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真正写作的几个真相,我等大V来拍砖


一毕业就从事传统媒体写作的我,如今在新媒体的各种平台轰炸下,深感跟不上别人快餐式的写作。看到头条号中调查数据显示,来自传统媒体转型写作的人数仅占25%,为什么那么多写的好稿媒体人不愿意加入这么容易赚钱的新媒体创作大营呢?是他们傻了吗?

在我看来,不是!传统的新闻写作不同于真正文学化的创作。适应需要过程,过了自己的心槛亦需要过程,当然能否驾驭各种题材的写作,其实需要坚定的自我定力和正确的写作观,支撑着自己在真正写作路上,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因此,想要告诉热火朝天挤在写作这条路上的写稿人,真正写作的真相,你应该知道。

1. 写作是慢工出细活

选择走上写作的路,是我从高中时的梦想。所幸我一直在我想要从事的写作路上,坚持走着。虽然离开了纸质媒体,但写作终究还是没有彻底放弃。我如今所从事的行业,依然与写作和出版有关。

就在新媒体在2014年慢慢到来,渗透着传统媒体的时候,我是没有花费心思放在公众号等平台上去写作。因为,光看了那些文风,我是学不了,更是写不了的。如果去投稿,我想无论写稿多么厉害的记者,甚至是作家,都很可能会刷稿,这能不说是奇怪的事儿么?

大号,大V们并不以为然。可我以为然。因为在我的心里,写作始终是一件虔诚而慢功夫的细活。当庞大的阅读量遇到庞大的平台,催生出来的巨无霸内容创作市场,当然是无量的钱途。

媒体从业者想要转入新媒体写作,放低段位,放下面子,过了自己的心槛,恐怕都需要一个过程,因为谁也不知道新媒体需要什么样的稿子和文章,能否走红,谁知道!当初很多传统媒体人也确实开过个人的写作公众号,但时隔四五年后,真正靠着公众号发了财的,走了大运的,还真不多。

真正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去独立写作,其实是很难的事情,说起来,也是非常枯燥的事情。

而真正写的好的文章,也是在长时间的坚持下,慢慢磨出来的。我想传统的写作者,大多数都会持有这样的观点,而不是向流量稿那样,过了热闹,其实什么也没有留下。


2.真正好的文章没有模板

什么样的文章可以留下来,留得久呢?再进一步说,真正好的文章,是否真的有模板存在呢?

想要知道所谓的答案,首先,你得问自己几个问题,你到底为什么而写作?金钱,兴趣,生存等等……如果你能够相对直白且坦然地回答自己,那么,有些为了写稿而写稿的人,大可不必再浪费时间在本文上。

因为那些大号,大V,是根本不屑于我这个无名小辈来指手画脚的。包括他们的学员,也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

然而,我并不在意。

从写作的意义和根本角度来说,好的文章,并没有什么模板。而如果非要给它钉上一个模板,那么也只能说,写作框架和写作的技巧是有,但绝不是“照着葫芦画瓢”而写成的稿子就是一篇好稿。简单概括以来,写作的技巧,不能混淆将它定义写作的模板。

写作是灵活的,模板是框死的。

如果不能自由地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创作力,那么长期套用模板写作,所获得也许是很多平台给予的金钱,然而,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只会越走越远。

我也好奇研究过那些所谓的流量稿,我也承认不如那些流量稿写手厉害。然而,当我在翻看更多的平台稿时,我越看越吃惊,越看越蒙。海量的稿件,巨大的平台下,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真正有志于纯粹写作的人,恐怕是不敢苟同的。

它让我想起,这仿佛就是一场竞赛,就是在参加应试考试一样。不是为了兴趣和真正爱好而写作,仅仅只是因为好赚钱而写作,一种风气的滋生,也就造成了一种现象的疯狂。立志于要纯粹写作的人,是很难说服自己,因为,漫天撒网地写一些模板稿件,短期的商业收益,往往会扼杀一个人真正的创作才华。

因此,我想说,我只能点到为止。


3.持之以恒地写下去,难之又难,绝非人人皆能

最近几天,在翻看村上村树的《我是职业小说家》,其实如果有志于写作的人,我倒是很乐意推荐村上的唯一自述体书籍。

村上村树说:“要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却难之又难,绝非人人皆能。”

在内容创作的大浪潮里,因为一时的起兴或者获奖而写作,对于每个人来说,一生当中的确会有的,但也如村上村树当了30多年职业小说家的亲身经历所说,多数“新晋作家”不知不觉间悄然消失了。

因为,真正长期坚持写作,是相当枯燥的一件事,甚至是“实在是效率低下的营生。”因此,当那么多人,哗地一下子挤到写作的大部队当中来的时候,我并不乐观地认为,中国的文学写作会因此而像80年代那样出现非常经典的作品,出现一批如莫言、王安忆、阿来、迟子建等等非常知名而优秀的作家。

从他们长期坚持写作的经历来看,都是坚持了30年以上的写作者。迟子建在《群山之巅》的后记中,也曾经坦言,长期的伏案写作,令她的身体健康也遭受到了严重的损伤,比如颈椎、腰椎都出现了严重的职业病。那种病症复发的疼痛,也是钻心的痛。

所以,尚且刚刚起步于写作不久的人,这些身心的挑战及孤独的体验,恐怕是还从来没有考虑过吧。这样的真相,我想你或许应该早点做个了解,有一个心里的准备为好。


4. 想要写好自成一家,需要每天不断练习

在网络发达到今天如此畅通和迅速的时代,想要成名成家,是非常容易的事儿。做个网红,开个直播,都将成名,缩短到了一夜之间。然而,真正成为一个令人尊重的作家,写作者,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儿。

想要写好作品,自成一家,往往需要日积月累,它来自于一个人的勤奋阅读和积累,来自于细心敏锐的生活观察,更来自于深刻体悟生活和人间冷暖之后的智慧与心得。“人情练达皆文章。”说的便是这个意思。

就像我在跟那么年近八旬的老一辈艺术家聊天的时候,他们从十几岁开始画画,直到耄耋之年,依然能够坚持每天画画、写书法,应该说在他们生命的每一天,这种坚持和爱好,从未间断过。“每天都画,一天不画,感觉好像少了什么似得,已经成了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如今的他们,都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名家,然而他们始终谦逊地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艺术爱好者。对于名利,一贯保持着应有的风骨和距离。

假如每画一幅画,脑袋里都想着这幅画,完成之后要定多少价格卖出,那么,这幅画自然是画不好的。在他们看来,凡是将艺术等同于金钱,是一种糟蹋。

其实写作也是一样,它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一个是画面,一个是文字。当你把写作当成生命中的每天必修课,必写课时,我想,距离自成一家的时间,也就在这长期坚持的毅力当中,慢慢酝酿而成着。

大浪淘沙,到了最后,到底谁在沙滩上躺着,还是留给时间吧。关于写作,该说的真相,又何止这些呢?妥或不妥,依然自成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