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高長的是腿還是上半身?

田長松


你好,對你的問題很感興趣,作為一名健身者,憑我多年經驗和經歷來判斷,摸高即長的是腿又長的是上半身,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

咱們可以從發力點入手,根據學原理,因為你在你摸高猛起跳一剎那間,你的胳膊會猛地向上伸直,從而帶動整個上半身向上伸展,從而處於拉伸狀態,而且是最大限度拉伸,如此反覆,使上半身得到更好拉伸,肌肉地生長是一個不斷刺激過程,從而促使上半身快速生長。這個過程同時也在彈跳,從而讓下肢腿部肥肉也受到最大限度地刺激,同時整個身體在空中,下肢腿部處於拉伸狀態,得到更有效地鍛鍊,從而讓腿部肌肉快速增長。

感謝閱讀,希望我的分享給大家有所幫助。






阿西談健身


​在指導眾多助高案例當中,發覺縱跳摸高最佳,而且實際操作起來非常方便,針對不同年齡段男女都可以進行,不受場地時間限制,隨地隨做,安全性高,最關鍵效果非常明顯。

縱跳摸高”定義

半蹲向上縱跳並且用手觸摸能碰到的最高點。

增高原理‍

當你摸高到最頂點的時候身體軟骨處於拉伸得最長的狀態,在下落到地上的一瞬間,軟骨縫隙處於最短的狀態,全身骨關節間軟骨在最長和最短之間來回壓迫刺激,有效促進全身軟骨生長,達到刺激全身骨關節軟骨的目的,整個動作下來助於長高

技術動作要領

1)測試起跳前,雙腳應自然開立,與肩同寬,前腳掌內扣。

2)在做動作之前,先深呼吸幾次,雙臂打開自然舉高,然後身體向後仰,並充分的將身體打開,開始做預擺動作。

3)隨著上肢充分地有節奏擺動,身體的重心、腿部、腰部、腹部和背部的肌肉群的協調收縮與舒展,瞬間發力,整個發力過程快而有序,特別要強調前腳掌離地前的瞬間蹬地動作。

4)在身體的上升過程中,要充分地利用腰腹肌,讓手臂在空中盡力伸展。以求再高,達到最高點時,用手中指觸標識的最高點。

5)落地時,前腳掌先著地,並順勢屈腿,做好緩衝動作。

實操指引

1)準備熱身運動約5分鐘,可選取跳躍運動、下蹲運動、伸展運動、腰部運動、手腳關節運動等常規準備運動。

2)人體正常站立,正面與牆成90°角。

3)挨著牆的手指粘上水或印泥,試跳三次,最高一次用筆或者貼一張紙做上標記。

4)縱跳摸高過程中,儘量摸到標識的最高點。

5)摸高運動後,需要進行約5分鐘的放鬆運動,可選取按摩四肢、拍打四肢、放鬆慢跑、扭扭頭、轉轉腰、抖動四肢等常規放鬆運動。

注意事項

1)運動指導以“安全第一”為前提, 必須做足運動前5分鐘準備運動和運動後5分鐘放鬆運動。

2)運動後不可大量飲水。

3)進餐後不宜立刻運動。

4)運動後不能立即洗澡

5)運動後不能立即吹空調

6)運動量需要合理安排,以自己可承受範圍為宜


魔鬼大肌塊


哈嘍,你好。我是情感問候,你的問題是摸高長的是腿還是上半身? 我覺得是腿,原因如下:

增高分以下兩種情況:

1、下肢骨骺線未閉合。

對應年齡:18週歲之前。(建議去醫院拍片,不排除少數人提前閉合或延遲閉合。 我就是提前閉合的那種┑( ̄Д  ̄)┍ )

這樣的話摸高是可以長腿骨的,這個時期是長高的最佳時期,另外可以跑啊,跳啊,等各種體育鍛煉都是有用的。 少年, 去鍛鍊吧!

另外要注意營養,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注意補充蛋白質和鈣就行,牛奶就是一個好東西。

注意睡眠。

1、下肢骨骺線閉合

對應年齡:18週歲以後。

一般來說下肢骨骼線18週歲都差不多閉合。

下肢的骨骺線閉合了話,摸高踢腿什麼的就沒用了(劃重點),因為骨骺線閉合意味著下肢的軟骨完全鈣化形成硬骨,軟骨消失了,那麼血液中的養分也就無法輸送至骨頭中。所以你再怎麼著想有大長腿也是徒勞。

但是脊椎骨的骨骺線一般來說24週歲左右才閉合。

所以你需要上半身拉伸(keep中搜索,晚間腰背拉伸)(重點)

還要吊單槓,大概10分鐘左右吧,吊不起了休息下繼續吊,可以一次吊20秒休息下,再繼續吊,累計10分鐘即可。(重點)

還要適當給脊椎加壓,來刺激它生長,記住是適當加壓,可以舉重什麼的,時間不要久,久了會有副作用。

還要適當的進行其他的體育鍛煉,跑步等有氧運動都行。

同上,也要注意營養和睡眠。

以上就是來自一個矮子上網搜的各種資料的總結。

我是骨骺線閉合了,所以最近我一直在進行上半身的訓練,3個月前去醫院量了一下,裸高165.8(不過是下午量的)昨天早上又去量了一下裸高167.2

推測實際上我也長了0.3∽0.5㎝吧畢竟早上與下午人身高會有1cm左右的變化。

只要裸高長到一米七我就已經很滿足了。(我才19歲,我覺得我應該還可以搶救一下)

一起加油吧。

一直被同學說矮是真的心累。(我頭大看著也顯矮。)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我是情感問候,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祝你快快長高高[微笑]




情感問候


上半身,我們班級有個傢伙比我矮,摸高比我高30cm。摸高彈跳力可以練的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