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明了1个汉字,却被女性痛骂了3年,如今每个女生都在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5000年的发展中,我们文化传承的媒介——文字,也在不停的更新变化。早期人类用符号等来传递信息,这些用来传递信息的符号,被具体化,系统化。出现了古代的甲骨文,隶书,小篆等。

随着不同朝代的更替,时间的迁移,我们的文字越来越简洁,工整。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要,我们的文字也在不停地发生着改变。1918年,在清朝刚灭完不久。中国历史上爆发了新文化运动,其中有一点很重要的,便是摒弃之前的文言文,然后用白话文取而代之。从字面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到,白话文就是更加的通俗一些,同时也更有益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除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革新之外,我们也进行了文字创造。新文化运动当时正是文化革新的高潮,有这样一位知识分子创造了这样一个字,这个字代表了女性,却被当时的女人们痛骂了三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了解这个字之前要从刘半农的一首著名现代诗说起。

这首诗想必很多人都听到过,那就是《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这首诗诗由于音韵和谐,在1926年还被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成曲,广为传唱。刘半农便是在这首诗中首创了“她”字的使用,改变了旧习惯中“他”和“她”两字不分的状态,同时也体现了对于女性的尊重。

这样的方式一直言传至今,“他字”和“她字”有了区分之后,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能让读者更好的区分性别。刘半农除了是一个语言学家之外,还是一个有名的翻译家, 所以他在翻译的时候,就发现外国便区分了人物的第三人称。
即“she”是女性的第三人称,而he则是男性的第三人称。外国文学中有词意的区分,但是中国却没有。所以翻译过来很多语句便显得很变扭,那怎么办呢?刘半农大胆的决定发明一个字来用作女性的第三人称。

刘半农先生本身是好意,希望男女可以有所分别,便于称呼。可这一论述在报刊发表,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习惯用“单人旁”的“他”来指代男性,可是现在用“女字旁”的她,来指代女性,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立刻招来了骂名,而且一骂就骂了三年。
因为很多人觉得刘半农对于女性有不好的偏见,区分这个字实际上是为了贬低女性,而抬高男性的地位。甚至扣上了“复辟”的大帽子,大家知道在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确实普遍较低,而当时正是封建王朝灭亡没几年的时候。

当时“真香定律”马上就应验了,很多人用了这个字后,发现在写文章的时候确实很好的区分了开来,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倡导男女平等。而女字旁的“她”也逐渐被国家公认,收录到中国汉字当中,如今每个女性都在用这个字,也没有觉得任何不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