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你知道的有哪些?

自从有了“圈层”的概念,“活动”就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载体,各地区、企业活动类型、方式越来越趋同,当然因为“融合”也越来越丰富,虽然也有很多创意,但是要不是“大同小异”就是快速被别人效仿。但是各地区的民俗却始终能具有恒定的不可替代性和独特性。


重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你知道的有哪些?


每个地区都会有很多的民俗,但是不一定有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哦,那重庆这个神秘的大都市有没有这样的民俗呢?

一、秀山花灯

秀山花灯,俗称:跳花灯、耍花灯、花灯戏,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秀山花灯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花灯艺术最具代表性而命名,广泛流传于四川、湖南、贵州、湖北四省交界的土家族聚居地区。

l 是我国西南地区花灯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

l 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说唱艺术

l 是集宗教、民俗、歌舞、杂技、纸扎艺术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现象和民间表演艺术

l 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

据历史记载,秀花灯起源于元代的“跳团团”(即男、女二人在方桌上载歌载舞,连说带唱),明代又融入采茶戏的一些歌舞表演形式,始有“花灯”之称。后来,又发展为搭花台、花灯单边戏和现代花灯剧。

秀山花灯表演每年从正月初二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十六以后叫"厚脸灯"。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秀山花灯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


重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你知道的有哪些?


重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丰都庙会

丰都庙会是流行于重庆市丰都县一带的民间习俗文化活动,“丰都庙会”以鬼城文化为载体,“丰都鬼城”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以这种形式举办的庙会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唯一的。庙会活动的形式、内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极具观赏性。1988年4月18日,丰都县举办首届鬼城庙会,在保留原有庙会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经贸洽谈、物资交流等内容。2014年11月11日,“丰都庙会”成功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说曾经丰都鬼城寺庙林立,庙会众多,全年高达35次。如正月初九玉皇殿玉皇大帝圣诞庙会,二月初二天子殿为阎罗王天子圣诞与天子娘娘肉身成圣期举行天子会,四月初八大雄殿为释迦牟尼圣诞办佛主会,九月初八为丰都大帝圣诞举办土地会等等。每年的阴历三月初三,各处游人、香客纷拥而至,热闹非凡。庙会的主要项目就是上山进香,如到天界地府里去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平安吉祥,健康顺意;到天子殿、观音殿面前“拴娃娃”,祈求来年喜得贵子;患病的人到药王前祈求的是早日康复,一生安康。


重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你知道的有哪些?


重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你知道的有哪些?


三、宝顶架香庙会

宝顶架香庙会流传于重庆市大足区,始于南宋,由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衍生而来。宝顶香会以观音菩萨为朝拜主神,以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前后四五十天为活动会期(今3至7天),每届香会香客少则十多万,多达四五十万。信众来自云、贵、川、陕、湘、鄂、闽、粤等省。

宝顶架香庙会是大足石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别具一格的庙会,是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高度结合而绽放的一朵奇葩,2014年11月11日,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重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你知道的有哪些?


以上图文部分来自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谢谢!

撰稿人:若水如你

撰稿时间:2020年3月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