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

xegWN


自【名師】第二階段課程開始之後,我認真學習了《課程改革的力量》、《教師如何做好規範的教學設計》、《高效教研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從教師的精彩教到學生的有效學習》、《從動機到能力—教師專業成長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法的運用與教學風格的形成》、《基於學情分析的課堂教學策略》、《畢業班備考及學生心理指導》等報告,感受頗多。專家的講座高屋建瓴,異彩紛呈,使我深受啟發。


結合講座內容和我個人的理解,我對“現階段名師如何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這一問題進行了思考,下面從四個方面逐步闡述如下:

一、何為名師

個人認為,名師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上幾節優質課,不能算名師;發表幾篇論文,不能算名師;獲得幾個稱號,不能算名師;名師不是選出來的,也不是任命就是的。

名師首先應有淵博的知識、先進的理念、精妙的口才、高超的技能,但崇高的人格魅力、積極的探求精神、飽滿的創新激情、民主平等的教學思想更是名師應有的素質。

作為教師,如果你影響了一個學生的一生,在這學生心中你就是名師;如果你影響了一群學生的一生,在這群學生的眼裡你就是名師。所以,名師具有地域性和侷限性。

二、何為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近幾年教育界流行的一個熱詞。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衡量有效教學的惟一指標。

有效教學的 “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

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二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什麼”和“學到什麼程度”。三是採用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

三、何為優質教學

個人認為,“優質教學”是指教學過程不但要求“有效”,更要“優質”和“高效”。“優質教學”應最大程度地發揮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利用好各種優質教學資源,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教學的最大效益。

四、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的策略

作為一線初中物理教師,使平時的課堂教學節節“有效”,實屬不易,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更具有挑戰性。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使自己在業務和技能上具備高、精、尖的要求,並且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一定的教學策略。結合自己19年的教學經驗,簡單總結一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的策略。

1、整體備課:要從單元的整體開始。

教學設計是進行教學前的必備功課。受教學經驗和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幾乎所有的新教師和部分老教師,上課前一般的備課步驟,基本上是看看教參,看看教材,寫寫教案,只關注本節教材內容,而不會從單元的整體去著手備課。這種備課方式在無形之中把完整的教學內容搞得支離破碎,同時也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知識往往也是支離破碎,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利於形成知識體系,構建學科框架。

規範嚴謹的教學設計應從單元備課開始,教師首先應梳理整個單元知識之間的聯繫,認清本單元知識在本冊教材乃至本學科教材體系中的地位,明確本單元知識在課程標準中的具體要求,提出本單元知識的核心問題,然後再進行具體的每一節的教學設計,從單元問題導學設計再到節問題導學設計。這樣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會照顧到知識之間的聯繫,提高了對學科知識的整體把握。

備課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好備課組和教研組的集體力量,進行集體的分析與研討,提高備課的深度和有效性,實現集思廣益。

2、備課時間:備教情、備學情平分天下。

中國傳統的教學,教師在上課前的教學設計、教學準備,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教情的分析和準備上。教師研究教參、分析教材、準備教學用具,但很少關注學情的分析。實際上,現代教學研究發現,以學生為本,教學設計針對學生實際,教學過程中才會做到有效和高效,教學設計中所設計的問題才是“學生的問題”,若不研究學情,教學設計中所有的引導問題只能算是“教師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就會經常碰釘子、走彎路,實現不了有效和優質教學。所以,要想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必須將學情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備課中備學情的時間至少要佔到備課總時間的一半,即教情、學情平分天下。

3、教學設計:關注細節處理和難點突破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一般均與實驗有關。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很多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又不易操作,對於剛開始接觸物理學習的初中生來說,引導學生處理好實驗的細節是保證順利完成實驗和歸納得出結論的關鍵,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好層層深入的細節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實驗,這是物理教學中實現優質教學的必須關注和做好的問題。在物理教學中,教學難點一般是一些重點概念和規律的得出過程,這些概念和規律的得出,有時需要教師創造性地改進實驗,或充分利用現代的多媒體優質來進行突破。從近幾年的優質課評選可以看出,對於物理實驗的細節處理好的,難點突破好的課一般均獲一或二等獎,而細節處理不好的,難點突破失敗的則少有獲獎的。

4、課堂教學:情境教學中的有效啟發與機智應變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鑑於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初中生的學習特點,要想在物理教學中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應注重情境教學。教學中應創設符合本地學生實際的與暗含本課教學知識教學情境,利用學生熟悉的問題引導學生髮現其中的物理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有效啟發與教學中的機智應變顯得異常重要。所以說,優質教學對教師基本素質和教學質能的要求很高,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學習與提高。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學中實現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的基本策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還應學會做一個“懂學生”的老師,做一個學生信任的老師,使學生“樂中學、學中樂、樂中得”,這樣才能實現優質教學。


象山易學堂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自【名師】第二階段課程開始之後,我認真學習了《課程改革的力量》、《教師如何做好規範的教學設計》、《高效教研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從教師的精彩教到學生的有效學習》、《從動機到能力—教師專業成長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法的運用與教學風格的形成》、《基於學情分析的課堂教學策略》、《畢業班備考及學生心理指導》等報告,感受頗多。專家的講座高屋建瓴,異彩紛呈,使我深受啟發。

結合講座內容和我個人的理解,我對“現階段名師如何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這一問題進行了思考,下面從四個方面逐步闡述如下:

一、何為名師

個人認為,名師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上幾節優質課,不能算名師;發表幾篇論文,不能算名師;獲得幾個稱號,不能算名師;名師不是選出來的,也不是任命就是的。

名師首先應有淵博的知識、先進的理念、精妙的口才、高超的技能,但崇高的人格魅力、積極的探求精神、飽滿的創新激情、民主平等的教學思想更是名師應有的素質。

作為教師,如果你影響了一個學生的一生,在這學生心中你就是名師;如果你影響了一群學生的一生,在這群學生的眼裡你就是名師。所以,名師具有地域性和侷限性。

二、何為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近幾年教育界流行的一個熱詞。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衡量有效教學的惟一指標。

有效教學的 “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

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二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什麼”和“學到什麼程度”。三是採用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

三、何為優質教學

個人認為,“優質教學”是指教學過程不但要求“有效”,更要“優質”和“高效”。“優質教學”應最大程度地發揮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利用好各種優質教學資源,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教學的最大效益。

四、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的策略

作為一線初中物理教師,使平時的課堂教學節節“有效”,實屬不易,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更具有挑戰性。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使自己在業務和技能上具備高、精、尖的要求,並且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一定的教學策略。結合自己19年的教學經驗,簡單總結一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的策略。

1、整體備課:要從單元的整體開始。

教學設計是進行教學前的必備功課。受教學經驗和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幾乎所有的新教師和部分老教師,上課前一般的備課步驟,基本上是看看教參,看看教材,寫寫教案,只關注本節教材內容,而不會從單元的整體去著手備課。這種備課方式在無形之中把完整的教學內容搞得支離破碎,同時也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知識往往也是支離破碎,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利於形成知識體系,構建學科框架。

規範嚴謹的教學設計應從單元備課開始,教師首先應梳理整個單元知識之間的聯繫,認清本單元知識在本冊教材乃至本學科教材體系中的地位,明確本單元知識在課程標準中的具體要求,提出本單元知識的核心問題,然後再進行具體的每一節的教學設計,從單元問題導學設計再到節問題導學設計。這樣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會照顧到知識之間的聯繫,提高了對學科知識的整體把握。

備課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好備課組和教研組的集體力量,進行集體的分析與研討,提高備課的深度和有效性,實現集思廣益。

2、備課時間:備教情、備學情平分天下。

中國傳統的教學,教師在上課前的教學設計、教學準備,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教情的分析和準備上。教師研究教參、分析教材、準備教學用具,但很少關注學情的分析。實際上,現代教學研究發現,以學生為本,教學設計針對學生實際,教學過程中才會做到有效和高效,教學設計中所設計的問題才是“學生的問題”,若不研究學情,教學設計中所有的引導問題只能算是“教師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就會經常碰釘子、走彎路,實現不了有效和優質教學。所以,要想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必須將學情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備課中備學情的時間至少要佔到備課總時間的一半,即教情、學情平分天下。

3、教學設計:關注細節處理和難點突破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一般均與實驗有關。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很多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又不易操作,對於剛開始接觸物理學習的初中生來說,引導學生處理好實驗的細節是保證順利完成實驗和歸納得出結論的關鍵,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好層層深入的細節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實驗,這是物理教學中實現優質教學的必須關注和做好的問題。在物理教學中,教學難點一般是一些重點概念和規律的得出過程,這些概念和規律的得出,有時需要教師創造性地改進實驗,或充分利用現代的多媒體優質來進行突破。從近幾年的優質課評選可以看出,對於物理實驗的細節處理好的,難點突破好的課一般均獲一或二等獎,而細節處理不好的,難點突破失敗的則少有獲獎的。

4、課堂教學:情境教學中的有效啟發與機智應變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鑑於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初中生的學習特點,要想在物理教學中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應注重情境教學。教學中應創設符合本地學生實際的與暗含本課教學知識教學情境,利用學生熟悉的問題引導學生髮現其中的物理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有效啟發與教學中的機智應變顯得異常重要。所以說,優質教學對教師基本素質和教學質能的要求很高,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學習與提高。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思捷數學園地


怎樣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

一、認真備課,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備課是教育教學對教師最基本的常規要求,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項創造性的勞動。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課備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成敗,現在許多老師備課,都是把往年的教案拿出來,再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教學經驗進行去粗取精性的修改,變成一節課新的教學設計,這樣閉門造車式的備課,是給教師節約了大量的時間,但又怎麼能夠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特別是青年教師,何談創新?要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備好課是關鍵,怎樣才能備好每一節課呢?應從以下三個階段入手: 1、自己備課 自己備課就先認真閱讀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教科書,根據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先寫一課的簡案,主要是熟悉課本的教學內容,明白課本編排的意圖,對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的再認識,制定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以及達到教育教學目標的的整體思路,我們又稱之為前備課,前備課是整個備課過程的核心,是教師把課本知識、技能在大腦中的重現,是上好課的關鍵。 2、參考別人備課 前人或同行的經驗都是可貴的,是要廣泛攝取,因為他們中有許多人都教育教學的優秀者,有的是教師的楷模,有的甚至是專家,他們的經驗畢竟比我們要豐富的多。牛頓說過:“只有站巨人的肩膀的人,才能成為偉大的人。”不學習別人的人的先進經驗怎麼才能提高自己,當然對別人的教案要進行去粗取精,不論是多好教案要看它是否適合你的學生,且不可死搬硬套,只有適合學生的知識層次和知識結構的教案才是最好的教案。 3、課後備課 一節完整的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實施,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對自己所教的學生知道的又有多少?學生中蘊藏巨大的潛力,在教學過程中經過老師的引導、啟發他們的才能被挖掘出來,課前是無法預測的,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只有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才能不斷地發現;不斷地發展;不斷地創新,自己的專業水平才會不斷地提高。倘若我們不把課堂教學中的精彩的教學設計,記錄在案又怎麼談得上教學相長呢?相反我們把課堂上自己的原來設計的教學過程,重新再設計,使每個學生都接受,使每名學生都能快樂學習,享受學習,體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樂趣。這同時也正在提高教師的威信,提高教師的品位。 二、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提升教師的品位 怎樣才能提升教師的品位呢?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成功的階梯,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學研究進行批判、繼承、創新和發展,才能更好地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怎樣寫好教學反思呢?教學反思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書寫: (一)寫教師教學的情況 1、課前反思 首先要反思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符合課程標準的規定範圍,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符合學生的學情,怎樣落實教學目標,如過程與方法你的教學設計是否真正體現過程與結果並重,你用的教育影片能否使學生的熱情洋溢,你採用的教學方法學生是否喜愛,對於所傳授的知識與技能是否實用,效果怎樣等等都是需要反思的。 2、課中反思 反思教學目標是否得以實現,反思教學的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能夠突破,教學活動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有哪些精彩的教學片段值得回味,值得發揚光大,哪些實驗需要改進效果更好,哪些藥品怎樣配製產生的現象更明顯,更清晰。學生的分組是否合理有效等等。這些從課堂教學中得來寶貴經驗,把它及時記錄下來,千萬不可拖延,以免流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二)寫學生學習的情況 教師課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學生為中心而開展的,一堂課的教學設計是否優劣,主要是從學生收穫的多少來衡量的,學生就是課堂教學的一面鏡子。對學情的反思是教學反思的核心,有些老師是隻管教,不管學,最終的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善於洞察學生的一言一行,並對他們的言行進行分析解剖,才能瞭解學生掌握學生,對症下藥,才能當好一名好教師,另一方面可通過批改作業,批改測試卷認真分析學生做題的優缺點,找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下次的教學活動中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和引導,使他們學習更上一層樓。記得上海普陀教育學院祝主任說得好:“做好的說出來,說好的寫出來”,教育教學是一門深奧的藝術,它不是一日而蹴的學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每位教師總是有自己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不論是成功的經驗還失敗的教訓都說出來、記下來。成功的經驗可以繼續發揚光大,失敗的教訓可以供我們汲取,以免我們下一次會重蹈覆轍,多走彎路。教學反思是繼承和批判;發展與創新;同時也是循序漸進的,它的道路是迂迴曲折的,但其前途卻無法估量。 三、摘取“教書匠”的雅號,做“研究型”的教師 新課程改革召喚一批批適應新課改的教師,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專業要求是:成績好、能做課、會科研,新教學改革要求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高深的教學教學理論,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以及課程資源開發的能力等。這說在很大程度地提高做一名合格教師的標準,以前的那種只會教書的“教書匠”型的教師,早已不適應新課程的改革,只有不斷地研究教育教學新方法,不斷探究、不斷改革和創新,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師,這才是新時代、新課改對每位教師的迫切要求。然而面對著新時代的活潑、又富有朝氣的中小學生、許多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變得也更加繁重,來自於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比較大,提起搞科研那就更煩了。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你想讓教師的勞動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義務,那就引導教師走上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只有教師把教研工作作為一種樂趣,工作起來才不會感到累,才會越做越有精神。怎樣做好一名“研究型”的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關注點滴積累,整理成文; 把平時在教育教學中的所得把它收集起來,整理成冊,日久天長就是一本實用寫作素材,不要閒少,只要每一天記錄一句有價值的心得體會,一年下來,也會積累成七到八千字好文章。另外平時自己在閱讀一些期刊和雜誌,把一些名言名句也抄錄下來彙集成冊。 2、由簡到難,逐步嘗試教學研究; 從簡短的教學案例入手,先寫一些簡單的教學案例,如把一節課的教學片段記錄下來,再加以分析評論,一篇教育教學案例就是在描述生動故事的基礎上加以精彩的點評,進而再進行專題探索具體方法:首先提出問題即為什麼?弄清問題產生的原因,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實施,問題解決了沒有,得出了什麼結論,今後在教育教學應該怎麼辦?當然書寫格也不應有什麼侷限


曉夢教資


首先教學目標要恰當,其次學習任務明確,教學方法要具有多樣性,在關注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的同時要注重教師教學的引導性,還要注重評價機智的激勵性,還要注重課堂效果檢查驗收的時效性,最後佈置的作業要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