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早的暖氣

據《當代北京民用能源史話》記載,北京採取集中供熱方式要追溯到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當時位於東交民巷的俄國道勝銀行採用低壓蒸汽鍋爐——一臺小鍋爐分別為整棟辦公樓供暖,這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家採用鍋爐供暖的單位。此後,東交民巷各使館、清華學堂、北京飯店、京師大學堂、京師圖書館等先後引進和建立鍋爐房,安裝暖氣設備。到了1919年,美國人建立協和醫院時,建有地下鍋爐房,安裝了五臺分別為五噸的鍋爐,用於蒸汽發電、取暖以及炊事洗衣等。那時北京也只有少數機關、學校、醫院、飯店由分散小鍋爐供暖。

北京的大學取暖情況怎麼樣呢?北京大學的宿舍在北大紅樓後面,條件不是很好,八個人一間宿舍,冬天沒有暖氣,要生煤球爐子,所以家境稍好一點兒的學生不在北大住宿。而位於西郊的清華大學,住宿條件比北大要好得多。一般是二至四人一個房間,有單獨的衛生間、洗澡間,有活動室、會客室,有暖氣,有電話,有工友。那時的暖氣叫水汀,熱度燒得很高。據說當時清華的暖氣燒得比北京飯店的還熱,冬天非常舒服。除了清華,燕京大學的學生宿舍條件也很好,中國大學、中法大學宿舍跟北大的情況差不多。(劉永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