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王氏家族之謎

大秦帝國從秦穆公稱霸西陲,到秦始皇統一六國之間,王氏家族並非帝國主流,僅到王翦因功封“列侯武成侯”,一躍成為百官功臣之首,以及丞相王綰、卿王戊等,才使王氏諸族成為當朝權貴,此時列侯武成侯王翦、列侯通武侯王賁、襄侯王陵、丞相王綰、卿王戊等王氏諸巨頭並列朝堂,一時權傾朝野。

王氏各家一度非常顯赫,秦始皇都從皇宮中看見丞相王綰“車騎之盛”,有點不太高興,甚至可能心生疑忌,但立即就有“中人”即太監密報王綰,后王綰“自損車騎”,秦始皇知道後大怒,“此必中人洩吾語”,將當時跟隨的太監一殺了事。

此時丞相王綰勢力之盛,已經進入皇宮之中,而且就在秦始皇的左右,一代梟雄、吞併六國的秦始皇是何許人也? 王綰如此弄權秦始皇能高興嗎?

所以很快王綰就去相了,就是不再擔任丞相,這裡面是秦始皇的安排,還是王綰自請告老,《史記》等諸多史籍均未記載,只是不再出現丞相隗林、王綰這樣的記載,直至左丞相李斯、右丞相馮去疾這樣的記載,才顯示大秦帝國的丞相在秦始皇最後幾年已分別換人。

李斯雖有“諸子悉尚秦公主,諸女悉嫁秦公子”的榮耀與權勢,卻顯然沒有王綰將親信勢力延伸到皇宮之中的能耐,而且,最為關鍵的是,秦始皇是一代梟雄,“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一旦生起疑忌就很難放過,但王綰在去相之後卻平平穩穩,安然地等到了秦始皇病逝於外,躲過了被疑忌而招殺身之禍的災難。

在《史記·范雎蔡澤列傳第十九》中有“…卒聽范雎謀,使五大夫綰伐魏,拔懷。…”的記載,這個“五大夫綰”恰恰與王綰幾乎同時,應該可以肯定就是後來的丞相王綰,說明王綰曾經是、或者出身于軍事將領,從中級軍官積功晉升直至轉為丞相,雖然沒有王翦、王賁的赫赫戰功,但出將入相也是一時的翹楚了。

所以,就單王綰平安退休的結果,就意味著不知多少皇宮嬪妃、親隨太監在秦始皇身邊說了多少好話,不然,以秦始皇鷹眉鷙目、多疑之心,王綰位高權重卻在他身邊玩弄權謀把戲,既有武將白起的前車之鑑,也有權臣呂不韋的後事之師,王綰是很難逃過秦始皇的誅殺的,王綰家族的勢力由此也可見一斑。


十四、王氏家族之謎

但是,在白起縱橫秦趙之戰時,王翦、王綰、王陵等等不過是羋姓的白起手下普通的中低級的軍事將領,在白起因軍功被封為最高軍事長官“大良造”時,王綰、王陵還僅僅是五大夫一級的中低級軍官,此時王翦雖未見記載,由於王翦年齡上要老於王綰、王陵,所以王翦的級別職務可能稍高,但也高不到哪裡去,因為更為年長的王齕、王齮也不過才是將軍。

而且,自穰侯魏厓開始,至羋姓白起,其間還有將軍羋戎、庶長魏章等,軍功世家幾乎羋姓佔據大半,高級將領更多,王、桓、司馬、楊等諸將,不過充任偏師,在大的征戰殺伐中跑跑龍套,甚至可能終身只不過是中下級軍官,又哪裡敢想到後來王翦會破楚滅楚、位居百官功臣之首呢?

應該說,白起被誅殺後,羋姓家族諸高級將領以及魏氏諸將,可能都被清洗或者冷落放逐了,即白起之死一定引發了秦帝國軍隊中的大的人士動盪,使得原為中下級軍官的王氏諸將有機會參與到主要的征戰之中,並逐漸展露崢嶸。

其中王陵在二世時戰亂中投降於劉邦,此時王翦、王賁已死,曾經戰功卓著的王氏諸將僅剩下老將王陵了,由於記載中明確為“襄侯王陵”,故必為王翦、王綰同時代人,在吞併六國中以功封侯,所以應該是在戰亂的最後危急關頭,機動部隊都打光了,雖為老將也迫不得已出征的。

不過,與王離降敵相比,王陵降敵意義不大,當屬於偏師之類,但縱橫四海、雄吞六國的王氏諸將就這樣在王離、王陵的降敵中“將不過三世”而敗,了卻了一段歷史,不能不讓人感懷喟嘆。

那麼,王氏家族是否與秦帝國一樣,在歷史中屬於曇花一現?王氏家族在秦帝國中的真實史蹟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大秦帝國覆滅之後的王氏家族又是什麼樣的歷史發展軌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