社保福利,個人就再也不羨慕上班族!

個人如何交社保?

個人交社保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是按照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自由職業者社保,在戶籍所在地社保局按月繳費,一般包含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

第二種是按照失業人員身份繳納城鄉居民社保(包含城鎮居民社保、新農保養老保險和新農合醫保。),在戶籍所在地社保局或者街道社保所按年繳費,一般只有養老保險。

個人交社保,想多享受社保福利,交自由職業者社保;

1.按月繳費,退休時多領養老金;

不管選擇繳納自由職業者社保,還是選擇城鄉居民社保,月養老金都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都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常見的有50週歲為195個月,55週歲為170個月,60週歲為139個月)。

自由職業者社保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城鄉居民社保基礎養老金由中央每年確定最低標準,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對於長期繳費(繳費年限超過15年)的城鎮居民,可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

以北京市為例,2020年城鄉居民社保繳納15年的基礎養老金為統一標準800元/月;而繳納15年自由職業者社保基礎養老金最低為7855×(1+0.6)÷2×15%=942.6元。

因為,兩者月養老金公式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公式相同,所以,就算兩者繳費基數和年限相同,自由職業者社保基礎養老金也會高於城鄉居民社保,也就多領養老金。

2.醫保報銷比例高,退休後可以享受終生醫療報銷;

①城鄉居民社保醫保,按年繳費,繳納一年醫保費用享受一年醫療報銷

,不設醫保個人賬戶,不累計繳費年限。

門診報銷比例:門診(衛生所)就診報銷比例為60%,而醫院的級別越高則報銷比例越低。

住院報銷比例:鎮衛生院報銷60%,三級甲等醫院則報銷30%。

大病報銷比例:一級醫療機構住院費用在400元以下,不設起付線。而省三級醫院報銷比例提高到了55%。肺癌等近12種疾病,新農合補助最高達到70%。

②自由職業者社保按月繳費,退休前正常繳納就可以享受醫療報銷,設立醫保個人賬戶,可以累計繳費年限,退休時累計夠一定的年限就可以享受終生醫療報銷。門診費用最低也可以報銷醫保範圍內的70%醫療費用,住院費用最高報銷99.1%(退休人員)。

以北京市為例,繳納自由職業者社保,花費20000元醫療費用,若是【門診費用】,需要除去1800元的免賠額,剩餘的醫療費用最低也可以報銷70%,也就是醫保報銷(20000-1800)×70%=【12740元】;如果按照最高可以報銷90%來計算,則醫療可以報銷【16380元】,個人僅承擔3620元,僅佔總花費的18%;

若是【住院費用】,需要除去1300元的免賠額(從第二次開始免賠額為650元),在職職工最低可報銷【15895元】,最高可以報銷【16830元】;退休人員最低可報銷【17858.5元】,最高可以報銷【18139元】,個人僅承擔1861元,僅佔總花費9%。

如果繳納的是城鄉居民社保的話,花費20000元醫保範圍內醫療費用,去三級甲等醫院就只能報銷20000×30%=【6000元】,個人需要承擔70%。

個人交社保,想穩賺不賠,交城鄉居民社保;

1.個人繳費全歸自己;

不管是個人繳納自由職業者社保,還是自由職業者社保,都會有終身記錄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但是,城鄉居民社保個人繳費全額、地方人民政府對參保人的繳費補貼、其他來源的繳費資助和存款利息,全部記入個人賬戶;而自由職業者社保只有繳費基數得8%進入個人賬戶。

也就是說,如果參保人員未領到養老金或者個人賬戶儲存額未領完就死亡,選擇繳納城鄉居民社保個人賬戶中的資金餘額,除政府補貼外,可以全部由家人依法繼承;

以北京市為例,繳納自由職業者社保,繳費時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20%,而家人只能繼承8%的個人賬戶儲存額,剩下的12%納入國家養老保險統籌基金,算是充公了。

2.繳費檔次越高,政府補貼越多;

繳納城鄉居民社保的個人,地方人民政府還會對參保人員繳費給予補貼,對選擇較高檔次標準繳費的,可給予適當提高鼓勵,遵循繳費檔次越高,獎勵越多。

以北京市為例,補貼標準根據繳費檔次而定:對選擇繳納最低標準(1000元/年)及2000元(不含)標準的,每人每年補貼60元;選擇2000元至4000元(不含)的,每人每年補貼90元;選擇4000元至6000元(不含)的,每人每年補貼120元;選擇6000元到最高繳費標準(9000元/年)的,每人每年補貼150元

3.基礎養老金全部由政府補貼;

根據2014年頒佈的《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可知,城鄉居民社保由中央確定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建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正常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動等情況,適時調整全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

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對長期繳費的,可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提高和加發部分的資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

也就是說,城鄉居民社保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中央政府補貼,提高和加發部分由地方政府補貼,個人不承擔任何費用,退休時卻可以享受,並且終生收益。

寫在最後的總結:

之所以說個人交社保不划算,是因為個人繳納自由職業者社保,和單位為職工繳納的城鎮職工社保,兩者養老金計算公式相同,領到相同的養老金,自由職業者社保比城鎮職工社保多支出養老保險費用,相對而言不划算。

但是,沒有工作,只能自己交社保,所以,個人交社保,想多領養老金且身體健康,自信自己的壽命的,可以繳納自由職業者社保;如果想穩賺不賠且享受終生養老金福利的,可以繳納城鄉居民社保。只要我們做到取長補短,個人交社保也可以很划算!

歡迎【關注懂社保、懂退休、懂職場的〔職說社保〕】,一起學習更多職場和社保實操知識。更多【分享】,更多【收穫】!


職說社保


可以肯定的是:

個人全額繳納社保是非常不划算

至於為什麼,下面大家聽我慢慢道來

1-個人繳納社保範圍受限。

個人買社保只能購買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比起職工社保五險來說,範圍上小了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2-個人繳納基數不如職工社保,而且成本高


個人繳納社保,需要全額繳納。而職工社保個人只需要繳納百分之二三十,剩下的百分之七十都由公司負擔,

3-退休後,領取社會福利差別大。

個人繳納社保的用戶,一般基數相比職工社保基數小很多。因此,在今後可能必須要發生的退休這一問題上,會出現很大差異。也就是說,個人繳納的多,領取的極有可能沒有職工社保的多。

因此,個人繳納全額社保相比較職工社保而言,是非常不划算的。


百科社會


沒有單位,個人全額繳納社保,划算不?

估計您所提到的個人全額繳納社保,指的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因為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費,需要個人承擔繳費基數12%的統籌部分,所以心裡有些打鼓,對吧。

估計您常上網,對吧。在網上常看到很多人說社保是個坑,不要繳,非常不划算;又看到很多將要退休的人在問,有沒有辦法補繳以前的社保,多花點錢也行。不知道您看到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是何想法?

好了,還是不提問題了,回覆您的問題吧。

首先,划算與否,要看參照對象是什麼?如果是與企業在職職工比較,肯定是不划算的,因為在職職工的統籌部分是繳費基數的20%,由用人單位承擔了,而靈活就業人員的統籌部分雖然相比要低,只有12%,但畢竟是從個人兜裡掏出去的錢,與之相比不划算是肯定的。

第二,划算與否,要預估下自己的壽命。如果說身體不好,估計只能活到60歲左右,那肯定也是不划算的。繳了一輩子養老保險,還沒有領到幾個月,就離世了,只能退回所繳費用中的個人賬戶的金額,統籌部分做貢獻了,不划算。根據測算,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既使繳納最高的基數,最長也就八年回本,如果是男同志,也就68歲左右,現在人均壽命在76歲左右,只要活到平均壽命,肯定是大賺特賺的。

第三,划算與否,還要看您的理財能力。如果您有能力把繳納養老保險的費用去理財,年收益達到10%以上,那麼繳納養老保險也是不划算的。為什麼呢?

一是繳納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金額是計利息的,而且年化利率非常高,2016年達到了8.31%,最近兩年也都在7%以上。有這個能力麼?而如果真有能力達到10%的年收益,估計巴菲特也會請您去共事了,不用擔心養老保險的事。

二是繳納養老保險具有抗通脹的作用。這是任何投資理財也比擬不了的,包括商業保險在內。退休後,養老金的計算,與退休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掛鉤,如果社會經濟發展速度高,那麼社平工資自然就高,養老金自然就多。

三是養老保險是無風險的,由國家信譽做為保證。這點就不用我多說了吧,相信您懂的。

說了這麼多,我想您應該會明白繳納養老保險,到底劃不划算吧。


老王觀職場


我們講劃不划算,總是要有參照物進行比較。

如果是個人參保與在職人員參保相比,這就無法相提並論了。主要是兩種情況下繳費負擔不同,一般在職人員負擔繳費基數的8%,而個人參保需要在社平工資60~300%範圍內選擇繳費檔次,並按照繳費基數的20%繳納養老保險費。

如果進行投入與收益性價比方面的比較,社保中養老保險可以與銀行存款相比,也可以與個人投資理財相比。

本號通過大量歷史數據統計回測分析,就平均意義而言,如果個人投資理財年收益水平低於8~10%,則遠不如繳納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划算。

基於作者所在的城市,如果個人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按照不同的基數繳費15年,投入6~30萬元,現在就可以每個月領取養老金900~2900多元。

對以上數據進行簡單的除法計算,可以得出回本時間是65~104個月。如果考慮資金的投資理財收益,也考慮養老金每年調整提高,綜合下來回本時間4~8年。

而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信息,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7歲。現在進入老齡階段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會活過80歲,領取養老金超過20年。這就相當於由國家負擔養老10多年。

總而言之,劃不划算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

一是,如果個人創造財富的能力比較強,投資理財的能力也超過一般人,如果長盈不虧並且年收益率超過10%,那麼我建議你不要參加養老保險(但是,醫療保險絕對有必要參加)。

二是,參加養老保險選擇不同的繳費檔次,性價比指標會有差異。

通過以上回本時間,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這一點。繳費基數低,養老金絕對數低,但是性價比指標高;繳費基數高,養老金絕對數高,但是性價比指標略有降低。

因此,這就需要個人權衡個人經濟能力、投資理財能力與養老保障需求之間的關係,求得投入與收益之間達到個人滿意。


顏開文


先說一下我自己接觸的情況吧:

離職找工作期間,不想讓社保停繳,於是聯繫了社保代理機構,按照社保最低繳費基數(一般是所在城市的最低工資)全額繳納社保。座標廣州,其中個人部分420.28元,企業部分923.92元,合計1344.20元。而代理機構會收取服務費和殘保金,殘保金45.4元,代理費也就是服務費30-100元/人/月不等。我找到的代理機構收取服務費30元。如果全額自費的話,費用在1419.60元。

這個費用對於離職期間找工作的求職者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不過,不同城市,繳費基數不一樣,全額自費的額度也有出入。

為什麼現在全額自費購買社保?

其實,有些人在裸辭期間,考慮的是社保斷繳無所謂;而有些人考慮的是更多切合自己利益的方面,比如:

  1. 社保斷繳對就醫有沒有影響?
  2. 社保斷繳影不影響養老待遇?
  3. 城市社保繳納年限與子女教育、買車買房等密切相關,社保斷繳了這些受影響嗎?
  4. ......

考慮到這些問題,許多從業者在離職期間才去考慮不能讓社保斷了,要自費全額購買,直至找到工作為止。



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購買

在戶籍地,靈活就業人員可以自行到社保局繳納社保,額度比在企業全額繳費的額度低,同時享受的待遇也會比企業職工的各項待遇有差別。

不過,購買社保,仍是對自身的一個保障!

我的建議:

裸辭期間:建議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濟情況考慮購買,畢竟你只是裸辭幾個月,等找到合適的工作了,企業也會正常給員工購買社保。社保連續,最好。

自己創業階段:建議選擇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如果創業收入非常高,效益很好,也可以不用考慮社保,直接購買商業保險!

社保繳納,短期內看不出有什麼影響,但是等到你要懷孕生子、去醫院看病住院、發生工傷、企業原因導致失業、到達法律規定年齡退休,這時候你會充分發現繳納社保的好處。

鑑於此,你覺得自費全額繳納划算嗎?

我是漂漂,國家二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耕耘於職場,歡迎關注!

白漂漂


首先個人全額繳納社保,指的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城鎮職工社會保險,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費,需要個人承擔繳費基數12%的統籌部分,個人繳納社保範圍受限,個人買社保只能購買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比起職工社保五險來說,範圍上小了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繳納基數不如職工社保,而且成本高,個人繳納社保,需要全額繳納,職工社保個人只需要繳納30%,剩下的70%都由公司負擔。

其次,靈活就業人員的統籌部分雖然相比要低,只有12%,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既使繳納最高的基數,最長也就八年回本,如果是男同志,也就68歲左右,現在人均壽命在76歲左右,只要活到平均壽命,肯定是大賺特賺的,個人繳納社保的用戶,一般基數相比職工社保基數小很多,在今後可能必須要發生的退休這一問題上,會出現很大差異,個人繳納的多,領取的極有可能沒有職工社保的多。

最後,所以個人繳納全額社保相比較職工社保而言,是不划算的


安娜渶菲


首先個人全額繳納社保,指的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城鎮職工社會保險,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費,需要個人承擔繳費基數12%的統籌部分,個人繳納社保範圍受限,個人買社保只能購買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比起職工社保五險來說,範圍上小了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繳納基數不如職工社保,而且成本高,個人繳納社保,需要全額繳納,職工社保個人只需要繳納30%,剩下的70%都由公司負擔 其次,靈活就業人員的統籌部分雖然相比要低,只有12%,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既使繳納最高的基數,最長也就八年回本,如果是男同志,也就68歲左右,現在人均壽命在76歲左右,只要活到平均壽命,肯定是大賺特賺的,個人繳納社保的用戶,一般基數相比職工社保基數小很多,在今後可能必須要發生的退休這一問題上,會出現很大差異,個人繳納的多,領取的極有可能沒有職工社保的多 最後,所以個人繳納全額社保相比較職工社保而言,是不划算的


瀟灑47728


沒有工作單位的個人,全額繳納自己的社保划算嗎?這個問題我認為對於沒有工作單位的個人,那麼他是別無選擇的,只能夠選擇全額繳納自己的養老保險,所以說談不上划算不划算的問題,如果說個人無法承擔全額繳納社保待遇的費用,那麼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自己實現就業,通過自己的工作單位來給自己交納社保,這樣一來的話自己所承擔社保的壓力就會減輕很多。

所以說他談不上華來或者不華來,因為自身按照靈活就業的形式來交納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也是可以正常的累積自己的繳費年限,比方說你曾經在企業單位交了10年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但是由於企業單位經營不善導致破產下崗,那麼這樣一來的話,就沒有企業單位來給你繼續承擔相應的社保交費,你只能夠個人選擇靈活就業的精神來繼續參保。

那麼就可以保證自己擁有一個足夠長的繳費年限,我們都知道累計繳費年限越長就意味著自己今後所能夠獲得養老金的待遇就越高,所以說雖然你現在交的費用可能會很高,但是將來一定會獲得一個較高養老金的待遇了,所以說最終受益的是你本人,自己對你來說是有好處的。

那麼我認為如果說沒有工作單位的個人,一定要按照靈活就業的形式,需要繼續的交納自己的個人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因為只有這樣的話,才可以保證自己擁有一個較長的累計繳費年限,將來才可以獲得一個較高養老金的待遇,甚至有的人可能在工作單位期間,他甚至連15年的年限都沒有工作,然後就意味著自己的養老保險的累計交付年限都不具備15年的最低要求,這種情況下那麼不繳納自己的養老保險,很明顯是不合適的。

所以說我們最起碼要保證一個最低繳費年限,也就是所規定的15年的累計繳費年限,滿足這樣的一個底線之後,那麼再根據個人的經濟情況來選擇繼續的參保自己的養老保險,比方說自己在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時間段內,那麼依然是按照靈活就業的形式來交納自己的基本養老保險,那麼就可以讓自己獲得社保補貼的待遇,那麼這個社保的補貼待遇,基本上是自己交費總額的70%左右。

所以這樣一來,那麼對於自己來講,交費的壓力和經濟壓力相對來說都會比較小,所以說要根據一些政策的特點來具體的選擇自己所交費的一個標準,那麼在距離法定退休5年這段時間之內,如果沒有工作單位,按照靈活就業的形式來參保,自己的經濟壓力相對來說是比較小的,因為自身只需要承擔30%左右的繳費,但是對於有工作單位的個人來講,那麼實際上個人所交納費用的壓力其實也會很小,因為畢竟有工作單位都會承擔較大部分的繳費比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