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上海博物館——當與君相見

博觀 | 上海博物館——當與君相見

“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熟悉書法的人,對這15個字絕不陌生,這是東晉王獻之書法名作《鴨頭丸貼》全文。雖則是王獻之寫給朋友的一張便條,抱怨鴨頭丸(一種利尿消腫的藥)效果並不好,但古人認為它“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鴨頭丸貼》自宋以來,為歷代藏家視為拱璧。20世紀初,為大藏家葉恭綽所有,1950年代釋出,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成立於1952年。現在館址位於人民廣場的上海博物館,於1996年建成開放。雖然叫做上海博物館,但稱之為上海藝術博物館似更為貼恰。上博不像大部分以地域命名的博物館,在常設展覽中有一個本地通史陳列,從遠古講到現代。上海的歷史故事有上海歷史博物館專門負責講述,上海博物館只負責講述中國燦爛的文化藝術。

上博館藏之精,在國內博物館中少有。而談到上博館藏,又不可不談書畫館藏。書畫作品由於易損毀,兼之經過數百上千年朝代變遷、戰火兵爨,今天能在博物館中歲月靜好,也是文物有靈。

一家博物館擁有宋代書畫藏品,都當作寶貝,唐代法書繪畫更難奢望。在上博珍藏裡,宋以前的作品,《鴨頭丸貼》自然算一件。王獻之父親書聖王羲之中年後重要作品《上虞帖》不得不提。唐代高僧懷素《苦筍貼》,同樣是與朋友約見面,“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和尚比王獻之心情要美麗許多。唐人孫位筆下竹林七賢中的山濤、王戎、劉伶、阮籍,4位高人抱膝危坐、談玄論道,心情自然也很不錯。

宋以後的作品,將孫位作品定名為《高逸圖》,徽宗皇帝趙佶也是書畫聖手,其草書七言詩紈扇也陳列在上博書法館。宋一代帝王們都熱愛書畫,宋高宗組織刻印的《淳化閣帖》,被稱為法書叢貼之祖。上博藏《淳化閣帖》初刻本,是從美國大古玩商安思遠手中以450萬美元購回。可以說自宋以來,幾乎所有在中國書畫藝術史上具有重要位置的作者的作品,上博都有收藏。

書畫以外,上博館藏青銅器、瓷器、傢俱,都可列於國內博物館前茅。除這些主流藏品,上博在一些小眾、小門類藏品上也有獨到之處。如上博專門有一個館叫做“少數民族館”,陳列少數民族文物。竹刻這個工藝美術中的小門類,上博收藏既精且富。

上博收藏展示的是整個中華文化,而這座博物館的地域屬性,除去藏品裡有幾百年前老上海人松江董其昌的作品和近代海上畫派作品,在我看更多的是一種領潮流之先的精神。自開埠以來,上海從來都是引領潮流的地方,即領時尚潮流,城市管理、公共設施建設也先行一步。

20世紀90年代末,我第一次走進上海博物館時,展館內隨觀眾走近變亮、離開變暗的展櫃燈光,更新穎的展陳方式,都曾讓我耳目一新。雖然現在所有博物館幾乎都如此,但彼時還極少見。

上博許多展館都冠以人名,這個被寫在館名上的某某,或者對博物館建設給予支持,或者捐獻了重要的文物。現在去上海博物館仍如是,繪畫、瓷器館中都有專門空間,展示某一藏家捐贈作品。在展覽介紹中寫出捐贈者名字和在展牌中寫出捐贈者名字,在當時都是最新的。上博有許多重要作品是藏家捐贈,特別是現在,文物有巨大的經濟屬性,上博仍能收到捐贈而來的重要作品,和上博一直以來對文物捐贈者的尊重不無關係。

現在,博物館無不開發文創,而先行者是上海博物館。當大部分博物館還沒有文創概念時,上博已經利用館藏文物元素生產大量文創產品。在世紀之初,一個博物館有專門文創售賣區,品類又如此多而精,唯上博而已。不過現在上博文創似乎開發不夠好,相比20年前沒有太多新意。

說回到《鴨頭丸貼》,上博書畫館藏豐富,但對它也不敢怠慢,從不輕易展出。雖然多次去上博參觀,仍沒有得睹真容,“與君相見”不容易呀。不過即便不能見到《鴨頭丸貼》,與上博“相見”一下,也很有必要,畢竟還有那麼多美好的藝術在上博等你。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博观 | 上海博物馆——当与君相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