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有“浮躁”病,孔子早就開出藥方,至今仍然適用


古人也有“浮躁”病,孔子早就開出藥方,至今仍然適用

總有那麼一句話,即使發生於遙遠的古代,它也會穿過歷史的洪流響徹我們的耳際;總有那麼一句話,即使它只是一家之言,但是穿越歲月它還是會成為我們的信念;總有那麼一句話,雖然它只是隻言片語,但是卻優越於長篇大論。

這句話就是《論語》裡的:“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生活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很多人都在標榜“時間就是金錢”,於是“速度”成為很多人的追求。每個人都在快速的前進,人與人之間有著競爭,很多人都在追逐著自己的利益。於是,就有了一些只注重眼前小利的人。

所以,我們的時代被貼上了“浮躁”的標籤。其實,只要我們的心靜下來,眼光遠一點,這樣的標籤就可以被撕掉。

古人也有“浮躁”病,孔子早就開出藥方,至今仍然適用

欲速則不達,安駛萬年船

猶太商和畫家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畫家說自己畫一幅畫要用一天的時間,但是賣掉它卻要用一年的時間。猶太商告訴畫家,何不倒過來試試呢?用一年的時間來畫一幅畫,然後一天就能夠賣掉

從這裡面我們就可以看出,快的速度是沒有好的作品的,只有慢下來,仔細雕琢才能夠有好的作品出現。一味地追求速度,就不會有好的質量,任何成功都是循序漸進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景公曾外出遊玩,遠處驛站的使者快馬加鞭而至。原來是宰相病危,如果不趕快回去恐怕難以見到最後一面了。景公聽完,心裡著急的很,於是,景公讓大家快點準備好車馬,立馬趕回京城。

但是景公內心急迫,感覺別人駕車太慢了,就奪過韁繩自己駕車。可是沒走多遠,他又嫌棄馬車走的太慢了,索性丟掉車馬,自己徒步往回跑。最後導致比預計回到京城的時間晚了好久,錯過了見到宰相最後一面的機會。

古人也有“浮躁”病,孔子早就開出藥方,至今仍然適用

試想,景公在丟掉車馬的時候,可曾想到自己跑的比車馬慢很多? 他可曾意識到就是由於自己的“著急”才導致自己沒有見到宰相最後一面?

可是,這個世界上沒有時光倒流,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急於求成”買單。都需要付出代價。

行穩致遠,安穩求成

“路漫漫其修遠兮”人的這一生長路漫漫,我們也許會遇到山重水複,也許會遇到柳暗花明,也許這一路山高水深,也許這一路寒暑風雨……但是只有“行穩”才能“致遠”。

有一天,一位得道的禪師聽到遠處傳來一陣悠揚的琴聲,於是,尋聲而去,原來是一位年輕人在彈琴。

禪師問:“你的琴絃拉緊了嗎?”年輕人回答:“沒有。”禪師又問:“你的琴絃調鬆了嗎?”年輕人說:“沒有。”“那是怎樣才能彈出如此美妙的音樂?”年輕人說:“不鬆不緊才可。

古人也有“浮躁”病,孔子早就開出藥方,至今仍然適用

琴聲如此,人生亦是如此,不緊不松方可。

人生之路漫長且崎嶇,面對車如流水馬如龍的喧囂,我們要在這個燈紅酒綠的快速發展的社會生活中保持著自己的一顆不浮躁的心,做事情安安穩穩,不急於求成。就像歌詞裡所說的那樣“從前,車馬很慢。”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是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關係。芸芸眾生,人們為了利益蜂擁而來,為了利益各奔東西。

其實追求利益本身並沒有錯誤,因為每個人總要實現自己的價值,群居而生就會有競爭關係,有競爭關係就會有利益的衝突。但是面對利益,我們要取之有道。從春秋時期的范蠡到明朝時期的沈萬三;從清朝的王熾,到現代的馬雲、馬化騰等人,無一不是取之有道之人。

古人也有“浮躁”病,孔子早就開出藥方,至今仍然適用

深謀遠慮,以慢制勝

智者似儒風,習習不可急。一個人想到成功必須要深謀遠慮,從長遠打算。諸葛亮,一介布衣,躬耕於南陽。但是當劉備三顧茅廬之時,他卻可以思慮深遠,為劉備描繪一幅藍圖。正所謂目光長遠者,睥睨天下。

眾所周知方仲永的故事,仲永從小就聰明伶俐,文墨在胸,因此被人稱為是神通。但是他的父親卻沒有意識到即使是一塊玉石,不經打磨最終也會失去光華。於是他的父親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贏得誇讚,贏得金錢,贏得一時的利益。沒有高瞻遠矚的思想,沒有長遠的目光就註定失敗,於是,仲永最終“泯然眾人矣。”失去了自己的優勢。可見,一個人不著眼於眼前的利益,志存高遠是多麼的重要。

古人也有“浮躁”病,孔子早就開出藥方,至今仍然適用

社會飛速發展,每個人都被時間的洪流席捲著奔向不同的方向。我們都渴望成功,我們也渴望實現自己的價值。那麼,在這個人潮湧動的人潮中,我們應該如何選擇,這值得我們靜下心來細細思考。

不急於一時之快,不急於一時之功,沉著冷靜,把眼光放遠。我們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就像詩中所寫那樣“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拋開塵世喧囂的浮雲,高瞻遠矚,看清自己想要的一切,最終行穩致遠。

就像孔子所說的,不要急於求成,不要貪圖小利。求快反而實現不了自己的目的,貪圖小利就不會成就大的事業。我們要守住自己的內心,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提醒自己,靜心處事。就像司馬光在《與王樂道書》中寫的那樣:“夫欲速則不達,半歲之病豈一朝可愈”。

任何事情都要講求循序漸進,只有慢慢來,沉著冷靜,不斷積累才能厚積薄發。如果做事情一味地追求速度,逆其道而行之,結果就會離目標越來越遠。

古人也有“浮躁”病,孔子早就開出藥方,至今仍然適用

“寧詳毋略,寧近毋遠,寧下毋高,寧拙毋巧”這是朱熹對“欲速則不達”作的最好的詮釋。很多人十年磨一劍,最終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也有一些人急於求成,最終功虧一簣。

騏驥千里,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檀木需要百年的成長才可以堅固如石,百蟲不侵。蟬也需要在黑暗的地下潛伏很久才能衝破泥土,居高聲自遠。揠苗助長式的追求只能離成功越來越遠,讓自己陷入繁華喧囂的泥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