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豈曰無衣”感動無數人,日本援助已在“意料之中”

疫情爆發以來,日本舉全國之力為武漢送去支援,他們在所有援助物資上都寫有充滿正能量的漢字,表達“風雨同舟,與我們共抗疫情的決心”,如: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出自《詩經·秦風·無衣》)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作者:日本長屋王)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出自王昌齡詩《送柴侍御》)

……


疫情當前,“豈曰無衣”感動無數人,日本援助已在“意料之中”


《秦風·無衣》是《詩經》中最著名的愛國詩,表達了秦國人對祖國的熱愛,展示了秦國人“同仇敵愾”的決心。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日本在援助物資上註明“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讓無數中國人為之感動,眼前彷彿再次浮現秦軍戰前誓師時的感人景象,而當前,中日的共同敵人就是新型冠狀病毒。


當我們感動完畢,驀然回首之時,就會看到日本“口罩”背後的緣由,其實日本對我們的援助是“註定之中”的事情,日本這一次,是真心實意的想要幫助我們。


日本擁有悠久的感恩文化歷史,“感恩”的情感已經植入日本人的靈魂深處,在日本人看來,有兩種“恩德”是與生俱來的:

1.父母的養育之恩

2.天皇的統領之恩


疫情當前,“豈曰無衣”感動無數人,日本援助已在“意料之中”


在這兩個感恩的根基之上,日本人構建了自己的感恩體系,如果自己得到他人的幫助,那麼必然想盡方式進行回報,否則自己的良心將會受到嚴重的譴責。


當然,我們中國人也有感恩之情,我們擁有儒家文化,其中也反覆強調“感恩文化”,如《論語》中提到的“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孔子要求我們,通過孝敬父母的方式來回報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疫情當前,“豈曰無衣”感動無數人,日本援助已在“意料之中”

但是日本的感恩文化與我們截然不同,他們的感恩背後是一套“恥辱文化”的支撐,而我們的感恩是一種與“罪惡文化”相關的意識形態體系。


“恥辱文化”:道德靠羞恥心強制,通過外在社會強制力引導。

“罪惡文化”:道德是個人內心的事,通過認錯與坦白得以緩解


由此可見,“恥辱文化”具有“由外及內”的特徵,日本人的道德體系是建立在外部對自己的評價基礎之上的,如果自己道德存在問題,就會受到社會的整體制約,在壓力之下,很多人精神崩潰,甚至出現自殺的現象,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日本人在戰敗後,很多人選擇自殺;


疫情當前,“豈曰無衣”感動無數人,日本援助已在“意料之中”

“罪惡文化”顯示出“由內而外”的特徵,當出現道德或其他問題時,個人通過做一些事情來得到內心的緩解與平衡,對我們情感起決定作用的是自己,而不是外界的環境。


所以,日本式的感恩更加“極端”,在日本的地鐵上,日本老人並不願意讓年輕人給自己讓座,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無法回報年輕人的禮貌行為,而讓自己陷入情緒不安中,這與我們的一些“大爺大媽”因為年輕人不給讓座辱罵、毆打年輕人呈現出截然相反的狀態。


疫情當前,“豈曰無衣”感動無數人,日本援助已在“意料之中”

日本近乎極端的感恩文化讓“天皇”制度得以保留。二戰結束後,美國在日本“天皇”問題上,開始犯難,他們考慮是否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度,是否有必要在日本國內建立一套新的政治制度,經過充分調研之後,他們瞭解日本的“感恩”文化後,決定保留“天皇”制度。


日本人無條件感恩於“天皇”,這種感恩在孃胎裡已經形成,根本無法撼動,同時日本人“感恩”的背後存在著“恥辱文化”,日本人並不會把戰敗的原因歸因於美國人,他們會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失敗的原因並不在於敵人太強,而在於自己太弱小,這是自己的恥辱,這種獨特的日本文化,為美國在戰後,日本的重建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疫情當前,“豈曰無衣”感動無數人,日本援助已在“意料之中”

在充分的瞭解日本的“感恩”文化後,我們就可以理解日本為何舉全國之力幫助我們,因為我們曾經,在日本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

1.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後,中國北洋政府對日本施以援助

2.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中國大陸向日本捐款總額約為9億1997

萬1886日元(約合人民幣6440萬元)

3.2018年日本暴雨災害,中國捐款約為248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440萬元)

......


在日本人看來,幫助中國就是一種情感釋放,做一個接地氣的比喻就像是坐公交車的老奶奶突然被年輕人讓座,疲憊不堪的她當時接受了年輕人的禮貌行為,之後她一直想著如何回報這個年輕人,終於得知這個年輕人由於沒錢上大學,她慷慨解囊,贊助年輕人上學,此時她感覺到非常快樂,這種快樂在壓抑在自己內心多年的回報念想,終於變成現實了。


除了文化影響之外,日本對我們慷慨援助的背後,還存在著一個最為核心的內容,就是國家利益。


疫情當前,“豈曰無衣”感動無數人,日本援助已在“意料之中”

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很多日本企業與中國企業存在著“上下游”關係,如果中國企業在疫情面前受到影響,就會直接作用於日本國內企業,這就會日本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


同時,旅遊業是日本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遊客的消費能力,日本人心知肚明,如果中國不能早日擺脫疫情,出境人口會急劇下降,直接影響到日本旅遊業的發展。


疫情當前,“豈曰無衣”感動無數人,日本援助已在“意料之中”

但是就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來看,日本的疫情已經呈現出爆發態勢,如果日本政府不能解決國內疫情的話,日本將會受到嚴峻挑戰。


此外,美國與日本的關係“快速降溫”,特朗普提出日本政府向美國繳納80億美元軍費的要求(暴漲4倍),並威脅日本如果不能滿足美國的要求,美方將通過貿易等多種途徑,對日本採取限制措施。


疫情當前,“豈曰無衣”感動無數人,日本援助已在“意料之中”

儘管美日軍費問題仍未給出明確答案,可是從日本政府的角度來看,心裡肯定是“不爽”的,如果美日軍費問題談崩,美國對日本進行貿易制裁,日本只能把發力點轉到中國,以此來促進日本產品與服務出口,刺激國內消費市場,規避美國貿易制裁所帶來的經濟風險。


從日本國內文化與國家利益的層面來看,日本對我們的援助已經是註定之中的事情了,但是我們仍然要對日本“高看一眼”,日本前期為我們捐贈大量醫療物資,以至於國內爆發疫情後,日本醫療物資更加緊缺,甚至出現日本人為了爭搶口罩而大打出手的事件,由此可見,“豈曰無衣”並不是一句空話,日本對我們的幫助是“真心實意”的。


疫情當前,“豈曰無衣”感動無數人,日本援助已在“意料之中”

既然真心實意的幫助我們,那麼就是我們的朋友,在2月26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達了對日韓援助的感謝,並願意與日韓分享信息與經驗,共克時艱。


本次疫情,或許是中日友好關係繼續升溫的加速器,中國加油,日本挺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