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秋山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朱耷《秋山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清 朱耷 秋山圖軸 182.8×49.3 cm 上海博物館藏

作品鑑賞

八大山人山水畫的成就,與其花鳥畫及書法的修養分不開。與二者相比,山水畫是八大山人最晚涉足的。因此,其山水畫的章法、筆法和墨法都明顯地受到花鳥畫和書法的影響。

朱耷《秋山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八大山人的山水畫多為水墨,宗法董其昌,兼取黃公望,倪瓚、他用董其昌的筆法來畫山水,卻絕無秀逸平和,明潔幽雅的格調,而是枯索冷寂,滿目淒涼,於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簡樸之氣,反映了他孤憤的心境和堅毅的個性。他的用墨不同於董其昌,董其昌淡毫而得滋潤明潔,八大山人乾擦而能滋潤明潔。所以在畫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與別人放得不一樣,同是“滋潤”,八大山人與別人潤得不一樣。一個畫家,在藝術上的表現,能夠既不同於前人,又於時人所不及。他的花鳥畫成就特別突出,也最有個性。其畫大多緣物抒情,用象徵手法表達寓意,將物象人格化,寄託自己的感情。清初畫壇在革新與保守的對峙中,八大山人是革新派“四大畫僧”中起了突出作用的一人。


朱耷《秋山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作品資料

朱耷(1626-1705),僧名傳綮,號八大山人,又號彭祖、雪個、個山、人屋、刃菴、道朗、良月、書年、何園、破雲樵、驢、驢漢、驢屋驢等。籍貫江西南昌,寧獻王朱權後裔。清初四大畫僧之一,對後世影響極大。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做道士,長期隱居在南昌青雲譜道院。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工書法,擅繪畫,能詩文。書學王獻之,風格獨特,意境高遠,以簡表意,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作品中常有一些出人意表的結構造型。山水學黃公望,在構圖上頗受董其昌影響,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多取荒寒蕭疏之景,剩山殘水,以此表達對舊王朝的眷戀和堅毅的個性。其筆墨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花鳥畫風可分為三個時期:50歲以前為僧時屬早期,署款“傳綮”、“個山”、“驢”、“人屋”,多繪蔬果、花卉、松梅一類題材,以卷冊為多,畫面比較精細工緻,勁挺有力;50歲至65歲為中期,畫風漸變,喜繪魚、鳥、草蟲、動物,形象有所誇張,用筆挺勁刻削,動物和鳥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鳥多棲一足,懸一足;65歲以後為晚期,藝術日趨成熟,筆勢變為朴茂雄偉,造型極為誇張,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其詩文題跋則含蓄隱晦,亡國之痛、狂放之態,寄於紙上。署款“八大山人”,聯綴似“哭之”或“笑之”之狀。

朱耷《秋山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