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身体里的微生物需要我们的关注

2020年,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国上下都行动起来,医护人员逆行上一线,普通市民居家不出门,小朋友们“停课不停学”,大家都为抗疫而努力。


书评 | 非常时期,身体里的微生物需要我们的关注


这个非常时期,让我们比以往更关注病毒、消毒液、微生物,也比往常更关注自己的身体。所以我打开了这本微生物科普书《我们只有10%是人类》。这本书打破了我很多固定的认知,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吗?什么才是健康的饮食?我们的行为受微生物影响吗?推荐给大家。


书评 | 非常时期,身体里的微生物需要我们的关注


有趣的是作者阿兰娜·科伦博士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她在野外考察时受到蜱媒感染而大病一场,由此引发了她对微生物与人类之间关系的强烈兴趣。


1. 你了解你的身体吗?

你知道吗?我们的身体不仅有肌肉、骨头、大脑和皮肤,还有数不清的细菌和真菌。这就是阿兰娜·科伦认为其实我们只有10%是人类的原因,因为从数量上而言,微生物才是我们身体的主要组成物。为此她列举了几组数据:


“在我们的肠道里寄存着100万亿个微生物,如同海床上的珊瑚礁一样。”

“大约有4000种微生物居住在我们1.5米长的结肠皱褶中,使结肠表层多出了一层。”

“在我们的一生中,寄宿在我们体内的微生物的重量,相当于5只非洲象的重量。”


书评 | 非常时期,身体里的微生物需要我们的关注

虽然微生物的数量如此庞大,但除了科研人员,我们对身体内的微生物知之甚少。作为维系我们身体机能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它们,我们没有像保护珊瑚礁一样的观念,更是疏于珍惜。


比如阑尾。阑尾是不是没有用?看了《我们只有10%是人类》后,我才知道原来阑尾的内部充满了免疫细胞和微生物,它有点儿像身体的“保险屋”,在发生食物中毒或肠胃感染时,藏在阑尾内的微生物可以帮助肠道恢复原本的微生物生态。


地球上有无数动物和植物,有瑰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我们的身体和地球一样,也有数量庞大、形态多样的微生物群落。

书评 | 非常时期,身体里的微生物需要我们的关注

杰弗里·戈登教授说:“了解我们身上的微生物,会带来一种关于我们个体的新视角,一个我们与微生物世界的关联的新认知。微生物是我们在幼年生活中与家人及环境相互作用的遗赠,它们让我们停下来思考人类演化也许还有其他维度。”


2. 什么是健康的饮食?

低脂、低糖、低卡路里的就是健康吗?不吃或者少吃快餐、甜点就是健康的饮食吗?其实没有人可以断言怎么样才是最好的饮食,但我们可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


那吃什么才算健康?“一个有机体的外貌及行为方式,很可能与它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关。”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能量,推动了我们的一切。在《我们只有10%是人类》里,阿兰娜·科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如“其”食,你吃什么,你的微生物吃什么,你就会变成什么样。


书评 | 非常时期,身体里的微生物需要我们的关注


阿兰娜·科伦说她并没有为了照顾体内的微生物而在饮食上做出太大改变,吃的食物大致上跟以前一样,只是纤维含量变得多了。如早餐会配上坚果、新鲜浆果、无糖天然酸奶和牛奶;午餐会配上豆类、蘑菇,或者加一碗豌豆或清蒸菠菜;用糙米替代白米,偶尔用扎实的坚果黑麦面包代替松软的白吐司片等等。


那么食物摄入的改变有效果吗?自从蜱虫感染后,经过抗生素治疗,阿兰娜·科伦虽然康复了,但是她体内微生物的多样性大幅下降,她的皮肤破皮、消化系统异常,而且变得容易受到感染。


书评 | 非常时期,身体里的微生物需要我们的关注


一段时间后,阿兰娜·科伦发现改变食物的摄入,不仅让她疲惫感减轻、皮疹消失,而且经过微生物样本测序,她体内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了改善。这一切让她明白,多吃微生物喜爱的食物——植物纤维,对健康非常有益。


3. 我们的行为受微生物影响吗?

在翻阅《我们只有10%是人类》时,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关于微生物的精神控制能力。


大自然中微生物可以控制宿主的行为,好让自己扩散到新的宿主身上。如感染狂犬病的狗会变得相当具有攻击性,拼命去咬其他的狗;被金线虫寄生的昆虫会主动投入水中溺水而亡,这样成熟的金线虫就能从昆虫身上回到水中。


书评 | 非常时期,身体里的微生物需要我们的关注


微生物对野生动物的行为控制如此精准,那么对我们人类呢?书中讲了一个孤独症的案例。计算机程序员埃伦,她的儿子安德鲁被诊断患上了孤独症。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孤独症是天生的,但是埃伦坚决不这么认为,儿子出生时好好的,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患上了孤独症?尽管埃伦没有医学或科学背景,但因为强烈的母爱,她开始了漫长的研究和观察之旅。


最后埃伦认为是一种“破伤风梭菌”进入了安德鲁的肠道,肠道感染后,这些细菌产生的神经毒素以某种方式伤害了他的大脑。只要除去感染了他的“破伤风梭菌”,终止它们对安德鲁大脑的伤害,安德鲁就可以康复。


埃伦把她的想法和观察告诉医生,请求给予安德鲁针对“破伤风梭菌”的抗生素治疗。但医生们都觉得匪夷所思,置之不理。埃伦不气馁,她一一拜访所有可以约到的医生,当拜访到第37位医生时,这位医生终于被说服,同意给安德鲁开对应的抗生素疗程。


接受治疗后,安德鲁的改变非常显著,开始表现出情感,对食物有反应,愿意好好穿上衣服,说出更多他在生病之前学会的词语。


这个个案极大地激发了微生物学家的研究思路,肠道中的破伤风梭菌感染和孤独症有什么关系?我们的行为受微生物影响吗?相信未来,科学家会给予我们更多的信息。


书评 | 非常时期,身体里的微生物需要我们的关注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明白,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刻不容缓,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微生物也是如此,它们与我们如此不同,又和我们融为一体。不论人类看似多么伟大,我们都只是自然的一份子,因为“我们只有10%是人类”。


书评 | 非常时期,身体里的微生物需要我们的关注


我是虎皮柚子,一名教育工作者,喜欢阅读与写作,欢迎关注。

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