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等研發新冠咽拭子採樣機器人:一次成功率大於95%

據網絡消息,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發佈,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很多醫療診療操作過程中,醫務人員與患者近距離接觸,可通過上述途徑感染。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月17日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發表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報告中指出,截至2月11日的全國報告數據顯示,在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診治服務的422家醫療機構中,共有3019名醫務人員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1716名,5人犧牲。

核酸檢查是目前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檢測手段,而咽拭子是目前診斷新冠病毒感染在最主要方法採樣方法。咽拭子操作過程中醫務人員須與患者近距離接觸,患者咳嗽、用力呼吸等可產生大量飛沫或氣溶膠,具有較高交叉感染的風險。而且,採集咽拭子過程因不同級別的醫務人員水平的差異、心理的畏懼、咽拭子採集操作的不規範致拭子質量的差異容易出現假陰性,影響對病情的判斷。

針對這一問題,鍾南山院士團隊提出如何解決新冠病毒患者生物樣本採集交叉感染、保證採樣質量的方案,與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提出了智能化機器人咽拭子採樣的解決方案。除夕過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馬上啟動防疫應急研發項目,成立由李時悅教授牽頭,李少強、郭文亮為主要成員的科研小組,充分協調調配呼研院科研力量和資源,聯合瀋陽自動化所劉浩教授團隊、瀋陽術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緊急研發咽拭子採樣機器人。春節期間整個合作團隊日以繼夜地工作,團隊成員親自充當人體受試者開展人體試驗研究。團隊各司其職,從初期的機器人圖紙的構建以及機器人定型組件製造、系統構建、初步組裝等,到中期通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心科研倫理審查,後期組裝並投入項目第一階段測試的順利完成,標誌著新型智能化咽拭子採樣機器人系統終於聯合研發完成。這與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提供的咽拭子採集的標準流程以及瀋陽自動化科研團隊提供的技術支持密不可分。

http://www.syshnq.chci.cn 瀋陽鑫鴻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鍾南山等研發新冠咽拭子採樣機器人:一次成功率大於95%


鍾院士團隊與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團隊通力合作,在病區進行機器人試驗

新型智能化咽拭子採樣機器人系統由蛇形機械臂、雙目內窺鏡、無線傳輸設備和人機交互終端構成。蛇形機械臂具備靈巧精確的作業能力,並且具備與咽部組織接觸力感知能力,雙目內窺鏡提供高清的3D解剖場景,WIA-FA工業無線網絡保障了控制指令的實時可靠傳輸,力反饋的人機交互終端提供操作沉浸感。機器人以遠程人機協作的方式,可以輕柔、快速的完成咽部組織採樣任務。


鍾南山等研發新冠咽拭子採樣機器人:一次成功率大於95%


近日,在強強聯合的通力合作下,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該機器人系統於2月28日於我院正式開始受試者的檢測。至今已開展首期20例受試者的臨床試驗,採集樣本80份。細胞學檢測結果顯示機器人咽拭子採樣可以達到較高的質量,一次成功率大於95%,能夠利用低於醫務人員平均操作力量實現有效的採樣且採樣力度均勻,受試者咽部均無紅腫、出血等不良反應。該項研究聚焦於與人體組織直接接觸的操作型機器人,可避免醫務人員感染、提升生物樣本採集的規範性、保證標本質量。成果得到了廣州市科技局領導的充分肯定。


鍾南山等研發新冠咽拭子採樣機器人:一次成功率大於95%


3月8日,團隊首次為確證陽性病人進行機器人咽拭子採樣試驗

目前,我國抗疫已取得一定的成績,但疫情形勢仍然嚴峻,而且隨著疫情不斷擴散,已演變為全球蔓延的局面。新冠肺炎的確診需要2次陽性檢測結果,而患者康復出院需要3次陰性檢測結果,期間還需要多次例行的生物樣本檢測。生物樣本採集的必要性、困難程度及醫務人員的保護亟需遙控生物樣本採集機器人的推廣應用。我們以科學技術為武器,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念,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瀋陽自動化所將繼續以實際行動履行社會責任,助力國家、社會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鍾南山等研發新冠咽拭子採樣機器人:一次成功率大於95%


廣東省科技廳領導蒞臨指導機器人研發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