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封丘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新乡市东南隅,与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全县总面积1225.5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609个行政村。封丘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策源地、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金银花原产地、全国树莓种植第一大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科院与省政府合作项目“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核心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是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树莓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相思之乡。关于封丘19个乡镇你真的都了解吗?

城 关 镇

城关镇是封丘县委和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息、交流中心,也是人流、物流、产业集聚地。城关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距大广高速10公里,西距京珠高速40公里,南邻兰原高速连接线,省道S277、311穿县而过,永定线纵观全境。城区主次干道130余条。 城关镇将建设成风景美、街区美、功能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宜居城区。

一个县的治所(县政府所在地)通常都设在县域内最大、最发达的居民集中地。古代的时候,通常在县治所的地方修筑城墙,有的还在外围修筑郭(外城墙)。由于进出县城必须通过城门(关),所以人们习惯把县城所在的地方叫城关。新中国建立后,有不少县使用“城关镇”作为县治所在地(县城)的行政建制正式名称,封丘也不例外。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居 厢 镇

居厢镇位于封丘县城北10公里处,全镇辖19个行政村,1974年正式成立居厢公社,1984年更名居厢乡,2014年撤乡建镇。居厢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毗邻省道S213封黄公路、环县赵陈公路贯穿东西,是县北乡镇的重要交通枢纽。

居厢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周定王二十一年(前586)晋景公召齐、卫、朱、杞等9国诸侯在郑地虫牢开会,即历史上有名的虫牢会盟。虫牢又名桐牢亭,俗称桐窝。春秋时属郑地,今居厢乡桑村东北牢坑为其遗址。虫牢原本是块平地,因为这次会盟,战车和马队的往来驰骋,荡起了漫天尘土,这些尘土被风吹散,会盟后,虫牢一带竟成了坑,故称牢坑。这次会盟跟历史上的其它会盟有点不一样,其它会盟有的是为了争夺霸主,有的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谈判。这次会盟更象是现在的军事演习,只为显示实力,或者说炫耀武力。

据传,五代时村西北有一红沙寺,有一逃荒的外乡人住在寺内西厢房里。后来,这人在当地成家,随着家人不断增多,在寺东南发展成村,为感念寺庙收留之恩,把村名叫作居厢。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应 举 镇

应举镇位于封丘县城西12公里,西与延津县、原阳县交界,东距封丘县城12公里,全镇区域面积96.4平方公里,耕地10.7万亩,总人口5.5万,下辖55个行政村,其中有一个回民自治村。镇区面积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2万口人,是典型的农业大镇、传统的劳动力大镇。镇域内有G327、S227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素有“封丘西大门”之称。

相传:宋朝年间,该地是当时文人进京赶考途中的落脚点,在该地落脚休息的文人考试后均榜上有名,中得举人,因此得名应举。还有一个说法,说是村中有唐时建造的应举寺,村以寺名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应举合作社是中国第一合作社,时任社长崔希彦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并到主席家中做客。1958年4月15日,毛主席以《介绍一个合作社》这一著名篇章,向全国推荐了一个合作社—应举社,高度赞扬了应举人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革命精神,成为当时全国农村、农业战线上的一面光辉旗帜。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嘉联农林生态园2017年成功挂牌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油用牡丹、避雨葡萄等农业产业,结合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实施200公里自行车漫游绿道建设,积极打造生态休闲特色小镇。

留 光 镇

留光镇地处封丘县境东部,距县城18公里处,距新乡市85公里,镇政府驻地在留光村。北邻赵岗镇,东临起重之乡长垣县,东南与黄陵镇接壤,南、西南界潘店镇,西与冯村乡相接。境内大广高速、省道213贯穿南北,其中大广高速封丘服务区设在该镇周庄村,交通十分便利。天然渠、十一支流经该镇,辖区水资源较为丰富。

留光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美丽的传说。据传,汉光武帝刘秀北征王郎时曾驻兵于此,故名。曾名留光店,留光集。另据《后汉书》记载:东汉20年,光武帝东游曾驻这里,赐名“刘光”,后演变为“留光”。境内存有青堆遗址,息氏墓、蛤蟆塌气坑等古迹。青堆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器物有石器条纹、方纹、陶罐、陶瓮、蚌镰等。2010年9月成功实现了撤乡建镇,留光乡改名为留光镇。留光镇还是国球世界冠军刘国梁的故乡、中华名吃萧记烩面发源地、生命之果树莓的原产地。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黄 陵 镇

黄陵镇位于封丘县城东南部,镇政府驻地黄陵村距县城23公里。东北与长垣县恼里镇、魏庄镇接壤,东邻尹岗乡,南邻李庄镇,西邻潘店镇,北邻留光镇。镇域南北长约12.5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区域面积53.13平方公里,镇区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万亩。从镇区到大广高速8公里,到106国道5公里。黄陵早在夏商时期就有记载。公元前16世纪,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第一次战例,即汤伐夏的“鸣条之战”遗址就在今黄陵镇境内。现在的黄陵镇平街村,为春秋时卫的阜邑,称为平邱,曾因公元前529年十二诸侯在这里参加兵车之会而得名。解放前黄陵镇以东西街为界,南归开封县,北属封丘县。1947年建立曲河县人民政府,黄陵归属曲河县,1949年曲、封两县合并,归属封丘县第八区。1958年成立黄陵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黄陵乡,1992年撤乡建镇。黄陵集是封丘县较大的集市,素有“小香港”之称,是封丘、长垣、兰考、东明四县边界的贸易中心。

据传,明初山西移民在黄土陵上建村,故名。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近几年,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隔天都有集市,周围多数乡镇的商业、农资产品在此汇聚,成为本镇及周围地区的物资集散地。近几年来,特别是2015年到至今,黄陵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就,第一产业稳定增产,第二产业迅速崛起,第三产业欣欣向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黄陵镇是全国重点镇,河南省第一批重点示范镇,河南省综合经济开发试点镇,新乡市示范中心镇。辖区内建有封丘县起重产业园区和封丘县环卫产业园区。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荆隆宫乡

隆宫乡位于河南省封丘县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东与陈桥镇相连,南与开封隔河相望,西与原阳县接壤,北与城关乡为邻。全乡总面积126平方公里,总人口64178人,耕地8.59万亩,辖38个行政村。

荆隆宫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黄河溢口,以荆条塞之,丰隆而起,称荆隆口。后人修宫敬奉,名荆隆宫,村以宫名。荆隆宫乡人民政府驻此。周穆王曾游此地,春秋时为“黄池”。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在此大会诸侯,与晋争做盟主,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黄池会盟”。历史传说“钟銮夜语”,发生在后钟銮城村。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闫立品为荆隆宫仝蔡寨村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金不换出生于后钟銮城村。洛寨村杂技人员遍布全国,被誉为豫北“杂技之村”。

“钟銮夜语”为封丘八景之一,据记载:钟銮城于元朝至元十四年(公元277年)十二月,位置在汴梁路封丘县北岸新建的水睦粮槽转运码头,名叫钟銮驿,后因居民增多,变为钟銮城。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陈 桥 镇

陈桥镇位于封丘县城南16公里,南临黄河,区域面积118.5平方公里,辖46个行政村。陈桥镇是封丘县的石榴、水稻主产区、其中陈桥石榴在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名牌农产品。1975年设陈桥公社,1983年改乡。2001年撤乡设镇。2005年,撤销司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陈桥镇管辖。

陈桥镇历史底蕴厚重,自然资源丰富。陈桥始建于五代,后晋时已有其村,相传,有一小桥失修,陈姓捐资修复,故名陈桥。后周时,设驿站,名陈桥驿。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创宋朝,史称北宋。近年来,陈桥镇党委、政府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事业这一难得机遇,经过调查论证,确立了充分挖掘和发挥“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的历史优势,积极展示千年古镇的厚重风貌。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陈桥镇东湖湿地是新乡国家级鸟类湿地自然保护区,南依黄河古城控导工程黄河大堤,东越大广高速开封黄河大桥引桥,总面积有22780公顷,其中陈桥镇境内3360公顷,湿地,像一颗珍珠,镶嵌在天上黄河地段的北岸,这里栖息着青头潜鸭、震旦鸦雀、白鹭、苍鹭等濒危珍稀鸟类,青头潜鸭全球不到500只,东湖湿地就有24只,目前陈桥东湖已发现鸟类共计156种,被誉为”鸟类的天堂”,在东湖野生兽类有12种,植物745种。陈桥镇东湖景区蒲草茂盛,芦花飘香,水美鱼肥,百鸟歌唱,美丽的乡村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陈桥村南有母亲河黄河蜿蜒流过,风光无限,使陈桥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赵 岗 镇

赵岗镇位于封丘县东部太行堤畔,距新乡市区75公里、开封市区50公里,距封丘县城18公里,距长垣县城8公里,大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S213与G327纵横交叉穿越境内,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非常便利。被誉为封丘“东大门”。赵岗镇革命历史悠久,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一九四零年六月十五日深夜建立了豫北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长封边杏园支部。张经任支部书记。全镇总区域面积77.1平方公里,其中镇域面积10平方公里,辖39个行政村,5.85万口人。据传,明朝时,赵姓在土岗上建村,取名为“赵岗”。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黄 德 镇

黄德镇地处新乡、安阳两市及延津、长垣、封丘、滑县四县交界,是封丘县的北大门。镇域面积为58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8万亩,人口3.9万。新长北线(省道308)横贯东西,封黄公路(省道219)连通南北,北有长济高速入口,东距大广高速4公里,西距京珠高速40公里,封丘县唯一的火车站(新荷铁路蒋村站)位于辖区内的蒋西村,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黄德镇的黄德村,开始时是以黄姓建村起名,叫黄村。后来改作黄德,意思为黄姓有德,所以就叫成了黄德。黄德镇民风淳朴、人民热情勤劳,镇区规划建设完善、环境优美、生活服务机构完备、功能齐全。新时期、新挑战、新发展,黄德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正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和谐、美丽黄德的大建设中。

冯 村 乡

冯村乡位于封丘县东北部,距县城9公里,全乡区域面积51.2平方公里,人口4.07万人,辖31个行政村,全乡民族为汉族。据传,明洪武年间冯姓从山西洪桐县迁此落户,建成村庄,故名冯村。天然渠,大功引黄工程在冯村境内交叉,水利条件优越。全乡4.5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井渠、机电配套和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是封丘县黄淮海开发示范乡之一,沿新 长公路已建成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冯村乡交通便利。新长公路南线横穿全境,韦陈公路纵贯南北,东与大广高速、国道106线相距8公里。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李 庄 镇

李庄镇位于封丘县城东南35公里处,东、南两面面临黄河,区域面积82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其中滩区18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总人口4.3万人,其中,滩区人口4万人,回族人口4500人。 据传,李姓最早在此居住,故名李庄。全镇22个行政村,18个村位于黄河大堤以南,是典型的黄河滩区镇。据传,李姓最早在此居住,故名。李庄乡人民政府驻此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李庄新区位于现李庄镇政府正北、黄河大堤外侧2公里处,总规划占地4平方公里,沿尹獐路、油贯路两侧布局,地理位置优越,可容纳5—8万口人。新区规划定位:“人文宜居、生态环保、商贸物流、旅游观光、和谐发展”。总投资约35亿元,建设周期为5—7年。新区交通发达,大广高速与京珠高速的连接线从李庄新区旁穿过,并在新区设有高速出口,连接线向东延伸与南兰、日东高速连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新区向北约2公里与县起重工业园区相临,方便了群众就近就业,为社区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新区向西近4公里是豫北最大的青龙湖湿地,景色迤逦,生态宜居。李庄新区建成后,将吸引尹岗、黄陵、曹岗三个乡镇的周边村庄向李庄新区集聚,将形成一个集商贸、物流、产业、旅游、生态、环保的宜居城市,成为带动封丘东部发展的副中心城镇。

潘 店 镇

潘店镇位于封丘县城东12公里处,区域面积73平方公里, 相传,宋枢密使潘美回河北大名路经此地宿店,故名潘店。潘店镇东接黄陵镇、南临曹岗乡、西通鲁岗镇、北靠留光镇。封尹公路横贯东西,S213纵贯南北,大广高速穿境而过,高速出口距镇政府仅4公里。2002年潘店镇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镇,典型的农业大镇,属革命老区,2005年油坊乡并入潘店乡,2010年潘店实现撤乡建镇。 相传,宋枢密使潘美回河北大名老家省亲路经此地宿店,故名潘店。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曹 岗 乡

曹岗乡位于封丘县东南部,全乡共辖25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区域面积79平方公里,耕地7.8万亩。据传,宋时曹姓在岗上建村,故名曹岗。黄河险工属历史老险工,该段历史上曾多次决口,管理部门称之为险工。每至汛期,黄河波涛澎湃、涛声轰鸣、黄河水滚滚东去,在此呈现悬河奇景,颇为壮观,大有李白笔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每至夕阳西照,远望黄河,又恰似一条金带横挂天空。 据传,宋时曹姓在岗上建村,故名。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青龙湖位于新乡市封丘县的曹岗乡境内,南接黄河,与七朝古都开封隔河相望,东临豫剧发源地。青龙湖与黄河仅一堤之隔,是清乾隆二十年(1761年)黄河决口时留下的一处自然湖泊,湖水面积2200亩,蓄水量300万立方米,南北长6.5公里,平均水深2米以上,最深处可达8米,因水深色青,南北狭长,宛如巨龙,故称青龙湖。总占地6000余亩,系黄河中下游和豫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湖泊。

雄伟壮阔的23道坝,在黄河大堤的内侧并排分列着, 像23个彪悍魁梧侍卫,时刻注视着这条桀骜难驯的黄龙。尤其是在汛期,黄河水像是下山的饿虎,咆哮着狂奔而来,每每走到23道坝前,也会收一收暴戾的脾气,规规矩矩的按照坝指河道而行。人站在坝上感受黄河导控后的温顺,像黄龙被驯服后踩在脚下,手持龙缰,蜿蜒升腾而起,顿有神游太空之妙。

鲁 岗 镇

鲁岗镇位于封丘县城东9公里处,明弘治年间鲁姓人来此定居,又因此地地势较高,称鲁岗,全镇区域面积5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9万亩,人口4.03万人,下辖37个行政村。鲁岗镇西接封丘县城,东临大广高速,南于历史名镇陈桥接壤,省道S227公路横穿全境,与封尹、戚陈公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区位优势明显。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鲁岗镇是典型农业乡镇。近年来,大力推进树莓、蔬菜、红薯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周罗文村连续承办三届“长寿封丘·树莓文化艺术节”,该村树莓种植面积已达300余亩。

陈 固 镇

陈固镇位于封丘县西北部,明洪武年间陈姓迁此建村,故名陈固。距县城15公里,西、北边界均与延津县接壤,2013年12月撤乡建镇,行政区划61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4.2万人,耕地7万余亩,素有“豫北商品粮基地”、“封丘金银花之乡”美誉。县道陈孙路纵穿南北,赵陈路横贯东西,“村村通”公路覆盖全境,镇政府驻地距新长南、北线分别为5公里和4公里,交通便利。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王 村 乡

王村乡历史文化悠久深远。汉朝时期就在这里设村建镇,东汉时期徐州州官使君庙建在王村乡,1969年设王村公社,1983年改乡。因此地王姓人居多,故称王村乡。贾王村为乡政府所在地。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王村乡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万亩,辖50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5417人。有30多个行政村在封丘新城区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区内,是封丘新城区建设主战场,是封丘工业发展主阵地。省道219、311纵横贯穿,距大广高速封丘口15公里,距新荷铁路封丘站20公里。工业发展稳中有进。工业生产以农副产品加工、衡器制造、调味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为主,特别是衡器制造,发源地就在王村乡,业务范围涉及全国各地。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尹 岗 镇

尹岗镇位于河南省封丘县城东30公里处,北与长垣县接壤,南与李庄镇相连,西与黄陵镇交界,东与兰考隔河相望,辖29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含回、汉两个民族。全镇总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3.7万人,耕地48000亩。镇政府驻地规划面积为4.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3.1平方公里。尹岗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位于省道213东10公里处,尹獐路横穿全镇南北,贯孟堤从镇东部穿过。经过尹岗广大干群的开拓创新、拼搏奋斗,目前尹岗镇已形成以起重机制造、环卫产品、PVC管材、印刷制品四大支柱产业和金银花、药用牡丹、核桃、石榴等特色种植产业。近年来,尹岗镇紧紧围绕优化结构、壮大规模、提升水平、扩大总量的目标,注重优化投资环境,积极联系客商,洽谈项目,引资规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同比增长26.5%。

此地尹姓人最早建村。镇政府所在地现为大庄。传说,该村史姓人多,又比邻村大,故名史大庄。后朱姓迁此,史姓绝,改名大庄。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荆乡回族乡

荆乡回族乡恢复建制于1986年12月,位于封丘县城西3公里处,311省道东西贯穿,辖5个回族村庄,总人口7005人,村民小组30个,耕地6856亩,区域面积7.72平方公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是豫北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西和应举镇相邻,东和城关乡相邻。辖百寺、前荆乡、白庄、杨庄、后荆乡5个行政村。封(邱)獐(鹿)公路过境。 目前,全乡呈现出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荆乡回族自治乡乡政府原驻地为前荆乡,境内多回族聚居,故得名。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城 关 乡

城关乡位于封丘县中部,东、南、西三面环绕县城,乡政府驻地现为大娄堤。原名娄堤,因娄姓人在此居住而得名,后为与东派生村区别,改称大娄堤,。东与鲁岗乡、冯村乡,北与王村乡,西与应举镇,南与陈桥镇、荆隆宫乡相接,并与城关镇、回族乡交错相邻。G327国道、兰原高速、新—长公路、国道106—107连接线、封—开公路、封—尹公路、尹—獐公路均从城关乡境内通过,国、省、县级道路呈“米”字形贯穿全境。全乡区域面积67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5.8万人,耕地7.1万亩。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封丘县乡名命名主要有四种:地理位置、以姓命名、历史典故、民族命名。地理位置:尹岗、鲁岗、曹岗、赵岗。以姓命名:黄陵镇、王村乡、李庄乡、冯村乡、黄德镇。历史典故:潘店镇、应举镇、陈桥镇、留光镇、居厢乡、荆宫乡。民族命名:回族乡。

封丘各乡镇概况及名字来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