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与关羽有关:三国中名将辈出的杂号将军

【话说军世】在三国乱世中,许多人都励志从军,博得拜将封侯、扬名立万的机会,在众多的将军称号中,虎威将军是一个品级不详的杂号将军,不过其实三国时代的不少名将都曾被拜为虎威将军,其中有三位名将与关羽很大的关联,比如说被网友戏谑为“愿为曹家世代“抽烟、喝酒、烫头”的于禁,还有丁奉、吕蒙和赵云。


大多与关羽有关:三国中名将辈出的杂号将军


“晚节不保”——于禁


大多与关羽有关:三国中名将辈出的杂号将军


在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屡次反叛,反复无常的昌豨再次反叛曹操,于禁领命出征,与夏侯渊一起攻克昌豨,昌豨向于禁投降,人们原以为于禁会因为本是旧友的关系,将昌豨留给曹操处置,也许会会有好一些的结果,但是于禁以曹操“大军包围后投降的人,不能免罪”,要执行法令为由,杀了昌豨,因此战,于禁被拜为虎威将军

在陈寿《三国志 魏书》中被称为“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之一的于禁,与张辽、张郃、徐晃、乐进一起被后世称为“五子良将”,对应的便是蜀汉“五虎大将”,不过相比较于其他四位,即便是后来中伏身亡的张郃,于禁的人生最后堪称“晚节不保”,先是被关羽水淹七军而擒获,当时庞德宁死不降,于禁却投降了,关羽被吕蒙击败后又流落吴国,等到回到曹魏时,曹丕已经称帝两年,不仅仅封给他了一个安远将军的低品将军,还用壁画明里暗里羞辱,最后在羞愧中病逝。

曾经的“吴下阿蒙”——吕蒙


大多与关羽有关:三国中名将辈出的杂号将军


吕蒙年少时就很大胆,15、6岁是就偷偷随军出征,在公元216年冬天(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兴兵伐吴,双方在濡须发生会战,当时曹操前锋军队刚刚抵达还没有安营扎寨,吕蒙立刻领军出击,直接击溃曹军前锋部队,随后和蒋钦一起坚守濡须坞,曹军攻打了半年都没有打下来,第二年三月,孙权请降曹操撤军,双发罢兵;

吕蒙由偏将军被升为虎威将军

当然,吕蒙战绩中最大的便是“白衣渡江”,在关羽权力攻打樊城的时候,偷袭得到荆州,并与东吴将领配合,擒杀关羽。吕蒙暴病而亡的时候只有42岁,(在三国演义中曾有吕蒙身为大都督夺取荆州功高震主是被毒杀的暗示,不过实际上孙皎、蒋钦和吕蒙都是死于同年),去世前要求丧事节俭,而金银财宝和赏赐也都上交府库。

一身是胆的完美将军——赵云


大多与关羽有关:三国中名将辈出的杂号将军


作为大家熟知的“常胜将军”赵云,但是实际上赵云并没有虎威将军的封号,这是蜀军将士出于尊敬而对超云的称呼,与关羽、张飞同样作为刘备出生入死的好兄弟,赵云的将军封号在刘备时代并不算高。

在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攻汉中时,赵云和黄忠一起进发,黄忠去劫曹操军粮未归,而曹操的先锋大军却到了,赵云自己数次冲杀就出了乱军中自己的受伤部将。

随后,曹操大军准备进攻赵云营寨时,赵云却来了一出“空城计”,张云命令营门大开,蜀军都猫起来,结果曹军果然疑惑不敢前进,结果曹军疑惑士气不稳的时候,赵云命令蜀军擂鼓放箭反击,曹操前锋军队直接崩溃打败,于是蜀军将士便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

江东四世老将——丁奉


大多与关羽有关:三国中名将辈出的杂号将军


丁奉历任东吴孙权、孙亮、孙休和孙皓四代吴国君主,早年跟随东吴大将甘宁、陆逊参加战斗,在公元252年(吴少帝太元二年)发生的东兴之战,是丁奉的成名之战,丁奉率三千军离开大部队快速前进,准备抢占有利地形,到的时候发现魏军人数不多,于是在大雪中和大家一起脱掉铠甲,光着膀子率领部下拿着剑等短兵器冲向魏军,也就是著名“雪中奋短兵”,魏军被吓蒙了,直接击溃了魏军,这一战后,丁奉升为了灭寇将军,封都乡侯,成功拜将封侯;三年后,丁奉被封为虎威将军。

在随后的三国时代中,丁奉不断的参加东吴与魏国的战争,升为左将军,在公元258年东吴王庭的内乱中,丁奉忠于吴景帝孙休,诛杀了权臣孙琳和孙闿,被拜为大将军,随后也有与魏国以及西晋的不断战争,在271年离世。

俊赫有话说:以上四位虎威将军,相比三国时期另一个杂号将军:荡寇将军的的代表人物,关羽、张辽、张郃、程普等,整体战绩稍差一些,不过成名的将军依旧都是三国时期的一流战将,就名声和最终成就而言,堪称名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